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美论的唐诗英译对比研究
——以杜甫的《绝句》其三为例

2023-04-06王丹唐丽君贵州财经大学贵阳550025

名作欣赏 2023年8期
关键词:宇文里斯译作

⊙王丹 唐丽君 [贵州财经大学,贵阳 550025]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和西方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开始感兴趣,这为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中国古典诗歌中,唐诗闻名天下。杜甫在唐代诗坛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文学成就卓尔不群。翻译杜甫诗歌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和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渠道。本文主要以杜甫的《绝句》其三为研究范本,分别从音、形、意三个方面将该诗的英译本与原作进行对比分析,以探寻不同译本与原作的对等程度和英译传译效果。

二、三美论

许渊冲先生认为诗歌翻译中,放在第一位置的是诗歌,其次才是翻译。那么对于诗歌而言,就要保证译作具有诗歌的特征,即音美、形美和意美。三美中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最后是形美,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文将采用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来评析《绝句》其三的英译。最符合要求的诗歌译作是三美齐备的,要尽可能地再现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但如果三者不能兼顾时,要努力传达原诗的意美和音美。所以我们在评析原作和译作的对等程度时,要看是否符合三美理论的要求。意美指内容上的美,不仅要表达出字面意思,更要表达出深层意思。音美指诗歌的押韵美、格律美。形美,指行数和长短整齐以及对仗工整。

三美论自1978 年被许渊冲先生提出以来,运用三美论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文章络绎不绝。知网数据库按主题查询“三美论”,文章数量达到1700 余篇。三美论主要运用在诗歌翻译方面,顾延龄认为许渊冲先生的唐诗三美标准促进了我国诗歌理论的探讨。信强和陈敬为了探讨许渊冲先生“意美、音美、形美”在译诗方面的可行性和指导性,分析研究了毛泽东诗词的译文对比。王西强分析了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在译诗中的得失。严晓江认为许渊冲先生的译本《楚辞》渗透的三美论,体现了求真精神以及求美传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翻译理论。倪利涛基于三美论原则,对比分析了东西方译者唐诗英译策略的异同。综上所述,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对诗歌翻译甚至文学翻译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三、对比研究

纵观杜甫《绝句》其三的英译作品,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六个译作。原诗一共四行,属于七言近体诗。诗歌字词对仗非常工整。“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翠柳”对“青天”;“窗”对“门”,“西岭”对“东吴”,“千秋雪”对“万里船”。《绝句》其三的韵式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其韵脚是第二句和第四句中的“天”和“船”。

(一)音美和形美

费莱彻译作按照aabbcc 韵式押韵,每行为抑扬格七音步,再现了诗的音美,费译作中的韵脚分别为“sing”“wing”“snow”“flow”“more”和“door”。费译作以六行译原诗四行,形式上的对等效果略有欠缺。

翟里斯译作选取aabb 的韵式,以格律体译诗。翟译作韵脚分别为“singing”“winging”“spy”和“by”。翟译作为了押韵调换了字词的顺序,译者选用“sing”对“鸣”字进行翻译,两者的发音相似。

宇文所安译作对仗工整,但属于自由诗,不受格律诗的束缚。宇文译作第三句中连续使用了 [əu],英式诗中 [əu] 通常表达哀伤、忧愁的情绪。由此可见,宇文所安这位汉学家对原诗有很好的理解,此语音的使用会让读者产生感同身受的忧愁,同原诗表达的意绪一致。

蔡廷干译作选取abab 韵式,每行为抑扬格六音步。其韵脚分别为“green”“soar”“seen”和“door”,采用的是交叉押韵。蔡译本为了减少目的语读者的陌生感,采用了等行翻译。

唐一鹤译作选取aabb 的韵式,为了押尾韵,和翟译作一样调换了字词的顺序,第一、第二句对仗,第三、第四句对仗。其尾韵分别为“chirping”“flying”“window”和“door”。唐译作中选取了“chirping”一词,柯林斯词典中它的词义为:“When a bird or an insect such as a cricket or grasshopper chirps,it makes short,high-pitched sounds.”这个词在英语中属于象声词,加上译者使用的是现在分词的形式,使读者在脑海中呈现出黄鹂正在鸣叫的动态图像,真正是静中有动,“chirping”和“flying”的押韵,让读者在朗读时感觉节奏轻快、灵动,充满了愉悦感。

许渊冲译作选取abab 的交叉韵式,遵循了绝句的格律,将每行译为六音步抑扬格。在语音方面,前两句使用了爆破音[t][d][k][g][b],相比唐译作,许译作的每个词都精心选取,追求整句节奏的轻快,而非单个词。

(二)意美

1.《绝句》

在上述六个译作中,有五个译作是有诗题的,其中宇所安的译作没有诗题。费莱彻将诗题译为“Thought of Home”,翟里斯译为“A Landscape”,蔡廷干译为“An Impromptu verse”,唐一鹤和许渊冲都翻译为“A Quatrain”。“绝句”一词其实是一种诗体名,与英式诗中的“Sonnet”是一样的。费莱彻是将全诗进行理解后,发现诗中蕴含了思乡之情,故将诗题进行意译。翟里斯译为“A landscape”,翟认为杜甫原诗描绘的是一幅风景画。蔡廷干译为“An Impromptu verse”,即“一首即兴诗”,因为蔡廷干认为绝句一般是诗人即兴创作的。为了增加目的语读者的熟悉感,英式诗中也有相对等的表达。唐一鹤和许渊冲都译为“A Quatrain”,其中文意思为四行诗,唐和许的译题更加符合“意美”的要求。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在该句英译中,有三个地方值得关注。一是对于数量词“两个”和“一行”的翻译,二是对于颜色词“黄”“翠”“白”“青”的翻译,三是对于动词“鸣”和“上”的英译用词。

关于“两个”,“两”字是数词,“个”字属于个体量词,原诗中选用“个”字是为了格律,所以译者可理解为“两只”。蔡廷干和宇文所安将其译为“a pair of”,属于表量结构,其余四人均将其译为“two”。对“一行”的翻译,蔡廷干和许渊冲译为“a flock of”,宇文所安译为“a line of”,唐一鹤译为“a row off”,费莱彻译为“a flight of”。翟里斯在这里并未译出,而是使用了可数名词复数来表示数量。“a flock of”和“a flight of”可译为“一群”,“a line of”和“a row of”可译为“一行,一排”。

关于颜色词“黄”,翟里斯、蔡廷干、唐一鹤直接使用“orioles”来译“黄鹂”。费莱彻和许渊冲译为“golden”,用来加强读者对黄鹂羽毛颜色的印象。宇文所安使用“yellow”一词来修饰“orioles”。“翠”的译法比较一致,除宇文所安选用“azure”外,其余译者都使用了“green”。“azure”之意为“蔚蓝的,天蓝的”,笔者查阅资料所知,“azure green”译为“碧绿的”,“azure moss”译为青苔,所以宇文译作在这里并没有用词不当。“白”字修饰的白鹭,在英语中有相应的词“egret”,费莱彻、翟里斯和唐一鹤直接使用该名词,并没有译出“白”,其他译者都使用了“white”。关于“青”字英译的用词问题,蔡廷干没有将其译出,其他译者均译为“blue”。“青天”可认为是蓝天之意。

前两句中动词“鸣”和“上”的英译用词值得关注,六位译者对于“鸣”字的译词基本一致,选择了“sing”或“singing”。翟里斯的译作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句静中有动,其译作中还选用了“sit”一词呈现静景。“上”字宇文所安译为“rise”,唐一鹤和许渊冲译为“fly”,翟里斯译为“wing”,费莱彻译为“wing”,而且还使用了“soaring”修饰“egret”。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该句中,需要关注动词“含”和“泊”在各个译作中的用词,再就是“千秋雪”和“万里船”的翻译问题。

首先,关于原诗中“含”字的理解,“窗含西岭”之意为由窗向外望西岭,西岭就像嵌在了窗框中,“含”有包含之意。许渊冲和唐一鹤都使用了“frame”一词,意为给……做框。两位译者对原诗的理解较透彻,达到了真正的意美。

“泊”字,费莱彻和翟里斯使用了“anchor”一词,蔡廷干选用了“lie”,宇文所安和唐一鹤选用了“moor”,而许渊冲是将整句诗意化,并没有体现出与“泊”字相对应的译词。

“千秋”可意译为“eternal”。“窗含西岭千秋雪”本为景语,翟里斯却译为诗人凭窗望雪的动作,是有欠缺的。

“东吴万里船”,翟里斯译作“ocean-bound vessel”,蔡廷干译为“junks from far-off Dongwu”,“junk”一词专指中国帆船,用在此处恰到好处。费莱彻和许渊冲将“万里船”译为“ship”,唐一鹤译为“boat”,宇文所安直译为“ten-thousand league boat”。笔者认为蔡廷干这句译诗的效果出神入化,许渊冲此句的译文也做到了动静结合,并且运用了拟人手法,达到了意美的境界。

四、结语

诗歌英译是近年来翻译研究中的热点之一,这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本文在三美理论的指导下,对比分析了《绝句》其三的六个不同英译本,发现其各有特色。但要完全达到音、形、意三美,还需要更多的译者在许渊冲先生三美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对文字创意、语言风格、审美特征等方面进行更多的实践。

猜你喜欢

宇文里斯译作
强大的复姓
what用法大搜索
古惑仔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Coherence of Superposition States∗
“发现者”卡纳里斯的法律方法论
宇文老师
美国费里斯州立大学(FSU)大学生学习动力来源的思考与启示
一条流浪狗的血印
SOME汉译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