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体验实现有效教学

2023-04-11郭贞飞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郭贞飞

摘 要: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实现有效教学,是当下谈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促使学生形成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也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共同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学习的快乐,体会数学的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注重体验;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3-0240-03

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曾经说过,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小学数学的教学应当以具有过程性、思考性和体验性的教学活动为主要抓手,应当给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获得体验,并结合具体的数学知识点让学生在创设的活动情境中去体验、感悟、理解与应用数学,这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有力保证。

1.在教学活动中收获数学体验

体验性学习一般分为间接体验与直接体验两种方式。间接体验是指学生已具备了相应的活动经验,教学时只需设置适当情境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凭借经验迁移去探索新的知识领域。直接体验是指学生在新情境中缺乏新认识、新实践的前提下,必须通过自己的亲力亲为去习得认知、积累经验,这种体验是学生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方式和主要途径,更是学生日后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探索实践能力以及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宝贵财富。

(1)从已有生活经验入手,发展学生的间接体验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要尽量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进行有机的结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且不断地调动知识储备,再通过原有的经验去主动探索新知领域,这是促使学生回顾认知、加深理解、发展体验不可忽视的重要通道。

(2)从课堂操作活动入手,增强学生的直接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就可以使学生直接获取体验性认识,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生只有在自己参与动手操作、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之后,才能最终沉淀到他们的内心深处,形成一种素养、获得一种能力,可以伴其一生,受用一生,这正是落实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要依据课题内容,最大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其参与到独立“做数学”、合作“做数学”的体验性探究活动中,并不失时机地给予点拨和引导、鼓励和促进,切不可以看、听、说、想的互动来替代必要的操作实践,因为再好的讲解与演示也难以达到亲身体验的效果。

2.在体验过程中训练数学思维

杜威提出的“从做中学”与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念使笔者深刻认识到,只有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以“体验学习”为指引,坚持以“做数学”为核心,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悟、学中得,将数学知识、技能的获得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体验中享受“做数学”的乐趣。

(1)在体验中交流,搭建活跃思维的桥梁

在做中学,做是基础,学是核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让学生先去做,边做边交流,边做边展示,在体验中搭建活跃思维的桥梁。这种经过体验的交流,既是做的生成,也是学的深化,可以让学生交流思想,活跃思维。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交流,力求以做促说,说做一体,层层深入。为此,笔者预设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猜一猜,用什么方法可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有学生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条相邻的边的乘积。”有学生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和高相乘的积。”此时,笔者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首先验证第一种猜想,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框架,请一位学生拉动平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一边拉一边认真观察,这时学生说:“平行四边形框架会变形,可以拉大些也可以拉小些。”笔者继续加以引导说:“平行四边形框架变形了,面积也就不一样了,可是你们有发现什么始终没变吗?”学生说:“四条边的长度都没变。”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通过拉动面积变化了,可是边的长度不变,那么两条相邻的边的乘积是不变的,这就存在矛盾。”可见,第一种猜想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是错误的。在验证第二种猜想时,笔者组织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将平行四边形纸片剪一剪、拼一拼,验证学生的猜想是否成立。笔者要求学生围绕下面几个问题,边思考边动手操作:“你画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在什么位置?”“你是沿着什么地方将平行四边剪开的?”“你剪开后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拼成的图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联系?”通过这样的课内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体验学习之后,再来观看课件动画演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形状发生了变化,但面积没有变,同时明白剪拼后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于是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学生一边操作一边交流,有了这种“做”的体验,学生不但可以知其然,而且可以知其所以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也就在体验中入脑、入心,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为后面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打下了基础。

(2)在體验中创编,铺设发展思维的路径

如何让学生在激活思维的基础上进入深度的体验?创编数学问题是发展思维的有效路径。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创编数学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使学生活学活用、自主展示、交流成果,从而在创编中发展思维。

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笔者给学生一个式子:20÷a,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表示什么含义。学生通过思考写下了他们编的问题。学生1:一本练习本a元,20元可以买(20÷a)本。学生2:将20名同学平均分成a组,每组有(20÷a)人。学生3:要运20吨沙子,一辆拖拉机运了a次,平均每次运(20÷a)吨。等等。学生创编出很多问题,纷纷举手要说。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于是笔者又给出几个含有字母的式子:20+a,20-a,20a。让学生继续编问题。这样的过程对学生以后解决数学问题时寻找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很有帮助,而且通过创编可以让学生从小养成问题意识,从解题的角度设计问题,让学生形成动脑、动手、动嘴的学习习惯,在此过程中,笔者注重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运用能力,更能发展学生思维,巩固所学知识,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创编问题的过程既践行了“引导学生用比较规范的语言完整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的理念,又能让学生经历问题的预设和问题的提出过程。因此,创编的过程就是最好的体验,也是发展思维的最佳路径。

(3)在体验中专注,探寻数学思维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就必须让学生“专注”地去体验,要让学生做到用心用脑、入情入境。绝不能为体验而体验,为活动而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摒弃机械死板的训练,引领学生专注地想、专注地做、专注地探究方法,提升专注的思维品质。

3.在作业设计中突出亲身体验

(1)平时“小作业”,注重场景体验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需要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理解、巩固、加深印象,如果只是局限于课堂中教师的讲解,或观看课件等,学生可能不容易理解。如果在平时的作业设计中,教师能够将课内所学内容与课外真实场景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实地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会让学生更多地获得数学体验,更加喜爱数学。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影子中的数学”探究正比例关系。在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这一单元中,在学习了正、反比例关系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小兰的身高1.5m,她的影长是2.4m。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4m,这棵树有多高?”这个题目中的关键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这有什么含义?物体的实际高度与影子长度是成什么比例关系?这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于是,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体验作业。①先准备好卷尺和两根已知长度的直条木棍,标为木棍1和木棍2,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在无遮挡的空地上立住两根木棍。②观察此时两根木棍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影子呈现的样子。明白:此时就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地点。③然后让家长与木棍并排直立站着,观察家长的影子。④在观察的同时记录数据。⑤观察表中数据,尝试计算,找出物体实际高度与影子长度的比例关系。

通过这样的场景作业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地体验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己的计算,得出结论:物体实际的高度与影子的长度乘积不一定,而物体实际的高度与影子的长度比值一定。从而得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条件下所指的含义就是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回到课堂上,教师再进行讲解,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教师还可以进一步丰富知识,让学生明白成正比例的关系不止一种。还有木棍1的实际高度:木棍2的实际高度=木棍1的影子长度:木棍2的影子长度。于是,可以解决若有一个物体实际高度很高,如大树、路灯、旗杆等无法测量,但影子可以测量,只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有其他参照物体可测量,便可以求出其实际高度。

(2)假期“大作业”,加强综合体验

据测算,小学生有接近一半的时间是在假期,如周末、法定节日、寒暑假里度过的,学生在假日里可以更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有更充足的时间可以支配,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假日时间,帮助学生做好规划与安排,充分将作业设计与实践性、综合性、研究性、体验性学习结合起来,从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念出发,设计耗时较长、知识点多、探究性强的综合体验型作业。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刷牙中的数学问题。①制定一份家庭成员刷牙情况调查表,包含成员人数、每日刷牙次数、每次牙膏用量。要求连续记录一星期,再统计分析数据,得出每人每次牙膏用量平均数。②观察家里用的牙膏管口的形状。每次刷牙时挤出的牙膏近似于什么形状?请你动手测量所需数据并计算出每次刷牙的牙膏用量多少毫升?③根据家庭成员刷牙次数统计和每次挤出牙膏的用量,算一算,你家一天大约要用牙膏多少?一年需要用牙膏多少?④了解家里常用的牙膏品牌、价格、净含量等信息,如果想要一次性购买全家人够用一年的牙膏,请你算一算大约需要购买这种牙膏多少盒?⑤走进商场、超市、便利店等商家,了解同种品牌牙膏的价格,了解商家是否有“打折”“满多少减多少”或“买几送几”的促销活动。为自己设计一份最省钱的购买方案。

这样的假日综合体验作业,利用课内的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驱动学生的“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让学生经历过程体验,在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地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将来进入社会之后所应具备的数学基本素养与能力。

4.结语

体验教育的宗旨就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在体验中发展。将体验教育的“做中玩、玩中学”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将传统教学那种单一的“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练”转化为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无论是个人自主学习,或是小组合作互学,或是全班共学,都将成为学生亲身经历的体验之旅,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学在注重体验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主,始终坚持做中有学、玩中有悟、学中有得,始终让学生处于自主、自能、自觉的学习状态,经历在亲身体验中发现,在体验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刘红慧.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17).

[2]朱亚惠.小学数學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J].亚太教育,2022(10).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