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建设的教学模式、方法、策略与行为

2023-04-26娄延果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娄延果

在全校推行教学模式,提倡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师探讨教学策略等,是实践性隐含理论支撑的课程建设工作。校长对这几个术语内涵、外延的理解和把握运用,直接决定了课程建设难点的突破。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内涵关联又不相同

对教学模式的内涵,不同学者给出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内容却十分相似。模式具有理论的简约性、实践的再现性、样态的规定性三个特征,使得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明确区别开来。

教学策略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的灵活选择、组合甚至改造。在课堂上,教学策略远比教学模式鲜活、灵动,但又有整体性。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方法,其含义比教学方法要宽广,层次也比教学方法更高,但又不是教学方法的简单堆积。模式侧重表达的是程序、结构;策略侧重表达的是思维中的计谋、选择、决策;方法侧重表达的是手段、招式。三者之间不是简单的上下位概念关系。

校长在研发、规划学校的课程时,要思考课堂改革的着力点落在三者中的哪一个上,要区分是在哪个范围“说事”,在哪个领域行动。在学校的课程文本表述中,就要注意用词的准确,不混用、乱用。在培训教师时,在与教师研讨时,应使用正确的术语指对正在讨论的对象,以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交流的畅通。

教学模式是撬动学校课堂变革的“脚手架”

学校的课堂教学水平必须与课程理念和实施要求相匹配,这是课程建设的落脚点,也是难点。

研究表明,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是性质不同的两个系统,理念必须经过一定的路径,在教师那里经过“操作转换”才会走向教学实践,变为教学行为。这种转换是一个内外因共同作用的复杂、多维、内隐的过程,大体经历“冲突理解、认同内化、嫁接生成、践行修正”等几个阶段。

然而,仅通过学习培训、会议要求等形式完成这一过程,对于教师来说,既是茫然的,又是痛苦的。茫然是因为教师不知道操作的落脚点在哪里,变革后的成效如何;痛苦是因为这是一次自我革命,是要否定、变革自己业已成熟的专业操作。所以,实现这一转换,需要学校为教师提供榜样和模板,也就是为教师提供攀爬的“脚手架”。显然,推行全校统一的教学模式就显得格外重要。

学校研发、推行教学模式,需要理论基础,更需要实践探索,还需行政推动。

一是,推行的模式要体现、落实国家课程理念,还要与自身办学理念、条件设施、学校文化等相适切。

二是,办学模式的表征层面,要涵盖所有科目,各科都可操作落实,要综合考虑语言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类课程的课堂教学特点。下图就是某校“生命课堂”的模式表征图示。

某校“生命课堂”的模式表征示意图

三是,在推行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学校面向教师进行理论论证,需要学科的落实方案,还需要在此基础上的强行推进。因为,作为课堂变革的“脚手架”,不一定等到全体教师都理解透彻再实施,在半知半解中,就可先照着模式的样子做起来,在应用中再学习、理解、优化。

四是,先天的刻板僵化、限制教师教学风格的缺陷,使得教学模式屡遭诟病,推行中也常有教师不配合。我认为,在学校课堂改革的初期,必须强制推行统一的教学模式,用模式“撬动”课堂变革,再鼓励教师打破超越模式,发挥个人教学艺术。

教学行为的分析与优化是深度学习的“阀门”

有了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照着“样子”做了,但不等于就一定能做到位,不一定能把模式的思想、要领完全转化为教学操作,引发深度学习。

前文中多次提到了教学行为,因为无论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还是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外显载体都是教学行为。于是,教和学行为的观察、设计、分析、再优化,就成为课程建设的末端关键要素,成为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阀门”。

第一,学校要带领教师认识教学行为的本体,树立教学行为意识,明确常见教学行为的种类。

第二,要引导教师分析认识每一行为的作用、价值和意义,这至关重要。只有教师明确了、认识了每一行为在课堂上的作用,掌握了应用某一行为能实现什么,不能做成什么,才会有意识地去选择教学行为,且正确地去使用。此外,教学行为的价值、作用还与承载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受内容的制约。

如“课堂提问”有制造适度的焦虑、查看学生掌握情况、引发聚焦思考当下问题等功能,若课堂上教师采用“按座位、学号轮流回答提问”的方式,就是低效行为,因为这样的操作,不能实现提问三功能中的任何一个。

第三,要研究课堂上教学行为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因为,一个具体的教学任务,是由一连串教和学的行为相互连接完成的,不同的连接次序决定了其不同的价值功能、教学成效,有学者称其为“教学行为链”。如“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教学,既可以采用“陈述知识—实验验证—原理解释—实践应用”的行为次序,也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动手实验—描述汇总现象—归纳结论—原理解释”的教学行为链,但二者的教学价值不同,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同,实现的教学成效就不同。

第四,把教学行为设计作为备课的必备内容,把教学行为观察与分析作为日常教研活动的必研项目,就能促进教学行为的不断优化,深度学习的不断发生。

课程体系建成后,教学模式、方法、策略以及构成它们的教学行为就成为校长领导教学的媒介工具,对其内涵、外延、功能的把握与应用能力体现校长的专业水平,最终形成学校的课程品位。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