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玉雕艺术的美学特点与文化内涵

2023-05-03齐耕蓝田县齐耕玉雕工作室

消费导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玉雕线条

齐耕 蓝田县齐耕玉雕工作室

引言

玉有“黄金有价玉无价”的美誉。无论是从风格上还是造型上,玉雕都有浓厚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在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玉雕的造型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审美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艺术来源于生活,也与人们的审美需求息息相关。只有更好地把握艺术与人们审美之间的联系,才能创作出更符合人们需求的艺术。

一、工艺特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象征着美好和高贵的品格。从亭亭玉立,冰清玉洁,温润如玉等成语中可以看出古人对玉的热衷和推崇。孔子提出玉有十德,即“仁、义、礼、知、信、天、地、德、忠、乐”,对于玉的品德进行了至高无上的评价。今人知钻石、知珠宝、知金银,更应知有德的玉。玉的形成对自然条件要求极高,再加上开采技术的限制,导致玉珍贵而稀少。在玉的选用上可谓是珍料精用,玉雕匠人在雕刻前要充分观察玉的色泽、大小、形状和透明度,再根据玉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雕刻不同的作品争取做到物尽其用。对于有瑕疵或者完整度不高的玉,玉雕匠人通常会根据其外形和质地合理地设计手法,提高玉的利用率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去瑕、去绺、小材大用等手法都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浪费,展现出玉雕的无限魅力。玉雕的过程有选材、设计、粗雕、细雕,雕刻后还要进行打磨修整,最后是将玉雕抛光,让它变得更加光滑透亮。“玉不琢,不成器”,玉雕的制作费事费力,每个步骤都容不得半点差错,下刀前都要细心思考,每件玉雕成品都是用工匠的汗水浇灌而成。玉雕的工艺包括浮雕、透雕和圆雕,由于质地硬的特殊性,实现玉雕的以小见大是难度极高的事。圆雕也被称为立体雕,需要工艺者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雕刻,通过空间和构造的变化打造动态立体效果,虽然难度大,但圆雕的观赏性极高,在视觉上以小见大,巧夺天工。与具有三维空间的圆雕不同,浮雕是在二维中进行的,分为浅雕和深雕,浅雕的深度较浅,深雕更接近圆雕的特征。透雕又称为镂雕,指把不需要的部分掏空,雕刻出虚实结合的效果,使玉雕的造型更加精致。要想雕刻出深浅的效果和流畅的线条,需要玉雕匠人有扎实的功底和熟练度,经过千锤百炼、下苦力、勤钻研才能雕刻出完美的玉。

齐耕个人照

二、美学特点

(一)和谐美

玉雕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外形美,而外形中的线条勾勒出了玉雕的具体轮廓,在玉雕的整体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玉雕的线条讲究流畅,玉雕的古朴和端庄之美由它的线条表达。玉雕线条曲直、起伏和长短显示出艺术的张力和含蓄美。玉雕的曲线使它看起来多了些柔和和细腻。玉雕的和谐之美不仅体现在线条上,还体现在玉雕的布局和比例上。玉雕讲究对称,即以中心线为对称轴,两侧的造型相互呼应,相互配合。有对称感的造型使艺术品更易于与周围的环境互相融合,更加协调。和谐之美除了讲究对称之外,还讲究平衡,即玉雕的大小、图案的疏密和静动互相搭配,使玉雕看起来稳固且不失均衡。和谐也不能刻意为之,而是通过线条与形状、部分和整体自然配合而达到的。这就要求工艺者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化解作品中的矛盾要素。玉雕的纹饰有效地达到了统一的效果,使比例、大小、动静、虚实更加和谐。玉雕不仅外观精美,也有内涵和意蕴的美。中国文化不擅长直接表达思想和情感,通常用委婉和象征的手法表达。玉雕的设计理念中包含许多象征的手法,许多自然界的物种都有自己的象征意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龙和凤象征着吉祥;鹰和马象征着自由;虎和狼象征着权威;牛象征着勤劳;鱼象征的钱财……这些带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自然元素与玉雕的结合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天人合一精神。

洞天福地

(二)意境美

意象是由记忆或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想象性形象,是对传统的形象加以加工与描绘。须将外部形象与主观感觉进行融合。意象是构成意境的途径,意境是一种抽象的境界和基调。意境的形成是玉雕纹路、光泽、质地等多种因素形成的结果。玉雕的美能给人带来无限遐想,有的朦胧如云雾缭绕,有的明媚如灿烂春光,有的洁白如千里冰封,有的蔚蓝如汪洋大海。意境美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是对意象的升华。一件有意境美的艺术品,会使观赏者自动地融入那动人的景色之中。中国的艺术强调意境美,即超越时间、空间、维度从具体物象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性美。玉雕意境上的塑造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共鸣,观者犹如身临其中。玉雕的留白和简单临摹是绘制出意境的重要手段,留白不是无画,而是画中有画,是自然的生动再现,是对人生品位和格调的追求。意境美的营造基于自然,再结合人们的想象和情感的共鸣而成,即人们看到艺术作品时,心中的情感受到调动,顿时融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玉雕的婉约之美是悠远的,它的素雅和人复杂的情感与想象结合之后,便迸发出一种绵延的美,人的心境不同,产生的情感便是不同。同一块玉雕,有的人观出了闲适的美好,有人观出了隐逸的情趣,有人观出了无拘无束的自由。玉雕的制作是一个美呈现的过程,设计者旨在让观者最大限度地感受其中的内涵。

人生如意

(三)韵律美

节奏和韵律美是玉雕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美来自节奏和韵律的重复或变化,从而产生一种类似于音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节奏和韵律要靠手工艺者找准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通过对艺术品造型的设计来把握其中的美的规律。玉雕韵律可以表现在空间上和造型上,如作品起伏的变化、形体的大小设计、形状的交错、线条的升降和曲直、角度的急缓、强弱变化等。其中最常见的韵律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韵律的起伏,这是玉雕线条最常用的变化形式。蜿蜒的轮廓勾勒出物体整体的映像,变化虽然简单却富有浓厚的韵味。第二种是韵律的连续变化,即有意识地制作出连续不断的线条达到增加韵律感的作用。对玉雕的部分和整个进行连续处理的手法,设计出流动或转折的效果,突显出线条的流动性和变化的节奏,形成作品独特的节奏。镂雕或圆雕能让玉雕有立体三维物体的层次感,其线条在空间中的变化有种错觉的造型效果,作品前后左右的搭配使作品的层次和维度更加丰富。纹饰中的线条粗细和力度,角度的锋利和顿感,布局的安排都能体现艺术品的节奏和韵律。玉雕的形式讲求和谐统一,在创作时要达到造型、线条、风格的统一。除此之外,玉雕的形式和功能也要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玉雕的形式讲求对称,对称是保持玉雕的视觉平衡效果,保持力的稳定性。玉雕的内容和形式必须是统一且平衡的,包括题材和背景要符合同一个主题,意象的多少和大小要得当,线条曲直要呼应,层次协调,抒发的情感也要统一。

三、文化内涵

(一)以形写神

艺术的永恒价值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它的最高境界是让我们的灵魂受到洗礼。玉雕和音乐、绘画、诗歌等艺术品一样,都是人类用自己的独特思想创作出来的艺术精华。工匠们将自己的文化和信仰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玉雕是一种情感的媒介,将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情感默默地联系起来。以形写神指制作玉雕时,不仅要追求外形的相似,而且还应该注重神韵的体现。雕刻玉石讲究形神兼备,在表现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刻画出玉雕的精神气质。玉雕作品临摹容易,形神俱佳难。这就要求工艺者善于观察,总结出事物最核心的表现力,并且鲜明地把玉雕的特征表现出来,为不同的玉雕注入独一无二的灵魂。欣赏玉雕,除了品味玉雕的工艺和品质外,也要解读出它所传递的神韵。形是实体,是真真实实摸得到的;神是目的,是实物之外的超然存在,而正是这看似虚无的神韵,才能让玉雕的脉搏开始跳动,才能让玉雕有了温度,才能让人们驻足停留,才能激起人们情绪的浪花。齐白石曾追求作画到达“似与不似之间”,王羲之作书法也追求精气神的表达。玉石的锻造过程有两次,一次是在自然中受气候、地质、水土等的造化,另一次出自工匠们的手中,受文化和灵感的熏陶而成精品。“工,巧也,匠也,善其事也。”工艺指百工之技艺,从事工艺的人被称为工匠。工匠要做好自己从事的工艺,要有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内涵。

(二)情景交融

玉雕工艺通过造型和比例等艺术语言,把不同时代的精神追求和历史符号表现出来,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工匠们的情感和表现手法受到成长环境、家族经验和地区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所创作的作品也传达了一个家庭、一个地区特定的文化,让我们了解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这种艺术美不是空穴来风的,而是有一定的依据和影响因素,它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艺术的高尚与否影响一个民族的信仰,影响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影响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及文化。艺术美既包括对自然美景的真实写照,也包括对善良、勤劳、热情、智慧等美好人性的赞美。玉雕的美和自然的美是不同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分散的,孤立的。工匠们运用认识的主观能动性对自然中的美景进行加工和融合,把分散的美集中到小小的玉雕上,形成一种独特的意境。艺术美比现实美更加强烈,艺术美也丰富了自然美的内涵。玉雕表达了历史中的人民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对周围生活的思考与探索。玉雕成为人们的一种表达方式和宣泄的途径,大方地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同时也反过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人们对美的表达能力。工匠们喜欢以艺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生活场景差异和个人追求的不同,玉雕的纹饰是不同工匠们将心底的情感表达出来的过程,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或表达对远方的向往、或表达对自然的感恩。

(三)题材广泛

玉雕文化历史悠久,且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浓浓的民族色彩和人民的情感,带有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玉雕文化也折射出人们的信仰,人们通过谐音、隐喻等方法追求祈福、辟邪和求吉的效果,既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反映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与敬畏。象征吉祥的图案通常样式繁多,数不胜数。玉雕的题材多为传统为主,宗教类、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历史占据了重要地位。人物玉雕是雕刻中的重要类别,包括历史人物、虚构人物和佛像,其中的佛像最为流行。玉雕制作多选用观音、如来佛、罗汉等佛像,既象征着平安吉祥,也体现不同时期对玉雕有不同的审美观,有的时期以玉雕的大为美,有的时期追求玉雕的精美。玉雕中体现人们崇尚的精神世界。古人多追求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期许美好的未来,所以玉雕的寓意多是美好的象征,包括祈福纳祥,长寿健康,聚财等。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的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古人言“玉必有工,工必有意”,玉雕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人们通过吉祥的图案和纹饰表达对人生的憧憬,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例如,喜鹊代表喜事临门,葫芦代表如意,石榴代表多子多福,马代表马到成功,猴子代表封侯等。玉雕的常用手法有谐音、象征、比喻等来表达吉祥的寓意,这些寓意为玉雕打造了经典的传统,也开拓了更多的新思路。

(四)融会贯通

文化不是封闭的,玉雕在保持传统内涵的基础上可以融入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当前,玉雕需要以新的方式走向国际舞台,借鉴国际的审美特征。传统玉雕在表现手法上比较单一,艺术创作和语言保守。现代国外艺术和思想影响了玉雕的制作,玉雕开始步入创新的道路。我国传统玉雕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倾向于表现主体性,而西方更注重写实。现代玉雕更加开放,工艺者们在保留传统技法的同时,也摆脱了固有的意识,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工艺者们更加享受制作的过程,从转述式雕刻转向创作式雕刻,使创作变得更加自由和轻松。西方艺术思想的传入也丰富了玉雕创作的内涵。例如,在西方抽象艺术的影响下,玉雕工艺者们也将这种思想融入创作中,通过玉雕来表达思想和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在技艺方面,玉雕不再拘泥于表现物体的真实性,而是通过粗线条和简洁的画面来表现工艺者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融合了多种现代流行元素,使玉雕的受众群体更广、更年轻化。在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下,玉雕的发展面临与科技融合的趋势。当今世界,科技日益发达,思想日新月异,如何找到玉雕健康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玉雕的发展经历了无数时空,创新是推动玉雕发展的不竭动力。相关从业者要依托科技实现玉雕行业的转型升级,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提高玉雕创作效率的同时,也必须要保持玉雕的精致度。

四、传承与发展

在当前情形下,玉雕的展览方式和传播手段依旧是传统的,缺乏现代科技的融入。虚拟现实技术有利于打破玉雕在展览中的局限性,高科技的运用是一种必然趋势。虚拟现实是通过数字信息让观赏者虚拟地观赏玉雕,可以满足各地的人们沉浸式地了解它的形态和蕴含的文化,不仅可以扩大玉雕文化的传播范围,也可节省宣传的成本。玉雕的宣传还可以通过云直播等线上方式进行,让观众更直观、全面、深入的了解玉雕。传统工艺和年轻人的价值观有较大的差异,当今的年轻人热衷于追随潮流,追求刺激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传统工艺是慢节奏的,需要有较大耐心的工作,年轻人缺乏一定的耐心。面对玉雕工匠人数的衰退,年轻人也没有太多渠道去学习玉雕工艺,工匠人数的减少再加上传承人数量的下降,使玉雕的传承问题变得严重。玉雕的创新发展少不了新鲜血液的注入,国家应支持年轻力量学习传统手艺,给予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工匠们要多招揽年轻人,广纳贤才,使玉雕行业继续发扬光大。

结语

玉雕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有丰富美学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是清丽还是明艳,是素雅还是灿烂,玉雕的美学特征都反映了特定时代的审美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滋养着每个时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品位。

猜你喜欢

玉雕线条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线条之美
玉雕青松献祖国
线条的秩序美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精致线条
璀璨玉雕 美在装饰
玉雕创意设计断想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