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下新手外语教师实践知识生成探析

2023-04-19张庆宗龙春秀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手外语共同体

张庆宗 龙春秀

J.Mezirow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掌握“应该知道什么(knowledge)”的理论性知识和“实际知道什么(knowing)”的实践知识。[1]21 世纪以来,我国外语教育界开始重视教师在提高外语教学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2]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知识基础,实践知识因其缄默性、动态性、情境性等特点增加了研究难度,用什么办法捕捉并表达教师的实践知识是困扰教育研究者的一个问题。[3]

高校新手教师通常是指步入教师行业不足3年的教师群体。[4]他们在最初几年的教学中,面临着把握不准教学重难点、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有效与学生沟通等教学实践困境。新手外语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压力较大,工作环境缺乏实质性的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在融入已有教师群体方面困难重重,渴望加入学习共同体。[5-6]这种因教学经验欠缺导致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能激起新手教师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改善教学实践状态的专业诉求。有关实践知识发展路径的研究表明,集体互动和个体反思影响教师实践知识的发展。[7]因此,基于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结合外语教师实践知识的生成、应用与外语学科的特点,聚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共同愿景,尊重教师个人创造,探讨教研共同体和科研共同体下新手外语教师实践知识生成的路径,对激发新手教师主动应对教学挑战、积极发挥教学主动性和坚定教育信念具有重要启示。

一、教师实践知识的内涵与特征

对教师实践知识的研究经历了从源于实践、实践取向,到聚焦知识、以知识作为实践的本性,再到以教师专业精神为主题的深层次探源。吸取美国新课程运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教训,J.Schwab提出了实践课程探究,开启了教师实践知识研究的序幕。[8]F.Elbaz 在研究中学教师个案后提出,教师实践知识是教师以独特的方式掌握的一种高度经验化和个人化的特别的知识,以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实践情境为特征,包含自我知识、环境知识、学科内容知识、课程知识和教学知识五个方面的内容。[9]国内学者陈向明认为,实践知识是教师基于批判性思维而形成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10]

综上,实践知识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与验证,具有经验性、情境性和个性化等特点。经验性凸显了实践知识的自我建构,是默会的、内隐的认知或行为;情境性不同于理论知识的“应该做什么”,而是聚焦直觉指导下的“会去怎么做”;个性化则体现了教师在解决教学问题或关键事件中所秉承的教学信念与伦理原则,是对失败教学经历的反思和对成功教学经验的萃取、复制与升华。

在外语教育领域,外语教学既要关注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描述,也要深度挖掘其在具体情境中对语言教学法的理解和运用。外语教师的实践知识不仅具有能够解决问题的表征,也包含语言教学的学科特点,是其在教学过程中经过行动与反思的不断循环而重构的个性化的教育教学知识。J.C.Richards 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包含教学理论、教学技能、交际技能、学科知识、教学决策与推理和环境知识的六维度外语教师知识结构模式。[11]D.Woods 等认为,教师知识包括知识(knowledge)和信念(belief)。[12]知识是普遍、真实的,可被清楚表达和有意识地传递,具有非个人的(impersonal)特点,关注教师知道什么(knowledge about),与理论知识、显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意识知识等密切相关。信念源于经验,是个人认同的,具有伦理、无意识和自动化的特点,以及个人的(personal)特征,关注“知道怎么样(know how)”,通常被描述为实践知识、程序知识、内隐知识、隐性知识、熟练程度、能力等。[12]裴光钢等基于活动理论与复杂理论视角指出,大学外语教师实践知识元表征的复杂性和非线性,认为实践知识通过教师个体与动态开放的情境互动而生成,具有学科特点。[13]

实践知识既具有知识的非物质、传递、扩散和再现的一般属性,也包含自觉能动、社会历史、直接现实的实践属性。与理论知识相比,实践知识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行动力和实际教学能力,关注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会怎么去做”,同时富有情感特征。外语教师实践知识涵盖了实践的基本特征——基于课堂的、隐性的、个人的、反思的认知与实践,也包括外语学科的特点——语言认知论的理解、语言教学法的操练、语言交际能力的形成、情感交流的互动等,直接影响教师专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专业学习共同体与新手外语教师实践知识

实践知识生成是教师学习和实践的结果。有关教师学习的研究先后经历了教师培训、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学习4 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4]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专业学习观指导下的教师专业学习路径之一,认为教师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者,学习标准由教育研究者与教师共同构建,具有情境性,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互动性。

(一)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特征

教育领域中的专业学习共同体(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以下简称共同体),主要为应对学校教育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挑战,通过集体努力提供相互支持的环境,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研究能力、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共同体具有5个主要特征:共享的价值观和愿景、共同的责任感、反思性的专业探究、协作,以及共同发展。[15]共享的价值观和愿景是共同体做出集体道德决策的基本框架;共同的责任感是对学习者承担集体责任;反思性的专业探究围绕重要的教育议题或问题展开,包括应用新知识、分享个人实践、通过交流对话把默会知识转化为共享知识等;协作即互相依赖,是一种成熟的规范、不拘泥于表面的帮助或支持,分歧、辩论和异议在协作中被视为进步的基石;共同发展是共同体的每个成员都是学习者,教师专业的提升是集体学习的结果。

研究发现,共同体能够对外语教师的知识技能储备、教学准备能力、课堂应用能力、教学技术能力、反思研究能力产生积极影响。任务型的“拉—推”机制有利于共同体的建立和有机运行。线上共同体影响教师的教学改进、科研提升与身份认同。在实践共同体中,教师通过交流情感、分配任务、传递信息、制定方案和规则、寻求或提供帮助等开展合作。[16-19]可见,共同体能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习者的集体责任感,增强课堂动机,提升工作满意度。

从研究目标来看,共同体研究的重点是通过观察教师在共同体氛围下的专业学习,增强教师与学习者互动,提升教师发展与学校效能,改善教育变革与学校文化间的关系,进而促进教育革新。共同体研究内容丰富,既涵盖了对教师主体在认知、情感、行为、价值观等方面的研究,也涉及对教学效果、教学管理方面的探讨,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

(二)专业学习共同体与新手外语教师实践知识的关联

笔者认为,共同体视角能为新手外语教师实践知识的生成和发展提供理论研究视角。实践知识的产生以特定的社会环境为背景,不仅包含教师的个人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等微观因素,也涵盖其所在学校的制度与文化氛围等中观要素,二者的有效融合为新手教师实践知识的形成提供了天然养分与练习场。共同体对于新手教师实践知识研究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就知识来源而言,共同体产生背景具有明显的情境性和问题表征。作为缺乏教学实践经验的新手教师,如何在未知的教学情境中熟悉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求、科学运用教学方法、恰当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是急需解决的实践难题。面对这种困境,共同体成员间通过观摩、讨论、评价等集体学习的方式,系统呈现解决问题的思维,促进成员间的知识共享,实现实践知识的有效迁移。具有共享价值观与和谐伙伴关系的共同体能为新手教师解决实践难题提供有力的支持,鼓励新手教师不断尝试、积极反思、敢于创新,丰富实践知识的内容。

第二,就能力发展而言,共同体通过合作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为新手教师实践知识的发展提供有效途径。就制度层面而言,反思性的对话与专业探究有益于新手教师及时获取新知识并应用于教学实践,而且共同体成熟、规范、有效的运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监督新手教师验证假设、不断探究,促进实践知识的持续更新。同时,共同体成员之间的情感互动所建立起来的互信、互助、互利的团队氛围,可引导新手教师在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使教师教学实践的主体性与角色认同逐步丰富起来。

三、新手外语教师实践知识的生成与发展

合格的高校外语教师应具有师德风范、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管理能力与教育技术能力等。过硬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研究能力是新手教师成长为合格外语教师的必要条件。共同体基于明确的教学目标,创设真实的教学演练环境并有序开展教学分享、问题探究和教学实践,有利于丰富新手外语教师实践知识的输入、内化与有效输出,最大限度促进实践知识的生成,为开展新手外语教师实践知识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撑。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多样,就其关注的目标而言,有以提高教师教研能力为目标的教研共同体,也有着眼于学术素养的科研共同体。结合前面提到的新手外语教师在融入集体、教学工作、科研压力等方面的困境,本研究将重点分析教研共同体和科研共同体对新手外语教师实践知识的影响。

(一)教研共同体促进新手教师实践知识的生成

教研共同体作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团队,是发挥集体智慧、开展教法研究、提高教学水平、落实上级精神与指示的最基层的实体组织,是新手教师初入职场的工作集体,是教师寻求自我安全感、集体归属感与工作成就感的重要港湾。新手外语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和教学方面主要靠个人摸索。基于线上交流的云共同体影响教师身份认同的转变,促使无经验的教师向有成就感的教学胜任者转变。[20]因此,教研共同体为新手教师教学实践知识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第一,教师听课作为一种同伴学习的方式,能够帮助新手教师积累教学实践内容。新手教师通过观摩有经验的教师上课,能身临其境地学习精准规范的课堂指令、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进而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管理,增加实践知识。共同体通过“互学共建”加强社会—认知—情感的连接,形成合力、共同成长,践行外语教师“以老带新”,促进专业发展。[21]基于共同体的听课学习除了要在有经验的教师和新手教师间建立师徒关系外,还应鼓励听课者与被听者就教学设计、语言表达、任务布置、课堂监控等教学知识的具体应用进行交流、反思、合作,共同进步。

第二,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共同探讨具体教学内容,通过教案撰写与个人展示,转换新手教师的思维方式,拓展其教学实践认知。为了提高效率,共同体负责人结合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与实际情况,发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作用,优化集体备课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计划阶段,鼓励成员参与决策,通过集体交流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确定每周备课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使备课活动具体化,确保“人人参与,人人过关”。在组织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负责人根据每个成员的特长与所负责课程的性质合理安排备课内容,鼓励成员就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与论证,精准把握教研内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集体备课结束后,团队成员轮流记录每次活动内容的重难点,形成系统文件,这样能够逐步培养成员的反思与行动能力。新手教师在参与集体备课活动中,个人的准备过程能促进其自我完善语言知识点与教学方法的应用;在集体说课的过程中,共同体针对教学难点集思广益,团队成员群策群力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新手教师快速了解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技能;集体备课结束后的个人心得和活动笔记,能帮助新手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具化学习结果。共同体在集体备课中持续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让新手教师表达教学疑惑、反馈教学心得、提升教学技能,有利于其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促进实践知识的生成。

第三,教学比赛能够促进新手教师实践知识的输出。教师通过备赛、磨课、比赛、反馈等方式获得教学实践知识。以“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为例,为了缓解新手教师因经验不足而带来的不自信或排斥情绪,共同体借助学校平台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集体分析、探讨比赛要求、学习历届比赛经验、分享比赛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等,提升团队成员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专业发展意识,缓解新手教师的备赛压力。磨课是参赛前重要的演练环节。共同体成员本着反思性的专业探究理念,就课程定位、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案设计、课件制作、创新成果汇报等提出建设性意见,提高磨课效率与参赛信心。比赛中参赛选手的互相观摩,说课过程中语音、语调、教态、表情的展示,专家提问与专业点评等,考验着新手教师的临场发挥和应变能力。比赛结束后,教研团队可以让新手教师分享个人经验,增强其主人翁意识与持续学习的动力,推动实践知识的输出。

共同体基于共同的教研目标,结合团队成员在教学方面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主题内容、学习者需求、教师角色等展开集体探究,持续开展听课学习、集体备课、教学比赛等活动,科学引导新手教师探究教学过程、丰富教学经验,促进实践知识的生成。

(二)科研共同体推动新手教师实践知识的发展

教师的学术能力影响其实践知识的发展。学术研究是不断探索世界真相的过程,它突破学科壁垒,理论结合实践,通过探究型教学来发现、融合、应用知识,形成永动的生生不息的知识发展链。[22]新手教师在应对科研压力时,普遍面临定位模糊、认可度低、资源少、竞争强等现实困境。虽然面临种种挑战,但其精力充沛、学习需求高、可塑性强,加入科研共同体有利于他们结识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优化实践的外部资源。

共同体具有团队成员共同发展、进步的团队氛围,能激发新手教师结合研究特长凝练实践成果,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积极发挥科研对教学的反哺作用,推动实践知识的发展。结合团队发展的长期目标和教师个人发展的短期目标,共同体整合内外资源,就选题规范、文献阅读、论文撰写、项目申报等方面持续开展研究,形成助推机制,提升共同钻研的团队效能。

第一,确定选题、整理文献是教师科研实践的必备技能。选题通常来自教学实践,教学是刺激思维、激发灵感、产生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源泉。[23]为了避免选题太大或过于空泛、研究问题不够聚焦等常见问题,共同体可以定期就成员的研究兴趣、研究重难点等进行内部交流与沟通,集体探究研究的可行性与实际操作,增强科研意识与执行能力。文献阅读为系统开展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为了提升文献阅读效率,共同体成员基于个人意愿与制度监督的双向驱动,结合自身专业方向进行文献搜集、筛选、阅读、反思等,并定期在团队分享、提问、讨论、辩论,促进科研实践从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飞跃。团队成员对文献的讨论与思考可以让他们了解彼此的性格特点与科研优势,缩短其心理距离,形成志同道合的伙伴关系,提升科研归属感,激发研究兴趣。为保障活动前的有序计划、活动中的规范组织、活动后的有效控制,共同体分工要明确,互动性要强,要突出实践探究的温度与深度。在协作中要坚持制度规范,量化活动成果,建构科学的评价机制。文秋芳等指出,包含评估目标、学习数据、解析证据、反馈和调整等要素在内的云共同体形成性评估,对推动“评学一体化”具有极大的实践价值。[24]

第二,通过撰写论文、申报课题促进新手外语教师持续探究教学实践并将其完整呈现。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课题申报书能帮助新手教师丰富对“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方面的认知,建构对研究本体的全面认识与逻辑思维,凝练实践知识。科研共同体视角下的论文撰写与课题申报是集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初稿到成稿,成员就题目拟定、文章结构、语言措辞等定期开展集体讨论、同伴互评等活动,推动新手教师不断完善研究内容。在课题申报和论文投稿过程中,共同体可以邀请有成功经验的成员分享相关经历,条件允许的团队可就优秀稿件邀请专业审稿人进行评阅,实现共同体教学实践与科研成果共创的团队目标。

段长城等对以“产出导向”为教研主题的虚拟教研室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观察,发现共同体能提升教师论文发表、课题立项、教材编写等教学研究能力。科研本身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的思考、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成果的开发与验证的系统阐述与论证,对教师综合能力的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5]共同体在积极发挥制度监督和情感纽带的管理过程中,必须结合切实可行的目标来步步推进,积极整合共同体内外学术资源,构建教师交流、学习、反思、成长的学术生态环境,帮助新手教师通过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系统性探究学术问题、持续自我提升来走出科研困境,增强教师的自我认同感与实践主体性。

作为教师在教学情境中通过行动和反思不断形成的知识,实践知识既影响教师日常的教学理念与行为,又促进其对理论性知识的内化与重塑,是教师专业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外语教师的实践知识源于其教学经验,它不仅具有解决问题的实用性,也蕴含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与价值追求,涵盖了教师对自我身份的认知,是其对教育学知识的创造性应用。

通过探究教师“具体怎么做”来洞悉教师“实际知道了什么”,是研究教师实践知识的重要方法。共同体作为教师学习的自组织或他组织,不仅是一个学习组织与实体,更是一种群体归属与价值观。教研共同体组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教学比赛等活动推进新手教师通过观察吸收成熟经验、借鉴授课方法和实际应用来激发其教学行动力与自我反思能力,促进实践知识的产生。科研共同体互帮互助、互相监督的学习机制有利于实践知识的凸显,为新入职教师多途径探究教学实践、集体反思促进学术进步、团队协作凝练实践成果提供了多样的平台,促进新手外语教师实践知识在零散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快速成长为成熟优秀的专业教师。

猜你喜欢

新手外语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新手如何练马拉松?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碰撞:知名作家与新手司机
新手速来围观 养猪到底行不行?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