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前儿童家具中的互动设计研究

2023-04-12胡桢张小平

设计 2023年6期
关键词:家具设计学龄前儿童发展趋势

胡桢 张小平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互动设计 家具设计 感官认知 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儿童行业蓬勃发展,儿童家具也成为了儿童产品设计关注的话题。在儿童家具设计中融入互动体验的理念,可以让用户有更多样的参与方式。3-6岁学前阶段的儿童正处于感统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与家具的互动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创造力以及想象能力,进而增强使用的兴趣,从中得到充分的能力培养。因此通过对设计对象的认知的特征进行分析与归纳,然后将互动设计中的感官、行为、情感应用于儿童家具设计中,而最终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需求,为未来的儿童家具设计提供设计模式和参考。

一、学龄前儿童认知特点分析

(一)感官认知

感官认知是人类通过五种感官感知目标的过程,所有感官协调协作,如下图所示。其中视觉效果是人类了解世界的基础,同时也是最直观的感觉感受,人类获得资讯的渠道也大多来自视觉效果;其次是听觉。接着是触觉,通过触摸对物体的物理性质进行判断;相较于前三项,嗅觉与味觉使用频率较低,在产品和家具设计中很少会运用到。各感官分辨信息的能力是随着环境变化的,在不同的环境下,各感官能够相互协调,得以完成感知过程[1]。:学龄前儿童在3-6岁阶段期间身体发育速度会较婴幼儿时期有所减慢,但依然是处在一个生理成长变化的时期。一般情况下,在这段时期儿童可以长时间地观察感兴趣的事物,容易出现跳跃性视觉。整个幼儿期,儿童的视力一直在增长,到四岁左右视力趋于稳定。感知觉在此阶段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到五岁时基本可以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前后左右。此阶段可有意识地通过音乐和语言训练练习听觉。与此同时,儿童在3岁开始认知能力和大脑智力便进入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应注重外界对其认知与智力的引导与开发。

1.视觉:3-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视知觉越来越敏锐,已经具备精确分辨细细小物体以及远距离物体的能力。可以辨识更多的颜色与形状,而且还有按颜色名称选择颜色的能力,也逐渐对数字有一定的概念。此阶段是学习视动协调整合的时机,以奠定操作能力。喜欢观察周围世界,区分主题与背景的视知觉也更敏捷。因此,在互动家具中色彩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2.触觉:触觉是皮肤感觉和运动感觉的结合,并影响儿童的运动和心理发展。触觉兴趣从身体转移到手部,喜欢动手探索各类物品与工具,同时这一时期儿童的一只手成为优势手,另一只手作为辅助手,喜欢玩操作性玩具,日常生活的事情也尝试自己做。然而,触觉的差异在五、六岁时才开始出现。例如,年幼的孩子可以用双手来比较两个大小相同但重量不同的小盒子。3-4岁的孩子往往认为两个盒子的重量是一样的,但5-6岁的孩子就可以指出哪个更重。

3.听觉:听觉特指儿童对声音高低、音质品质等特性的感觉,而且声音强度直接影响儿童在接收到声音之后感觉舒适与否。学龄前儿童音感与身体节奏感开始发展,听觉记忆力逐渐灵光。当听觉互动的概念被引入到儿童家具的设计中时,儿童与家具在生活中的互动就不再是单一地触觉和视觉反馈。声音元素的加入也增加了互动的多样性和学前启蒙教育的影响[2]。

4.嗅觉和味觉:嗅觉对于儿童来说是最原始的感觉,不同气味能够传递出不同的信号,通过接收到的信号甚至能够辨别安危,起到自我保护作用;味觉感知主要通过味蕾进行,不同味道可以转化为不同的情感体验,但在儿童家具设计中嗅觉与味觉感知暂时不能提供太多有效帮助。

(二)行为认知

行为认知是学龄前儿童与家具互动的外在表现,但行为是由内在驱动的。当儿童与家具互动时,身体的参与不仅仅是手脚的使用,最重要的是身体的活动能力,充分發挥学龄前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儿童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家具互动,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主动性。儿童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得行为感知,主要方式是模仿和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行为引导的方法主要包括产品具体说明的指导、游戏中互动体验的指导和模仿父母行为的指导。其中,模仿父母行为的方法是最有效的,比如通过角色扮演来获取认知。儿童通过观察父母的生活行为并与之互动来积累社会认知经验。 这是促进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3]。

(三)互动认知

由于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还不完善,他们对很多事情都不能清楚地理解,需要家长或幼儿园老师的引导。从互动认知的角度来看,儿童家具可以作为父母和孩子之间沟通的媒介,也可以让孩子在与家具互动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以与孩子沟通,在教给孩子生活和学习技能的同时,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4]。

二、互动设计概述

互动设计早期应用被称为交互设计。交互包括人与产品的交互和人与人交互,也就是人机交互和人际交互。人机互动可以触发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互动设计注重强调人与设计产品之间的互动性,并关注对用户需求和期望的理解,以及人们的物质和情感需求。互动系统中人、产品和环境因素的互动和影响,能够深化用户行为和用户体验,注重用户和产品之间或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的心理和行为交流过程。互动设计为产品设计带来了一种新的方式,可以通过感官、行为、情感甚至于思维方式,以更直观的设计传达关于产品的更多信息,而不是单一地通过产品造型和基本功能来传达设计思维。好的互动设计可以为用户带来心理上、情感上和精神上的舒适体验。

互动设计理念下的学龄前儿童家具是将操作形式进行重新考虑设计,其基本功能没有改变,但传递给儿童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比如一件模块化自我组装的凳子,实用功能虽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儿童可以通过组装获得互动体验。通过这种改变,提高幼儿的互动和动手兴趣,使家具不再是一件单一的物品。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家具的时候就要了解幼儿的行为特征和思维方式,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使互动性家具的互动过程易于儿童理解和接受。

三、学龄前儿童与家具的互动关系

(一)感官互动

感官互动是诉诸于视觉、触觉及其他感觉的互动,是儿童与家具进行交互时本能地通过接受外界对感觉器官的刺激,因为反射而产生回应,感官的互动得到的是人本能层的反应,而这种反应也最为直接和难以抗拒。用户通过使用产品在生理感觉和感性认知的层面上与产品产生对话。多感官的叠加和刺激引起的关联性体验也是感官互动的一种优势,而这些感官分别对应着家具的外观、材料、颜色、结构等功能要素。

(二)行为互动

行为互动影响着儿童的亲身感受和生活方式。儿童的行为规则对家具的结构设计、组合和功能分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行为认知指导方面,根据儿童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性活动行为,另一种是自发性活动行为。社会性活动行为是儿童与同伴之间,或是儿童与家长,老师之间通过家具产生交流的互动行为。自发性的行为是儿童通过一系列对家具进行组装、移动、翻滚等行为达到与家具互动的目的。

(三)情感互动

情感体验的互动是通过多样化的互动产品设计有意识地刺激儿童的特定情感。这使他们能够与家具进行积极的互动,从而得到良好体验,并将其储存在他们的大脑中。当这种经验被储存在一个特定的刺激点上时,就会引起儿童的心理共鸣。学龄前儿童和家具之间的情感共鸣,取决于家具的设计是否能唤起这个刺激点。学前儿童与家具之间的情感互动要求将儿童的认知经验和情感偏好的元素放入家具中,为儿童创造一个想象和记忆的空间,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为儿童的创造力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四、学龄前儿童家具中的互动设计方法

(一)感官刺激法

主要从视觉和嗅觉入手,进一步刺激感官技能,使儿童对家具的形态,功能形成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1.視觉刺激:色彩和造型是影响儿童视觉感官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孩子达到直观互动的主要方式,所以,在儿童家具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儿童对于色彩和外观的感受。学龄前儿童家具应以温馨和谐的色调为主,例如红色、黄色、橙色等,但要避免长期使用高明度或强烈对比色,长期使用会影响儿童视力发展。也可以适当使用蓝色、绿色等冷色调,可以帮助孩子保持平静的情绪。儿童家具可以使用色彩这一特征来形成视觉交互,并且加以适当的设计元素来构建视觉互动,从而带动孩子和家具交流,以促进他们的想象力。

造型作为视觉感受很直观的一个因素,对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造型可分为具象造型(比如卡通造型和仿生造型)和抽象造型[3],在学龄前儿童家具的设计中,多使用具象的造型来表达。多变的形体可以提供幼儿以无限的想象能力,也可以创造出趣味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游戏性格或生活习性,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很明显的影响。并且在智力发展过程中,孩子们对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很好奇,在设计家具时,设计师会使用卡通人物和仿生造型,以激发他们无限的想象力。让他们学会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趣和创新的事物。

2.触觉刺激:触摸感是指用户接触到家具的质地时产生的感官刺激。由于使用的材料不同,每件家具的视觉和触觉效果也不同。学龄前儿童喜欢用手去探索各种物品,而他们与家具互动的触摸感就是不同材料带给他们的触觉反馈[6]。不同的材料可以为儿童提供不同的触觉感受,也可以成功地发展儿童的心理认知和对触觉的多样化感受。比如柔软的材料就像大人们温暖的怀抱,可以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安全感。Roman Bentley设计的儿童泡沫座椅(图2),它由切开的泡沫材料制成,可以简单地弯曲和对接成一个轻巧的椅子,柔软的泡沫不会在触觉上带给儿童伤害,也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触觉反馈。不仅展示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而且还使他们不会撞到尖锐的边缘。

3.其他通感刺激:虽然学龄前儿童还处于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阶段,对事物感知的进程较为缓慢,但是也能接收环境信息的重要补充,进而将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将听觉、嗅觉等元素加入到设计中来加强整个互动过程。比如原木家具、油漆涂抹过的家具、纸质家具和塑料家具给人带来的感受和回忆都是不同的。好的气味会激发用户的好心情。在为学龄前儿童设计家具时,设计师可以利用儿童对他们喜爱的食物和日用产品中的偏好或熟悉的嗅觉和味觉,结合家具的视觉设计,来塑造家具的感官互动体验[4]。

(二)参与改变法

参与改变是指在学龄前儿童互动家具设计中,由家具可变化的结构造型调动儿童的兴趣意识,或者通过群体参与的游戏交流来增强儿童的社会参与意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5],也就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性行为和社会性行为与家具之间互动。

1.主动参与改变:设计师通过设计功能或细节引导儿童接触家具,并激发其创造性潜力,与家具直接产生互动,主动改变家具的造型或功能。如图3所示的存储柜是被设计成了怪物的模样。孩子们可以通过怪物的“吃”的动作,引导他们把玩具扔进储物柜,就像玩具被怪物“吃”了一样,从而完成储存活动。这些存储柜,通常可以作为玩具使用,使孩子们对存储更感兴趣,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存储习惯。通过儿童的参与再造活动,使储物柜的趣味性和引导功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另外,通过儿童的行为模式,可以在家具基础造型结构上添加旋转、翻滚、移动,角色体验或者是可拆卸模块化结构来打破传统家具的秩序,或者添加一些零部件如卡扣、磁铁、魔术贴等,从而使儿童通过模仿、翻动、拆卸、移动等行为动作参与进去,并使其在无意中与家具进行互动。例如,孩子们可以通过翻滚、移动可拆卸或模块化的结构构建自己喜好的家具,从而锻炼儿童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如图4的多用途色子儿童家具,可以通过不断的调整位置来达到其使用需求,来作为桌椅或书架。结构造型的变化可以为儿童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体验,在增添了儿童互动性的同时也提升了儿童的行为能力和创造能力[6]。

2.被动参与改变:被动参与改变是通过两人或多人的互动来完成的互动式家具,让学龄前儿童被动接受家具所发出的诱导参与信息,并通过共同协作使用家具,在共同与家具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信息交换和情感交流,达到人际的良性互动,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THE ORANGE户外家具(图5)固有的结构可以使无限的想象成为可能。与绘画或搭建乐高不同,操纵不同方向的多个轴可以让孩子获得更高层次的空间感知能力。关节被设计成可拆卸和可旋转的,同时形成球体。可拆分的接头扩展了可能性,并使其有可能像薄膜一样更换部分。儿童们通过协作参与具体的动作,为儿童间的“对话”创造了可能性。

为了更好地探究目前儿童家具的互动设计,本文基于行为参与类别整理了儿童家具互动中常见的几项趣味互动方式,如表1:

(三)情感共鸣法

在学前儿童家具设计中,简单的功能创新已经不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基于情感共鸣的需求已经成为儿童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设计师需要考虑家具带给儿童的情感体验。情感共鸣法可以通过趣味感的激发,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对家具的造型上运用仿生设计手法,满足儿童的趣味性体验,唤起儿童的情感共鸣。

1.趣味激发:将趣味的互动设计融人景观设施之中,可以增加产品的情趣,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唤起儿童的情感共鸣。现有儿童家具设计的重点体现在外观造型上的趣味性,这样的趣味性是暂时的。要满足儿童探索的需求,引起游戏兴趣和共鸣,不仅需要外观造型的吸引力,还需要将趣味性融入设计中。Gicha火车椅见图6,像火车车厢一样连接的椅子,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好好地规划自己的空间。每个“汽车”的座椅都打开,可以进入里面的大存储空间。并且为人际互动提供了方便,实现了儿童间的情感交流。

2.亲子互动:随着儿童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的发展,与他人产生互动的愿望逐渐得到加强,而互动家具作为互动的媒介,增加了父母对亲子互动的积极体验,从而产生了积极情感层面的体验。家具可以在引导孩子和父母的沟通中发挥根本作用,以此成为互动的媒介,通过结合互动设计的理念,关注用户的体验层次和情感需求,并关注这两种需求充分满足,使他们能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并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互动行为,如肢体接触、语言、眼神接触和情感,基于双方都有共同的情感体验上来鼓励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发生。

具有亲和力的设施很容易与人们产生情感共鳴。N·FUN亲子交互式家具(图7)的产品儿童及其父母亲子对话型产品的需求。基于儿童和父母使用体验的舒适度,利用家具原有结构的功能性体验的可能性,和亲子享受的互动游戏的整合,亲子共同的兴趣。在促进亲子接触的同时,赋予儿童家具较高的实用价值。

3.营造场景:营造场景指的是在一个环境中,将不是家具主体的人和物聚集在一起,在多样化的环境基础上寻找创意灵感。形成场景的互动式家具往往有特定的环境元素,在几个公共环境中巧妙地结合作品的场景和元素,使作品有了全新的生命。在FLEXA/芙莱莎儿童家具设计(图8)中,厨房、工作台等场景可以融入家具设计中,为他们带来提高动手能力的机会,同时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社交能力。FLEXA设计出了一系列的产品。该系列产品提供多种配件供孩子玩耍,让孩子充分感受自己动手忙碌的乐趣,让孩子沉浸在玩具所构建的场景中,通过玩耍的方式了解食物制作的过程、商品售卖的规则,以及机械运转的原理。这些场景以有趣的媒介创意对受众进行本能层感官刺激,吸引其驻足体验进行信息传递。整个互动过程无形之中将受众感受时间延长,加深产品印象。

五、学龄前儿童家具中的互动设计发展趋势

(一)深入剖析学龄前儿童行为和心理认知

对学龄前儿童行为模式、心理生理特征和行为目标进行深入剖析,并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将其融入设计中,形成儿童与家具之间更完美、更和谐的互动关系。其次,由于学龄前儿童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还处于萌芽阶段,儿童家具的互动设计应该简单化,复杂的结构和功能会破坏儿童与家具之间的互动体验[8]。

(二)结合现有技术载体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各种概念设计及其技术得以实现。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儿童家具的设计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目前,智能化儿童家具的设计案例很少,所以在儿童家具融入科技元素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龄前儿童互动家具设计中结合现有技术载体是指在智能家居的发展中,将科技与儿童家具的操作相结合,通过先进的智能化,实现更多互动操作的可能性。儿童家具产品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与儿童进行互动。互动的方式包括唱歌、提醒功能、讲故事等。

结语

如今我们正处于体验经济发展的时代,家具中融入互动设计理念能够提高家具的使用率,扩大受众范围,让学龄前儿童在生活成长的过程中和家具进行互动,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龄前儿童互动家具应该具有良好的人机互动性,将学龄前儿童的体验和需求作为设计的根本决定因素,方便学龄前儿童能够快速认知并且有效使用。国内学龄前儿童家具起步相对较晚,取得今天的成就得来不易。但互动性是国内儿童家具设计的一小部分,同时也是国内儿童家具的设计趋势之一,因此如何解锁国内儿童家具设计的创新途径,是当下应该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家具设计学龄前儿童发展趋势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沙翁间隔棋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家具设计课程改革与研究
基于连接工艺的实木家具设计研究
民间艺术引入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