APP下载

服装特色产业导向下的商品流通协同发展研究

2023-05-05郭星

中国商论 2023年8期
关键词:商品流通协同发展

摘 要:为助推商品流通协同发展,提升商品在市场内的流通水平与流通价值,本文以服装特色产业为例,将产业发展需求作为导向,开展商品流通协同发展机制的研究,分析商品流通概念,提出商品流通需要商品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协同支持,并从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两个方面阐述服装特色产业商品流通协同发展现状。为满足服装特色产业导向下商品流通协同发展需求,建设具有综合性、导向性、功能性的集成交易服务市场,形成一条以点、线、面为主导的辐射型发展道路,以满足市场各地不同群体对商品流通的需求;加强与其他服装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交流与互动,挖掘区域内的特色化产业链优势,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区域服装特殊品牌,避免产业发展同质化;将互联网作为载体,构建特色商品线上销路,缩短产品的流通时间,以达到多方交流倍增的效果。

关键词:服装特色产业;杠杆失衡;协同发展;流通市场;商品流通

本文索引:郭星.<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08):-153.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4(b)--03

现阶段,商品流通协同发展建设工作已成为我国经济转轨阶段的重大措施,也是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为了推动并落实此项工作,地方政府倡导中国特色新兴产业在发展与转型中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1]。随着相关工作的推进与落实,流通协同发展理念被提出,这一理念不仅为产业市场发展指明了全新方向,还对部分产业与领域改革与转型带来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我国的商品流通产业,既要以城市为中心,又要以群体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节点等优势,打破市场二元格局,在群体与产业之间搭建沟通、交互桥梁,使商品的流通价值快速转移,进而增加产业收入,促进经济发展[2]。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商品流通协同发展进程,但在深入现阶段相关工作的实施现状中发现,部分特色化产业的商品流通协同机制仍存在缺陷,此种现象不仅影响了特色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业收益。因此,本文以服装特色产业为例,将产业发展需求作为导向,开展商品流通协同发展机制的研究,以建立商品在市场内与需求群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加速产业的发展进程。

1 商品流通及其协同发展需求

基于商通学角度,商品流通是指产品与产品附属服务从生产制造领域向消费者群体角度转移与递进的过程,也是产品在市场内价值向形态转化的过程,商品流通是实现商品市场价值最直接的途径[3]。为满足商品在市场内的流通需求,通常需要四个因素作为支撑,分别为商品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只有满足上述需求,才能保证商品在市场内的流通与协同发展。下文将对商品流通协同发展的需求因素展开详细分析。

其中,商品流是指商品在市场内价值的转换过程,当双方发生交易或买卖行为时,商品生产单位或供货单位会在其辖区设置销售机构,生产单位将通过中间商或供货商提供商品市场销路[4],如图1所示。

图1 商品流运转过程

物流是指商品从供给方到需求方的物质实体空间转移过程,此过程包括一系列的经济活动,从而产生时空层面的效应。物流企业既有自主经营的,又有使用第三方运营的,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建设现代物流服务中心,利用第三方物流提高公司的核心能力,使商品物流朝着效率化、成本化方向转变。

信息流從发出到接受都是一种价值的直接反映,是贯穿整个商品流通过程的重要环节,加强信息服务功能,借助网络资源大力发展信息流,可以使商品流通产业更加有效、更加集约化[5]。

资金流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流通必须有资本的支持,而资本流动的形成与转移是商品流通协同发展的核心环节。经济活动从开始就必须有资本的参与,没有资本的投入就无法继续实施,资金流主要包括贷款、平台等。

总之,商品流通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化过程,要想满足商品的流通需求,就要保证供需关系的平衡性,以确保商品在市场内价值的最大化。

2 服装特色产业商品流通协同发展现状

2.1 劳动力成本上升

在深入商品流通协同发展市场的研究中发现,产业收益、人口红利是助推国内生产制造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当个体收入增加小于劳动生产率时,资本市场将实现对商品价值的快速积累,从而进一步促进商品流通协同发展[6]。但根据市场反馈数据可知,现阶段服装特色产业商品流通协同发展中的优势逐步丧失,个体劳动力成本持续增加,此种现象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2.2 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

在此基础上,本文统计2013—2022年劳动力老龄化趋势与劳动人口数量[7]。

服装特色产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显著,劳动人口减少数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在此趋势下,服装特色产业的发展红利下降。为进一步刺激国内特色化产业的发展,国家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励产业投资,但由于边际要素生产率下降,部分投资方出现了不合理的投资行为,从而诱发市场杠杆结构失衡、市场供需严重不足等,抑制了服装特色商品流通协同发展。

3 服装特色产业导向下商品流通协同发展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商品交易、流通市场

为满足服装特色产业导向下商品流通协同发展的需求,我国应建设一个具有综合性、导向性、功能性的集成交易服务市场,无论是服装特色产业还是其上游、下游附属产业,都要在流通区域建设一个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贸易平台[8]。现代化商品流通协同发展市场必须具备良好的运输条件,包括四通八达的现代化公路、高效率物流园区、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以完善商品交易、流通市场的构建。同时,商品的交易需要基于总体层面规划,旨在规划后,形成一条以点、线、面为主导的辐射型发展道路,以满足市场各地不同群体对商品流通的需求。

为满足商品在市场内的流通需求,我国需要在完善市场建设工作时,将政府发展与产业需求作为主导,在保证商品所属权限的基础上,吸引更多服装特色产品生产制造商参与产业建设工作。同时,允许二线、三线、四线与县城等地方产业入驻市场,以形成一个多地覆盖的大型交易市场,保证在用户有需求的条件下,供货商可以为其提供专项服务。当市场的辐射范围较广时,特色服务产业在销售产品时,产品的价值流通性将显著增加,同时产品运输费用降低,甚至可以采取较为直接的方式实现双方的交易与买卖。

除上述提出的内容外,为实现对市场建设工作的深化,还应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完善商品流通协同发展中的物流体系。在大型产品贸易集散地周围建设物流体系,包括有形交易平台,即建立一个物流园区,从而满足产品在市场流通的相关需求,以便对商品流通密切关注[9]。同时,应确保有形交易平台具备一定的辐射能力,产品营销方可以通过一定规模吸引周边城乡物流运输业务,通过建立此种物流业交易平台,不仅可以为当地的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还可以吸引更多的群体打工,从而积累更多的劳动力,扩大和稳定服装特色产业在发展中的二元结构。此外,可根据产业在市场内的辐射范围,建立一个无形的物流交易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使客户能够随时通过网络掌握货物的运输状况,简化物流和运输过程,降低人为管理误差。

3.2 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区域服装特殊品牌

消费水平的提升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促使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和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使各个环节的利润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企业在协同效应下,产品研发方向与外观表现相似,市场营销方式趋于同质化,最终将在整个产业链中形成一种不良的产品竞争,影响商品流通协同发展。

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正处于转型和升级阶段,但长期以来,由于地区市场层次和规模建设受到限制,产品类型的形成较为接近[10]。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中产阶层的兴起和发展对个性化定制的商品需求增加,这是服装特色产业发展转型的良好时期。生产方可以利用这一转折点,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区域服装特殊品牌,使整个产业链中的产品质量、产能过剩和产业链的平衡发展状况得到改善。

在此过程中,可联合京、津、冀三大服装产业,以合作为基础,加强与其他服装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交流与互动,挖掘区域内的特色化产业链优势。在行业内部,制定总体发展策略,以达到企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形成一个功能互补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在此过程中,特色服装产业在市场内的发展要注重生产策略的选择,结合产业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国家的政策红利走向,适当调整生产战略。参照差别化生产技术,加大高新技术研发的投入,以提高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能力为核心,使产业链产出的产品更加多元化,从而打破单一的市场结构。总之,要想实现服装特色产业生产商品在市场内的流通,企业就应打造具有区域性优势的服饰品牌,突出自身特色。各地也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根据自身的独特文化和习俗特色,统筹协调产出模式,以科技创新、开发高档服饰为前提,提高服务品质和产品流通能力。

3.3 构建特色商品线上销路

为进一步扩大服装特色产业产出商品在市场内的流通,企业应构建特色商品线上销路,明确线上销路的构建离不开电话、电视、网络等信息化技术作为基础。因此,要在确保信息化基础设施及时跟进的基础上,打造完善、优化的线上销售平台。网络的建设可以推动信息的流通,智能化等移动终端会对产品流通方式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基于商品流通协同发展角度,要满足特色产品的全市场流通需求,就要引进更多的现代化技术,辅助产业发展。同时,参照“易货贸易”形式,以物易物,建立一种无形的商业物流交易平台,将产业和副产品的交易信息实时上传到网上,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向消费者提供服务,从而缩短产品的流通时间。此种商业交易平台可以在该区域内推广,将与该区域内的其他交流平台对接,持续拓宽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

交易平台是指通过互联网搭建的电子商务平台,此平台不仅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还可以为商户与需求对象提供信贷服务,以平台为载体,连接商品在市场内流通的各个环节,从而加强多个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合作。为进一步落实并推进此项工作,我国还应加强流通领域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以达到多方之间交流倍增的效果。

4 结语

为助力中国特色化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产业的建设,我国在组织了多次经济会议后明确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产业发展的重点应置于市场化层面,以促进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新的经济增长。为落实此项工作,本文从建立完善的商品交易、流通市场,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区域服装特殊品牌,构建特色商品线上销路三个方面开展了服装特色产业导向下商品流通协同发展的研究,旨在优化我国商品流通市场的发展,提高产业的經济收益。

参考文献

杨永超.内循环视角下的商贸流通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评《区域商贸流通产业空间格局及溢出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1(24):2.

蒋雨宏.消费中心城市与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协同发展:基于流通一体化的中介效应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2(5):66-69.

汪传雷,刘书美,章瑜,等.跨境电商与商贸流通业协同研究: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7(1):36-41.

廖江波.互联网经济发展环境对企业商品流通渠道组织化水平的影响[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2,20(2):93-97.

朱江.产业耦合协同视角下我国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的实证[J].商业经济研究,2022(12):177-180.

崔光野,钱苗.社区商业未来与发展: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商品流通论坛(第11次)纪要[J].时代经贸,2021,18(5):5-7.

杨守德,张天义.马克思流通观与当代中国商品流通实践发展借鉴:关于马克思流通理论的再认识[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07-115.

崔光野,梁嘉.平台经济与流通发展: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商品流通论坛(第12次)专家观点汇总[J].时代经贸,2021,18(7):10-13.

曾才娇,孟伟.晚清与民国太行山地区的专业运输与商品流通:以晋商货运票单为中心[J].长治学院学报,2021,38(4):44-51.

祁明,高燕.我国商品流通企业的财务分析:来自沪深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3):101-103.

猜你喜欢

商品流通协同发展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浅析商品流通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
2011商品流通国际论坛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