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2023-04-28金鑫白晓峰孟晔乔磊

军工文化 2023年4期
关键词:院士

金鑫 白晓峰 孟晔 乔磊

傅依备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放射化学与化工专家,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全国科学大会集体奖等国家奖4项、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院预研基金奖12项。1986 年获得国家人事部颁发的“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傅依备院士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不平凡的历程。他追求科学,追求真理,为科学、为祖国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和民族。

历经苦难 情系国家

傅依备院士出生于20 世纪20 年代末期的旧中国,青少年是在艰难困苦的求学中度过的。在难童所的学习、重庆国立九中、重庆市立二中、中央工校、西南工专(四川化工学院)、长春综合研究所的学习中,他深感学习机会难得,他珍惜每一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遇,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以获取优异成绩。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年代,社会危机四伏,一个刚接触社会的青年,面对脚下的道路,是一个艰难复杂的抉择,但是像大多数进步青年一样,在新旧社会更替的历史变革中,傅依备院士能是非分明,把握社会发展主流,选定正确的人生奋斗方向,重要的是,他能在党组织的指引下,通过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得到锻炼,逐步成长成熟,积蓄了报效国家的科技知识和能力。

无数苦难和艰辛教育了他从小必须适应在苦水中顽强地成长,必须适应在痛苦和磨难中来找寻人生道路与方向,同时,也培养了他向往光明、期盼社会公平、积极进取的勇气,磨练了他吃苦耐劳、智慧能干、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正如他所说的“骆驼草多像经历了无数苦难的中华民族,我由衷地敬佩它们。就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才使单调乏味的沙漠有了一点生气,像骆驼草样地生存,这是多么难得啊!我想人就应该像骆驼草一样能经受得住各种艰难困苦的磨炼,使自己坚强挺拔,一往直前,也要像骆驼草一样多给社会默默地奉献”。

坚持学习 报效祖国

在5年留苏研究生学习期间,傅依备院士怀着对国家感恩之情、对党组织的信任、对学业强烈的负责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克服了包括身体健康、语言障碍、专业频繁改动、社会工作量大等诸多困难,竭尽全力,全身心投入,成功地闯过了博士导师对他近乎“苛刻”的、“友好”的、高门槛的严要求,完成了博士研究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而且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学业上的巨大收获,以及留苏学成归国从教于清华大学的经历,为他后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仅为他打下扎实的科研基础,也形成了他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进入了攻坚阶段。在“草原大会战”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傅依备院士与他的同事们一起,把使命和责任变成自己强大的精神动力,解决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题,攻克了研制原子弹点火相关技术;顺利完成了首个放化实验室的工艺设计和设备设计,达到了当时为数不多的几个发达国家研制水平。

在试验场上,为尽快获取核爆产生的气体样品,在核试验后获取有效数据,身为队长的傅依备院士,率领他的小分队,多次反复进场取样,将最准确的数据上报给国家,冒着身体遭受大量放射性辐照危险,他们用严谨的科学态度与行为,证明了某取样方法是可以为快速获取核试验数据,提供出一种新的有效途径,相继发展了多种速报方法,完善发展了放射化学诊断体系。

坚守真理 率先垂范

20世纪60年代末三线建设时期,研究院陆续地由青海向四川搬迁。在负责新科研基地建设过程中,他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科研标准,排除种种干扰和重重阻力,使大部分工号工艺建设满足科研要求,为后来的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无论是在遥远的戈壁试验场,还是在寂寞的大山深处,傅依备院士总能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始终保持着不断追求科学真谛,勇于精进的精神。不论是在哪个年代,伴随着人生道路的不断延伸,岗位的不断变化,他总是有那么一种干劲、一种热情、一种奋斗的精神,去不懈地追求,不断地提升,他坚实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

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的事业是要求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革命者,仅有革命的热情是不够的。我们的事业是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30多年的艰苦战斗,多少先烈前仆后继,洒热血、抛头颅,流血牺牲,一切也正是为了这个美丽的远景,为了把我们的国家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为了建立人类最幸福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个伟大理想的实现,不仅要求每个革命的人民要有从事革命的热情,而且要具有革命的本领,仅有热情,共产主义是不能实现的。同样的,落后的科学技术也是不能建立起共产主义的。”

改革创新 勇于担当

傅依备院士既是一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又是一位深得干部群众认可、拥戴的好领导,还是一位宽严相济、诲人不倦的导师,一位称职的党务工作者。

在20世纪70—80年代的近十年中,是研究所步入发展的起步时期。身为所长的傅依备院士,在对当时国防系统“二次创业”现状的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基础上,结合研究所的技术优势,果断提出了“军品是治所之本,开拓领域,跟踪高技术研究”“发挥本所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开发民品”发展战略。面对当时要解决三大棘手难题:与现行体制的对撞、如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及“军转民”方向项目的选择与确定问题,他领导研究所从基础研究入手,深入挖掘已有的优势科研项目;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最基本的科研条件;加强开展对外合作交流;积极培养青年科技骨干;通過参与、创办学会和刊物,拓宽视野,学习先进技术,促进人才成长;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以锻炼队伍。在他决策和领导下,研究所科技人员群策群力,对自己的优势产品结构,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发展了医用同位素——这个服务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建设的重点项目,奠定了研究所民品开发的地位。

通过“保军转民”走军民结合的道路,解决与群众生活、生存和发展相关的社会问题,研究所实现了“同心同德,以所为家,军民结合,兴旺繁华”的创业目标。后来20多年的发展成效,证明了这一思路的开拓性和前瞻性。

经历不凡 人生辉煌

同許多核工业第一代创业者一样,傅依备院士青年时期经历了艰难辗转的求学过程。让国家和人民从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境地中走向富强,振兴民族,始终是激发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不畏任何强权的理想与精神动力,苦难培养了他非凡的意志力、正确的价值追求,磨炼了他在后来无论承担任何艰苦的工作,都知道该怎样去面对困难,怎样在奋斗中前进,怎样处理家与国的关系,同时,也为他自己的人生规划创造新的机遇和确定奋斗目标。

足智多谋是傅依备院士作为一名管理者的鲜明特点,他所显示出的敢为人先的谋略、卓有建树的贡献,以及“常为士卒先”的人格魅力,是激励科研所科技人员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几十年来,他提出了许多前瞻性、战略性、创造性很强的意见和建议,并身体力行地勇于领导和组织实施,在这一过程中,他始终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的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在科研工作中,敢于对技术问题较真,认真对待技术方案,认真对待研究过程中的各项细节。作为一名领导者,为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务,他视野开阔,思想敏锐,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始终能站在事业的全局,立足现实,着眼于未来发展,为学科的建设发展积极规划。

在群众面前,要公正公心,方可赢得民心。研究所的“以军为本,军民结合,开发民品,二次创业”解决教育就业等社会民生问题是那一段时期渡过难关的关键性举措;与干部职工建立了血肉联系,解决与职工群众生活、生存和发展相关的社会问题,为职工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社会保障,傅依备院士管理经验证明民生是立国之本。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傅依备院士能始终坚定信仰,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事业牢固信念,分析其原因:一是他从小吃过许多苦,经过许多磨难,切身体会到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翻身得解放过上幸福的日子;二是从青年时期起就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特别是对哲学和辩证法的学习,使他从思想深处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用先进科学理论指导社会发展,才能将人类社会带入先进幸福的境地;三是党团组织对他多年的教育帮助,使他更快更全面地成熟起来。

回顾傅依备院士的人生经历,他的成长之路是一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之路,也是许多核工业战线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所经历的成长之路。

(作者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培训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党校)

猜你喜欢

院士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赵其国院士
吴孟超越院士简介
授人以渔的“农民院士”
授人以渔的“农民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