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班级”构建策略与思考

2023-04-16王海墘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目标

王海墘

(晋江市英林中学,福建 晋江 362256)

班级是中小学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形态,虽然以新课程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快速而深入推进,然而,在基础教育中,不少学校的班级管理的改革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没能与时俱进,更多地仍停留于传统经验之中,在深层次上严重影响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效与后劲。于此,班级的管理建设有必要从生态教育理论的新视角厘清其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廓清其发展的思路,构建“生态班级”,以期顺应当下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形势与需要。

一、当代班级管理中的误区与偏差

不少学校的班级管理仍存在不少与新课程改革、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不利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青年。这些误区与偏差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班级管理倾向精英化。当前的班级管理教育大部分关注的是班级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占据班级中等和薄弱主体的学生个体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注,甚至于被不闻不问。这会造成人为不平等不公平,让班级生态失衡,易使不同学生之间产生抵触情绪,影响班级凝聚力和班级和谐,更不能让班级学生人人发展,百花齐放,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精神,背离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思想。

(二)班级管理偏向权威化。有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过于强调其权威,往往将管理凌驾于学生之上,忽视了班主任只是班级管理的主导组织者,学生才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参与者,没有建立学生与教师平等关系,缺少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抹杀学生的主人翁地位。班主任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没能融洽于班级管理之中,没有点燃互相之间的激情之心,更谈不成彼此之间的融合共生、互相成全。

(三)班级管理趋向松散化。一是有的班主任要么基于学校安排不好拒绝,要么为了职称评选需要,对当班主任少了一份原动力,存在躺平心态,对班级管理少了主动作为,任由班级自由发展。或者只是充当学校管理的传声筒,既没有发挥班主任自身管理的能动性,也没有发挥学生个体对班级管理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二是有部分学生在家庭中受到骄纵和宠爱,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不易管教、组织纪律涣散等特点。班主任对这部分学生若没从思想和行动上采取灵活方式进行教育矫治,会造成师生之间不必要的“硬性”对抗,成为整个班级管理上“拦路虎”,成为影响班级和谐发展的重要因子。

(四)文化建设走向空心化。文化是一种深植于一个群体内部每个个体的信念和灵魂。班级作为一个群体,只有班级文化成熟了,这个班级才算真正建立起来。有些班主任不重视班级生态文化建设,结果班级成了徒有其表、没有灵魂的“僵尸班”,学生则成了散兵游勇,班级毫无凝聚力。长此以往,班级学生生命个体不能得到应有的“道德生命”自由生长,这将严重影响和束缚班级学生和谐的、自我的发展。

综上分析,现有班级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当下教育改革的趋势呼唤新的班级管理理念。

二、“生态班级”的提出及内涵

“教育生态学”的概念于1976 年,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劳伦斯在《公共教育》一书中首次提出。我国生态式教育,强调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观照、思考、理解、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实践。生态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为主线,学生与教育者、社会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形成了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整体综合效应的生态系统。这是一种以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均衡观、发展观统摄下开展的教育,是一种充分体现和不断运用生态智慧的教育,契合当下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要求,具有非常广阔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学校是一个教育生态系统,班级作为其基本的教学单位,也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班级”是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班级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学生与班主任、科任老师、学校、家长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形成了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整体综合效应的班级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主体——师生之间的生态平衡是班级建设的最重要生态链环节,[1]包含班主任、老师、学生、班级组织、班级规范、班级文化、班级目标等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达到平衡稳定、共同发展的状态。在这个系统中,在班主任的理念引领作用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班风良好,学生积极向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相处、相互促进、共生共荣,实现整体、均衡、可持续的动态稳定的发展。

三、构建“生态班级”的策略

班主任和学生是创建“生态班级”的主体,理顺并矫正这二者的关系是创建“生态班级”的前提。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主导,学生是班级建设的主体,厘清这二者关系是创建生态班级的基础,这种关系重点体现在学生的管理系统和学生的文化系统。

(一)树立“生态班级”的管理理念——立生本,献爱心

班主任的教育要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出发,从“人”的内在的发展需求出发,把“人的发展”当作教育的终极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必须牢牢树立的理念和为学生发展担负的使命,还是发展教育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为此,班主任必须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对学生开展人性化教育,关注每一位学生,充分理解、尊重、相信学生;班主任只有从情感入手、从人性入手,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知学生心,晓学生事,排学生忧,解学生难,才能让教育真正深入学生心,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班主任作为“生态班级”建设中的核心人物,只有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向上、和谐的人性化的生态环境,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才能创造出让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的成功教育。

(二)创建“生态班级”的管理系统

1.建好班级组织机构——选好人,用好人

一个良好的“生态班级”,首先要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自主管理能力和为师生服务意识的班委会。班委会的选拔可围绕自主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对全班同学开展问卷调查,按照考察审核和民主选聘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遴选,实行班干部班级管理任期考核调整制,以增强学生干部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选拔好班干部后,要对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进行培养,增强学生的全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让班干部成为班级学生能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班集体服务器”,使班干部始终成为“生态班级”建设的动态调节平衡器。

2.抓好班委思想建设——作表率,建威信

组建好班委会后,班主任要进一步加强班委的思想建设工作,培养班委追求进步,为班集体服务的责任心、奉献心和主人翁精神。班委要怀有一颗互助互爱的心,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每一位学生。对学困生尽力帮助,对问题生积极疏导,对贫困生给予帮扶,对残疾生给予关爱,不让任何一个同学掉队,团结合作、齐心协力、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起组织带头作用。与此同时,班委会也要让班级学生随时了解班级工作,班级重大事项、活动等要让全班同学一起参与,更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定好班级管理制度——立好规,做好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学生在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的基础上,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的管理实际,班委会组织同学共同讨论、制定、修改、完善班规制度,将这些制度提交给全班学生表决通过,形成共识,成为全班学生统一的意志和行动的指南。班级制度必须涵盖这三个方面:约束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主要有《班级公约》《班干部职责考核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学习管理制度》《劳动卫生管理制度》《两操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奖惩激励制度》等。这些制度就是“生态班级”健康运行的内部机制。当然,制度一定要人性化,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能保证和推进班级的良性发展,也能顺应并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4.建好班级自治管理——情相生,理相容

在“生态班级”,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班级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班务会议”,“班务会议”不是班委会,而是一个以班级值周为形式的日常事务管理机构。班主任把班上的其他非班干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1-2 名班委牵头根据校规和班级制度按顺序轮流进行班级事务管理,包括早晚自修纪律、教室与公共卫生区检查、两操督导、作业抽查、节能减耗、仪容仪表的落实等,当天要在全班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还要进行班级事务周总结。班委会将各组在各个周管理情况摊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阳光评比考核。这样做可让普通学生也可以同样享受到班级管理的权利,实现班级中人人有事做、个个有机会,激发主体的生命活力,让每位成员树立认同感、使命感、责任感,让每位成员自主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从而保证班级的正常运行。[2]通过建设班级自治组织,更多的学生获得自主管理的机会,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让每个同学在班级管理的情理中相生相容,构建起和谐共生的班级管理的权利与义务。

5.做好家校沟通渠道——联好家,共育人

“生态班级”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孤立存在,家长是生态班级系统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外部力量,家长对生态班级中学生的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支力量若能妥善用好,将其管理能量转化到生态班级建设的内部中,则能发挥出不可预料的育人效果。“生态班级”的管理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促进。

班主任必须确实搭好与家长顺利沟通的渠道,通过家访、家长会、亲子活动、经验分享、成长手册、告家长一封信、微信钉钉平台等方式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交流。一是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询问孩子的信息以及家长对孩子的看法、做法,同时也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二是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的理念、做法、目标等一系列内容向家长们说明,并请家长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提出更好的建议,以更好地改进班级工作,让家长配合生态班级的建设与管理。三是班主任要多学习有关家长教育的相关专业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让班主任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才能在家校互动中有针对性、专业性地打开有效沟通的渠道。这样,班主任不仅能拉近自己与家长的距离,更能取得家长的理解与信赖,实现家长与学校教育管理的无缝对接,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实现家校合一,携手共育。

(三)创建“生态班级”的文化系统

创建班级文化是“生态班级”建设的一个核心要素,是“生态班级”系统内部调节各个层次群落的学生的主脑,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的标杆与体现。它主要是外展形象,内强精神。

1.创建绿色班级——布好“景”,陶冶人

美化教室环境是“生态班级”建设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人人参与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整洁和美观。二要让教室充满青春气息。三要合理布置班级文化,要简约而不简单,实用而不花哨,易维护。优美的学习环境使教室和谐、高雅,有助于激发学生爱班、爱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确定班训班徽班牌——明理念,树灵魂

一个班级最终能够走多远,主要取决于班级的奋斗理念。理念的建设是“生态班级”的精神内涵建设。它的重要载体是班训、班徽和班牌。班训是塑造积极进取的班级文化精神所在,它影响全体学生的精神风貌,对学生的人生价值具有强大的暗示性与导向性。班主任要充分发扬民主,切不可由班主任或少数几个班干部确定算数,要召开主题班会,发动全体学生参与班训、班徽、班牌的设计。这也是“生态班级”建设的一个本体价值——“班级”应该是一个有助于培养合格公民的“公共生活场域”。[3]在全班同学充分酝酿和讨论的基础上再确定,这样确定的班训、班徽、班牌才会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同,凝聚共识才会成为全班同学为之奋斗的目标和追求。当然,班训、班徽、班牌的制定应符合普适性、前瞻性、发展性原则。制定班训、班徽、班牌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也是增强集体荣誉感与班级凝心聚力的重要途径,可使全班同学的言行举止都与班训、班徽、班牌看齐,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为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3.确定班级目标——定好向,导好航

“生态班级”目标的构建尤为重要,它是整个“生态班级”系统内部关联要素的发动机,是整个系统能力层次提升的依托与助推器。因此,班级和学生要实事求是,确定契合自身实际,能层层递进、近中远期结合、阶段总结调整的目标。目标不能定得大而空,也不能定得太简单,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班集体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起学生新的进取动机。

班级目标,由集体奋斗目标和学生个体奋斗目标组成。集体奋斗目标主要包括:综合性目标,如文明班级;单项目标,如学习优秀班级、各种团体赛优胜班级、班级六项评比目标,等等。个体奋斗目标主要包括:综合性目标,如三好学生;单项目标,如善行教育“十个一”目标、学业成绩奋斗目标(含学习优秀目标、学习进步目标)、省市县校各学科竞赛目标,等等。

集体目标的实现仰赖于学生个体目标的努力,个体目标的奋斗能有效地推动班级目标的达成。这种目标的制定与落实能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始终能够有的放矢,不迷失方向,谋定而后动。

“生态班级”建设的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个体得到最充分的尊重和发展,能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实现个人良性的成长。“生态班级”能使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班级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各学科之间、学生个体内部等各要素形成合力,相互间得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平衡稳定的生态教育的关系。在这里和谐共赢既成了学生个体学习生活的环境,也是班级建设的目标,也是学生得以成长的手段,这才可能创建一个温馨和谐、善言善行、乐善扬善、融合共生的“生态班级”。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目标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班级被扣分后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