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老城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

2023-04-05肖文杰

中华建设 2023年4期
关键词:老城区管廊市政

肖文杰

随着现代城市的建设发展,对于老城区的改造规划越来越重视。结合当前城市建设理念以及管理需求,地下综合管廊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本文主要结合老城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具体需求,提出相关设计要点,旨在为相关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有利于为城市老城区管线改造工程的优化设计提供思路,提升城市建设整体质量和水平。

地下综合管廊是现代城市运行发展中较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主要用于各种市政管线敷设,形成地下公共隧道。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和践行的背景下,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价值日益凸显,能够避免在各类管线维护管理期间反复开挖地面道路,有效提升管线安全水平、降低成本、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尤其是在老城区,其管线设施基本完善,但安全性和维修管理工作开展难度仍存在问题。因此需对老城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进行合理设计,从而提高建设实效,推动城市面貌改善,实现良好发展。

一、老城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需求

1. 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不断推进,促使各项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各类管线作为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设施,其总体建设水平日益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在践行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下,应当注重提升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服务水平,因此需要进行老旧管网改造等工程。比如在给水工程方面,为合理开发以及保护地下水资源,落实严格管理制度,应当对给水主干管网进行改造。特别是对于老城区而言,其基础设施建设年代久远,无法满足当前的实际使用需求,为有效提高管理实效、便捷开展维修维护活动,需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进一步提升改造效果。

2. 集约利用地下空间

目前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数量大幅增加,导致地上空间不足、基础设施承载力较差。为此在城市建设中应注重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将各类管线等基础设施布置在地下,有利于适应城市空间紧张的现状。尤其是在老城区,建筑密度较大,对基础设施的承载力要求更高。因此可通过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将给排水、通信、电力、供暖、燃气等线路进行整合,统一规划线路布设,能够提高管线运行的有序性,避免出现交叉、碰撞以及冲突等情况,保证管线安全性得到提升,并且能够高效、集约化的利用地下空间,实现资源利用率提高。

3. 提升城市景观

“马路拉链”是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通病,其是指因管线建设与地块建设、地下空间利用等,导致道路被反复开挖,严重影响城市景观效果。出现该问题的原因包括道路交通与地下空间建设缺乏统筹,管线改造缺乏科学性等。常见为老城区道路反复开挖,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在进行地面道路工程时,也会对城市交通以及景观形象造成巨大影响。通过在老城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能够减少道路反复开挖,有效提升城市景观,降低污染影响,保证城市良好运行。

二、老城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要点

1. 明确综合管廊建设区域

地下综合管廊在城市建设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得到较为广泛的重视。但考虑到老城区的环境较为复杂,在开展设计的过程中,为保障整体规划效果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明确地下综合管廊的具体建设区域。通常情况下,设计人员可按照主管部门相关要求,对高强度开发以及管线密集区域划定为建设区,统筹旧城改造、市政道路改造、河道治理以及地下空间开发等规划,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开展设计研究。在实践中应当充分结合老城区现有基础设施情况进行选址,可选定近期快速路建设区域、利用人防或既有地下空间区域等作为管廊设计地点。为保障选址科学合理,可利用GIS系统多因子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估,从而确定适宜建设区域,为后续设计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 科学设计管廊布局结构

综合管廊是现代城市管线敷设工程的主要地下构筑物,在设计工作中为保障其能够发挥良好性能,需要科学规划管廊的布局结构,保障其具备良好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针对当前老城区改造工程而言,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时,应尽量结合实地条件设计环状布局、支状结构。比如在设计中将环状管廊作为基础,通过设置放射以及二级环状管廊作为辅助结构,构成完整的网络化地下空间布局。该结构模式能够将各个主干管廊进行连接,接收各放射市政源,有利于确保管线供给和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可在放射网络中将外围市政源头引入到主城,以此确保市政供给具有多重性特点,并借助二级环状网络保障供给的连续性,提高防灾抗灾能力。除此之外,在管廊建设设计环节,还需综合考虑未来基础设施供给方式的变化,即是从集中向分散转变,从有线到无线转变等。为实现地下管廊空间的高效利用,应当在布局结构中做好优化设计,满足今后发展需求。例如对综合管廊的利用,一般包括地下道路、地下慢行通道、地下商业街以及人防通道等。具体设计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地下综合管廊利用设计要求

3. 合理选择容纳管线

地下综合管廊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容纳各类管线,如给排水、中水、电力以及通信、供暖以及燃气等。目前阶段我国对于地下综合管廊的相关技术规范不断完善,可容纳的管线类型逐渐增多,如压缩空气、垃圾收集、再生水等。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应当充分结合老城区的现实需求,合理选择容纳管线。一般情况下,常规入廊管线包含电力、通信、给水、供热、供冷、中水、供热等。开展具体设计时,需严格按照不同管线的特点,进行优化规划。比如供热管线应遵循优先入廊的原则,对排水管线的设计应考虑管廊埋深,按照施工工艺和竖向控制等要素合理纳入到管廊内。对于燃气管线的布设,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消防监控成本,占用空间较大,因此对燃气支线一般采取不入廊形式,当设置矩形断面时,才可设计入廊。设计工作中还需对管线的布置进行优化,如图1所示,其为地下综合管廊标准断面示意图,保证各类管线敷设具有秩序性,为市政供给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图1 地下综合管廊断面标准示意图

4. 优化综合管廊整体布局

针对老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设计,应当注重对整体布局进行优化。比如设计人员可将其规划为三级,即是干线、支线、缆线等,形成相互配合的管廊体系,如图2所示。并通过干线管廊设计提高基础设施的总体服务水平,实现市政供给安全。另外一方面,设计支线管廊能够保证市政管线空间集约化利用,以此为地下空间开发创造良好条件。而缆线管廊设计可为管线过路敷设奠定相应的预留基础。比如在设计实践中,可将干线管廊设计为一环、三纵布局,一环主要容纳给水、中水、电力、通信、供热以及燃气等管线,三纵容纳给水、污水、雨水、电力、电信、供热等管线。缆线管廊可设计在地下轨道交通站点、穿跨铁路通道或立体过街等区域。

图2 老城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整体布局设计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下综合管廊是老城区改造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对各类管线进行集约化管理,从而高效利用地下空间,保证市政供给安全和可靠。为保障管廊建设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功能性,必需要充分做好设计工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明确综合管廊建设区域、科学设计管廊布局结构、合理选择容纳管线、优化综合管廊整体布局等,从而保障设计成果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有效对老城区地下管线进行综合改造,提升市政供给运行性能和整体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老城区管廊市政
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在市政管廊中的应用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简述
BIM技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团队介绍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老城区是夜经济的“灵魂”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九江市老城区住区空间形态演变原因研究
综合管廊排水系统设计
小议综合管廊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