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23-04-05董菁李恩菊张良

人才资源开发 2023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院校高职

□董菁 李恩菊 张良

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和升级,必须由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向基于创新创业的内涵式发展。而要实现创新发展和增长,就必须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依靠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大力培养具有实践技能和技能的人才,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以满足新的社会需求,促进新的经济形式形成,推动经济的内涵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成为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面临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寻找一条新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从而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分析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近况,明确了高职院校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性,探讨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互联网+”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路径,以期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近况

(一)创业意识的模糊性

近几年,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新的创业热潮,促进了社会的变化,也影响青年的就业方向。由于对网络技术的热情和兴趣,许多年轻人都跻身“互联网+”的创业浪潮中。新的商业形式如微商、网红等大批涌现,使创业创新显现草根化、大众化。与此同时,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缺少社会经验,对“互联网+”下创业的竞争激烈程度没有足够的了解和准备。高职院校传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仍然存在认识不清、定位偏低、盲目跟风等问题。同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也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将其等同于其他专业的教学,并将其与国外的创新理论相结合,缺乏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况。

(二)不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与企业创新创业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人力资本的积累很难适应“互联网+”的发展。高职院校在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成绩显著,但因其具有时滞性,导致其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能直接等同,根本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立上缺乏整体性,与其他专业融合度不高。同时,配套建立的具有实践意义的平台不多,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还处于实验与摸索阶段,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转化。

(三)对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评估方法单一

我国高等职业学院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其考核内容包括学业表现、教学成效等。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简单地将专业评估方法复制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中。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课程评估方法基本都是移植普通专业课评估方法,忽略其特殊性。此外,高职院校把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评价仅仅与学生的竞赛成绩、参与实训次数相提并论。传统、流于形式的考核机制,不利于全面、高质量、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在评价指标方面,由于缺少目标,使创新创业教育形同虚设,效果不明显。

二、高职院校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性

对高职院校而言,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理论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对职业发展清晰、理性的认识,缺乏创造性,但在当今社会的竞争环境下,更多的创新意识却是成功的关键。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其良好的就业观念是十分必要的。

(一)为促进毕业生就业提供便利

信息化时代带来了新的就业环境,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当今社会,只有将新鲜的思想传授给学生,加强其实际操作能力,才能使之进入社会之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有助于筛选职业目标

每个人都希望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有一大批人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并不满意,致使其工作热情降低。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对在校大学生而言,应该在校时对自己的事业有一个清晰的计划。这就要求院校建立起一种有效的教学系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优势,激发潜能,创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开展“院校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正在研究的创业课题中,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又能为其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一)教育观念与认知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大都把教学任务放在中心位置,实行“学科型”和“理论型”的人才培养方式。此外,当前我国社会普遍存在教育功利化的观念,以毕业生就业任务为主流教育目的。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在引导高职院校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技术方面的指导,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与此同时,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也普遍存在一种思想,只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必要的技术,就可以拿到学位证书,就可以在社会上脱颖而出,展现自己的价值。因而,在平时学习中,学生仅关注于自己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而且就业方向仅仅局限于生产一线。很多父母都认为,子女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出路,往往忽视了不论什么岗位和职业都离不开创新能力。

(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新兴职业技术学院大都是以中等职业学校或其他实力较弱的成人学院为依托,一部分存在招生秩序混乱、家长质疑等问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缺少创新创业意识,能够从事该方面教育师资严重短缺。大部分教师的思想守旧,认为只要能取得好成绩,顺利毕业,就是优等生,而不能把创新精神和能力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另外,师资队伍在专业能力、创业阅历、指导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很难承担起重要的责任。教师自身实力的不均衡,往往使其在教学与指导上存在不确定性,注重表面。

(三)单一的课程系统

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有效的发展节奏和调整机制。课程体系存在单一、同一性的特点。在课程设立、教材编辑、教学方式、实习实训等问题上,缺少科学性的理论论证和综合性的研究,没有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四、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目标定位

(一)培养人才自主双创意识

意识对物质有积极的影响,所以,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思想道德素养、基本法律意识,还要有自我学习思考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强烈的创新思维。唯有如此,才能激起培养对象对成功的渴望,抓住机遇,实现自我价值。

(二)塑造企业家精神,提升抗风险能力

总体而言,要想拥有创业创新意识,必须涉猎多元化的知识内容,掌握所学专业的基础技术,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决策力和领导力。大部分创业者必须具备较强的风险承受力和识别风险意识,心态上自信乐观,百折不挠,适度自我调节。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三)培养人才的团队精神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以团队精神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和教学也是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要内容,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该项教学时,忽视了团队合作的重要作用,导致部分大学生只想着创业,缺乏团结合作,使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培养水平下降,难以有效地开展人才培养。所以,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很重要,在开展实训实习基地和创意创业竞赛时,要求大学生以团队形式参加,并在参加训练和竞赛前,应事先和同学商量,按照规则组织好队伍。大学生的实习活动、竞赛活动均以团体活动的方式进行,在无形中促进了大学生的集体协作,培养了团队精神。

五、“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路径

(一)健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首要任务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鼓励其接受新鲜教学思维丰富自己,创造出自己的特殊教学方法。要对学生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以便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比如一些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特殊“单招”进入院校,其自身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创意创业”课程的培养上,要注重此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训,鼓励其与企业的互动实践学习,激发其学习潜能。

(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是指将一种“新组合”引入到生产系统中,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创新,创业不仅要有创意,还要有实际的执行力。例如网售的农产品,想要让自己的产品与众不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有创新意识。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未来在创业之路上更进一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优化“双师型”师资力量

教师的创造性素质是决定其能否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集专业理论教学、专业技能教学、实践经验教学于一身的高职院校复合型师资教学人才。随着国家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大力支持,高职院校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完善。首先要构建“专兼职教师队伍”,拓宽招聘渠道,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质量和院系学科结构,适当外聘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可以利用兼职教师特长,传授帮扶院校内专业教师,使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得到持续的优化。还可以聘请业内知名公司的高管或技术骨干到学校担任客座教授,定期到学校进行有关车间生产、项目管理、技术服务等实践操作方面的教学与辅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业内最新的技术和知识,拉近校企关系。其次,利用互联网各类教育资源,定期组织院校教师参加网上专业与实务方面的特训。同时,不定时组织教师到相关部门进行实地演练培训,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对各个岗位的技术需求有较深的认识,选派骨干教师赴海外进修学习,既能获取最新的信息,又能提高自己的专业和教学能力。

(四)探索实践效果评估体系

双创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考核的内容不能仅限于考试、答卷等,国外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包括:社会影响力、教师创新研发成果、学生创业成功率三个方面。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别于国外的专业教育,它是从学科的差异中提炼出与专业有关的核心素质,并将其纳入专业的教学目标,引入到学习评估中。在评估方式上,创业计划、市场调研结果、科研学术论文、创新创业竞赛等都可以纳入评估体系中,甚至可以取代传统的测试。同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结果评估,不仅局限于校内还可以拓展到校外,要把范围扩展到大学生的就业阶段,创建大学生创业信息平台,以便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动向和及时的信息反馈。

六、结语

创新是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动能之源,是高职院校文化传承的保证。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因此,作为人才教育的孵化器,如何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创业型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方向。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发展的优势,从上到下,重塑创新创业教育观念,优化院校教师队伍,丰富教学课程结构,创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互联网+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