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怎么做,才能帮孩子树立自信

2023-04-26英子

现代家长 2023年4期
关键词:消极负面信念

英子

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也不要让别人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不用很长时间,只需一两年,自信和不自信的孩子就会拉开距离

心理学研究显示,学习动力、人际关系、行为习惯等很多问题,根本原因都是缺乏自信。最近,我对我所在学校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缺乏自信果然是孩子们普遍存在的问题。

要想学习好,拥有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相信自己,就成功了一半”并非一句空话,因为人的信念与行为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拥有积极的信念,会激发潜能,潜能的激发会优化行为,优化的行为会获得周围的人好评,而好评又会增强积极的信念,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越来越自信;相反,消极的信念会产生消极的行为,消极的行为则产生消极的结果,消极的结果会降低自信,获得更消极的信念,从而进入恶性循环,让孩子越来越不自信。

不用很长时间,只需一两年,自信和不自信的孩子就会拉开距离。

比如,孩子认为自己数学学得好(积极信念),写作业时就会挑战更难的习题(激发潜能),经常做难题让他的数学成绩更好,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称赞(积极的结果),从此他更喜欢学数学了(积极信念的增强)。相反,孩子认为自己数学学得不好(消极信念),学习数学提不起精神,考试成绩不佳(消极结果),这让他以为自己确实没有数学天赋(更消极的信念)。

本来两个孩子的数学成绩差不多,结果:一个越来越好,逐渐成了数学尖子;一个越来越差,最后数学成绩垫底。

家长怎么做,才能帮孩子树立自信呢?建议有5点

自信如此重要,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怎么做,才能帮孩子树立自信呢?我的建议是—

1.让孩子知道家长是欣赏他的。

一个班级有50个学生,第1名只有1个,难道不是第1名的其他49个孩子都前途渺茫吗?当然不是。虽然孩子的成绩有高有低,但是他们都有闪光点,家长不仅要发现并承认孩子的优点,还要发自内心地肯定孩子,无论什么时候都对他充满信心。

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孩子很容易感知家长的真实想法,而家长的真实想法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我们常说“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孩子明确知道家长爱他,二是让他知道家长对他的爱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工作中,我询问过很多家长特别是父亲,是否对孩子说过“我爱你”,他们大都说“没有”。但是他们真的爱孩子,什么都愿意为孩子付出。有的家长会告诉孩子,自己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他,隐晦地表达出爱孩子的意思,但是不一定能被孩子领悟到,孩子和成人的认知不同,更倾向于接受直接的言行。很多家长不经意间会说:“你考试考得好,我就……”“如果你听话,我就……”这会让孩子以为,你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

所以,家长要在言语、行动上格外注意。你想让孩子拥有自信,就要发自内心地欣赏他,并让孩子感受到这一点。

2.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也不要让别人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孩子非常重视外界对他的评价,所以家长要尽量用积极的词汇评价孩子,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也不要让别人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一提及孩子,有些家长就谦虚地表示“我家孩子的习惯不太好”“他不善言辞,太内向”等,这些都是在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孩子年幼,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往往会不自觉地迎合大人。你给他贴上这么一个标签,他就会按照标签去做,结果习惯越来越差,性格越来越内向。

其实,家长完全可以换一种说法,“我家孩子正在积极培养好习惯”“他相对于同龄人来说,更加稳重”,这样孩子很可能就会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3.不要拿自家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要比,就让他和自己比。

不要拿自家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要比,就让他和自己比。可以拿孩子的现在和他的过去比,看他取得了哪些进步;也可以拿孩子的现在和他的未来比,看他会给自己设定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让他建立起对未来的成功预期。

当孩子设定目标后,家长要和他讨论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既不高看孩子,也不小瞧孩子,实事求是。孩子在努力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遭到了挫败,家长不要冷嘲热讽,而要正确引导、有效支持,帮助他渡过难关。

4.孩子有问题时,可以适当指出,但不要从遗传学角度责备他。

当孩子存在某些问题时,家长可以适当指出。适当指出,就是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最忌讳的,就是从遗传學角度责备孩子。因为这样做,会让孩子以为这是命中注定、无法改变的。

有些家长特别爱说这样的话:“你把屋子弄得这么乱,简直和你爸一样,只知道糟蹋,不知道收拾!”“你怎么和你妈一样啊,懒得要命!”孩子听到这样的指责,恍然大悟:原来是遗传啊!结果可想而知,孩子还没改变,就已经产生了无力感。

同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一位心理学家把家庭教育形象地称为“食指教育”,即:当家长伸手指着孩子让孩子改变时,会发现,有三根手指指向了自己。就是说,想让孩子改变,家长要付出三倍的努力先改变自己。

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我能当上老师,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也是老师。我小时候,每天晚上一到8点,他们就拧亮台灯,一个坐桌子这头,一个坐桌子那头,开始备课。我有样学样,也掏出书本学习。

我的父母从来没有要求我看书学习,而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认为晚饭后收拾好碗筷就去看书学习,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5.注意你想要的,而不是你不要的。

默念:“不要想红色,不要想红色,不要想红色……”请问:你现在想的是什么颜色?红色。这证明,越关注什么,越容易记住什么,“不要”这俩字有没有都一样,这句话能让你记住的就是“红色”。

教育孩子也一样。当你训斥孩子“不要偷懒、不要胆小、不要自卑”时,孩子会陷入迷茫:“好的。我不该这么做,可我该怎么做呢?”此时,孩子大脑记住的就是“偷懒、胆小、自卑”这几个词,而不管你说没说“不要”。反之,如果你对孩子说“要勤奋,要勇敢,要自信”,孩子大脑中被强化的则是“勤奋、勇敢、自信”。所以,家长想让孩子拥有自信,就要做正向强化,给他灌输积极的信念,这样他才会自信。

在成长之路上,让孩子拥有自信,不仅能使其克服眼前困难,更能帮助他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披荆斩棘,所以家长一定要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

【编辑:杨 子】

猜你喜欢

消极负面信念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信念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论负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