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对高校思政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及价值意蕴

2023-04-15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曹宁

办公室业务 2023年4期
关键词:价值观时代政治

文/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曹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总体要求出发,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优秀人才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新时代高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指导思想,内涵丰富,理论深邃。这一重要思想聚焦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精髓,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要义,对于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导向功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培养时代新人:坚持“立德树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应主动肩负起“筑梦人”的角色,时刻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之中,成为实现中国梦道路上一股富有生机活力的青春力量。做好青年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已成为广大高校的重要任务和时代课题,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一环。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要坚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既要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又要用德育来引领学生,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增强道德品质,培养一批批理想崇高、信念坚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打造一支优秀的中国“梦之队”。人无德不立,道德品行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和重要评价标准,高校要高度重视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年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正确价值观的输入和塑造尤为重要。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精神实质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项工作之中,从而在直接的显性教育和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中,在大学生价值观养成和塑造的最关键时期,准确“扣好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从而在今后成长道路上,能够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少走弯路、错路,一路披荆斩棘,拥抱美好的未来;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将德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把“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照本宣科。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将“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落实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让道德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内心的每一个角落。

(二)加强理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改革开放40多年来,流入中华大地许多新鲜空气,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流行开来。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些“污浊瘴气”,对原有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造成侵蚀,影响着人们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青年学生作为新时代最敏感的“晴雨表”,总能最先感知时代潮流变化,而他们的思想又极易受到这些“外来者”的左右,导致思想认同发生严重的扭曲和偏差。例如,出现了对西方制度与思想文明的盲目推崇,对中国历史、文明和制度的怀疑与不自信,逐渐被西方思想左右。在一定程度上腐蚀着青年一代的心灵,使其在人生发展道路上,逐渐迷失了方向,动摇了奋斗目标,打乱了前进的脚步,与最初的梦想渐行渐远。因此,高校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发展动向,对于学生接触到的一切不良思想做出最及时的反应,趋利避害、规避风险、防患未然,将其对学生思想造成的冲击遏制在摇篮里。高校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场所,应主动挥舞起马克思主义这面大旗,筑牢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高校要将思政课作为传授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主战场,在课堂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使其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政课教师要理直气壮地、自信地传播讲授马克思主义,将其思想精华讲深入、讲透彻。要注重加强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的有效运用,使马克思主义有生机、有活力地活跃在高校课堂上。同时,高校要积极组织引导青年学生研读、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使广大青年学生在与伟人的隔空对话中,感悟马克思主义蕴含的基本原理、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有的知识体系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将当代价值挖掘出来。

(三)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精神指引。广大高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要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增加其时代意蕴,使其更加切合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进而增强青年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更好地发挥文化感化人、教育人、引导人的重要作用。广大青年学生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股重要力量,是实现中国梦道路上的“筑路者”。因此,高校要注重增强这支筑梦队伍的文化涵养与文化自信,使这支年轻的队伍心灵更加富有内涵,精神世界更加饱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历史之灵气,凝结着不同时代的文化精华,在新时代同样散发着时代价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依托优秀传统文化这块宝藏,将其融入各项工作、教育教学以及学生活动中去,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和活动参与过程中,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价值理念和精神精髓,从而更深入地挖掘其当代价值,自觉做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充分展现出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和风采。

(四)抓好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高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力量和人力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指明了这支队伍的构成主体,明确了如何加强这支队伍建设,指出了这支队伍的重要职责以及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性,这四股力量是高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实后盾。打造一支优秀的王牌之师,是直接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关键一环,也是广大高校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作为一股专业力量,在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过程中,承担着规范学生言行、净化学生灵魂、塑造优秀品格、培养高尚道德的神圣使命。面对新时代、新格局,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又有了新要求、新任务,要时刻谨遵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要求。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支工作队伍要先从自身建设入手,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才能承担起教师这个神圣称谓。精神的堤坝和信仰的基柱要牢牢地伫立起来,要有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精神之钙不缺乏,才能真正持身以正,做好学生的引路明灯。同时,广大教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指示严格要求自己,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四个引路人”。其次,思政课是广大青年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战场,思政课教师要时刻以“六要”标准严格规范自身,争做素质高、专业硬、能力强的新时代教师。最后,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广大教师要以端正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情操感染学生,从而引导学生在光明的大道上健康地成长。

二、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责任和使命,高校坚决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将其蕴含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融入教育工作之中,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在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和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将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发展。

(一)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是青年学生追求的价值目标和遵循,“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育人应重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青年学生而言,是一种德育,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起到价值引导和精神支柱的作用,于国家和社会而言,是一种大德,塑造的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既保证学生成长所必需的水分,还要施以辅助成才的肥料,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给学生增加了养分,让学生在“拔节孕穗”的关键阶段少走弯路,正直地生长,最终孕育出饱满、合格、优秀的果实。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象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这些优质的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深深地植入学生内心深处,增强了广大青年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也更加明确了自身肩负的时代责任。从而引导广大青年自觉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和行动队,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凝聚起推动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二)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为广大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为有效培养综合素质高、勇于承担时代重担和社会责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提供了有效遵循。德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是青年学生的必修课,对于新时代青年而言,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即使拥有再多的文化知识,也不能成为祖国和社会的栋梁之材。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思想道德的培养、价值观念的塑造,在青年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如同阳光雨露般滋养了学生的心灵,扫除了许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不和谐音符”。同时,高校积极开展各项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为引导,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从而引导青年学生在个人价值与国家民族利益相融合的过程中,极力绽放青春光芒。

(三)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和价值基因,是中华文化枝繁叶茂的深厚滋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信心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继承下来,将其蕴含的精神标识和当代价值提炼、展示出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极为关切和高度重视的问题。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大高校使命在肩。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将传统文化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交融相通,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大青年学生在学习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深刻领悟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把握其蕴含的精神实质,以及对当代价值观念的引领。从而坚定广大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振奋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能够以更动人的故事、更有底气的嗓音、更加昂扬的姿态,向世界讲述中国之事、传播中国之声、展示中国之形。

(四)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重要论述,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指导,开启了新的发展之路。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极大地增强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时代感。学生能够在深入学习和把握优秀理论成果的同时,置身于时代潮流之中,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从而更加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其次,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同时加强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运用,改变过去“一刀切”“一竿论”的绝对化教学,采用“漫灌”和“滴灌”相结合的方式,翻转课堂、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教学中,在满足学生共性需求的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力彰显,学生的个性也得到有效激发和培养。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大思政”理念已深入高校各项工作,当前要极力打造和构建思政课、专业课、通识课“同心圆”,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充分落实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成效。

猜你喜欢

价值观时代政治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