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野资讯

2023-04-06

中小学德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伦理思政家长

动 态

天津:出台中小学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日前,天津市率先研究制定了《天津市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编纂了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和特殊教育,覆盖语文、数学等全部国家课程的41个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对有机融合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内容要点、载体形式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教学建议。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管理与指导,建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构建党政齐抓、部门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各区、各学校要以提升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中层管理者、全员教师及学科组、备课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为重点,千方百计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干部教师育人能力。同时,要建立健全中小学课程思政实施监测制度,定期对学校课程思政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督促检查力度,将落实情况作为衡量区域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23年1月17日)

北京:启动中小学幼儿园“全程超前伴随式”家长培训

近日,北京市教委召开“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全程超前伴随式’家长培训启动会”并上线入园前家庭教育指导课。会议介绍了家长培训工作方案和家长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情况,“全程超前伴随式”家长培训将坚持立德树人、合力育人、需求导向、超前培训、全程覆盖的原则,并首批推出入园前家庭教育指导课程。

“全程超前伴随式”家长培训,依托首都市民终身学习平台“京学网”和“京学”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家庭教育课程资源,为家长提供在线学习服务。家长可在“家长培训”栏目中筛选学段和年级,找到需要学习的课程,进行自主学习。系统设定完成年级课程学习的家长将获得徽章,完成学段课程学习的家长将获得学分手册。目前,已完成入园前家长培训课程并上线。其他学段和年级家长培训课程正在研制中,将根据工作进度陆续上线。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年1月14日)

声 音

唐鑫,甘怡群:心理韧性是青少年应对当下和未来的重要一课

上海交通大学唐鑫副教授,北京大学甘怡群教授共同提出,需将心理韧性作为疫情教给青少年应对当下和未来的重要一课。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如果我们能够对身边的日常生活保持足够的感激之情,我们的幸福感也会随之上升。在以后的漫漫人生路当中,依然还会有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具备了心理韧性,最终能够战胜它们,继续追求美好人生。培养心理韧性可以从三方面展开。首先,应当树立对压力的积极认知。最新一项发表在《自然》上的研究发现,当人们认为压力可以带来机会和成长的时候,事实上人们应对压力的能力更强了,更能应对挑战了,这就是发展积极的“应激心向”。其次,要在适当的时候寻求外界的支持和帮助。事实上,韧性并不意味着一切都是自己一个人去扛。在面对巨大的挫折时,需要他人的情感认同和支持,也需要他人的直接帮助。再者,保持对未来的信心。当对未来保持着希望和期待时,当下的很多艰难险阻也更容易在心理层面被消解,许多的负面情绪也更能被及时化解。

(来源:人民网2023年2月7日)

调 查

经常做家务劳动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价值观培养意义重大

基于江苏省103507名五年级学生与100998名九年级学生的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及泛精确匹配法分析后发现,家务劳动习惯的培养是一种投入小、边际效益高的家庭教育。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小学生家务劳动参与情况并不理想,有23.1%的小学生和53.7%的初中生不经常参与家务劳动。在家务劳动对非认知能力发展影响方面,经过泛精确匹配处理后,个体特征、家庭背景和所处地域等方面均相似的学生,经常参与劳动的小学生比不经常参与劳动的小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水平均分要高0.47分左右;初中生非认知能力发展水平均分要高0.35分左右。数据结论说明经常参与家务劳动对于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经常做家务劳动有助于学生在大五人格五个维度上的全面发展,对未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和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均有着重大的意义。为此要进一步强化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多方施力,共同努力,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品格完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来源:《教育科学研究》2022年第11期)

观 点

杨霞,范蔚:教师共同体是教师伦理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杨霞,范蔚在《教师教育研究》2022年第6期《论教师伦理发展的三重逻辑》一文指出,教师伦理与教育发展、教师生存及学生成才密切相关,对教师伦理的关切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推进。教师伦理作为一个重大的教育命题和时代课题,需要在历史、理论、实践的三重逻辑中深入探究其本质发展,阐明其丰富的理论样态,厘清其发展完善的现实路径。

从实践逻辑层面,教师伦理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生成教师伦理智慧。教师的伦理智慧的生成包括伦理知识、伦理能力以及伦理素养。其中,伦理知识是教师伦理智慧的基础。伦理知识首先表现为一种自我意识,这种伦理知识超越了日常是非判断的知识,能够运用到教学实践的专业场景中。第二,建立教师共同体。教师共同体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价值向度,以共融、共生、共进的共同体文化为引领,通过团体合作与平等交往,达至“群体智慧”的生成。教师共同体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伦理培育、学生学习以及教育进步的促进作用是不容置疑的。第三,拓展实践伦理空间。教师伦理发展的空间性表现为中西方教师伦理在交融与共生中以一种积极、正向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教师发展,传递教育价值观念,实现自身的空间延伸。

王东: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是有边界的

王东在《中国教育学刊》2023年第1期《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边界及其启示》一文指出,在我国当代社会,家庭在家校关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家长的教育方式逐渐转向精心栽培,促进家长参与对学校教育具有重要价值。此外,家庭教育的“学校化”困境需要通过学校参与化解。这些现实揭示学校关注家庭教育、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具有深刻的必然性。然而,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结构功能主义、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等理论视角审视会发现,学校家庭教育指导需要明确边界和范围。在推进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边界”意识具有重要启示。

对于学校而言,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应立足自身优势,做自己最为擅长的事情。首先,为家长呈现孩子学校教育的“过程”,帮助家长认识孩子,需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家长走进学校,让家长看到“课堂中的孩子”,直观了解到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可有效增进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其次,与家长分享学校管理和运行的信息,帮助家长认识学校。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可向家长分享学校管理和运行的信息,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促进家长更充分理解学校行动背后的逻辑。最后,引导教师发挥专长,帮助家长科学参与孩子的成长。学校应着眼于教师的优势,引导教师发挥专业特长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学校教师可以通过传递科学教育理念、传授教育教学技巧、传播学生发展规律的知识、分享课程进度和要求等,让家长全面科学了解孩子。

域 外

美国:“为未来做准备”推动生涯与技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是为学习者未来的就业与生活做好准备的关键战略,是国家劳动力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未来做准备”作为当前美国教育改革一大趋势,成为指引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简称CTE)发展的战略方向。美国在生涯与技术教育领域通过衔接中学与中学后教育、构设职业集群、实施学习项目、推动多元主体参与、推广行业认可的学徒制等实践举措,进一步适应全球教育变革与劳动力市场的迫切需要,展现了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动态。

美国主要依托法律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把职业教育的对象扩展到所有学生,持续致力于保障所有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巩固并强化了教育公平的现实意涵。美国的CTE在吸纳受教育者方面更为广泛与包容,在职业教育实施与项目设计上都强调通过支持全面的咨询和指导系统、为职业探索提供课程框架以及让学生参与个性化和应用性学习确保所有学生平等获得高质量的职业准备机会,为更多的学生寻求各种类型的中学后教育和职业培训打开大门,尽可能地满足所有学生对未来生活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学习需要,为所有学生在不同教育阶段和宽广的职业领域提供完满的生涯发展。

(来源:《全球教育展望》2022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伦理思政家长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