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地在创,顺从其美社区艺术营造项目发布论坛速写

2023-04-25

大社会 2023年3期
关键词:广州美术学院顺德营造

2022 年和的慈善基金会启动“和地在创”品牌项目,联合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广州美术学院、七+5 公益设计组织多方公益力量,基于在地文化的挖掘与调研开展两大活动。

一是社区艺术营造计划。通过空间改造、展览展示、多元文化活动持续输出,使人才逐渐实现转化,促进其带动区域艺术活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区域艺术生态。

二是美育人才种子计划。培育社区工作者的美育能力及青年艺术家的综合能力,提升他们的设计及美育传播意识,达到美育人人的社会效应。

和的慈善基金会致力以此搭建社区与社会互动共融的平台,形成关注社区艺术营造议题的社会网络,逐步成为区域持续创新的模范,为国内整体的社区艺术发展探索提供一个实践样板。

顺从其美——“和地在创”社区艺术营造项目发布论坛

3 月9 日,在顺德区委政法委、顺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下,和的慈善基金会发起的顺从其美——“和地在创”社区艺术营造项目发布论坛在和泰中心和岭南和园举行。顺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主席何鸿佳、和的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司徒颖、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肖毅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院长吴慧平、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总干事李允冠等出席了活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村居代表,公益组织、文化艺术行业代表等参加了论坛。

活动为社区艺术营造计划的专家、设计师和社区艺术空间颁发聘书和牌匾,给入选美育种子人才计划的学员授旗,还举行了2 场专业论坛,围绕社区艺术空间营造和社会美育人才培养进行专业探讨。这是顺德首个全区性的社区艺术营造项目,通过链接各方专业及大众力量注入社区,提升大众对艺术的认识及专业素养,探索社区艺术营造创新模式和社会善治之路,为国内整体的社区艺术发展探索提供实践样板。

3 年时间,促社区艺术人才、空间和在地文化有机融合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深化“结对子、种文化”,拓展群众文化参与度。同时,鼓励创新支持和激励方式,将优秀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永续发展的优质资产,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促。

为此,2022 年和的慈善基金会联合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广州美术学院、七+5 公益设计组织等多方公益力量,启动“和地在创”社区艺术营造项目。基于在地文化的挖掘与调研,开展“社区艺术营造计划”和“美育人才种子计划”,切入社区议题,促进社区艺术人才、空间和在地群众和文化有机融合,提升社区发展活力,形成关注社区艺术营造议题的社会网络,打造人人可知、人人可感、人人可享的艺术之城。

“这个项目意义深远!”顺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主席何鸿佳在致辞中为项目点赞道。他表示,顺德的社会美育项目在过去几年已经有了一定的沉淀,“和地在创”社区艺术营造项目的出现将进一步提升顺德社会美育项目的品质,为顺德培育一批能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传播美的社区工作者和青年艺术家,“群贤至则百业兴”,这必将加快整个顺德的美育效果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5 个入选空间首亮相,未来3 年共商共建

北滘镇黄龙村龙溪书院、大良升平南门罗氏文化展馆、龙江左滩3500 书屋、容桂红星龙狮文化馆、容桂时光艺术+5 个首批入选社区艺术营造计划的空间,以及6 位设计师和11 位指导专家,终于在活动上揭晓。

5 个空间历经征集招募、实地走访、尽职调查、现场评审、协商确认等环节,从全区33 个申报空间中脱颖而出,它们都是公有、村居集体所有或村(社区)有合法使用权的公共空间,自愿免租提供支持改造成社区艺术空间。结对的6 位设计师们均具有类似空间的改造实践,经验丰富,兼具设计专业视角和社会人文关怀。而指导专家们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的高校教授或名设计师,他们也将组成强大的导师阵容,全力指导、支持空间改造和持续运营。

未来3 年时间里,将由和的慈善基金会给予艺术共建及改造资助,指导专家和专业设计师团队与社区居民或其他相关方一起共建,以艺术为媒介,以参与式社区规划手法,通过空间改造、展览展示、多元文化活动持续输出,兼具顺德灵气、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的、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复合型社区艺术空间,推动在地文化发展、让艺术走入社区,同时提高居民参与意识。

66 名青年艺术家、社区工作者入选美育人才种子计划

“美育人才种子计划”旨在培育社区工作者的美育能力及青年艺术家的综合能力,提升起设计及美育传播意识,达到美育人人的社会效应。首批选定66 名学员,其中包括23 名青年艺术家和43 名顺德本地社区工作者(包括社区两委、社工、学校老师等)。学员们将系统接受为期近1 年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社会美育人才课程培训,已于2月25 日在广州美术学院正式开班。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副院长王朝虹在主旨发言中表示,如何保持自生并获得提升发展一直是个难题,年轻人的认同与加入至关重要,“美育人才种子计划”将社区工作者与年轻艺术家结队是一种富有创建的模式和探索,通过课题训练,针对各种社区议题不断生成艺术项目及工作坊,输出为多元文化活动,使人才逐渐实现转化,进一步实现社区文化生态的自我造血。

“看到这个计划很感动,它来得很及时。”入选学员、顺德区启创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创新服务总主任郑泳诗激动道。近10 年来,她和团队开展艺术介入社区的工作时,总觉得缺了点“专业底气”,所以她认为通过这次系统地理论学习,将有助于他们搭建艺术介入社区的框架体系,推动未来更深层次地开展社区艺术营造工作。

3 场专业研讨探索多元参与的社区艺术文化发展与社会善治之路

为了推动探索多元参与的社区艺术文化发展与社会善治之路,活动当天还举行了1 场圆桌对谈和2 场专业论坛,对刚起步的社区艺术营造进行诠释、构建和展望。

以“社区艺术营造的顺德模式”为主题,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陈晓阳,顺德社会创新中心总干事李允冠、顺德文化研究者李健明,七+5公益设计组织总干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讲席教授肖毅志以及《打边炉》创始人、主编钟刚进行圆桌对谈,从顺德历史文化、社会治理、顺德社区艺术营造实践经历、公益空间设计等方面展开交流。

活动当天下午设置了两场平行主题论坛,主题分别是“粒粟生长力——‘和地在创’美育人才种子计划论坛”和“和声——关于设计介入社区文化艺术营造的讨论”。多位专家学者们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方向作相关主题分享,并与一线工作者、现场嘉宾们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探寻社区艺术营造的“顺德模式”。

论坛启动后,“和地在创”社区艺术营造项目又将密锣紧鼓组织开展空间参与式设计和改造,人才班也将在3、4 月份集中授课,开展社区艺术共创营,把美育种子散播到肥沃的社区土壤里,让顺德社区艺术营造、社会善治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广州美术学院顺德营造
广州美术学院作品精选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7.1声道定制影院+KTV案例 顺德华侨城
世界美食之都——顺德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吕学晶作品
吕学晶作品
顺德糖厂改造策略研究
广州美术学院创新包装研发联合课题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