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爱情观

2023-04-06王梓濛华侨大学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名作欣赏 2023年8期
关键词:列文爱情观列宁

⊙王梓濛 [华侨大学文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描绘了众多人物,在这众多的人物中产生了不同的爱情,安娜的哥哥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和嫂嫂多莉、安娜和亚历山大·卡列宁、安娜和弗龙斯基、基蒂和列文、基蒂和弗龙斯基,不同的人,展现出了不同的爱情观。

从安娜和亚历山大·卡列宁与弗龙斯基三个人关系发展的过程以及列文和基蒂的双向奔赴中,我们能够发现他们对爱情的不同认知。

一、弗龙斯基的爱情观——沉溺爱情的同时保持独立的自我

在火车站,安娜与弗龙斯基的相遇为这段悲剧的发生埋下伏笔。“当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她也掉过头来了。”不可否认,当弗龙斯基回过头去“非得再看她一眼不可”时,弗龙斯基已经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位美丽优雅的贵妇人,弗龙斯基相信一见钟情,他内心有着对爱情的渴望,对富有激情的生活向往。

小说开篇安娜并没有出场,而是对弗龙斯基与基蒂的关系进行描写,文中有一段这样的话:“他不晓得他对基蒂的这种行为有一个特定的名称,那就是向少女调情而又无意和她结婚,这种调情是像他那样风度翩翩的公子所共有的恶行之一。他以为他是第一个发现这种快乐的,他正在尽情享受着他的发现。”弗龙斯基对待和基蒂的感情时,只是在享受基蒂对他的依恋,享受调情的过程,并不是真正地爱她。

在对安娜一见钟情后,弗龙斯基放弃自己在彼得堡安逸的生活,追随安娜,对她展开猛烈的进攻,寻找各种机会见到安娜,去参加所有安娜参加的舞会。他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选择与安娜在乡村定居,这样的弗龙斯基内心燃烧着的是爱情的火焰,他认为对待爱情要勇敢追求,可以为了爱情抛弃一切,挣脱当时社会的条条框框,追求自己的幸福。

与一开始的热烈相比,后期的弗龙斯基被安娜的控制欲所折磨,对安娜爱的火焰也渐渐减弱,理性逐渐占据主要地位,最终战胜了感性,弗龙斯基做不到放弃自己参与社交和政治生活的权利,在经历过爱情所带来的苦难之后,他似乎有所改变,在爱情中沉溺的同时也依然保持独立的人格。后期的弗龙斯基不再以爱情为主,而是在拥有爱情的同时,保持正常的人际交往,慢慢地,弗龙斯基的爱情观与安娜的爱情观产生了分歧。

二、安娜的爱情观——疯狂的爱

安娜在和丈夫八年的婚姻生活中感到压抑,卡列宁是一个不懂什么是爱情的男人,并且他比安娜大出二十岁,整日面对古板不懂情趣的丈夫,安娜心中对爱情的向往日益滋长,长时间的压抑让安娜总在寻找一个契机释放心中的躁动,遇到弗龙斯基的那一刻,就是这个契机来临之时。

文中写道:“在那短促的一瞥中,弗龙斯基已经注意到有一股压抑着的生气流露在她的脸上,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弯曲了的隐隐约约的微笑之间掠过。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个的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她故意地竭力隐藏住她眼睛里的光辉,但它却违反她的意志在隐约可辨的微笑里闪烁着。”从“压抑着的生气”“竭力隐藏”“违反她的意志”这些话语中可看出,从见到弗龙斯基的那一刻起,两人便一见钟情,安娜心中的爱情火焰也开始熊熊燃烧。她表现出慌乱、害怕,她想要回归原来的生活,可是她的内心出卖了她,压抑了八年的感情在爆发的一刹那就再也掩盖不住,一开始她想要逃避,她着急忙慌地离开了莫斯卡,因为她害怕自己会对弗龙斯基动心,但最后也没能抵挡住弗龙斯基的猛烈追求,情不自禁地陷入了爱情中。

在安娜选择与弗龙斯基相爱后,她不顾世俗的眼光,不管外界的一切干扰。安娜与卡列宁一同出席彼得堡盛大的马会,在场的都是上流社会的名门望族,他从马上摔下来后,安娜在大庭广众之下喊出他的名字,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安娜的爱也是轰轰烈烈的,她想要将自己的爱公布于众,想要光明正大地去享受爱情。

当安娜选择和弗龙斯基相爱,就注定她要抛弃自己枯燥无味但在外人眼里看起来幸福美满的生活,抛弃自己亲爱的儿子,抛弃自己贵妇的身份,断绝与社会名流的交往。弗龙斯基的爱成为是安娜的全部,也成为她最后的一根稻草。当感受到弗龙斯基的爱变淡,而且逐渐变得不耐烦时,安娜开始疑神疑鬼,变得精神失常,她变态的占有欲开始体现,最后在精神、心理的痛苦下卧轨自杀。

在安娜的爱情观里,爱情是至高无上的,她可以为了爱情抛弃丈夫和儿子,她对恋人的依恋近乎疯狂。在安娜为爱疯狂的同时,她要求对方也能够和自己一样将爱情放在第一位,最终陷入不可自救的深渊。

三、列文的爱情观——理智而独立

与安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列文对待爱情的态度,在滑冰场,基蒂邀请列文一起滑冰,基蒂的一个小小举动都能让列文欢欣雀跃,列文对基蒂的爱是纯粹美好的。向基蒂求婚失败后,列文伤心难过,在得知弗龙斯基是自己的情敌后,列文也没有冷言相向或者与弗龙斯基针锋相对,而是偷偷观察弗龙斯基,找出弗龙斯基的优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列文的爱情观,他认为爱情不可以勉强,但是我们可以在一段感情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然后努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列文悲伤地离开莫斯科,回到自己的农场,在回家的路上,看见熟悉的景色,他渐渐放松下来,渐渐开始从这次失败的求婚中反思自己,思考接下来的生活,“他感到自在起来,不再做分外之想了。他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要变得比从前更好一些”。

之后列文和基蒂重新相处,各自也表明心意,迎来了美满的婚姻。在二人的婚姻生活里也并不是每天都甜甜蜜蜜的,也会有摩擦,但是列文会从自身寻找问题,试着去理解基蒂,会和基蒂慢慢沟通,不断地改变自己,使婚姻能够幸福长久。

列文和基蒂的婚姻与安娜和卡列宁的婚姻形成对比,列文与基蒂的婚姻纯粹而质朴,在基蒂拒绝列文的求婚之后,列文并没有因此去怨恨基蒂,而在弗龙斯基放弃基蒂后,列文也没有幸灾乐祸,也没有乘人之危去向基蒂求婚,这表现出列文对基蒂的尊重,而这一切都基于列文对基蒂的爱,他没有在基蒂失恋时去求婚,说明列文不是看上基蒂的家世,而是真心爱着她。婚后列文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一切交给基蒂,把日记本交给基蒂,把自己的过去全部都讲给基蒂听,这恰恰说明列文对基蒂的爱是纯粹的,不掺杂任何目的性。

显而易见,安娜与卡列宁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从卡列宁的职务来看,二人的这场婚姻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安娜出身贵族家庭,而且是圈内有名的美人,卡列宁与安娜结婚,一是看中安娜的家族声望,二是能够娶交际圈中的美人为妻,自己也会很有面子。卡列宁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安娜嫁与卡列宁对其家族势力也会有帮助,可以说安娜与卡列宁的婚姻是双方利益的产物。

列文的爱情观是自主人格和爱情齐头并进,在获得爱情的同时,自己也能够学到人生道理,使自己进步。爱情的美好不会使他冲昏头脑,爱情中的不得志也不会让他一蹶不振,他总是会在爱情中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更加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这种纯粹而理智的爱情观不会在读者心中掀起巨大的波澜,但是细水长流,逐步烙印在读者心中。

四、对现代爱情观的反思

小说中的几位主人公有着不同的恋爱观,爱情在他们心中也都有着不同的影响,这使我们联想到当代人的爱情观。有部分人在两性关系中明知道对方不喜欢自己,还坚持不懈地、丧失尊严和底线地去迎合对方,一味地付出,不分对错去喜欢一个并不喜欢自己的人,这样的爱情会让人失去独立的人格。

安娜在感情中迷失了自我,在与弗龙斯基的恋爱中她过于依赖对方,以至于她在失去弗龙斯基后发现自己已经回归不了以前的正常生活了,最后安娜选择用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列文在爱情中明辨是非,探寻真理,在被基蒂拒绝后,没有一而再再而三地纠缠,而是默默离开,有时候选择放手是表达爱意最热烈的方式。

现在有部分人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外表来判断是否适合作为自己的伴侣,忽略了这个人的人格品质。爱情的缘分是妙不可言的,我们在寻找能够携手一生的伴侣时,要关注对方的精神世界,关注彼此是否有契合的灵魂。安娜和弗龙斯基的一见钟情无疑是美好的,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热血澎湃,可是最后激情褪去,迎接二人的是悲惨的结局。而列文与基蒂再次相遇,坠入爱河,获得了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是列文美好的人格打动了基蒂,两个纯粹真诚的灵魂碰撞出爱的火花。“好看的皮囊一律千遍,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一个和自己三观相符、灵魂有趣的人才能让我们在漫漫人生中彼此扶持,共同成长。

常秀芳对辽宁师范大学两百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90%的大学生都有恋爱想法或正在恋爱,但是恋爱的原因却不尽相同,而且对恋爱的认知也不够清晰。在孙蕾对安徽农业大学学生恋爱态度的调查中可知,只有24、6%的同学认为婚姻是恋爱的唯一目的。

在弗龙斯基与基蒂的感情中,弗龙斯基并没有想要与基蒂结婚,弗龙斯基对待这段感情并不坚定,所以二人并未走到最后。而在基蒂与列文的感情中,列文的最终目的是与基蒂建立家庭,给这段关系加上了责任这一牢固的城墙。相反安娜和卡列宁虽然是以结婚为目的,但是他们空有婚姻的外壳,却没有爱情作为支撑。

五、结语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瑕的爱情,沉醉爱情之中的人们有时美好幸福,有时又痛苦绝望,可是爱情之中的微妙谁又说得清楚。开始一段感情,就意味着我们身上多出了一份责任,我们要在爱的基础上延续这份感情,相互理解,互相磨合,最终步入婚姻殿堂。我们尊重每一种爱情观,在享受爱情的同时也一定要保持独立自主,学会在爱情中进步,这样才能收获一份长久的感情。

猜你喜欢

列文爱情观列宁
以色列剧作家汉诺赫·列文经典作品《安魂曲》中文版
磨了22年的镜片
磨了22年的镜片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四核苷酸假说与费伯斯·列文的核酸化学研究
论柳永情词中的爱情观
浅析李清照爱情观
《红与黑》的主题意义与爱情观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