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汤一介与乐黛云:未名湖畔双飞鸟

2023-04-25潘彩霞

恋爱婚姻家庭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一介

◎文/潘彩霞

2014 年9 月9 日,国学大师汤一介心力耗尽,留下一句“再也没什么遗憾了”,离开了这个世界。遗体告别仪式上,一副挽联令人动容:“未名湖畔鸟飞何疾,我虽迟慢誓将永随。”落款是:你的小黛。

“小黛”,是他的妻子,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比较文学拓荒者乐黛云。风雨同行62 年,这是她最后的告白。

未名湖畔,相知恨晚

1948 年,17 岁的乐黛云从贵州第十四中毕业,同时被四所大学录取。不顾兵荒马乱,不顾父亲反对,她选择了离家最远的北大。那时的她,一心一意要参加革命,而北大,是最革命、最开放的大学。

因父亲是英文教师,乐黛云从小便熟读外国文学,她报考的是北大英文系。意外的是,她被录取到了中文系。据说,是因为北大中文系教授沈从文看了她的入学考试作文,觉得她“才诗并茂,不应该学外语,应该学中文”。

苗族人的血液里,自带热情直爽、敢说敢干,开学不久,乐黛云便加入党的外围组织。后来,北大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她担任宣传委员。也是那时,她结识了组织委员汤一介。汤一介比她大四岁,是北大哲学系学生。他出身书香世家,父亲是北大教授、国学大师汤用彤。

朦胧的情愫是在彼此欣赏中萌芽的。有一次,他们到天坛去玩,汤一介一改平时的拘谨,滔滔不绝地给乐黛云讲“斗拱”,讲建筑史,乐黛云的眼神里,顿时多了崇拜。而在北大的舞台上,她的才华同样让他仰慕。看着她组织晚会、指挥活动,娇小的身影活力四射,“那么美,那么有激情”。不知不觉中,他爱上了她。

一个儒雅内敛,一个热情奔放,性格上的大相径庭非但没有成为障碍,相反,更加吸引了对方。

有一次,他们一起去南苑劳动,躺在草地上休息的当儿,汤一介揪了几根小草,看似随意地放在乐黛云胸前的工装裤口袋里。没有甜言蜜语,乐黛云的心却怦怦直跳,“他是一个含蓄的人,这几棵小草已经很感动人了,至少是以心相许的那种感觉”。就这样,在几个追求者中,她选择了汤一介。

从此,未名湖畔多了一对年轻的身影,他们一起爬山,一起去图书馆读书,爱的路上,鲜花盛开。

两支烈焰,热烈汇聚

生活充满激情,乐黛云开始拿起笔来书写,作品陆续发表在《北京解放报》和《人民日报》。活着就要轰轰烈烈,在一篇文章中,她说:“生活应该燃烧起火焰,而不只是冒烟!”汤一介看后,热烈地表示:“烈焰转瞬即逝,但它照亮的面积更广阔。我想,就让我们走到一起吧,那是两支烈焰的汇聚!”

1952 年,乐黛云毕业留校,成为中文系最年轻的助教。这年9月,她与汤一介结为伴侣。没有戒指,没有礼物,在一个好朋友陪伴下,乐黛云就这样从北大沙滩走到汤一介在北海的家。

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两个革命青年怀揣梦想投身工作。一个国学底子深厚,一个外文扎实,书桌前,他们交流探讨,驰骋在研究的乐园,踌躇满志。

只是谁也没有料到,风暴会突然而来。一家人被安排到江西鲤鱼洲接受劳动改造,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他们种稻、种菜、自己盖房,无论多么困难,他们始终生死与共,互相信赖。

动荡的日子终于过去了,熬过冬天,他们迎来了学术上的春天。1978 年,汤一介和乐黛云相继恢复工作,知天命之年,他们抓紧时间学习、写文章、搞研究。他综合各家所言,建构出一套中国哲学理论体系,而她则“另起炉灶”,成为比较文学的拓荒者。

两只老鸟,绕湖同行

从那时起,他们重拾起年轻时的习惯,黄昏时总会沿着未名湖走一走,交流学术。北大校园里,那湖边的二月兰、不知名的小花、树丛中的鸟儿,和他们的身影一起,成为一道浪漫又温馨的风景。乐黛云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提出的想法常常被汤一介采纳;而她做事大大咧咧,他也会及时提醒和监督,让她把研究做得更为细致和严谨些。

学术上相得益彰,生活中琴瑟和谐。喜欢大自然的两个人,经常携手去看最壮丽的冰川、最飘逸的云彩,波罗的海边、莱茵河畔留下了他们牵手相依的背影。不管到哪里,她总会买各种各样的小兔子送给他,因为,他属兔。

为了推动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汤一介呕心沥血,76 岁高龄时,他发起并主持规模超过《四库全书》的《儒藏》工程,而那时,他已被查出肝硬化。

尽管为他的身体担忧,但乐黛云还是选择支持,她知道,那是他10 年前就有的梦想。

60 年相扶相携,他住院,她也“住院”,只为陪伴他;她腿不好,在湖边散步时,他便死死揪着她的衣服,生怕她摔倒;她腿疾严重,没法陪他旅游了,他大度地说:“只要有你陪着,坐在家里看云彩,也是美好的。”

晚年时,他们合著了《同行在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在序言中,汤一介颇感欣慰:“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是普普通通、飞不高也飞不远的一对,他们喜欢自由,向往逍遥!现在,小鸟已变成老鸟,但他们依旧在绕湖同行。”

从青春到迟暮,在未名湖的见证下,他牵着她,在风雨中相偎相依,在阳光下比翼齐飞。可是,先放手的竟是他。2014 年9 月15 日,汤一介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那一天,轮椅上的乐黛云,身着黑色套装,强忍悲痛,以微笑安慰众人。

携手60 多年,忠贞爱情成就了两位学术大家,哲人其萎,未名湖畔那两只同行的鸟儿,却成为北大学子记忆深处的美好。

他走了,她并不孤单。起居室的墙上,挂着他的大照片,在“老汤”的注视下,乐黛云与年轻人谈笑风生,笔耕不辍。

花丛中徜徉,砥砺中前行,最好的爱,莫过于此。

猜你喜欢

一介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汤一介:自由的思想最重要
汤一介、乐黛云夫妇的藏书
我的学术兴趣来自父亲从小培养
《我们三代人》
燕南园往事
汤一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先生之风
汤一介:未名湖畔的哲学名宿
汤一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