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地方文献资源为依托助力红色基因传承

2023-04-15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吕相茹

办公室业务 2023年4期
关键词:馆藏革命红色

文/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 吕相茹

一、地方文献资源助力红色基因传承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地方文献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各个方面内容的文献资源。红色文献资源是地方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献是记录和保存红色基因的有效载体,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的内容表达。地方文献的收集和保存工作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图书馆助力红色基因传承的探索实践。

(一)概念界定。如果说基因是生物遗传的重要载体,那么红色基因就是植根于中国共产党人血脉中的遗传因子。红色基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红色基因”一词。红色基因是在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红色基因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锻造的先进本质、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总和。

(二)图书馆的使命与时代定位。关于图书馆的使命,许多专家学者都有不同的表述。但无论是大学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无论是古代图书馆还是现代图书馆,基本使命都没有变化,就是保存人类文化记录,而且保存人类文化记录始终是第一使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汇聚形成了大量的革命文献。这些革命文献被各个图书馆收集整理,成为地方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我们要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就是图书馆使命的时代定位,即充分发挥自身文献资源优势,助力红色基因的传承。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让红色基因蕴藏于读者内心,滋润读者心灵,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创造新的辉煌。

二、地方文献资源助力红色基因传承的路径

(一)图书馆路径。1.馆藏建设路径。地方文献资源的特征在于其自身所蕴含的地区文化气息和地域特色。红色文献资源是地方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献资源建设极大丰富了图书馆地区特色文化资源建设。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平台,将馆藏地方红色文献数字化,建设地方红色文献特色专藏数据库,是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方式和方法。河北省图书馆将馆藏资源和省内红色旅游资源相融合,在图书馆网站建立了“红色旅游”特色多媒体专题资源,为读者用户提供可视化浏览服务。此外,还可以将馆藏地方文献资源整理出版,形成二次文献和地方文献的多层次阅读推广。河南省图书馆将近十年收集整理的地方文献资源汇集成册,出版《河南省图书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概览》一书,弘扬河南红色地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2.读者服务路径。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都是以服务读者为核心的。读者对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是图书馆效能评价的重要指标。地方文献服务的读者有一定的特殊性。地方红色文献的读者群中专家、学者的占比很大,他们常常都是带着课题或者特定的目的来到图书馆。图书馆员服务读者的过程,也往往是增长馆员知识和丰富馆藏的过程。馆员服务读者的过程,常常会变成文献的收集过程。读者的学术成果或许能够变成新的红色文献,从而推动地方文献的资源建设工作。3.空间利用路径。图书馆的职能之一就是开展社会教育。图书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读者提供各具特色的红色学习空间。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的思政学习空间为读者打造了理论学习的平台和实践活动平台。太原市图书馆的“马克思书房”通过对图书馆空间布局的创新,让读者在阅读马克思著作、感知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同时,还能参观马克思画作,让读者穿越百年,体味这位时代伟人的一生,让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方式更加大众化、时代化。

(二)文旅融合路径。2018年,文化部和旅游部合并组建为文化和旅游部,“诗和远方”的融合发展正式开启。图书馆以其文化资源优势成为文旅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图书馆文化资源(图书馆建筑、馆徽、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等特色文化元素)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不但可以突出和丰富旅游景区(点)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彰显旅游服务产品的文化品位。红色旅游景区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资源。如果在参观红色景区的同时,能够阅读红色书刊资料,则更容易达到传承和教育的目的。韶山毛泽东图书馆是纪念性的专业图书馆,是韶山革命纪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除了珍藏毛泽东著作珍贵版本外,还举办了《毛泽东著作版本展》和《馆藏珍品陈列》等展览。让读者由单纯的浅阅读进入情景的深阅读。“图书馆+红色景区”的模式,弘扬了红色文化、传承了红色基因,让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地方文献资源助力红色基因传承的策略

(一)架构设计。做任何一项工作,都应该找准主体、明确逻辑、平衡矛盾,做好工作项目的架构设计。因此,以地方文献资源为依托助力红色基因传承工作要先做好架构设计,协调好图书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好人员、经费流程管理。1.法律法规制度保障。政府主管部门应在法律法规层面引导和帮助图书馆收集好地方文献资料,挖掘、整理、储存红色文献资源,加强红色资源馆藏建设。图书馆应该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内部规章制度层面,教育引导馆员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业务学习,利用数字化工具,做好红色资源的数字化和可视化工作,助力红色基因的传承。2.人员保障。红色资源建设离不开人才建设。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红色资源的流传保存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许多很有价值的有物质载体红色资源没能留存下来。因此,对于那些留存下来的有物质载体的红色资源的抢救性收集整理工作刻不容缓。还有对已有的馆藏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展红色阅读推广活动等等,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3.技术保障。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线上与线下阅读活动,实体与虚拟结合。用数字化的阅读方式引导读者阅读探寻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江西省图书馆以“阅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开展读者服务活动,为读者提供借阅红色书刊、数字资源等服务,读者可通过馆内交互式平台现场体验难忘的烽火岁月,了解革命历史,领悟爱国精神。

(二)资源建设。红色基因植根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的历史见证。地方文献资源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多元性。红色文献资源不仅包括革命史志、概览、革命资料汇编、红色文献汇编等正式出版和非正式出版的图书资料,还包括图片、票据、证券、文告、传单、手稿、宣传标语、口述资料等多种类型。因此资源建设必须系统全面,既要多元化,又要差异化、特色化。资源建设不仅仅是有物质载体的文献建设,更要做好非物质形态口耳相传的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可以和区域内的军休所、干休所合作,采访军队离退休老同志,进一步整合地区红色资源,开展“红色口述史”和“红色回忆录”建设。把革命前辈的珍贵影像记录下来,把他们的革命故事挖掘整理出来,更好地弘扬优良革命传统,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图书馆还应注重收集区域内流传在民间的红色故事、儿歌、民谣等,做好抢救性保护工作。只有多方面、多渠道全面收集整理地域红色文献资源,才能充分发挥红色文献资源的价值。

(三)阅读推广活动。地方革命文献是红色基因的载体。地方革命文献记载的是本地区的人和事,与本地群众关系密切,群众或多或少有所耳闻,甚至亲身经历,更加亲切、熟悉。容易产生共鸣,因而更愿意深入了解。因此,以地方革命文献为依托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更有吸引力,也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的职能。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以“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开展红色文献阅读推广征文活动。将优秀来稿整理结集成册,发给读者。首都图书馆依托馆藏地方文献资源,对党史故事书进行系统梳理,推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童书经典中的党史”主题童书展。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学党史、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性。厦门市翔安区图书馆编辑出版《翔安红色记忆》系列连环画,到各村居图书室、社区书院、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驻翔部队等开展共读活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综上所述,包括红色文献资源在内的地方文献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和文献价值,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通过立法统筹、加强资源建设、开展红色阅读推广活动等方式,做好红色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是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举措,对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馆藏革命红色
馆藏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