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西部县域社科普及的途径及方法

2023-04-10朱世魁

科技风 2023年9期
关键词:西部县域途径

摘 要:本文重要论述了西部县域社科普及的主要途径、方法及形式,突出了西部县域社科普及的特色。社科普及活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老百姓喜闻乐见。创建社科普及基地要“接地气”、形式“新”“活”,创建社科普及基地的目的在于推动社科普信息资源全民共享。创建社科普及基地要有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社科普及方案的制订要科学合理,符合西部县域的社情、文化背景。西部县域社科活动要践行新思想,传播时代新风尚;践行主流价值,唱响时代主旋律;践行传统民俗,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社科普活动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让社会科学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让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基层,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关键词:西部;县域;社科普及;途径;方法

景泰县文化馆在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目标,尽职履责,从建阵地、组队伍、开展实践活动着手,在社科普及各项社科文化普及的群众文化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西部县域社科普及的主要途径

西部县域开展社科普及工作主要途径是在开展和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保障群众社科普及和科学素养的提升:

(1)西部县域社科普及活动主要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展示图文展板、开展专家讲座或咨询等社会化的、大众化的、常态化的方式,文化馆是主要主持和承办单位。如景泰县文化馆在全县开展社科普及活动,年均开展社科普及活动十次、专家讲座两次以上,先后组织开展了群众文化、曲艺、非遗、摄影等系列科普讲座,普及了相关的社科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群众的科学素养,开阔了视野,传达了科技创新与科学理念相融合的发展理念。

(2)结合微信、抖音等网络媒体平台和数字文化馆建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如景泰县文化馆2022年广泛推送社科普音像视频资料40多个,增加了科普工作对公众的吸引能力,使人们更加愿意走进科普阵地,在兴趣中不断提升科学素养。

(3)开展重大群众文化活动指导和公共文化基层培训。组织开展包括舞台演出、知识讲座、影视作品、生活服务、少儿艺术等公益培训,在推动公共文化基层社科队伍成长的同时,引导公众走进文化馆社科普及服务工作新阵地,形成文化馆社科普及服务的新形态。

二、创建市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的主要方法

创建社科普及基地、有效整合资源、进一步发展社科普及网络化、扩大社科普及覆盖面是西部县域社科普及的一种途径。

(一)创建社科普及基地要“接地气”、形式“新”“活”

立足基层开展社科咨询服务、主题展览展示展演、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地方化知识普及、少儿公益培训等特色创新活动,真正做到服务群众、温暖社会,彰显社科力量。

(二)创建社科普及基地的目的在于推动社科普信息资源全民共享

高度重视社科普及活动的宣传报道,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媒体和网络的沟通互联,开拓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信息传播和分发渠道,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开展社科普及宣传,努力营造浓厚氛围,不断扩大社科普及的社会影响力。

(三)创建社科普及基地要有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社科普及方案的制订要科学合理,符合西部县域的社情、文化背景。要素齐全并且要有西部县域特色,一般包括方案实施的背景、总体要求、主题和时间、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活动要求等。如景泰县文化馆送理论、送文化、送服务的社科普及实施方案就具有可操作性。

(1)要有“方案实施的背景”。西部县域社科知识的普及要和社会总体形势和上级总体部署相适应。如景泰县创建社科普及基地建设就是根据中共白银市委宣传部、白银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关于印发《在市级社科类社会组织和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开展“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及文件精神,结合景泰县文化馆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的实际工作,组织开展送理论、送文化、送服务进基层的“规范化建设年”社会科学宣传普及活动,为景泰县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2)要有“总体要求”。如景泰县2022年创建社科普及基地就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围绕“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等重点内容,高质量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不断提高全省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县、美丽幸福新景泰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的总体要求。

(3)要有“主题和时间”,主题简洁明了,时间具体。如景泰县2022年创建社科普及基地实施方案的主题和时间要求:

主题:规范化建设年

时间: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围绕社科普及示范基地“规范化建设年”主题,集中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

(4)要有“组织形式”,组织形式要具体,责任到人。如景泰县2022年创建社科普及基地实施方案,就有成立景泰县文化馆开展“規范化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由馆长朱世魁同志任组长,副馆长张慧芹同志任副组长,刘霞、师晓丽、刘晓燕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刘霞、师晓丽和刘晓燕为成员,负责组织开展具体社科普及宣传活动。

(5)要有具体的“活动内容”,内容要紧扣时代主题,结合本地实际,内容具体、全面,体现社会科学的特色。如景泰县2022年创建社科普及基地实施方案,活动内容就是分条陈述: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活动。全面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深入宣传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伟大成就,专题宣传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②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党史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活动,普及党史知识,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我县红色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县文化馆社科普及基地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党史知识宣传教育,以实际行动积极配合景泰县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扎实开展。

③法律法规专题宣传普及活动。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宪法》《民法典》《网络安全法》以及国家安全、安全生产等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提高群众在实际生活中学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推动法治景泰建设。

(6)要有“活动要求”。活动要求是西部县域社科普及活动有效展开的重要保证,制订方案时,活动要求要结合实际,抓住要点。如景泰县2022年创建社科普及基地实施方案,活动要求就比较具体,很好保证了社科普及活动的开展:

①组织得力。加强社会各界资源统筹协调,广泛争取社会支持和公众参与,上下配合,互联互动,在全县形成社科普及宣传声势。

②惠民服务。将宣传普及与惠民服务有机结合,着力在提高活动实效上下功夫,努力提升活动质量和品位,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社科普及精品项目。要积极选派人员组成社科小分队深入社区、村镇、学校等开展面对面社科知识普及。要充分发挥新兴媒体作用,利用网站、快手、微信公众号平台,结合社科普及活动主题开展宣传普及活动。

③加强宣传。各地要加强对社科普及活动的宣传报道,组织、动员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深入基层,及时全面地宣传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社科普及活动,力争使开展的社科普及活动更多地上报纸、上网络、上电视,进一步扩大社科普及活动的影响面和覆盖率。

三、社科普活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老百姓喜闻乐见

(一)西部县域社科活动要践行新思想,传播时代新风尚

群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群众在哪里,社科普及活动就延伸到哪里。

我馆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有关社科普为主题文艺演出活动。如,举办“十五我要唱大戏”等春节社科普专题戏曲演出、“春绿陇原·吉祥景泰”春节系列社科文化普及活动、社科普新年诗会、“我眼中的景泰”书画摄影作品展、暑期少儿中华传统文化免费文艺培训等活动,年均50多场次;创作编排节目、策划并实施社科普大型文艺演出,成功导演完成第八届白银黄河风情旅游节科普类开幕式《神话石林》实景演出、《印象石林》情景剧演出、景泰县“新时代社科普及”,社科文化进校园、社科大篷车进乡村,景泰县“古风古韵民俗文化”文艺演出、葵花节演出;举办社科相关的文化周小品、秦腔、民歌、眉户剧、音乐歌舞等社科普专场演出活动;导演并实施2020年“欢乐中国年幸福新景泰”社科普专题春节联欢晚会,参演人员530多名,为全县人民奉献了一场精彩、喜庆、欢乐的春节社科普文化大餐;成功举办了“景绣四运泰多精彩”景泰县第四届运动会开幕式大型表演,参演人员达2700多人;举办“我们的70年”改革开放40周年景泰巨变老照片展;开展“送非遗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展览活动20多场次;组织实施“三区”社科人才文化工作者计划,积极发挥科普的引领作用以“科学普及”为主题,精心创演舞蹈《一千个为什么》、小品《科普轶事》、快板《对联》、诗朗诵《春》等文艺节目,下乡开展“科普情韵”文艺演出活动;为了宣传二十大精神,举办景泰县“小凤凰”少儿艺术(线上展演)大赛,讴歌新时代,传递正能量,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带来的成果,让地方传统文化在系列社科普活动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二)践行主流价值,唱响时代主旋律

社会科学的实体保护活动。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作中,把弘扬、传承地方文化的精髓作为主要任务。

首先,我馆以建成“一馆三园”(景泰县西路军组成纪念馆、景泰县西路军赵家水指挥部遗址公园、景泰县西路军大拉牌战斗遗址公园、景泰县西路军一条山战斗遗址公园)建设为契机,积极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宣传红色文化。一是组成红色文化小分队开展“重走红军路,重放红色电影,重唱红色歌曲,重讲红色故事”文艺下乡活动。二是做好红色文化搜集整理工作,编辑出版了《景泰文化》“红西路军在景泰组成”红色专刊2000册,广泛宣传红色文化。其次,凝聚文化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文艺宣传队伍。

(三)践行传统民俗,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我馆适应新的文化环境,践行传统民俗,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群众文化平台的搭建,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更有生命力。以春节、五一劳动节、四月八庙会、国庆节等节会为契机,在各景区举办非遗展览、鼓舞表演、小曲演唱会等活动10场次,让游客在畅游景区的同时,了解认识非遗项目,接受非物质文化熏陶。

与此同时,依托景泰大漠湿地、长城古堡、丝路古道的旅游资源优势,有机融合边塞文化,动员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展演活动,帮助扶持民间艺术传承发展;举办刺绣公益培训班和滚灯、树皮笔画等非遗进社区、进课堂等活动;先后在景区举办打铁花、景泰滚灯、背鼓子等表演活动6场次,丰富旅游景区文化内涵。

此外,我馆还开辟树皮笔画、滚灯非遗传习展厅,集中介绍景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传承情况;与各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密切合作,在城关村、西和村、永泰村、芳草村等村建立村史馆或民俗陈列室,陈设古老的戏曲班子道具、服饰及泥塑、传统农具、生活器物非遗物品,融入展览展示、宣传推介、文旅活动等内容,打造面向游客的文化休闲场所和感受景泰风情的文旅驿站。

(四)坚持守正创新,增强文化凝聚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我馆扎根景泰地方文化,组织创作拍摄了第一部本土红色电影《血太阳》,荣获甘肃省微电影网络剧三等奖;2020年10月,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白银市委宣传部、甘肃省电影家协会、景泰县委县政府联合拍摄,我馆创作导演的精准扶贫题材的数字电影《马莲花开》盛开陇原,成功入选甘肃省十部优秀公益展映电影、在全国院线上映,该影片目前已参加甘肃省敦煌文艺奖评选活动;创作了《飞越长城》电影脚本,并导演拍摄上下两集、时长共40分钟的纪录电影《飞越长城》,于2021年11月在省电视台文化频道播出;同时创作完成乡村振兴题材电视剧《马莲村的故事》剧本,在省会兰州召开剧本研讨会,并与甘肃电视台联合拍摄,向党的二十大献礼。多措并举,努力把景泰地方文化“推送”出去。

近年来,我馆成功申报打铁花、滚灯、砂锅制作、树皮笔画等四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填补了景泰没有省级非遗项目的空白;积极组织寺滩小曲子、滚灯参加央视《行走中国》《中国影像方志·甘肃景泰篇》拍摄,让景泰地方文化走上央视大舞台;创作拍摄纪录片《三兄弟的一张画》《从古城墙到央视大舞台》在甘肃文化影视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组织参加白银市“欢乐过大年”社火调演连续两年获一、二等奖,创作的小曲《九腔十八调》登上甘肃省2021春晚舞台,推送的视频《景泰滚灯》代表甘肃参加全国2021“我最喜欢的非遗过大年”视频评选活动,在全国32个省市评选中排名第七,有力促进了景泰非遗传承保护和宣传工作。

在社科普及活动中,我馆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我们将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展形象,努力培育文明和谐社会新风尚,挖掘地方文化资源,讲好景泰故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与物质传承,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主动担当作为,让社会科学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让群眾文化活动深入基层,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参考文献:

[1]陈先书.探索社会科学普及之路[A].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4).

[2]易运文.社会科学如何走向社会[N].光明日报,2004(04).

[3]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普及社会科学构建和谐社会[A].全国第八次社会科学普及及理论研讨经验交流会文集[C].2005:1-6.

[4]王章豹.论新时期我国科普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5]陈群祥.新时期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形势与对策[J].传承,2008(04).

[6]鲍振东.谈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

作者简介:朱世魁,男,汉族,甘肃景泰人,研究生,副研究馆员,景泰文化馆馆长,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猜你喜欢

西部县域途径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地区收入差距分析
西部在粟稻起源研究中的地位
基于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模型的西部国际型物流枢纽城市选择问题研究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