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亲的“独特”遗产

2023-04-13赵刚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3年4期

人们常讲,父爱如山。山虽远离,但它一直在儿女心中巍峨耸立。

我和他的亲子共读

2023年4月,是父亲离世44周年,我也已满60周岁。回首往事,思绪万千。父亲在我不满18岁时因癌症去世,但他对我的影响值得以家庭教育研究为专业的人深思。

父亲的人生不足50年,生与活均不逢时。少年时在战乱中学习,医专毕业后即被分配至国民政府某部队做军医。后来,该部队在长春围城战中起义,父亲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1960年,旅大市(现大连市)教育局在旅顺口区双岛湾人民公社冷家村附近建了旅順第二农村初级中学,号召大家支持农村教育,父亲报名来到这个他奋斗、成家和终老的地方。

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在学校承担了校医、打铃员、图书管理员、钢版刻印员等多项工作。这些工作林林总总加起来异常繁重,逐渐透支了他曾在朝鲜战场上受过伤的身体。

在那个读书无用的时代,因父亲管理图书,我有幸看到了很多珍贵书籍,如《金光大道》《艳阳天》《西沙儿女》等。父亲看完,我就拿来接着看,一本接一本,构成了那个时代的“亲子共读”。父亲会定期到旅顺新华书店为学校选购图书,他一回家我就去摸他的书包,果然每次都有惊喜。他会给我和弟弟买小人书,让我们痴迷不已。

父亲一直保持着职业军人的生活习惯与作息规律,起居定时,穿戴齐整。他穿的每条裤子都要用盛满开水的大茶缸熨一下,让裤腿中间的裤线显得笔直。在当地老人中至今流传一个笑话: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旅大沿海地区总收到台湾空投的反动宣传单,当地群众防范意识很强。一天,双岛湾人民公社武装部接到盐厂工人举报,说在海边发现一个戴着礼帽式草帽、穿半袖白衬衣、裤子有条笔直裤线、脚蹬一双黑色皮凉鞋的人,极像台湾特务。接到“敌情”,武装部部长带着十余名民兵围了上去,一个二中毕业的民兵凑近一看:这不是赵老师吗?父亲也蒙了,没想到自己穿着讲究居然闹了个大乌龙。

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在那个青年人迷茫无措的时代,父亲深信知识改变命运。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恢复,给我们带来希望。父亲内心期盼我能成为一名大学生,但他并没有严训厉督,反而用了一种非常独特的鼓励方式。

记得那是1978年开春,父亲从当时的大连东方红商店买回一只帆布箱。他说:“这个箱子是买给老大上大学用的。”母亲笑了没吱声,她认为我父亲在做梦,因为当时大学录取率只有3%,怎么可能呢?

但父亲这个举动深深刺激了我的内心,也彻底开启了我的求学梦想,还成为我高考之战必胜的强大动力。父亲不幸在我高考的前半年去世,我将悲痛转化为力量,决意持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他墓前告别。在上大学报到的路上,我遇到一个与父亲交情颇深的学生,他深情地对我说:“赵老师能瞑目了!”闻言,我忍了许久,却泪流不止。

父亲兄长姐妹众多,在那个人人自危、自顾不暇的时代,父亲唯一挂念的就是他的老家妹妹,不时地接济她。姑姑没上过学,不识字,但也如父亲般勤劳能干。她与四姑先后嫁到省庄镇柳杭村的焦姓人家,焦家虽清贫,但家风正,子女上进,身体素质好,从上世纪60年代起,竟连出“空中人才”。

四姑大儿子1965年从空军第三航空兵学校毕业,先开轰炸机,后成了编队机群的领航员。他的儿子现在是四川航空公司的波音飞机主驾驶。二女儿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考进新疆航空公司担任空乘,当时录用难度很大,职业人人欣羡。我姑姑的孙子焦志伟于2017年考进空军航空大学,毕业被分配至山东聊城的空军航空旅,2022年央视报道该旅练兵事迹,他在镜头中可谓表现亮眼。

父亲在农村艰辛奋斗的近20年时间里,也曾有两次“高光时刻”。

由于旅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地理环境与气象条件,国内各种体育比赛不断,运动员训练基地也驻扎在此。人多了,项目多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运动创伤。旅顺口区体委左寻右寻找不到合适人选,便想到我父亲这个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战地救治专家。只要有大型赛事,父亲就会应邀入驻基地,担任抢救团队的负责人,现在说法叫“首席救治专家”。

每次赛事结束,父亲回家脸上都挂着笑容,回味着被需要、被尊重的满足。我也不时溜进基地找父亲蹭饭,那里的伙食实在是好,我跟同学讲后他们都直咽口水。有一次,父亲给了我一块内蒙古运动员送给他的奶酪,我吃后说:“爸啊,这也没什么稀奇的,不就是胰子(肥皂)吗?”父亲听后哭笑不得。

第二次是在1973年,全国教育工作呈现新气象,父亲被允许登上讲台教书育人,讲授生理卫生课。国家要求农村中学开展职业教育,我父亲还在中学开办了“赤脚医生班”,让农村孩子毕业后能回家背起药箱成为乡村医生,令很多人向往。

父亲一边教学,一边与这些朴实上进的农村孩子朝夕相处,把他们当自家孩子一样。旅顺海军基地面包房主任是父亲老乡,两个人亲如兄弟,我父亲时不时就能用粮票兑回一些四两的大面包。有个学生到我家问功课,父亲随手掰了块面包给他。他把这种从未尝过的美味告诉其他同学,之后,我家时不时就有学生来“请教”。他们既能得到答案,又能吃到面包。

这些学生本是被挑选出来素质较高的农村孩子,改革开放后,他们陆续被公检法、教育机构等部门考录为国家干部。我在街头不时见到这些人,每每提及那段往事、那些日子、那块面包,他们都热泪盈眶。

父爱父教一生仰望

父亲没留给我什么像样儿的物质财富,只有恢复高考后给我买的一只帆布箱、一个记录亲属信息的本子和一双比我年龄还大的皮手套。但他留下的精神遗产,让我一生都受用不尽:勇气、胆量、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宠辱不惊的处世风格以及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父教的力量,是学校与社会所不能给予的独特营养,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

当下,还有许多为了票子忘了孩子的父亲们,你们可知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来自父亲的教育是多么重要吗?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出的“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就击中了这个问题。在很多家庭里,教育模式多表现为父严母慈,父亲的严格往往被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子女误解或对抗。但随着年龄增长,父爱、父教这份教育力量会愈发显现出它的独特与重要。

年少时,我也曾对父亲的严格教育表示不解或抵触。然而,当他去世不久,我在学校转回的私人物品里看到一份他写的检讨书,语气诚恳甚至卑微。原来,他被人检举在离家不远的山坡上开荒种土豆,他只能不断向组织解释:“我养了两个儿子,饭量太大,家中定量粮食不够吃,只好种点儿土豆给自己充饥。”谁说严格的爱不深沉、不厚重?泪眼间,父亲的身影凝成我终身的偶像。

与父亲的生不逢时相比,我无疑是幸运的。有人说1962~1972年出生的人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幸运儿:出生时,避开了大饥荒;高中毕业时,没下乡遇上了恢复高考;大学毕业时,国家分配工作;搞对象时,男女都相信爱情;工作时,薪水虽不高但旱涝保收;才华又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得以发挥。

时间已近清明,回首往事,父亲也许会感谢这个时代吧?他的子孙有了安定的生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他的妻子也享受到四代同堂之乐,这都是对他在天之灵的深深告慰。父亲留给我的精神遗产胜过万贯家财,他也许并不高大,但我这一生都在仰望他。

他是最好的父亲,我也要与他一样,努力成为孩子心中最好的父亲。

作者简介

赵刚,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理事兼家长与教师合作管理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