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文化振兴实践考察与优化路径

2023-04-11王莎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红色文化

摘要:我国广大乡村地区蕴藏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所包含的红色文化是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保障,也是乡村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实践考察,分析目前乡村振兴战略中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从深挖本土红色资源、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做好乡村文化规划、加强文化资源整合,壮大文化振兴队伍、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打造特色文旅产业、助推乡村经济发展,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红色美丽乡村这五个方面出发,探讨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文化振兴的优化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增砖添瓦。

关键词:红色文化;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振兴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时代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我们党各项事业发展的磅礴动力,其以广大农村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物质载体。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就精神层面而言,其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精神产物,也是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就物质层面而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是共产党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的根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而红色文化和乡村文化的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助推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优势,有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把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文化振兴,全面促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

一、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性

(一)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文化振兴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乡村地区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见证,深入挖掘、充分利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和发展。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发展史和奋斗史,其蕴含的丰富红色文化资源是乡土文化的一部分,与乡村传统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红色文化所秉承的红色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对于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比如,秦腔艺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三秦大地一直延续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农村地区广大人民的追捧,新时代背景下,以红色文化赋能,来发展秦腔艺术,创造出诸多秦腔红色剧本,对于宣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有着重要意义。诸如此类的传统文化在乡村地区还很多,把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文化振興势必会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二)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文化振兴是挖掘红色资源的必要途径

由于革命历史原因,我国大部分红色资源都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偏远村庄,甚至人烟稀少的隐蔽山区,这些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比如,红色纪念馆、伟人故居、烈士陵园、英雄纪念碑等,见证了我党艰苦卓绝、筚路蓝缕的百年足迹。在乡村文化振兴中,以红色精神赋能,充分发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全面地发展。乡村文化振兴的途径多种多样,比如,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民俗活动策划等,而红色文化由于具有先进性和重要性,因此,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是融入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途径。比如,把红色遗址设立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供各级党员干部以及青少年来参观、学习,从而感悟红色精神。把本土发生的一些革命历史通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记录并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不为人知的红色故事,把一些特色红色传统艺术,如排练、演出秦腔红色戏曲,让广大观众深入了解红色文化。

(三)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文化振兴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必经之路

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旅游行业的振兴,尤其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迅速,不仅满足了游客观光旅游的心愿,也满足了他们了解红色文化的需求。开展红色旅游的大部分地区位于乡村,游客除了游览红色景区外,还能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红色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比如当地的一些民俗产品,如陕北的剪纸艺术作品,一些红色纪念品,如红军千层底老布鞋、印有红军标志的搪瓷缸子等,一些革命老区土特产,如陕北的小米、红枣,陕南的茶叶、木耳等,在红色旅游过程中得到了推广和售卖,推动了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为当地老百姓增加了收入。此外,红色研学旅游也是乡村旅游的另外一种形式,是适用于学校青少年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学习红色文化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红色研学旅游以红色文化的传播、红色精神的传承为目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文化振兴。

二、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

(一)红色文化传承群众基础较为薄弱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不仅局限于在城市地区、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党政部门的大力宣传,还应注重其在广大农村地区的传播,以及在农民内部的传承和发展。但是目前而言,红色文化在乡村传承的群众基础相对薄弱,很多农村地区的村民对于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播意识不强,对本土红色资源了解不够深入。比如,在陕南一些红色基地调研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大部分村民认为,这些红色资源的开发、红色文物的保护、红色文化的传承和自己并无多大关系,这些责任都应该是政府的。当地百姓中一些人虽然知道当地的一些红色景区名称、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具体地理位置,但是这些红色资源所关联的革命历史和一些红色故事,他们知之甚少,也缺乏对于本土红色资源传承和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简而言之,红色文化在乡村传承的群众基础较为薄弱,不利于乡村文化振兴,也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制度相对陈旧

在红色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方面,一些乡村缺少必要的管理制度和机制,或者管理制度较为陈旧,不能顺应时代发展,比如一些红色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也是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应该被后人充分了解和深入挖掘,但是红色资源宣传过于简单空洞,缺乏现实感,本土特色也不够突出,比如,只是在公告栏简单介绍这些红色资源,或者印制一些简洁的宣传图册,既没有在公众号进行详细宣传,也没有过多的关于这些红色资源历史的介绍,并不能满足游客参观学习的需求。此外,在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也没有足够重视,开发手段较为落后,不能紧跟时代需求,权责不清晰、分工不明确、宣传不到位。此外,由于基层管理能力不足,导致乡贤人才水平参差不齐,乡村党员干部对于乡村文化振兴方面缺乏积极性和丰富经验,阻碍了乡村振兴发展。

(三)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缺少深度挖掘

与一些有名气的红色革命老区相比,大部分乡村的红色资源呈点状分布,并不集中,尤其在一些偏远的贫困地区,由于资金短缺,政府在红色文化的宣传和传承方面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因此,对本土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没有充分地利用当地媒体、报刊和宣传栏来传播红色文化,本土红色文化相关活动安排和一些有名的景区相比,明显不足。再者,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不是仅靠传统报刊或者宣传栏方式就能实现的,还需要依靠现代融媒体、新媒体、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来实现,宣传可以通过广告彩屏宣传,电梯投屏、手机公众号、网页视频、抖音账号等方式,而这些方式对于大多数乡村地区来说,还未达到深入挖掘的层面。此外,一些景区过度开发红色资源的经济价值,重视红色旅游的商业性,而忽略了对这些红色资源所承载的红色文化的深入宣传,弱化了其育人功能。

(四)基层党组织领导监管力不足

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文化振兴方面的监管力、组织力也不容忽略,就目前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言,基层党组织领导监管力较为不足,比如,基层的一些村干部由于文化程度偏低,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创新力、进取心明显不足,也缺乏对于红色文化的宣传经验,经常会出现一些照搬主义思想,比如,忽略本土红色文化的特点和特色,照搬其他乡村的文化振兴模式,导致乡村文化振兴千篇一律,缺少地方特色。其次,基层党组织对于乡村的人才保护和监管也缺乏有效措施,市场经济、城镇化的发展导致乡村空心化现象严重,乡村留守现象普遍存在,文化振兴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但专业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导致乡村红色文化得不到科学性、实效性的保护和利用。才外,一些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面临无人继承的尴尬境地。

(五)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迈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有了很大的发展,很多乡村地区健全了农村公共服务管理项目,比如,设立了公共体育健身设备,供村民日常锻炼使用,建立公共图书馆,供村民增长见识,提供公共电影放映服务,定期为村民放映露天电影。但是这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虽然公共设备到位,但是在前期未作充分调研,没有考虑到村民文化水平,導致一些公共图书馆成为摆设,无人问津,造成资源浪费。再如,定期放映的露天电影由于选材不贴近农村生活,导致观看人数寥寥无几。还有一些村落不考虑村民身体状态和留守人员年龄,安装的一些体育设施过于专业或难度较大,最终无人使用。此外,一些基层文化慰问演出过于形式化、走过场,和乡民生活脱节,缺乏乡土气息,最终无人观看,造成资源浪费。

(六)社会消极文化威胁乡村文化振兴

红色文化是一种积极、先进,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但在乡村这片红色沃土上并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社会上的一些消极文化持续威胁乡村文化的发展。最典型的阻碍就是农村高额彩礼,一些村民没有秉承红色精神所蕴含的艰苦朴素的精神作风,而是为了互相攀比,结婚索要的彩礼金额远远超出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经济能力,使农民的幸福指数直线下降,影响到家庭的和谐幸福、乡村文明建设、社会的平安稳定,腐蚀了村民原本纯真质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广泛普及,也冲击了一些农民的价值观,一些村民为了追求流量、名利等,通过网络短视频、直播等途径传播一些低俗文化,而对于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的宣传却很少涉及。再者,由于历史原因、地域差异等,乡村的一些迷信之风仍然盛行,并在很多乡民心中根深蒂固,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红色文化的传播。

三、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文化振兴的优化路径

(一)深挖本土红色资源、完善基层党建工作

乡村文化要振兴,离不开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首先,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帮助基层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念。同时,扩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重视党组织的文化振兴,因为组织文化反映了一个组织的核心价值观,要认真践行群众路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各项基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此外,在基层党组织内开展具有单位特色的文化创新活动,活动要与本单位工作、服务类型紧密联系,要联系实际、规范行为,在文化活动中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此外,党组织的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也不容忽略,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扩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让基层干部服务于本职工作,造福于当地农民。

其次,基层党组织要以红色精神为指引,发扬党员干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革命精神,防止党内出现攀比之风、拜金主义思想。同时要定期开展高效率、有成效的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与党员之间要多交流,保持平等会话,真正了解基层党员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难题等。还要满足基层党员的归属感,为其营造和谐、温馨、轻松的农村基层工作环境。此外,基层党组织影响力的提升离不开服务于群众的态度和办事能力,要把服务质量和群众口碑与党员干部的工作直接挂钩,并作为基层党员考核的重要标准。要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路线,注重党员基层锤炼和干部用人制度,重在提拔基层工作中有突出成效的党员干部。

(二)做好乡村文化规划、加强文化资源整合

乡村文化规划工作,文化资源的整合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点工作之一,有利于推进乡村各项事业的顺利平稳进展,有利于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赋能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乡村文化振兴体系。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完善乡村文化振兴的保障制度,要有充足的经费来帮助乡村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要在乡村民俗传播、文化振兴、文娱活动等方面加大支撑力度,筹集资金、确保公共文化资源不浪费,文化健身设备不闲置。同时,为促进红色文化的赋能作用,优化文化资源的整合,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才能,集思广益,让基层党员干部充分加入乡村文化振兴的行列,邀请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各项事务决策,提出宝贵建议,并履行监督职责,对村级事务起到监管作用。

其次,为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要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打造“红红”“红绿”结合的乡村生态文化体系,“红红结合”就是要发展红色景区的旅游产业链,大力宣传乡村红色旅游,把红色旅游通过乡土文化传承的方式做大、做强,比如,可以通过红色景区的农耕文化体验、民俗文化体验等活动来刺激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红绿结合”则是要打造优质红色生态旅游,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不忽略对环境的保护,注重对绿色生态资源的宣传。比如,让游客缅怀革命先辈、体悟红色精神的同时,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体验园林休闲采摘活动,比如当地特产采摘,如草莓、木耳、茶叶等,体会文化休闲活动,比如剪纸艺术、皮影艺术、红色秦腔戏曲演唱等活动。

(三)壮大文化振兴队伍、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少不了乡村振兴专业人才的培养,文化振兴的前提是人才振兴,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首先,乡村要壮大文化振兴队伍,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来助推乡村全面发展,要实施人才培育工程,保障人才专项培养基金,支持民间手工艺人、草根文艺团体、非遗继承人的全面发展,尤其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要足够重视,并给予经费、技术、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以确保乡村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 同时,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乡村文化传承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训方式、培训计划,定期对乡村文化传承人和文化传播人才精选宣传培训,加强业务指导,激发乡民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积极性,确保乡村红色文化、传统文化齐头并进发展,保持良好的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诸如鲜活动力。

其次,在壮大文化振兴队伍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红色精神是引导乡村各项事业顺利进展的内生动力,也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比如延安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对乡村振兴人才增强志气、骨气,提高素质、涵养有着重要意义。要让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深入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方面的重要论述,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辨清是非、反思行为、解决问题。要帮助他们通过服务基层,学习党史等形式树立大历史观,善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体悟红色文化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同时,由于基层条件较为艰苦,所以要培养新专项人才不怕苦、敢吃苦的精神,激发他们把人生理想转化为奋斗动力,鼓励他们勇敢清除一切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四)打造特色文旅产业、助推乡村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少不了产业的振兴,特色文旅产业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刺激乡村旅游业进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同时,发展乡村产业也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满足乡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在此过程中,首先,要牢固夯实乡村基层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导作用,创新发展理念,打造特色旅游项目,比如把当地红色名胜古迹与当地传统文化相结合,大力宣传,吸引当地和外地游客前来观光。同时,把党建工作和产业链紧密结合,转变发展思维,把传统产业升级为现代化特色产业,为当地人民谋福利,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做到“有址可看、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

其次,乡村特色文旅产业中要体现当地的红色文化特色,比如把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业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红色文化发展史和革命历史。红色文化元素是红色文化资源的物质载体,其大到红色纪念馆、伟人故居、革命文物,小到革命比如先辈们用过的扁担、水杯、笔记本等革命遗物。设计出紧跟时代特色的本土红色创意产品,比如印有红星的绿色军包,写有“为人民服务”的搪瓷水杯,红军纪念画册、革命故事纪念书籍等,并拓展红色文化产品,完善文化产业链。把促进村民的增收和红色产业振兴紧密结合,创新区域协调发出理念、把产品研发和品牌设计等方面做到位,并统筹城乡发展,营造高质量发展策略。

(五)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红色美丽乡村

在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过程中,乡村文化振兴也在不断加强,而对于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容忽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美丽村庄”建设,促进那些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构建具有本土独具风格的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在此过程中要有效避免“千村一面”的现象。同时,红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人文和生态环境,基层政府要利用本土独特、丰厚的红色资源优势,重点建立一些红色美丽村庄,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的步伐。要把高质量建设红色美丽村庄作为目标,把深入开展红色教育、建设红色基层党支部、健全基层治理机制、改善村容、村貌相结合,确保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见实效。

其次,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人文发展的前提,红色文化的发展是延续红色基因、赓续红色命脉的基石,因此,深挖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乡村人居环境是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长期积淀,要做到把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要让乡村变得美丽而富有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的底色是红色和绿色,要让乡村人民的生活环境更舒适,生活条件更上一层楼。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展现乡村特色和优势,深挖每一处红色文化资源背后的感人故事和先烈事迹,充分发挥乡村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特色,让乡村文化产业富有活力和感染力,同时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基层党员干部也要避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乡村实质性发展。此外,还要鼓励当地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文化振兴之中,其中包括对文化振兴项目的决策、监督等,真正做到为乡民谋利益的文化規划管理体系。

红色文化不但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也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各项伟大事业的动力源泉。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做出实质性、有效性贡献,有利于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充足开拓乡村文化振兴的视野。同时,红色文化资源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标志和深厚底蕴,能够最大限度聚集乡村振兴发展的干部、群众之力,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奋斗力。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优势,多管齐下,注重乡村优秀人才的培养,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乡村,让乡村文化振兴之路更顺畅,乡村振兴之路更广阔。

参考文献:

[1]吴超.红色文化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红色文化学刊,2019(03):81-86.

[2]渠长根,闻洁璐.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综述[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179-187.

[3] 何勇.乡村振兴:红色文化与乡村文化有机融合的路径研究[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21(11):37-41.

[4]朱国铭,陈安,谢娟.略论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功用[J].党史文苑,2018(06):56-59.

[5]马野.关于农村文化扶贫与红色文化促脱贫的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20(11):57-58.

[6]袁成杰,于敏章,石攀峰.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红色路径探讨——以达州革命老区为例[J].现代农村科技,2019(12):9-11.

*本文为2023年度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研究课题“陕西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文化振兴实践考察与优化路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王莎)。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红色文化
以乡村文化建设助推龙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传统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研究
广播媒体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