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美术教学

2023-04-12查玉美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17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美术艺术

我国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导向转向素质导向,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持续发展,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成长需求的变化,解决传统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以新的课程理念指导,对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评价体系等进行深层次创新。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背景,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对基于新课标的小学美术教学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1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新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强调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启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实践,不仅要学会欣赏美,还要学会创造美。教学过程中要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理解,帮助学生从小建立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同时,也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通过美术活动表达自我、展示自己的特长。

教学手段和内容选择上,要加强与生活的结合。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来获取创作素材,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在指导学生创作时,也要为他们未来的发展考虑,培养他们审美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发展美术审美情趣,具有进行艺术实践的内在动力[1]。

2 小学美术课程体系的设计

2.1 课程设置与编排

小学美术课程的设置和编排,应当根据学生认知和审美发展的特点进行,为学生设置合理的主题和内容。低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十分感性的阶段,注重审美体验,因此对低年级的学生,课程安排可以更加自由灵活,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绘画、剪纸等创作体验十分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对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对他们进行美术概念和方法的教学。

在具体的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需要将视觉元素的教学和中国美术语言文化的内涵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要能学会基本的点线面等美术造型语言,也能了解美术造型语言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东方美学智慧。要想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学生的“做中学”的创作体验尤其重要,教师要组织丰富多样的写生、题材创作、民间艺术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亲身领悟美术语言的魅力。此外,美术作品欣赏和展示的环节应贯穿课程始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院校或美术馆,也可以在校内设置作品展示区,邀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交流自己的创作心得。此外,教师还要为不同特长和兴趣的学生提供分层指导和开放式课程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2 教學内容与方法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设计,需要围绕学生审美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展开。首先,从点线面等基本视觉要素入手,启发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受造型之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其次,让学生从小体验中国水墨画、写意画的基本技法,接受东方意境美学的熏陶,开拓审美视野。再次,要注重动手实践和体验的学习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写生、主题创作等任务,让创作的乐趣成为他们学习的最大的驱动力。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一方面要带领学生认识经典的中外美术作品,培养审美文化认同;另一方面要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对基础稍弱的可以多安排手工课,对绘画天赋高的可以给予更多发挥空间[2]。最后,要重视课内外的联系,与语文、历史等其他学科或社会实践活动结合,通过举办读画演出,观展创作等,拓展学生美术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

2.3 课堂组织与管理

小学美术课堂的组织和管理,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互动合作的艺术学习氛围的关键。首先,要通过灵活丰富的空间布置,创建足够宽敞的创作区域,设置适当的画框区、手工区、展示区等,以满足学生不同创作主题的需要[3]。其次,在教学方式上,老师要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针对丰富的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展开互动和讨论,在这个环节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要重点强调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师生共同维护课堂规则与秩序,有助于营造互相关心与帮助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小学美术课堂要注重开放性和互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美术学习。

2.4 评价方式

小学美术课程的评价,应落实素质导向和全面发展的理念,关注学习过程,体现鼓励、启发和开放的理念。具体来说,评价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不应简单以学生掌握的美术技巧的熟练程度评价学生,从而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思考的精神面貌。其次,要评价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拥有更多元的审美体验,而不仅仅停留在技法的模仿和公式的套用上。再次,要评估学生对中国画、民间艺术等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评价方式要体现对本土艺术的理解与尊重。除此之外,团队合作意识和个人在团队中的表现也是评价学生美术学习情况的一个方面。

3 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建议

3.1 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

为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极为关键。相关建议策略如下:

第一,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建立系统而专业的美术教师培训体系,通过事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如开设素描、水彩、国画等系列课程,举办作品展评活动等,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建立定期研讨交流机制,鼓励美术教师之间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二,优化师资配置。聘任专业艺术院校美术专业毕业生担任小学美术教师,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一定比例的外聘兼职教师,进行特色课程指导。此外,定期组织名师工作室、艺术家“进校园”活动,为学生带来前沿的艺术气息,开拓他们的眼界、加深他们的认识。

第三,提供物质支持。学校需要提供必要的场地、器材,并保障每周2-3节的专门美术课时。建立教研室,配备电脑、书刊、影音资料,创建教师自主备课的良好环境。

第四,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但评价要本着鼓励教师创新的原则,不简单追求标准化。组织学生、家长调查,采集反馈意见,促进教学优化调整。

这些建议的总体目标,是让小学美术老师能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以更好地育人。只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美术教师队伍,学校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美术教育。

3.2 注意校本研究,形成特色课程

为丰富小学美术教学内涵,开发特色课程,注意校本研究尤为关键。比如,学校可以组建校内美术教研组,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美术课程与思想道德建设、生活实践的有效结合。其次,校内研究可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开发融合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如,湘西民族地区学校可以研究湘西民间剪纸艺术,开设对口传承课程;海滨城市学校,可以设置海洋生物特色绘画课程。这些专题课程,可为学生带来有地域性特色的文化体验,加深他们的文化认同。再者,要注重发挥学科交叉作用。让美术与语文、音乐、历史等学科实现有机融合[4]。可以组织学生听音乐会后进行绘画,演绎画中音乐;联合语文课堂,进行中外名画赏析,诗歌联绘等艺术体验。这些综合实践,可拓展美术学习的广度与深度。最后,在课程设置上还要关注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可开设动画设计、数字绘画等信息艺术创作课程,并利用数字手段建立学生作品数据库,进行网络互评互鉴。

通过校本研究,发掘地域文化内涵,实践学科交叉,融入新技术应用,小学美术教学可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促进小学美术教育向素质教育导向转型。

3.3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加强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是跟上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相关策略可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建立在线课程、教学示例、学生作品数据库,还可整理电子书刊、展览信息、艺术家访谈视频等数字资料。这些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依托资源库灵活备课,实现分享与协作。

其次,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数字媒体与工具。如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知识,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指导学生创作。还可以尝试移动端绘画,利用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虚拟绘画互动课堂。这些数字化手段可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与参与度。

再次,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展示与交流的广度与深度。学生作品可上传至网络数据库,进行在线互评互鉴;还可以举办电子画展,通过虚拟现实(VR)展示方式吸引更多人欣赏互动。这些丰富的展评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最后,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使远程课程成为可能。城市学校可与偏远地区学校建立远程艺术指导关系,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更广范围。信息网络缩小了地域距离,可实现艺术学习机会的公平。

3.4 加强家校社协作

加强家校社三方合作,是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相关策略主要有:

首先,学校要加强宣传,增进家长对美术课程性质和作用的理解,形成教育合力。如举办家长讲座,邀请专家解读新课标对美术课的新要求,分析孩子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美术学习的独特价值。

其次,鼓励家长参与校内美术教学活动,作为课堂助手,提供现场支持。组织家长志愿者协助核心课程如素描写生的教学,指导学生作品装裱展示,亦可邀家长中的职业艺术家开设讲座、专题课等。

再次,发挥家长和社会多方资源优势,丰富校外艺术体验。如联系文化艺术场馆、动漫公司,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开阔艺术视野。建立家校艺术社群,开展读画沙龙、作品交流分享等活动。增强实践互动,拓展艺术文化氛围。

最后,建立艺术志愿服务团队。发动热心家长和社会艺术爱好者组建志愿团队,走进偏远校区开展绘画指导、送清凉等民间艺术推广活动。打通资源壁垒,让艺术教育惠及更多群体。

通过加强家校社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小学美术教育的内涵可得以拓展,教学相长的环境与氛围更佳,教与学的主体性也可充分调动,从而有效提升美术教学质量。

4 结论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小学美术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構建开放型和综合性课程框架,进行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创新。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的教学手段;加强校内外资源的协同运用,充分发挥学科交叉效应,丰富艺术教育内涵,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质量,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引用

[1] 李娜.2022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标准化,2023(18):225-227.

[2] 栾伟光.艺术课程标准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育与创新融合》研讨会论文集(二).[出版者不详],2023:5.

[3] 宣梦婷.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课国画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144-145.

[4] 康晓娜.登封市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查玉美(1993—),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本科,二级教师,就职于沈阳市皇姑区珠江五校滦河校区。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美术艺术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