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状空间结构下的城市立交设计研究解析

2023-04-05邢欢

中华建设 2023年4期
关键词:人行互通匝道

邢欢

一、工程概况

翠城道北段位于中山翠亨新区起步区内,为起步区规划“2纵4横”中的“2 纵”主干道之一。根据规划中的交通功能定位,翠城道为交通型主干路,其直行交通全线按无灯控设计;翠城道南北纵贯马鞍岛,北起现状1号路,南至马鞍岛最南侧的规划和济路,长约8.31公里。本工程分为扩建和新建两个路段,其中扩建路段为K0+000~K5+208.214,长5.21公里;新建路段为K5+208.214~终点K8+304.306,长3.10公里。沿线与纬十二路(中开高速)、纬十四路(翠亨快线)、和熙路(东外环高速)等二十条道路相交。

翠城道规划为城市主干道,主车道设计速度60km/h,辅道设计速度40 km/h,匝道设计速度30 km/h。路幅宽80米,四块板布置,主线双向八车道+辅道双向四车道,路侧设有连续的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

根据规划及最新的设计资料,翠城道侧重交通性,其直行交通全线按无灯控设计。本工程共设四处完全互通立交(包括1号路、和信路、纬十二路和纬十四路)、六处部分互通立交(包括纬六路、和清路、和秀路、和熙路、和忠路和和济路)、十处右进右出平面交叉以及两座跨涌桥梁(横八涌和横九涌),并结合路网规划在K0+923、K1+409.119、K6+845.119和K7+833.658设置了四处人行及小轿车调头交叉。

二、立交设计

1. 全互通立交设计

翠城道共设四处完全互通立交,本次以1号路互通立交为例。

1号路为快速路,与翠城道于K0+000处“T”字交叉,立交设计需结合东外环高速公路立交统筹考虑,解决车辆左转需求,且立交设置需考虑景观,尽量少采用桥梁方案,并需注意节约用地。图3所示,为1号路立交方案的平面图。

图1 1号路立交方案平面图

图2 和忠路部分互通立交方案平面图

图3 浅埋式地下过街及小车掉头通道

结合规划用地情况,1号路立交设置了单向两车道匝道隧道两座,匝道隧道标准段路面宽7.5米,其中东南转西南方向的左转A匝道,隧道长290米;东北转东南的左转B匝道,隧道长435米;行人及非机动车采用人行地道横穿1号路。

2. 部分互通立交设计

翠城道共设六处部分互通立交,本次以和忠路部分互通立交为例。

根据规划,翠城道与和忠路交叉,采用立体交叉,且未预留设置大型互通立交规划用地。由于和忠路交叉距离横九涌较近,无法沿翠城道设置隧道下穿和忠路,且翠城道直行交通全线需按无灯控设计,因此该节点设计,仅能沿和忠路设置双向六车道及人行隧道下穿翠城道,隧道长480米,右转车辆通过辅道连接,左转车辆,通过路网绕行解决。

3. 浅埋式人行过街及小车掉头车道

翠城道直行交通除了全线需按无灯控设计,应结合大城市、老城市出现的问题,新的城市交通特点,立足高远,敢于创新。

人行过街除路口人行横道外,设计在K0+923、K1+409.119、K6+845.119和K7+833.658等四处增设人行过街设计。设计从景观、经济性等方面考虑,行人通过浅埋式人行地道过街。

根据规范要求,人行通道净空不得低于2.5m。结合当前城市道路通行的车辆以小轿车为主,据统计,小轿车占城市道路通行车型的比例达90%以上。2.5m的净空,已能满足绝大多数小轿车的通行要求。因此,该四处除了解决人行过街外,顺带增设两侧小轿车调头功能,以满足沿线小轿车的转向需求。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和信路、纬十二路和纬十四路菱形互通立交、和熙路部分互通立交、和济路部分互通立交和纬六路、和清路和和秀路部分互通立交的合理设计,从而使得立交设计效果得到保证。

三、立交选型方法

在道路立交设计中,要对立交进行选型,而选型时,则可以考虑对选型方法进行合理的运用,立交选型要契合预测的交通量,进而保证立交选型的效果,促使其更好地为立交设计提供服务,保证立交设计的效果。具体选型时,要注意对交通量,相交道路功能定位,周边地块的用地性质等内容进行研究,同时,还要对立交在交通中的功能进行分析,以系统性的视角进行利用,并配合周边地形、环境、建设条件等内容,确保选型的可靠性。而带状空间结构下的城市立交设计选型时,需要对立交类型进行选择,因为类型的差异,会造成形式、用地规模上的差异。另外设计中,还要对周边环境进行分析,并对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应用,确保自然环境和设计实现有效融合,促使立交能够实现与空间发展的统一和谐,进而达到节约资源的作用。

将立交选型方法带入具体设计案例,结合翠城道北段项目立交设计方案可知,针对不同道路等级、交通量大小、周边用地环境等因素,合理选用全互通、半互通、浅埋式人行过街及小车掉头车道等不同的立交形式,能够促使带状空间的限制条件得到合理发挥,进而保证立交的功能和作用,实现道路交通的服务能力。

四、立交形式的选择

在完成立交选型后,还要对立交的具体形式进行设计,而形式的选择重点在于左转匝形式的选择。要求对直连式、半直连式和环形匝道等内容进行选择,确保选择的合理性,满足道路建设的基本需求。直连式匝道在工作中,能够保证道路的通行能力,促使道路交通的运行顺畅,使得交通可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另外,结合周边环境,合理利用地下空间,选用地下隧道匝道的互通交通组织形式,保证城市的环境风貌,减小立交占地空间,也是带状空间下立交设计的合理方案。

除此之外,立交的基本形式,还有喇叭式、苜蓿叶形、环形、菱形等,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基本形式的选择。

五、结束语

文章结合翠城道北段项目,对带状空间下的城市立交设计研究进行分析。翠城道北段项目是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会对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项目建设也符合翠亨新区整体发展规划与交通部署战略要求,为地区用地空间布局以及交通和城市土地协调性发展产生了有效助力。在具体进行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按照建设要求与实地调查结果,科学展开平面以及横断面等各部分的设计。应保证整体带状空间结构设计合理性,确保立交设置能够达到预期道路建设要求,以便实现对城市功能布局的切实优化,保证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猜你喜欢

人行互通匝道
山东首套ETC匝道准自由流预交易系统正式运行
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控制系统研究
编读互通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编读互通
完美 慈善万人行
浅谈匝道ETC自由流应用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面向VDC组网的VXLAN控制面互通方案探讨
翻车机人行通道光电安全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