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公益:公益加速器

2023-04-15冯佳艺

环球慈善 2023年11期
关键词:慈善公益数字化

冯佳艺

何谓数字公益?《2022 年中国数字公益发展报告》如此定义:由企业或公益组织发起,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数字技术进行公益传播、动员参与、资金募捐、志愿服务、社会问题破解等公益行为,具有技术多元化、链接深度化、交互多样化、场景多元化等新特点。在记者看来,数字公益更是一种借助数字化工具和技术,实现公益活动信息化、数字化,提高公益活动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加强透明度和信任度、扩大公众参与为发力点,使公众能便捷、高效、透明地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的公共利益作出贡献的一种新型公益表达与实践方式。

《“十四五”民政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慈善大数据平台,促进慈善捐赠和救助数据共享。在社会需要与民众期待之间,“数字公益”无形中已成为二者耦合的“新武器”。正如《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2)》所言,公益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更加紧密,数字化技术得到提升,极大扩展了慈善项目的范围和慈善文化传播的广度。“数字化”为公益响应经济的飞跃和互联网的普及提供了一个迭代的契机、一个升级的抓手。

公益数字化

慈善新模式

日前,中国保障学会课题组发布《中国公益慈善数字化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将中国公益的数字化历程总结为三个阶段。2004 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我国首个网络募捐通道开启,此后一直到2015 年,都停留在以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为背景,借助数字技术进行公益慈善的传播和网络募捐的自发推进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16 年到2020 年依法推动阶段。慈善法通过并实施后,互联网募捐平台逐步发展,创新性的慈善项目也纷繁出现。2021 年以来,公益数字化有了新内涵,进入全面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中国数字经济进入发展爆发期,公益慈善行业的数字化也成为公益慈善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要求,开始内生性发展。

“数字化为新时代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背景,也提供了新的遵循。”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谢琼接受采访时如此称,对基于社会资源链接和整合生存发展的公益慈善行业,数字化都是必然趋势。谢琼课题组发现,在数字化助力下,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在近20 年中取得了“广泛动员公众”“丰富公益慈善参与形式”“创新公益慈善模式”等成效。

近三年来,我国每年有超过100 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互联网慈善,2021 年通过互联网募集的善款接近100 亿元——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谈及数字公益引用了这则数据。在他看来,这证明数字化是助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崭新生产力,它能连接爱心善意、延伸公益链条、放大公益效应,帮助公益慈善事业腾飞。

数字化发展,慈善新生态

公益行业未来发展的破局关键点是什么?越来越多人心中的答案是“数字化”。

在郑功成看来,数字化创新了公益慈善发展的理念与实践模式,催生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公益慈善项目,它们都是数字化带来的具有时代烙印的公益慈善新形态。这些新成果,意味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公益慈善数字化将各界各方参与主体和亿万爱心人士连接在一起,正在全面形塑新的公益慈善生态。

如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互联网企业,逐步向公益慈善组织开放技术接口,共享数字工具,推动着公益慈善行业的数字化发展。

腾讯公益

公益数字化,是腾讯公益长久以来持续推动探索的方向。作为我国第一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的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旗下的“腾讯公益网络捐款平台”曾将公益成功转变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通过“月捐”“乐捐”“一起捐”等方式,将数亿爱心网友联结在一起,用最简便的方式参与公益,让“人人可公益”成为现实。

据平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3 億余人次完成捐款,捐款金额高达75 亿余元。

2023 年是“腾讯公益基金会”成立的第15 个年头,也是“99 公益日”的第8 年,今年“99 公益日”期间网上参与互动的人数合计超过1.2 亿,比去年同期翻倍,即每12个国人中就有1 位在这期间参与公益,互动人次更是接近5.6 亿,是去年的266%。这其中,过去8 年连续参加“99 公益日”的“老朋友”里,有高达86% 连续第9 年“打卡”,公众的公益热情稳定长久,“99 公益日”逐渐成为人们的善意日常。

以公益互动为代表的“小红花”体系也持续开放,助力一个个公益项目落地,这个爱心符号已成为公众“零门槛”践行互联网公益的重要方式。2023 年“99 公益日”期间,小红花互动量超过3 亿,其中,创新的“一花一梦想”公益画展更吸引公众送出小红花超过3000 万朵。

蚂蚁公益

蚂蚁公益,顾名思义就是像蚂蚁一样勤劳、善良、团结、勇敢的公益团队。蚂蚁集团发起的诸如“蚂蚁庄园”“蓝马甲行动”等普惠性项目,吸引着网民的积极参与。

据悉,“蚂蚁庄园”下设“蚂蚁庄园开放合作计划”“加油追梦人·助残项目”“加油宝贝健康计划”“蚂蚁庄园乐龄年夜饭”4 个项目,数据显示,截至2022 年底,“开放合作计划”带动24 家公益组织支持46 个乡村公益项目,服务50 余万乡村困难群体;“加油追梦人·助残项目”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资金200 万元,帮助56 位乡村肢体残疾人成功适配新的假肢并进行康复训练;“加油宝贝健康计划”惠及新疆、内蒙古、四川、贵州等9 省(自治区、直辖市)13 市(州)16 个欠发达县(区),为13.11 万0~14 周岁低收入家庭儿童提供健康综合保障,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定向捐赠,覆盖其中10.83 万儿童;“乐龄年夜饭”项目惠及44 个区县(其中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13 个)2 万余名老年人。

“蓝马甲行动”是由国家反诈中心等指导,由蚂蚁集团、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发起,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一项公益行动,主要通过社区讲座、公益展览、大篷车下乡等方式,以“手机不会用,安全防诈骗,就找蓝马甲”为口号,帮助老人解决智能手机“不敢用、不会用”的难题,助力弥合数字鸿沟,让老人乐享数字生活。自2020 年策划启动以来,该项目已联合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企业等走进100 多个城市,截至2022 年12 月,已举办超过3.7 万场活动,超过4 万名志愿者线下“面对面”服务老人超90 万人次,共同搭建起一个“人服务人”的平台。

美团公益

2020 年9 月,美团公益携手壹基金发起“乡村儿童操场”公益计划,带动公益商家、爱心用户一起为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公办幼儿园铺设多功能操场,配备幼儿园体能游戏综合器材包,并通过教师培训支持幼儿园老师开展相应的体育教学和户外游戏活动,旨在更好地促进乡村学龄前在园儿童快乐奔跑、健康成长。

商家通过设置,每笔订单可捐赠一小笔善款,每捐满20 元就可以为“乡村儿童操场”捐赠一个拼接地板及相关配套费用,帮助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儿童铺设多功能操场,助力乡村儿童快乐奔跑、健康成长。截至2023 年5 月底,在39.4 万家公益商家、12 万名爱心网友的共同支持下,已累计捐建666 座操场,覆盖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等15 个省市自治区,10 万名乡村儿童直接受益。从2023 年起,该项目已经实现一天捐一座操场。

在数字化助力下,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动员力为何会增进如此迅猛?腾讯公司副总裁、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负责人陈菊红以为公益用户打造慈善信用账户小红花体系的经验如此解释:数字化时代,大众希望能更快更实时地得知所参与的公益项目的进展,同时希望能以较低的门槛参与公益,在捐款之外,捐步、答题、读书、低碳行为等低门槛的形式,更能激励他们与亲朋建立圈层,为公益共同助力;甚至有人希望能够构建个人的公益慈善信用体系,使善心有记录,善意有回响。正是因为这些启发,今年“99 公益日”才发起“一花一梦想”新举措,让每个参与公益的人通过自己的小红花账户,自行决定支持什么公益项目。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不单单是互动玩法的更新,更是互联网平台为公益的可持续发展挖掘新鲜源头、探索活水的体现。

大道不孤,德必有邻。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正以更深入的姿态投身到公益数字化的进程。这既包括开放技术能力、发起技术公益,也体现在将社会的痛点作为公益的起点,探索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社会议题带来全新解决方案。这些探索,也注定会发动社会中更多的力量以更可及可信的办法参与公益。

数字化赋能,公益现锋芒

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郭凯天曾说道:“数字化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公益事业的几个重要发展方面,从而提高信任感、提升专业度、加快敏捷性。”这三个方面,曾经是公益的痛点,但在数字化赋能下,短板迅速补齐,释放出更大的优势。

更广泛的公众参与

数字公益使公众更方便地参与公益活动,无论是捐款、捐物、志愿服务或是传播公益信息,都能极大拓宽受众范围,扩大公益活动的影响力。

据调查显示,81.3% 的受访者认为数字化使他们更关注中国公益慈善行业的发展,数字媒体已成为公众获取公益慈善信息的主要渠道;80.8% 的受访者会主动搜索慈善组织或慈善项目的公众号、微博、官网等以了解更多慈善信息;线上渠道参与公益慈善正在成为新风潮,79.4%的受访者在线上参与公益慈善的频率超过线下参与频率;线上志愿服务、线上捐款等与线下参与平分秋色,线上购物慈善消费品更是超过线下。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蚂蚁集团研究院、支付宝公益平台基于上万名支付宝普通用户的随机调研样本,统计出《中国数字公益参与者行为洞察研究2022 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数字公益极大降低了公益参与门槛,让随手公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捐款、捐步、捐能量等方式参与数字公益;支付宝公益平台人均单笔捐助金额2.2 元。数字公益让一角一分都成为爱心,让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参与公益。公益已经成为人人觸手可及的一份事业。更多的链接,让公益生态更加稳定丰富。

更灵活的捐赠方式

数字公益带来了更直接、更高效的善款管理和更多元、更便捷的捐赠方式。传统的慈善机构通常需要借助复杂的渠道和手续接受捐款,再将其用于相关的公益项目,效率低、阻力大。而在数字公益领域,通过在线平台或手机应用,捐款者可以直接将资金转账到公益组织的账户,避免中间环节的繁琐,确保捐款的到账速度和准确性。

“蚂蚁森林”项目通过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在不到3 年的时间内吸引了超过5000 万用户参与,共计种植树木超过1120 万棵。该项目让用户通过手机应用种植虚拟树木,产生的碳积分可以用于真实的树木种植,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数字化的运营方式和灵活的捐赠方式,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其中,汇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保护地球。

更高效的公益活动

数字公益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和公益活动的组织。传统的公益活动,往往需要通过传统媒体或线下宣传来获取支持和参与者,耗将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数字公益则能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公益活动可以迅速地传达给更多的人群,吸引更多的支持者和志愿者。

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现在1120 万返乡在乡青年有创业以带动整个村子发展的想法。“如何对他们进行培训,把他们组织起来,让他们来带动更多的农民很重要。”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说道。“乡村振兴领头雁项目”就为这些返乡在乡青年提供免费培训。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该项目,汤敏将培训内容打包,通过“公益三小时”的方式,发动广大志愿者来为更多有需求的创业青年提供帮助。其中,三个小时中的第一小时去听乡村创业青年讲自己在乡村创业的故事,做了什么,碰到了什么困难,又有哪些成果和进展。第二个小时把前述资源包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赠予,“对方扫二维码就可以进入并使用这些资源包”。第三小时是进一步了解他们还有什么需求,志愿者又能提供哪些帮助。通过三小时就有可能帮助一名乡村青年更好地创业,而他可能带动全村村民实现乡村振兴,极大地提高了公益活动的效率。

更有效的资源配置

传统的公益活动,资源分配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导致公益效果不尽如人意。数字公益能够利用数字化工具最大程度地准确评估公益需求,进行精确的资源配置,尽可能确保资源供需匹配,提升公益活动的整体运作效率和效益。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通过数字化平台对扶贫项目进行管理和监测,对扶贫对象进行登记和评估,实现全程电子化管理,便于更准确地了解扶贫对象的需求和帮助脱贫的进度,监测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调整资源的配置。

通过数字公益,还可以更精确地识别与定位扶贫对象。利用大数据,对贫困地区的基本信息、贫困程度、产业发展情况等进行深入分析,实现精确识别贫困对象,并通过合适的资源配置帮助脱贫。可以说,“脱贫攻坚”这一壮举的实现,数字公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更透明的公益行为

传统公益模式下,如红十字会“天价餐”“郭美美事件”的发生,使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日渐下降。人民对公益捐款去向的质疑,造成慈善组织捐款数额大幅下降,部分公益组织的行为影响了整个行业。但数字公益平台提供实时的数据公示和公开透明的捐款渠道与募捐途径,让捐赠者清楚了解资金使用情况。

救助家庭贫困的尘肺病农民工的“大爱清尘”,每天公布捐款账单,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每批救助完成后,在基金会官网、微博及合作媒体上会公布捐款使用的详细情况;同时每季度都要进行第三方审计,做到公开透明。一旦有新情况出现,组织都通过更新微博、发布帖子、更新网站等及时告知参与者。

美团自主研发的善款追踪系统,使善款执行的每一步都清晰可见。精准定位每块拼接地板,便于捐款人在现场根据善款追踪系统提供的行列信息,找到自己捐赠的拼接地板。通过技術手段,公众可以追踪公益资金的去向和使用情况,增加了公益行业的透明度,提升了公众对公益行业的信任感。

再如“蚂蚁森林”,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让用户能够通过手机看到每一块林地的种植痕迹。通过导航软件,只要行驶在林地附近,就可以轻松查找到种树的具体位置。利用远程摄像等技术,把林地情况实时推送到每个人的手机屏幕前。这些不仅提高了项目透明度,也赢得了用户的信任。

数字化帮助公益触达的人群更广、招募的志愿者更多、链接捐赠人更高效,使公益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数字化帮助组织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归档沉淀于知识库并固化于项目协作工具,帮助组织降本增效。数字化帮助公益组织逃离“不信任泥淖”,提升组织透明度。正如郭凯天所言:“数字化是摆在公益事业面前必须要推开的大门、必须要穿过的峡江。数字化是工具,是能力,数字化也是方法是路径,数字化更是发展,是未来。”

数字化助力,公益迎希望

数字公益的发展,为破解行业面临的信任痛点以及引导更多公众参与提供了参考,也有助于推动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的转型。但转型过程中正面临着新的困难与挑战。

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负责人陈菊红认为,目前中国的公益数字化进程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公益数字化应用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传播、募款等环节,而在项目管理、项目执行等公益项目的深水区,由于受制于资源和人才的缺乏,数字化进程仍然是滞后的,数字化程度还不够。

谢琼认为,目前我国公益慈善数字化局部发展成效显著但总体发展缓慢;公众对数字化的认同度高但公益慈善组织对其建设投入少;数字化已普遍存在但不同组织间差异较大;多元主体积极推动但行业基础依旧薄弱;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但内容仍有待加强;线上参与量持续攀升的同时潜在风险也频繁显现。腾讯研究院《2021 公益数字研究报告》调研数据亦显示,近七成公益组织负责人迫切地想提升机构数字化程度,但其中46% 的负责人表示仍未破解“如何做数字化”的难题。

数字化时代信息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公益领域亦然。近年来,公益组织数据泄露事件频发,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2022 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51.5 万弱势群体数据遭网络攻击泄露。攻击事件发生后,红十字会不得不关闭“家庭团聚”项目。在此之前,该项目平均每日可帮助12 名和家庭失去联系的求助者与家人团聚。同年,澳洲慈善机构The Smith Family 遭遇网络攻击,捐赠者信息可能被黑客窃取。

过去网络攻击者通常不会选取公共服务提供者或公益组织作为攻击对象,但近年来针对两者的攻击存在显著上升的趋势。缺乏网络安全支出和安全防范意识可能是这些机构遭受攻击的主要原因。部分公共服务机构和公益组织掌握着大量公共数据或个人信息,但在安全建设方面缺乏相关意识和主动性。在网络安全威胁变化愈发快速的当下,非盈利机构亟待更新与提升应对网络攻击的能力。

数字公益的发展还需面临诸多挑战。在新的时代发展要求下,2023 年10 月24 日,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资助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数字公益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数字公益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数字公益研究中心将依托清华大学的平台和专业优势,旨在通过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打造成为数字公益领域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公益领域的一流智库和人才培养基地。

据了解,数字公益研究中心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非常设、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主要从事互联网+ 公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应用以及数字科技赋能公益等研究,包括:互联网公益平台的治理与发展趋势;公益慈善组织的数字赋能;网络募捐的政策与制度;数字技术对捐赠人行为的影响等。此外,还将招收博士后、博士、硕士开展数字公益研究,培养数字公益社会人才队伍,构建成为国内数字公益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数字公益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介绍说,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而在数字公益领域,中国与海外同时起步,加之有着丰富的实践,因此需要通过理论梳理、总结,形成一套数字公益“中国样本”方法论,在助力国内数字公益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海外提供“中国经验”。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看到了公益事业的新机遇,也看到了新的责任与使命。公益慈善数字化既是破解传统慈善难题、巩固已有发展成果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互联网与慈善活动日益融合,正为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无限可能,也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发展方向。我们更要怀揣创新的思维和坚定的信念,把数字的力量赋予公益行动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数字公益的推送都成为改变世界的起点。

猜你喜欢

慈善公益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公益
公益
公益
慈善之路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慈善义卖
公益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