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问三段论推理之实践逻辑
——以近十年全国卷文化生活主观题解题指导为例

2023-04-14陈振发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3年2期
关键词:三段论焦裕禄弘扬

陈振发

(广东省河源市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

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实践中其典型设问范式为“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某C 的知识,分析或说明某A 对某B 的意义或作用/分析或说明某B 需要某A。”纵观多年命题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三段论推理法已经成为考查学生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常见题型,成为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综合考查学生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历年考题见表(1)

表(1)

在复习备考中,广大师生会对三段论推理法运用的范围、条件、论证逻辑及竞合选择产生诸多疑问,笔者在三段论指导实践以及对已有成果思考质疑的基础上在此以问答的形式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求与各位同仁交流探讨,以期斧正。

一问范围:三段论推理法仅适用于文化与哲学模块主观题的范围吗?

如上表(1)所示,高考命题实践中三段论推理法多见于文化主观和哲学主观题命题中,其他模块主观题命题中至今没有涉及。那么,三段论推理法是否只能在文化生活和哲学主观题中考查而不能适用于其他模块呢?譬如,经济政治等模块。要想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首先理解什么叫三段论推理法。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思维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以两个包含着共同项的直言命题(性质判断)为前提,推出一个直言判断(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大前提是一个一般性的性质命题,小前提是一个特殊化的性质命题,同时又附属于大前提,以两个前提为依据,从而得出一个新结论。

逻辑过程如上图1 所示,在此不再赘述。实践中三段论具体表现一般为“结合材料,运用某C 的知识(大前提),分析或说明某A 是某B”(结论)/“结合材料,运用某C 的知识(大前提),分析或说明某A 对某B 的意义和作用”(结论)/“结合材料,运用某C 的知识(大前提),分析或说明某B需要某A(是A对B意义问式的变式)”。简言之,理论上当大前提所运用之“某C 理论”和结论“A 对B 的意义、影响作用”之间构成一般与特殊、抽象和具体关系时即可运用三段论推理法。截至目前为止,三段论考查虽然常见于文化和哲学模块主观题中,在经济模块与政治模块没有涉及,但并不能以此认为经济或政治模块在三段论考查方面不能命题或不可命题。现以经济模块“价格变动影响”考点试命题为例,“结合材料,运用价格影响的有关知识(大前提),分析玉米价格下降对国内生产的影响(结论)”,在本例中大前提与结论间就构成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即可适用三段论推理法,可见命题上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模块里面应该是不存在技术问题的,那么为什么至今经济和政治模块没有考查呢?我们可以从历年高考三段论考查的特点方面寻找答案:

图1

1.考查目标着重知识深度和微观逻辑思维过程的考查。实践中三段论考查呈现出“一点一线式”的特点,即运用一个知识角度建构一条逻辑推理过程(A 对B 式),淡化知识广度和发散思维的考查。比如,2019 年全国Ⅲ卷39(2)问“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本题要求运用民族精神作用这一个知识点,分析论证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而《经济生活》《政治生活》高考命题更加注重知识角度发散能力和逻辑推理思维能力的考查。呈现“多点多线式”的特点,即运用多个知识角度建构多条逻辑推理过程(A1 对B1、A2 对B2……),在此仍以用“价格变动影响”为考点进行命题的2017 年全国新课标Ⅱ卷38(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国内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为例。本例真题中,设问指向要求运用价格变动影响的知识点(具体包括对生产对消费影响多角度知识)分析价格对生产影响、价格对消费的影响。本题相较于三段论主观题则考查知识面更广,思维容量更大,体现多路径逻辑推理能力考查更好达到高考命题要求。

2.论证推理遵循一般与具体、共性与个性关系的逻辑。《经济生活》教材遵循社会大生产的四大环节循环的逻辑,《政治生活》教材以政治主体展开为逻辑,而《文化生活》教材编写遵循由一般到具体、共性与个性结合的逻辑,高度符合三段论推理逻辑,至于哲学是对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世界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运用哲学原理分析论证问题的过程也是运用哲学原理演绎分析论证问题的过程,亦符合三段论推理的逻辑。综上所述,三段论主见于文化和哲学模块中就很好理解了。

3.设问对象侧重“主观精神性事物”作用。测评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的核心功能考查,比如“抗战精神”“创新精神”“先进文化”“文化自觉意识”“焦裕禄精神”“理想信念”“两个务必”等等。文化与哲学的知识高度契合了三段论考查对象的特点,而经济模块重经济活动经济现象考查,政治模块重政治主体权利职能考查,所以经济和政治模块考查三段论较少。

二问条件:在什么条件下适用三段论推理法?

本问回答在前述“一问范围”里面已经做了一定的阐述。在此再行总结一下:三段论考查多见文化和哲学模块中,当大前提所运用之“某C 理论”和结论“A 对B 意义、影响作用”之间构成一般与特殊、抽象和具体关系时即可运用三段论推理法。具言之,当C 知识与“A 对B 意义”构成共性个性关系时即可适用三段论推理。

回顾历年三段论高考真题,我们发现命题实践中,所需运用之C 知识与“A 对B 意义”之间共性个性关系表现为两种形式。

1.显性关系。设问要求所用之知识C 与“A 对B 意义”之间过程一般与特殊关系。例如表(1)序号1、2、3、5、6、8 所对应之高考真题即属于此种关系。仍以2019 年全国Ⅲ卷39(2)问“A 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B 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C 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为例,本例设问要求分析A 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B 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显见C知识范围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3 精1 魂),另设问指向的是A 对B 的意义,据此可以缩小范围精准锁定“中华民族精神是精神动力”这一小微知识点,而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C 之中华民族精神与A 弘扬焦裕禄精神之间构成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表(1)中类似例子还有文化创新作用与教育创新、意识作用与文化自觉意识、文化力量与黄河治理方案、文化对人的影响与两个务必精神等等。

2.隐性关系。设问中C 之所需运用知识与“A 对B 意义”之间不具有一般与特殊关系,C 知识范围更为宏观,但根据设问指向,实际运用之知识与“A 对B 意义”构成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具体例见表(1)4、9、10 真题,以2018 年新课标Ⅰ卷40(2)问“运用C 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A 先进文化在B 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为例,C 知识没有明确具体知识角度,但根据设问“A 先进文化对B 农村改革的作用”的指向很容易明确应该运用“文化作用”知识点,这种需要考生根据设问指向在设问范围内选定A 的上位知识从而使得C 所用之知识与“A 对B 意义”构成上下位、共性个性关系的情况即为隐性关系类型三段论试题。

三问逻辑:三段论推理法解题的实践逻辑路径是怎么样的?

三段论推理在主观题解答实践中的逻辑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为了便于微观解剖笔者在此结合解题实践分点阐述。

【2019·全国Ⅲ卷·40(节选)】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依靠群众,开启治理“三害”的征程,改善了兰考自然环境,形成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2014 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

“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兰考县委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兰考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团结奋斗,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公司+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畜牧业、民族乐器制作等产业,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2017 年,兰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18年,兰考入选中国“幸福百县榜”。

(2)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 分)

(大前提)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小前提)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结论)弘扬焦裕禄精神,能够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民心,激励斗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因地制宜,精准扶贫脱贫。

(统一思想;凝聚民心;因地制宜;精准扶贫脱贫)

1.三段逻辑推理宏观结构

三段论推理一般逻辑过程见图1 所示遵循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顺序,但是在解题中三段论推理需要结合设问指向结合试题情境展开,展现出更加丰富的更加灵活的结构形式。

以2019 年全国Ⅲ卷39(2)问为例,“C 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与“ A 焦裕禄精神对于B 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之间具有一般和具体的关系,是一道适用三段论的文化主观题。

根据设问指向“分析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B 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的规定性可以确定运用中华民族精神作用有关知识,具体可运用“中华民族精神是精神动力”的知识。根据三段论逻辑很容易推导出:大前提为“中华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小前提为“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结论为“焦裕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如下图2 分别对应思维步骤123(实践中三段论推理之思维步骤3 通常省略,直接过渡到思维步骤4),可见仅根据三段论推理无法直接推导出“焦裕禄精神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变式: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但由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举措和表现,因此在三段论推理结论1(图2 中标志为结论1)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结合试题情境分析论证“焦裕禄精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变式: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从科研的角度言,待论证观点皆可视为假设,如下图2 所示之思维步骤4。最后考生要结合材料分析论证假设观点生成设问指向的结论。具体结合材料分析论证以及分析论证范式见后文阐述。

图2

【问题】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结论分析论证微观范式

纵观近十年高考真题中三段论考查事例,可以归纳以下两种分析论证“A 对B 意义”的微观范式。

(1)点对点单线式

当试题情境信息以事件发展进程式呈现时,设问指向“A 对B 意义”往往表现出点对点单线式形式。在分析论证三段论假设时,考生建构从起点A 到终点B 的线性逻辑传导路径即可。仍以2019 年全国Ⅲ卷39(2)问为例,本题即为一道阐述焦裕禄精神从宣传到实践落地的过程型主观题,通过梳理过程信息阐述如下: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提出“三年脱贫,七年小康”奋斗目标→深入调查研究,找到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然后遵循从起点到终点的传导路径将材料信息转换成学科语言生成答案,具体答案如下:(针对假设开展分析论证结论)弘扬焦裕禄精神→能够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民心,激励斗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因地制宜,精准扶贫脱贫。

(2)点对点多线式

当试题情境信息不是以事件发展进程式呈现时,需要根据设问要求对材料信息进行发散推导,往往表现出点对点多线式推导的形式。试以2017 年新课标Ⅱ卷40(2)问“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为例。本题以创新者成就和名言为素材考查三段论推理法,答案逻辑呈现如下:(大前提)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小前提)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假设之分析论证)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增强创新自信,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本题以潘伟建等科研大佬们的创新实践为素材,材料信息分为创新成就和格言两大部分而并非为事件发展进程式情境,另综合设问指向考虑,本题所指“弘扬创新精神”亦是指弘扬学习科学家们创新言行对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因此,应该从科学家们创新言行这个点开展发散思维,分别推导至“对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这一终点。此即为典型的点对点多线式推导案例。本题对假设分析论证过程如下:

“弘扬创新精神(弘扬科学家们的创新成就有利于树立榜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推动创新发展”;“弘扬创新精神(科学家们的创新成就和精神充分证明中国人也可以做最伟大的创新)→增强创新自信→推动创新发展”;“弘扬创新精神(弘扬学习科学家们的创新实践和精神)→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创新发展”;“弘扬创新精神(弘扬学习科学家们的创新实践和精神,有利于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风气和氛围)→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

四问选用:当三段论推理法与分解法在运用实践中“撞车”时该如何选择?

在三段论考查中偶尔会出现三段论与分解法撞车的情况,届时我们该如何进行选择呢?换言之,在什么情况下适用三段论,在什么情况下适用分解法,在什么情况任选其一,这是需要厘清的。在此笔者以2018 年课标Ⅲ卷40(2)问为例予以回答和阐述。

【2018·全国Ⅲ卷·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开国将军甘祖昌,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荣获过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长征路上,甘祖昌和同村战友约好,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搞建设,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革命胜利后,曾经的誓言让他心中的乡愁越酿越浓。1957 年8 月,他主动辞去军队领导职务,秉持“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要艰苦奋斗一辈子”的信念,举家回到家乡沿背村务农,他把70%的工资捐给了家乡的建设事业,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要给他盖房配车,被他一一拒绝。他领着乡亲们修水利,建电站,架桥梁,绿化荒山,改造冬水田……一项项利民工程帮助村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1986 年,甘祖昌病逝,留给妻子和儿女的唯一遗产是三枚勋章。

将军农民的事迹被编入小学课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习近平高度评价甘祖昌将军的艰苦奋斗精神。强调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2)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意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分析。(10 分)

【参考答案】艰苦奋斗精神是革命文化的精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资源。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如上表(2)所示,为便于理解,笔者在此通过同问主客体变式的形式加以阐述。

表(2)

1.在什么情况下适用三段论推理法?

在设问中,当所运用之C 知识与“A 对B意义”构成一般与具体关系时适用三段论推理法,如上表(2)2 号设问。本变式设问为隐性式,因为艰苦奋斗是一种优秀传统,不属于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范畴,所以需要在知识范围中运用“文化的作用”而非“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的知识。具体过程已经在前述三问逻辑一目中详述,在此不再赘述。现呈现其解题微观逻辑思维图3 如下。

图3

【问题】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意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分析。(10 分)

2.在什么情况下适用分解法?

在设问中,当B 为学科观点时,往往可以采用学科角度分解法开展分析论证。在上表(2)序号3 设问中,“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学科观点,具体内容为《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属知识,结合设问指向和试题情境信息,对客体B 下位知识分解后与主体A 构成对应的角度即为:“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具体思维导图见下图4 所示。回顾历年高考真题,如2013 年新课标Ⅱ卷39(2)“结合材料二,说明A 科技创新对B 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2012 年新课标Ⅱ卷39(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A 现代科技对于B 光大中医药文化(转化为“文化发展”学科观点)的作用”即属于需要对客体B 运用分解法的典型案例。

图4

【问题】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意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分析。(10 分)

3.在什么情况下三段论与分解法任选其一?

当所运用之C 知识与“A 对B 意义”构成一般与具体关系且客体B 亦为学科观点时,考生可以在三段论与分解法中任选其一,此即一题多解情形。至于考生具体运用哪一种方法,个人建议考生择其擅长者而用之。

在高考立意逐步由知识立意逐步转向能力立意、素养立意的大背景下,三段论推理考查无疑高度符合了突出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考查的方向,更是契合当下注重学生高阶思维训练培养的要求。“天在山边,走进山边,天又远;月浮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对三段论推理法考查的研究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三段论焦裕禄弘扬
心里始终装着百姓的县委书记焦裕禄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你可能有所耳闻的三段论
如何根据AAA-1三段论推导出其余23个有效三段论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浅谈亚氏三段论与传统三段论的区别
焦裕禄墓前(外二首)
智慧社区三段论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