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运用大数据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思考

2023-04-06刘玉晨刘伟

南方论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刘玉晨 刘伟

(中南大学 湖南长沙 41008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信息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大数据作为信息技术之一,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在高校运用大数据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帮助教师提供出个性化教学方案和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当前高校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大数据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新变化

最早提出“大数据(Big data)”概念的麦肯锡全球研究所认为:“大数据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2]新时代下大数据技术在飞速发展,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教育领域丰富多彩,从现实世界教育转变到虚拟生活教育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了课堂授课、主题报告演讲、学术讨论沙龙、纸质媒介阅读等,这些传统形式极易受时间、空间限制,难以发挥实效性。而新时代涌现出来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形态主要包括社交平台,有微博、微信、QQ、知乎等;短视频平台,有抖音、快手、b站、微信视频号等;网络教学平台,有雨课堂、慕课堂、学习通等;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大缩短了时间成本、解除了对空间的限制,把现实理论教育转变到了虚拟世界,极大地提高了思政工作者的工作效率。这些广为熟知的各类网络平台背后其实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在高校,大数据技术通过收集大学生的日常浏览信息,再加以分析推理,最后对大学生感兴趣的信息进行推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大学生宣传身边师生的优秀事迹和爱国主义短视频,通过推送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章和热点时事并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评论,与同学相互交流讨论,及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信息和新观点。这就为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壁垒,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教育内容与时俱进,从传统封闭式教育转变到拓展式教育

古人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古人教诲学子读书时不要有杂念,而要保持专一的精神。今天,我们既要保持专心致志的精神“读圣贤书”,也要有“闻窗外事”了解新知识开拓新视野的探究精神。通过网络媒介,大学生在家也可以知道万里之外所发生的事。如果还只是通过书籍、期刊、报纸等传统媒介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就难以达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要求和内容深度。这些“迟滞闭塞的信息”也会让当代大学生失去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导致思政工作难以展开。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可以及时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理念。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水平和道德法治素养,通过网络媒介及时与受教育者进行沟通,缩短两者之间的沟通距离。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相比传统思政工作者具有更加开拓的教育视野、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加前沿的教育内容和更加深刻的教育效果。

(三)教育方法灵活多样,从单一灌输式教育到双向互动式教育

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传统教育的灌输和说教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大数据借助大学生所熟悉的网络平台作为媒介,比如大学慕课、学习强国等,使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更加全面、内容更加丰富。让大学生既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提高了兴趣,又让教师对大学生的学习情况、个人爱好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进而做到因材施教,完成个性化教学。

目前,我国将大数据应用于教育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22年2月底,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5万门,选课人次近8亿,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次超过3亿,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3]。如果说慕课是课后或者是课外线上教学的基础平台,那么智慧教室的创办就是课上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的重要体现。2021年06月,由中国联通承建的国家开放大学首批5G智慧教室正式投入使用,将5G、AI、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带入课堂,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巨幅纳米黑板、5G+4K远程互动、智能辅助教学、翻转课堂等一系列高科技教学体验,令师生们仿佛置身于未来校园。[4]智慧教室是建立在数据技术之上的,通过数据收集,采集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情况、论坛评论情况;通过AI采集学生上课表情、学习专注度情况等,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计划。所以智慧教室实现了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目标,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师转向了学生,从以往的教育者单向教学转变到教师主导的师生双向互动教学,使受教育者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时代高校运用大数据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提出,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5]。新时代背景下,各高校将大数据技术与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通过建立海量数据库,不断对大学生的专业要求、个人信息进行数据挖掘、运用和分析,使得大数据与各专业相辅相成以此来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但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时候也面临着云计算、分布式数据库处理等技术性难题。

(一)新时代高校运用大数据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机遇

1.挖掘有价值的数据可以强化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高校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日常行为动态、浏览的信息轨迹都会被大数据所捕捉,通过这些海量的数据收集进行分析挖掘出隐含的、有潜在价值的信息。一方面,大数据挖掘给教师了解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字信息资源,从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理论知识水平和了解大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高低,进而制定出每个大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在大数据支持下的互联网环境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知识,为自身全面发展拓展了信息空间。而这些知识又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推送给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学生对感兴趣的信息进行评论或者转载,如此良性循环,大学生会逐步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爱好,打破了传统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增强了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让大学生不再是被动获取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思政知识。

2.大数据精确预测有利于探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根据量变质变规律可以得知事物的变化是由量的积累再到质的改变,事物并不是突然发生了变化的。所以通过大数据收集大学生的学习、思想、行为情况的曲线图,可以精准预测大学生未来的一个学习情况结果。如果曲线图呈现出一个正向上走势,表示这个教学计划是符合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如果曲线图呈现出一个负向下走势,则表示这个教学计划是不符合学生的学习接受情况的,这样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计划或者教学节奏及时地做出相关调整。这样不同于以往教师基于自身的主观经验或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进度,导致对大学生学习情况预测不准或忽略学生学习效果的情况。同时,大数据通过挖掘学生发表浏览网络素材后的评论、网上作业情况分析得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决策更具有科学性、实证性支撑。

3.大数据作为丰富载体增加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运用承载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教育中介。[6]所以无论是什么形式,只要能承载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服务都具有教育载体作用。大数据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目不暇接的表现形式,比如微博、知乎、b站、微信公众号等,这些形式拓宽了大学生获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增加了大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途径,做到了对高校大学生的精准投送和全覆盖。大众传媒的背后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以网络为媒介通过数据的上传到推送再到下载,然后以文字、图像、电视、电影、广播、短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大众传媒作为载体既是大学生社会化和接受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思政工作者进一步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手段和良好的条件。

(二)新时代下高校运用大数据开展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1.网络信息纷繁复杂

在信息大爆炸的环境中,大学生可以通过评论、论坛、国内外资讯网页等十分便捷地获取信息,但纷繁复杂的信息网络环境也会导致大学生的辨别能力下降,从而冲击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近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日益复杂化,网络上呈现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网络信息既包含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也包含了反对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如果没有网络监督管理的完善法律制度,那么网络上的垃圾信息、黄色信息、诈骗信息、虚假信息、反动信息等就会肆意泛滥。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网络信息甄别能力,再加之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乘虚而入,在网络上发布错误的数据信息和歪曲历史信息,极大地煽动了大学生的不满和负面情绪,从而影响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反政府、反社会的现象,严重地危害社会稳定。所以大数据技术作为信息收集分析的工具只能作为网络思政教育的参考。

2.网络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从大学生的日常社交到思想行为的数据收集整合利用,挖掘出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价值的数据是思想教育工作者必修课题。但是,一些高校的思政课教师使用传统灌输式教育教学方式依旧不少,对于大数据技术更加无所适从,这样就无法开拓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大数据挖掘是需要一定技术支持,海量的数据库处理、云计算技术、交互式数据分析等高技术要求,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价值的信息,就需要加强网络思政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既需要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还需要更高的网络数据挖掘分析的能力。这些技术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学校教务部门和教师双向发力。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技术培训还是教师数据分析能力的提高都难以尽如人意。其次,由于网络具有超时空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导致一部分思政工作者使用网络授课的教学效果比较差强人意。比如大部分大学生在慕课学习时一边听慕课一边玩手机的现象,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增加授课效果,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效率仍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重要课题。

3.数据收集、处理和安全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大数据的应用还是偏向商业化,通过收集挖掘人们日常浏览的新闻、聊天记录、淘宝信息等分析出人们的喜好并精准推送给人们可能喜好的物品,刺激商品的消费。然而,把大数据运用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机制还不健全,主要原因就在于作为新时代的领风者,大数据技术是一项高端复杂的前沿技术,包含了云计算平台、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数据挖掘等一系列元素。而掌握这些技术和本领却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软肋和薄弱环节。更有甚者,各个高校并没有把大数据技术与各个学院、各个部门、各个师生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闭环系统,而是各自为战,比如各学院之间信息的不畅通导致信息利用率低下、高校的思政教师使用传统教育教学导致大数据技术流于表面的问题。与此同时,在高校大数据系统平台中,也存在着对大学生数据收集时带来的隐私安全问题,缺乏隐私保护措施。大数据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反之,如果运用得不好,一旦泄露了大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学校等数据信息,就会给大学生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和被诈骗的风险,给社会、学校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新时代高校运用大数据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

面临新时代汹涌而来的大数据潮流,高校需要迎接机遇、敢于挑战,基于大数据挖掘、分析和运用,搭建出数据信息采集平台,分析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思政学习现状、推送时政热点和发现大学生日常学习规律,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证性,逐渐探索和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一)开展混合式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依旧还是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这就要利用好线下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优势,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不断改进思政课程的质量。同时,利用大数据对大学生进行长期有效的引导,把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结合起来,既要发挥出线下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优势,又要在线上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所以对大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教育,还需要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功能;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点学习,还应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指导思想渗透到自身网络生活、学习、交往的方方面面,从而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袭,我们还需要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向大学生不断推送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爱国建党题材电视剧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从而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建立数据安全监管机制

面对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果没有建立数据监督管理机制,各种虚假数据、非法数据信息就会在网络上肆意横行。没有完善的网络隐私保护法,就会让高校大学生隐私泄露后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威胁着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因此,社会需要根据国家法律和相关制度,建立网络监督机制,加大网络监管力度,打击在网络上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和制造各类虚假数据信息人员,并落实相关监督政策。为此,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保护措施,在收集、整理、分析大学生的数据时要防止大学生个人数据信息泄露问题,在高校申请使用数据的教师或者有关技术人员需要签订保密协议,防止高校成为网络信息的泄露源。同时,提升高校数据安全保护技术,对大学生的个人数据信息实行加码保密和安全加密的双保险,以防止信息外泄情况的发生。

(三)运用大数据思维力争网络授课“游戏化”

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运用大数据思维,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建立大学生的数据分析模型,制定出大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大数据技术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也需要具备数据分析能力。为此,高校可以引进高水平数据技术人才,对思政教师队伍进行大数据技术培训,提高思政工作者的数据敏感度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思政教育工作者把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转化为可视化的数据信息,大学生在课中或课后可以通过阅读材料、随堂测试、论坛交流等途径获取数据“能量”。线上教学系统对于上课专注度低、阅读量少、知识点回答得分低的学生自动制定出个性化督学方案。大学生在线学习时,可以像打网络游戏那样通过跟线上同学进行打榜、PK或者升级闯关等方式进行竞争性学习。这样,大数据技术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四)加强高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

目前,各高校校园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十分完善,比如千兆网、万兆网、5g校园网等,学生已经可以随时随地地使用网络。但是对于数据收集、分析、处理的硬件设施和系统平台模式的搭建还十分有限,所以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引起进一步的重视,高校应呼吁财政部门增加对网络大数据系统平台搭建的财政投资。搭建高校网络大数据系统平台一方面有利于对大学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利用,对各学院、部门可以形成有效的闭环系统,让思政教育者能够快速读取每个学生的信息,以便于自身教学和各专业相结合,制定出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课程。另一方面有利于把大数据技术与各个学院部门相联通,提高工作效率和缩减人力支出。通过大数据系统平台把“虚拟世界”的数据转移到“现实世界”,让学生清晰地查看到自身和他人的学习情况,从而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

四、结语

新时代下互联网的发展异常迅猛,除了大数据技术作为目前的新兴技术之外,还有人工智能技术(AI)、5G网络技术(5G Network)、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VR&AR)等等新兴技术,这些技术与变革都会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碰撞,不仅在高校也可以在家庭甚至社会中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未来的网络思政教育方式将会更加多元,我们思政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去研究它、接纳它、适应它!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