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

2023-04-24张健王哲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发展

张健 王哲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北京 100191)

0 引言

当前,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基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全球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2位[1],在政策标准制定、关键技术研发、典型业务推广、行业融合应用、产业数字化转型等诸多方面具有发展优势。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也在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制定和发布数字经济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地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加快实现地区跨越式发展。

作为中国周边近邻以及“一带一路”重点沿线地区,东盟对中国周边外交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均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正式签署,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产业融合与经济一体化。2021年11月,中国与东盟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双边关系进入到了一个全方位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随着双边经贸合作持续深化,中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也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本文聚焦中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在深入分析东盟地区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领域合作与发展的现状,并对未来合作与发展给出对策建议。

1 东盟数字经济发展特点

1.1 互联网人口稳步增长,互联网渗透率大幅提升

2019年,东盟地区互联网活跃用户数量将近3.6亿,截至2022年,该数量已超过4.6亿,近3年来地区互联网活跃用户数量增长超过1亿[2]。根据从世界银行查询到的有关数据[3],截至2021年,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3个国家的互联网渗透率分别为96%、95%和92%,远超世界平均水平(60%),在世界范围内属于超级发达水平;越南和泰国分别达到了74%和85%,超过中国(7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老挝和印度尼西亚均为62%,基本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菲律宾为5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缅甸为35%,柬埔寨为33%,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综合以上有关数据,近年来,从地区整体来看,东盟地区互联网人口数量逐年稳步增长,互联网渗透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到当地用户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为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2 基础网络设施发展不均衡,新加坡位居全球前列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于2017年发布的世界各国信息通信发展指数排名[4]和相关研究[5],在全球176个国家和地区中仅有新加坡(第18位)、文莱(第53位)、马来西亚(第63位)和泰国(第78位)4个东盟国家位列世界前100位,东盟其他国家菲律宾(第101位)、越南(第108位)、印度尼西亚(第111位)、柬埔寨(第128位)、缅甸(第135位)以及老挝(第144位)排名都在第100位以外。根据Ookla最新的统计数据[6],在固定宽带网络速率方面,新加坡固定宽带网络平均传输速率为237 Mbit/s,在全球排第1位;泰国为203 Mbit/s,排全球第6位;马来西亚、越南和菲律宾分别为93 Mbit/s、91 Mbit/s和90 Mbit/s,都达到或超过90 Mbit/s,排在全球第36~40位;文莱为48 Mbit/s,排在全球第85位;老挝、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缅甸分别为29 Mbit/s、26 Mbit/s、20 Mbit/s和19 Mbit/s,都低于30 Mbit/s,全球排名都在第110位以后。在移动网络速率方面,文莱和新加坡的移动网络平均速率分别达到了85 Mbit/s和75 Mbit/s,排在全球第16位和第22位;马来西亚、越南和泰国分别为44 Mbit/s、42 Mbit/s和40 Mbit/s,排在全球第46~54位;老挝、缅甸、菲律宾、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分别为30 Mbit/s、26 Mbit/s、24 Mbit/s、21 Mbit/s和20 Mbit/s,全球排名都在第60位以后,尤其是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全球排名分别为第96位和第103位[6]。从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情况来看,东盟地区整体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也呈现出了良好发展态势,但不同国家间存在较大差距,基础网络设施发展相对不均衡,部分国家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仍比较落后,还不能够完全支撑本国数字经济发展[7]。

1.3 新技术新应用快速部署,整体尚处于早期阶段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大潮席卷全球,东盟国家积极发展和部署5G、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及其应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5G部署和应用方面,根据科尔尼(Kearney)发布的报告[8],东盟地区5G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到2025年,东盟主要国家5G渗透率将会达到25%~40%,5G用户数量将会超过2亿。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于2023年4月发布的有关统计数据[9],新加坡、菲律宾、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国家现阶段4G覆盖率已接近100%;在5G覆盖率方面,预测到2025年,新加坡为99.5%,泰国为92%,菲律宾为87%,越南为56.5%,马来西亚为50.3%,印度尼西亚为31.9%。在数据中心市场方面,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积极加大数据中心建设投入,以提升其数字基础设施能力和水平。其中,新加坡是亚太地区数据中心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在世界最具竞争力数据中心市场方面位居世界第3位[5]。在光纤连接方面,戴德梁行于2023年发布的数据中心研究报告[10]显示,新加坡作为东南亚枢纽,其光纤连接及速率在全球排名位居第2位。同时,泰国等国家也在积极建设光纤网络作为连接数据中心的网络通道,以最大限度发挥数据中心效用。在云计算服务需求方面,新冠疫情之后东盟地区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态势,2022年东盟地区超大规模云收入超过了130亿美元[10]。目前,东盟国家在5G发展、数据中心建设、光纤连接、云计算服务提供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5],但从整体来看在新技术新应用推广和部署方面还处于早期阶段,距大规模应用仍需一定时日。

1.4 数字经济后续发展潜力大,企业参与积极性高

现阶段,东盟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国家数字经济规模在国家GDP中占比普遍偏低,但后续东盟国家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大。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提供的有关数据推算,2021年新加坡的数字经济占本国GDP的比例约为43.6%,马来西亚为25.2%,泰国为14.3%,越南为13.1%,印度尼西亚为12.4%,其余国家均在10%以下[1]。根据谷歌联合其他公司发布的《2022年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2]的有关数据和观点,属于东盟的“数字十年”已经开始,2022年东盟地区数字经济规模约为2 000亿美元,其增长率达到47%[11]。到2025年,东盟地区数字经济规模有望增加至3 300亿美元,2030年有望增加至1万亿美元[12]。同时,新冠疫情在短时间内刺激和催生了东盟地区广大用户的数字消费需求。新冠疫情后,电子商务、在线媒体、网络交通和在线旅游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优势。另外,东盟各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企业布局数字化平台[7],Grab、Bukalapak、GoTo等大量东盟地区科技公司和互联网企业,积极顺应地区数字化转型大趋势,纷纷提出创新解决方案,推动平台化布局,通过与中国和欧美等国家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等多种方式,面向东盟地区广大用户,推动构建东盟数字生活。

1.5 东盟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需求迫切,发展环境良好

2021年1月,东盟数字部长会议发布了《东盟数字总体规划2025》。作为东盟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战略举措,《东盟数字总体规划2025》建立起了指导东盟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进一步加大东盟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东盟地区数字基础设施使用效率,积极建设数字政府,大力推动东盟地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大部分东盟国家也出台了旨在推动和指导本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规划和国家战略,如文莱出台《数字经济总体规划2025》、新加坡出台“智慧国家2025”计划、柬埔寨出台《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政策框架(2021—2035)》等[7,13]。东盟各个国家政府均对数字经济发展给予了足够重视和有力推动,有效呼应了东盟地区发展数字经济的迫切需求,为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1.6 国家之间“数字鸿沟”大,数字经济发展协同效率低

东盟地区各个国家之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存在巨大“数字鸿沟”和差异[7]、相互之间协同效率也偏低[14]。在基础设施方面,新加坡网络覆盖、宽带速率等有关指标基本都位居世界前几名,数字基础设施水平高;文莱、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数字基础设施在世界范围看属于中等发展水平;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国家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落后,难以满足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在数字人才方面,新加坡数字技能人才占比高,各项指标在全世界排名均位居前列;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高于东盟地区平均水平;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家则是数字人才欠缺,无法支撑本国现阶段数字经济的发展。另外,由于东盟地区目前数字经济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数字规则和标准还没有统一,不同国家间数字经济协同效率较低。

1.7 国际大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近2年来,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面向东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21年9月,欧盟发布《欧盟印太合作战略》。2022年5月,美国先是宣布向东盟投资1.5亿美元[15],后又启动“印太经济框架”,以加强美国在东盟地区的经济联系,进一步深化美国同东盟之间的关系。2022年12月,欧盟与东盟在布鲁塞尔举行欧盟—东盟峰会,计划与东盟在贸易、绿色、数字化转型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美国和欧盟等连续对东盟采取系列举措,进一步深化了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在东盟地区的影响力,促使东盟地区国际大环境日益复杂多变。随着目前数字经济全球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多国政府及相关企业纷纷在东盟地区布局,在吸引大量资金、推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东盟地区数字经济市场的竞争态势。

2 中国与东盟数字经济领域合作与发展现状

2.1 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夯实数字经济合作与发展基础

中国与东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在发展战略层面契合度高,在数字经济领域发展方面具有较强互补性,夯实了双方数字经济合作与发展基础。一是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1年11月,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中国和东盟共同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为中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在发展战略层面契合度高。东盟希望借助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数字互联互通,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实现地区数字化转型。中国与东盟已在基础网络设施、跨境电子商务和智慧城市发展等多个热门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合作。三是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互补性。目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全球领先,尤其是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一代数字技术研发以及数字产业化和应用部署等方面都具备发展优势。东盟数字经济发展总体还处于早期阶段,发展需求旺盛,发展潜力也很大,但在政策、标准、技术、应用以及产业等方面需要支持和帮助。

2.2 各层面合作交流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合作取得一系列成果

中国与东盟在各层面合作交流持续推进,双方战略协同不断加强,双边数字经济领域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是战略协同不断加强。2018年11月,中国与东盟共同制定《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双方数字互联互通,共同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2020年11月,中国与东盟在第23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联合发表《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提出要加强在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等领域合作。二是双边交流持续加深。从2006年起,中国作为对话伙伴开始每年与东盟举行中国—东盟电信部长会议,交流和通报信息通信领域发展情况,讨论下一年度合作计划等。截至目前,该会议已经连续举办18次。另外,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围绕数字经济启动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连续举办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安全问题研讨会、中国—东盟数字安全论坛、东盟和中日韩数字经济创新大赛等,进一步增进了双方互信。

2.3 中小企业数字化程度低,数据本地化政策影响投资

中小企业在东盟地区的经济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这些企业数字化水平整体较低,严重制约了其发展以及在中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另外,东盟地区数据本地化政策也为数字经济方面的合作设置了较高门槛。为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利益,东盟大部分国家对数据流动采取了限制措施。这些限制措施不但使数据“碎片化”,形成了“信息孤岛”,也为中国企业在东盟地区正常开展业务增加了成本和难度。

3 中国与东盟数字经济领域下一步合作与发展建议

3.1 加强地区战略层面衔接

在RCEP框架下,积极协调将数字经济纳入RCEP相关议题,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沟通,推动建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数字经济合作框架,有效加深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强化中国与东盟数字经济产业链与供应链关系。依托中国与东盟之间已开展多年的“10+1”“10+3”等已有合作框架、中国—东盟数字部长会议以及《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等各种交流与合作机制,抓住数字机遇,积极加强数字经济有关政策、技术和发展等方面的交流,进一步增强双方数字经济领域互信,打造互利共赢新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3.2 推进数字领域深度合作

在“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机制下,积极开展数字经济政策、标准、技术、应用等多维度、多层面交流与合作,推动形成常态化机制。同时,针对东盟地区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需求、不同发展重心,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推进相关合作。对于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国家,由于其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可进一步与其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数字经济政策与标准研制、典型数字应用推广和部署等环节开展深入合作,推动打造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产业链。

3.3 创新数字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推动将数字人才培养议题纳入中国与东盟有关合作框架和数字经济合作机制中,共同努力提高东盟地区数字人才素质和能力。加强中国与东盟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鼓励中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东盟地区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热点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建设数字经济相关学科、研发中心等。鼓励创新数字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数字人才跨境交流机制,依托中国在东盟地区重点企业,通过建设数字经济培训基地等不同形式,为东盟地区和有关国家提供数字经济技术和政策等有关培训。

3.4 构建地区数字规则体系

积极推进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有关措施和方案,加速释放RCEP红利,充分发挥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优势,积极推动中国与其他成员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好RCEP协定,加快调整RCEP成员国之间的数字贸易规则与标准,深度参与地区数字规则体系构建。在东盟地区推动建立协调统一的数字规则与标准,以进一步提升东盟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协同效率,最终实现东盟地区共同发展。

4 结束语

虽然东盟地区目前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人才能力、协同效率、本地化政策等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但从总体上看,现阶段东盟地区各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愿望强烈,未来数字经济发展潜力较大,中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领域有更广阔的合作与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答数字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数字看G20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