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榫卯,藏在木头里的智慧

2023-04-23

学苑创造·C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木塔应县榫卯

主持:棉花糖

我国使用榫卯最早证据见于河姆渡遗址,距今有7000余年的历史。榫卯主要用于建筑架构,山西的应县木塔就是最具代表的建筑之一。它是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已有960多年。应县木塔虽历经了狂风暴雨、强烈地震、炮弹轰击(塔身上弹痕累累,可以看见嵌进去的弹头),但至今仍旧屹立不倒。整个建筑主体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不打胶,正是通过榫与卯之间巧妙的构架与咬合,使3000立方米的木料浑然一体。

说了那么多,大家一定很好奇,什么是榫卯?它为什么有这么强大的能力?

[什么是榫卯]

从功能角度来讲,榫卯是木质器物之间起连接作用的一种结构,多应用于建筑、家具、生产工具等方面。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

在古代,人们建造房屋所使用的材料和现代人使用的钢筋水泥是完全不同的,古代的建筑普遍都是木质结构,为了让房屋坚固、耐用、安全,古人发明了榫卯用来建造房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构件上的凹凸部位来让不同的构件紧密连接在一起。如果和现代建筑进行对比,那么古代的榫卯相当于现代的螺丝钉和螺丝母的关系。

7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先民就开始使用榫卯建造房子了,这项传统工艺传承到今天。虽然现在使用榫卯建造房子已经越来越少了,但仍然传承这套手工艺的匠人们都信奉一句话——“榫卯万年牢”。这句话完全解释了为何古代很多建筑能够屹立数百年甚至上千年都不倒,山西的应县木塔、悬空寺、广西容县真武阁就是最好的例子。

[榫卯为何如此牢固]

榫卯是中国智慧的产物,外观四称,含而不露。榫卯为何如此牢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

[物理性质上的避弱就强]

从物理性质方面来看,木质材料由纵向纤维构成,只在纵向上具备强度和韧性,横向容易折断。榫卯通过变换其受力方式,使受力点作用于纵向,避弱就强。

[构造上的巧夺天工]

古代的能工巧匠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艺,创造出无与伦比的榫卯构造方式,将木质材料的应用推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在牢固的基础上,不同的榫卯满足于不同的应用方式,其结构样式更是多达上百种。

榫卯在我国几千年的沉淀与发展中,适用、美观、坚固三者兼备,代表着木质材料在形式构造方面的最高典范。

[结构上的刚柔并济]

木质材料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比较大,榫卯在同质同构的链接方式下,使连接的两端共同收缩或舒张,整体结构更加牢固。而铁钉等金属构件与木质材料在同样的热力感应下,因膨胀系数不同连接处引起松动,会影响建筑整体的使用寿命。

刚的一面,体现在凹凸面相互咬合后,不用钉、绳,自然形成一个整体,提高整体的负荷能力;柔的一面,能够承受一定的变形,消耗一些能量,减少结构响应。

简而言之,榫卯是不需要用钉子等物件进行固定的,仅仅靠形状几何的一些相互契合,就使其无比稳定。一旦遭遇地震,它们就会“相互依偎、相互支持”以减缓地震带来的损害。因为每一块零件都有吸收地震冲击力的作用,它们会不断把这个力往下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就起到卸力的作用。有人认为这是极其容易的事情,实则非常复杂。有专家学者发现,仅一扇窗户就需要数百个榫卯结构组成。当然,想要抵御地震的威力,除了稳固还是远远不够的。

[榫卯在现代]

榫卯使本来硬邦邦的房屋外观变得柔和,并在遭遇地震时可以随之变形,只要木架结构不折榫、不拔榫,房屋就会晃而不散,摇而不倒。就算墙体被震倒了也不会影响整个木架结构,在地震消失之后,整个结构还能恢复原样。

榫卯在国际上非常受欢迎,很多西方国家更是会在建造一些具有代表性建筑的时候使用榫卯。在19—20世纪,日本的木匠们凭借着现代工业化的兴起,不断研究学习我国的榫卯技术,改良创新,简化结构。现今日本仍有保留木结构房屋的建造习惯,他们利用榫卯不仅让房屋更耐久,能抗震,还具有防火、保温等优点,唯一的缺点就是造价太昂贵。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主流的建筑已经不用榫卯,但并不是说现在沒有采用榫卯技术的建筑。作为中国7000多年前的黑科技,榫卯流传至今,里面倾入了太多匠人的智慧和心血,我们希望将榫卯继承、发扬下去。

猜你喜欢

木塔应县榫卯
榫卯结构在玩具中的应用研究
佛光秘塔 匠艺之承 记养心殿佛堂木塔的修复
融设计展·榫卯 和合而生
应县木塔葬书中的“木奴”与“天牛”考
山西:应县木塔能否“带病延年”
《榫卯》
从应县木塔秘藏看辽代西京地区雕版印刷业的兴盛原因
应县木塔秘藏中的辽代戒牒
榫卯构造在现代空间装饰中的创新应用(二)
应县:架通干群间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