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诗歌赏析教学:基于意象及意象图式

2023-04-10朱永举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意象图式意象育人

【摘 要】基于意象及意象图式的初中英语诗歌赏析教学,可以分析诗篇的意象图式,描述诗节的意象组合,理清其行文线索;分析诗句的意象图式,把握表达的隐喻特征,阐释其语言特色;表述意象蕴含的情感,挖掘意象蕴藏的智慧,领悟其育人价值。

【关键词】初中英语;意象;意象图式;诗歌赏析;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07-0029-05

【作者简介】朱永举,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镇初级中学(江苏宝应,225819)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扬州市教育学会中小学英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宝应县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诗歌营造了极富美感的意象世界。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感悟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及其融入的情感,揣摩诗人运用的意象图式及其创造的意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醒其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的意蕴,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实现诗歌赏心悦目的审美价值和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然而,一些英語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缺乏对诗歌语篇结构的关注,导致学生对诗歌的行文线索模糊不清;缺乏对诗歌语言现象的阐释,导致学生无法触摸其营构的意象;缺乏对诗歌深刻内涵的揭示,导致学生难以领悟诗歌隐含的人生智慧。本文将结合意象及意象图式理论,阐述英语诗歌赏析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意象与意象图式

(一)意象及意境

在认知语言学中,意象多指一种心理表征,即在具体物象并未客观再现的情况下,创作主体在脑海中仍能展现其形象。它是创作主体认知能力的体现。[1]诗歌的审美功能是借助意象实现的。诗歌的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能让读者领略到诗歌的美。诗歌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是审美的元素,不同的意象在进行有机组合后形成审美的统一体。这个审美的统一体使诗歌展现的画面具有鲜明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因此意象的组合方式是诗歌审美价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2]

意象作为诗歌最基本的结构单元,存在于意境中,是意境的组成要素。意境主要是在意象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一种氛围,一种与诗歌的主题相对应的环境。[3]意境是意象的境界。意象的境界即境中既有物象,更有主体,强调情与景的交融、物与我的统一,是意与象、情与景的契合。[4]意境中的“情”是诗人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景”则是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一首诗中呈现的一般不是单个意象,而是多个意象的完美组合,从而形成意象群。但意境并非多个意象的简单叠加,而是超出多个意象的总和,具有动感和层次,能够赋予诗歌生命和韵味。

(二)意象图式

意象图式是人们在与外部世界多次互动的感性经验中抽象出来的,能够运用于类似经验的一种高度组织化的概念结构。意象图式具有体验性和抽象性,是联系感知和理性的桥梁。它产生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经验,既是感性经验的抽象组织模式,又是动态的认知结构,能将具体的认知域映射到抽象的认知域,形成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从而实现对抽象目标域的理解。

Evans和Green 将意象图式分为八个主要类别:空间图式、容器图式、运动图式、平衡图式、力量图式、同一(多样性)图式、一致性图式和存在图式。[5]人类最基本的意象图式是在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意象图式不仅可以表达空间内各种成分的关系,还能将其表达的抽象关系投射到其他的认知域中,从而形成比喻、象征等含义。当人在大脑中形成某种意象图式时,就会不自觉地将其运用到认知新的、抽象的事物当中。

诗歌中的意象可以借助意象图式进行深层次解码。意象图式的运用,一方面有助于诗人传递思想感情和表达主题意义,促进语篇的和谐发展,最大程度上保证诗歌主旨的正确表达和语篇意义的统一性;另一方面,读者通过诗人建构的意象图式,能深刻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及诗行里隐藏的内在意义,在思想感情上与诗人产生共鸣。[6]

二、基于意象及意象图式的诗歌赏析

诗歌赏析要分析意象、意象群的组合方式及整个意象系统的组织结构。诗人通过映射等手法在诗歌中展示出多重意象,教师需要引领学生通过意象及意象图式对诗歌进行解析,分析意象及意象图式在意境构建中的作用。

本文以译林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 7 Reading板块A poem about the seasons的教学为例,论述如何基于意象及意象图式进行诗歌赏析教学。

(一)厘清诗歌语篇的行文线索

意象图式一方面为抽象表达提供结构框架,另一方面使得我们的经验具有连贯性。[7]诗歌语篇虽然用词精简、内容跳跃,但极具关联性和创造性,其行文线索体现于意象图式。

1.分析诗篇的意象图式

全诗运用“运动图式”中的“起点—路径—目标图式”依次呈现了冬、春、夏、秋四季的意象群。教师以问题链“How many stanzas are there in the poem? What is written in each stanza? Can you tell me why this poem is in this order? Can we change the order?”引导学生理清诗歌的行文线索,并使学生明白:We cant change the order. In the last stanza about autumn,the last 2 lines say “Soon the snowy season will begin, / And it will be a new year once again.” It means that the poet thinks a new year begins in winter. The order follows the laws of plant growth and animal activities. Winter is a season for keeping energy. Its also a season for everything to rest and prepare to grow.

诗人认为新的生机孕育于冬季,草木在与严寒的抗争中增强了御寒能力,焕发了新生的力量。诗歌以冬季的意象开头,最后以交代为何开头写冬季结尾,行文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全诗以季节的变换为线索,内部联系紧密。

2.描述诗节的意象组合

在诗节赏析教学环节,教师以播放相关视频、诵读诗歌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诗中的意象;之后提出问题“What is ... like in the poets eyes? Can you describe the image of ... according to his description?”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描述诗人所创造的冬、春、夏、秋四季的意象组合。

学生首先对Stanza 1 “The image of winter”进行描述:In winter,white snow covers the whole earth. The weather makes birds,trees and flowers feel very cold. While the birds are away,trees and flowers fight the cold and forget to grow. 如此,學生描述出了冬季白雪覆盖四野、候鸟飞往他乡和花草树木忘我御寒等意象。

接着,描述Stanza 2 “The image of spring”:The weather is nice in spring. A windy day is perfect for children to fly kites. Bees and butterflies play happily among flowers. When the April showers come,they hide away. 通过描述,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春光的明媚、春风的和煦、春心的荡漾、春花的烂漫、春雨的逗人等意象。

然后,对Stanza 3 “The image of summer”进行描述:People often have sweet memories of summer days. They play comfortably by quiet streams or under the shade of trees. They also go swimming and eat ice cream. They feel cool and relaxed. 学生的描述使人能清晰地感受到灼人的夏日、静静的溪流、遮阳的树荫、惬意的泳池、凉爽的冰激凌等意象。

最后,描述Stanza 4 “The image of autumn”:When autumn comes,the leaves turn brown and fall into piles upon the ground. To the delight of farmers,the crops in the fields are ripe. They are busy harvesting them. 这样的描述不仅呈现了归根的落叶、丰收的庄稼等意象,还表达了对落叶回馈大地的讴歌和人们对秋季这一收获季节的赞美。

四个诗节所营造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氛围,使学生展开无尽的联想,进而产生更加丰富的景象和情思。在描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还联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的“孤翁钓雪”、贺知章《咏柳》中的“和风剪柳”、杨万里《小池》中的“蜻蜓赏荷”以及杜牧《山行》中的“枫叶流丹”等意象,从而使冬、春、夏、秋四季的意象变得更为清晰、更为丰满。

(二)阐释诗歌语言的艺术特色

诗歌是意象的世界,意象是通过语言来呈现的。对诗歌的鉴赏,离不开对其语言的形象阐释,从而使所描述的画面跃然纸上。

1.分析诗句的意象图式

教师提出问题“How does the poet make the sentences more vivid?”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象图式,使其初步领会诗人建构意象图式的意义和方法。

以Stanza 1为例,首行“Winter days are full of snow,”将表示容器概念的图式映射到表示时间概念的“winter days”中来,“winter days”被视为容器,“full of snow”运用的则是“容器图式”中的“满—空图式”。这就形象地描写出树木、花草、飞鸟所处的环境——白雪皑皑的冬季,从而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第二行“When trees and flowers forget to grow,”与第三、四行“And the birds fly far away”“To find a warm and sunny day.”构成了“空间图式”中的“中心—边缘图式”,以“the birds”的离开衬托处于图式中心的“trees and flowers”的坚守。而第三行与第四行又构成了“起点—路径—目标图式”,飞鸟从白雪皑皑的冬季飞往远方以寻找“a warm and sunny day”。整个诗节以动衬静、动静相宜,多种意象图式的融合阐释了诗歌的主题意义。

2.把握表达的隐喻特征

意象图式是拓展隐喻思维的基础。隐喻以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来表述另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源域的某些特点被映射到目的域上,目的域因源域而得到形象表述。认知隐喻思维是思维方式的一种,是隐喻形成和表述过程中人脑运用联想和类比推理所做的相似性替代并产生新的概念组合及其关系的过程。

在阐释诗句用词的教学环节,教师通过问题“Which sentences use metaphor in the poem?”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隐喻特征。如“Trees and flowers forget to grow”中的“forget”、“Bees and butterflies play among flowers”中的“play”、“They hide from the April showers”中的“hide”等,这些原本用于人的动词在这里用到了对“trees and flowers”“bees and butterflies”的描述中,使得这些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灵动起来。诗人使用隐喻性的思维方式和修辞手法构建诗歌意象语言,将思想情感投射到客观事物上,使人倍感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三)领悟诗歌内蕴的育人价值

诗歌的意象是诗人为表达一定的审美理想或情感智慧而精心营构的主客统一体。因此,赏析诗歌时还要深刻理解意象中隐含的意义,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1.表述意象蕴含的情感

为了引导学生从诗歌意象中领悟诗人蕴含其中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师在学生每描述一个季节的意象后,提出“Can you see the poets feelings from these images?”等类似的问题,从而达到以情激情的育人效果。

学生在表述诗人及自己的情感时,纷纷表达了如下观点。(1)Four seasons make a year. Each season has its own beauty,which is worth appreciating.(2)白雪皑皑下万物寂寥,给人带来一种静谧和空灵的感觉,仿佛能够触摸到雪花的轻柔。(3)放飞风筝的孩童、姹紫嫣红的鲜花、翩翩起舞的蝴蝶和蜜蜂等多个意象使人清晰地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春天气息和欢快的氛围。(4)We like chatting or reading under the shade of trees by quiet streams in the middle of the day. (5)Autumn is the best time for farmers to harvest crops. (6)Nature is full of pleasure and beauty. We should protect nature and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

2.挖掘意象蕴藏的智慧

为了挖掘诗歌对學生身心成长的价值,在学生每描述出一个季节的意象后,教师还提出“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images?”等问题,引导学生挖掘诗歌意象中蕴藏的人生智慧,加深学生对诗歌主题意义的理解,从而实现诗歌抒情、育情的文化价值。

以Stanza 1中的意象为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由冬季的严寒联想到学习与生活中的困境,并从诗句“When trees and flowers forget to grow”中获得成长智慧。学生对“forget”一词的理解如下。(1)Growing up is a little painful but it is well worth experiencing and enjoying. (2)遇到困境时,要以一种风轻云淡的洒脱、骨子里的坚强,坦然地去应对,并从中体验战胜困难的经历,享受取得成功的喜悦。(3)面对冬季的严寒,“trees and flowers”为什么能够如此坚强?那是因为它们扎根于大地,从土壤中获取了宝贵的营养,从而增强了战胜严寒的能量。这就启示我们:为了迎接未来的任何挑战,要从现在的学习与生活中汲取充分的经验,培养不惧挑战的能力和意志。同时,这首诗的意境表现出了自然主义的创作倾向,启发人们要按照自然规律行事,这与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不谋而合。

三、结语

基于意象及意象图式的诗歌赏析能够提升诗歌教学的品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观察诗人创作的认知模式,分析诗篇的意象图式,描述诗节的意象组合,理清其行文线索;分析诗句的意象图式,把握表达的隐喻特征,阐释其语言特色;表述意象蕴含的情感,挖掘意象蕴藏的智慧,领悟其育人价值。

尤其是在文化日益成为一种软实力的当下,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文化价值的引导,以促成人与文化的双重建构,实现文化育人。[8]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包括英文诗歌在内的各类语篇中所涉及的不同文化进行感知、理解、比较和鉴别,帮助学生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深厚的道德情感。

【参考文献】

[1]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杨俊峰.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看意象图式理论的阐释空间[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4):66-70.

[3]贾增荣.图式理论下的诗歌意象翻译研究[J].语文建设,2016(26):89-90.

[4]朱志荣.王国维基于意象的意境理论[J].学术界,2019(7):92-99.

[5]EVANS V, GREEN M. Cognitive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6.

[6]张媛飞.认知模型、文本质地与语篇建构——以休斯诗歌《雨中鹰》为例[J].外国语文,2015(3):101-107.

[7]杨唐峰.“差不多”、“差一点”的语义制约——基于意象图式理论[J].汉语学习,2015(6):49-61.

[8]朱永举.指向文化图式建构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2(7):57-61.

猜你喜欢

意象图式意象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抚远意象等
论空间隐喻的认知思维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词块教学
汉语足部运动词的空间隐喻研究
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