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提升企业财务内部控制

2023-04-05李玉红济南昊中自动化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高效化企业财务财务

文/李玉红(济南昊中自动化有限公司)

新时期发展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处于变更状态,财务管理自身效率和质量关乎企业工作开展,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主要为提高资金周转率、实现降本增效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是新时代发展主趋势,作为一类高效化管理方法,主要将企业战略目标实现量化,坚持以预算目标为核心导向,正确引导企业内部活动高效化实施。始终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准导向,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可确保不同项目目标实现精细化、具体化划分,按照科学、合理的指标,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和经济活动实施做好评析,促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高效化建设和实施,充分展示企业内控效果,持续性优化内控管理制度和措施,以便于保证企业高效长足发展。

一、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关系

为保证全面预算管理核心目标,确保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更具规范化、标准化,有必要明晰两者间的关联性,为后续各项业务和经济活动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撑,两者间的关系呈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一致性目标。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最为关键的是交由多个人员形成合力实施,合力的作用在于对其做好全方位把控,保证企业各环节工作开展更具合法性、科学性,以及资产、财产报告信息更具全面性,显著提高企业运营和发展水平,增强企业获利能力。全面预算管理最为关键的是明晰企业内部战略发展目标,实现内部经营具体化。基于企业自身治理结构体系下,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确保不同环节人员自身权责,凸显人员自身核心主动性,以便于形成合力达成企业战略目标。由此表明,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目标达成拥有一致性,均为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2)相互性作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对权责利进行重新调整和优化,交由企业实际经营者制定完善、高效的计划并做好协调。当前企业中全面预算管理属于一个完整的整体,拥有完善、全面的控制功能,是人员权责利合理化配置的基本机制。全面预算管理高效化实施科学化管理,并积极补充财务内部控制方法,以便于显著提升控制效率及质量。预算实际编制过程中,其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以企业经营活动为根基,全方位执行和实施预算过程中包含控制活动、内部监督等,全面预算管理将内部信息共享和传输为媒介,财务内部控制融合程度,与全面预算管理密切相关。由此显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相互作用,保证同步化发展[1]。

(3)协同性效应。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处于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的不同阶段,应高效化配置和应用企业内部各项资源,以提高其自身利用率,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全面预算与财务内部控制均注重全过程、全体人员参与,并达成相同的目标。全面预算实际编制、执行和后续考核等环节,均融入内部控制等,节省各项资源成本支出,全面预算管理程序可用于内部控制,以此加强全面预算全生命周期和主要要素,两者实现共享管理,控制活动中反馈信息资源,可节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全方位做好不同资源的配置,助力企业高效化发展。应最大限度发挥财务内部控制和全面预算管理相互协同作用,为企业不同业务高效化实施提供助力,以强化企业抵御风险水平,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实现企业高效化发展。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内外环境愈发复杂,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运营和发展过程中易受环境的影响和干扰,无法最大限度发挥内部控制优势和价值。一方面,企业内部相关人员和部门忽视预算管理带来的促进作用和价值,人员思想理念滞后,片面认为财务内控制度实现多个制度融合,业务实际扩展和增长过程中主要注重短期化效益,无法结合相关规范和要求实施,深究其核心因素缺少有效的监督,对其工作实施不到位,影响整个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企业运营和发展过程中过度重视经济效益,内部控制实际效果和资源耗损紧密衔接,若导致成本控制无法保持原有轨道,难以充分凸显和发挥财务内部控制自身职能作用[2]。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作为规范各项业务、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基础和前提,应对其加以重视,有必要掌握内部控制实际现状,明晰其内部存在的不足并深究其成因,为后续制定更完善、可靠的策略和方法做支撑,主要呈现在以下几方面:

(1)忽视预算管控。企业预算管理重点在于整个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编制过程中要求结合企业生存和未来战略规划,充分考量多元化的干扰因素和方法。当前部分企业编制预算过程中,对预算管理并未高度重视,片面认为是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预算编制、控制方法较为单一,导致编制后预算实施可操作性有待提升,无法与企业保持同步化发展。

(2)内部控制程序存在漏洞。现代化企业发展过程中,为应对复杂的发展态势和环境,逐步做好创新和改革工作,企业内部资金流动较频繁,内控程序存在漏洞,导致资金管理不到位,产生严重的后果。

(3)无法科学、合理设计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具有完整性、科学性,直接决定其自身能效和作用的发挥,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并未全方位落实和贯彻相关责任,且外部监督机制和人员缺位,无法高效化促使内部控制落地。同时,科学性、完整性的缺失,显著增加财务风险,影响企业自身抵御风险能力提升。

(4)各部门合作和协同不佳,内控无法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实际执行过程中,需内部多个部门形成合力,为其高效化落地做支撑,开展内部控制制度表明需严格要求工作,持续性优化和调整现有整个工作程序,显著增加各部门工作体量,无法激发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各部门并未高效化消除信息孤岛瓶颈,无法从本质层面实现信息共享,难以全方位贯彻和落实财务内部控制工作。

(5)外部监督与惩治不力。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实施,要求企业内部各岗位人员严格遵守,若突破其制度均衡关系,则控制制度自身有效性进一步弱化。部分企业内部增设相应的内部控制,但其还处于实践中,无法获取较佳的实施效果,导致制度执行处于片面化、边缘化。内部控制全方位的贯彻,要求建立完善、高效的控制程序做支撑,执行各环节需耗损相应的成本,部分审计人员考量成本控制和管理,并未紧扣关键节点,不同程度干扰内部控制实施有效性及可靠性[3]。

三、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关键思路分析

(一)增强认识,构建良好的全面预算管理发展氛围

企业为显著提升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需持续性强化自身理念和意识,树立先进、正确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以自身思想驱动核心行为,构建较佳的认识环境和氛围,为财务内部控制高效化控制做基础支撑。要想实现该目标,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应持续性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完整性,将其全方位融入各细节中,实现全方位覆盖,保证预算高效化实施和落地。其次,为从本质层面确保企业内部树立较佳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按照内部实际现状,构建完善、高效的内部沟通机制,持续性保证各部门信息传输,确保全体人员拥有较强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并将其落实于实际行为中,以获取较佳的管理效果。最后,应及时将全面预算管理纳入人员绩效考核体系范围内,增强其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理念,构建较佳的运营和发展环境,充分处于企业内部做好宣传和教育,保证人员正确认识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对企业促进作用,以强化自身理念和意识,形成合力体现在具体工作业绩中,保证各项工作高效化实施。

(二)构建内部控制制度问责体系

为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全方位落地,需确保各环节责任明晰化,并落实于个人层面,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问责体系,主要涵盖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全面落实问责制度,强化与企业内部各项经济业务相关联的人员,如监督人员、审批人员,其工作范围和职责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管理工作相互独立且存在约束。建议抽调专业化人员构建完善的监督小组,其内部涵盖审计机构、财务机构和纪检机构,其最为关键的职责在于科学监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贯彻状况,全方位履行财务部门监督职责。另一方面,实施责任考核制。应第一时间掌握重要环节和相关人员工作开展业绩,对其展开精细化考核,按照企业内部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增设相应的考核指标,构建完善的支出审批责任追溯制;各机构要重视不同成本支出,以此确保各款项支出实现可追溯化,针对缺乏可操作性的计划和方案,应第一时间追究申请机构具体责任。

(三)切实做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1.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是保证全面预算管理高效化落地的保证,促使各项权责落于个人层面,保证预算实施更具规范化、标准化。企业实际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决策时,需结合自身客观需求,交由相关负责人员承担,成员主要涵盖各部门分管领导人员,建立可靠的集体决策机制。预算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完善,着重关注预算管理和制定,前者是积极完成报批、调整和整合等工作;后者主要是全方位贯彻和执行不同阶段的责任,明晰各主要责任部门,为后续预算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2.正确编制预算,提高管理水平

预算编制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直接决定整个预算管理实际效果,应对其加以重视。企业全面预算实际编制过程中,需充分考量日常业务和经济活动实施现状,坚持相应的工作原则,建立高效化的责任中心,确保将总目标逐层进行分解,分配至相关部门和人员层面,以便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及质量。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存在不确定因素较多,企业需要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态势做好估测和分析,增强自身敏锐性,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为显著增强全面预算管理水平,需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合理化编制预算,积极选取合理的编制方法,结合企业业务开展特征、生产经营周期和管理现实需要,抑或联合使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等多种方法编制,发挥各类方法的优势和作用,以确保预算编制可操作性。需强调的是,原有预算编制过程中指标的选取和布设多以财务指标为主,整个指标布设较为固化,如今内外环境处于波动状态,企业发展和运营处于动态化,要求预算编制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实现可调整化,以确保整个预算指标更符合相关要求,获取较佳的应用效果[4]。

3.企业预算管理结合支出控制

针对企业内部上下级传达部门预算控制模式,企业需以相关制度和要求为导向,按照不同职责部门合理化分工,对预算相关资金选用多样化的方式,遵循统一领导和明晰化分工的基本原则负责,确保各环节实际权责高效化实施和执行。应不断凸显和展示预算自身约束力的能效,企业内部各部门和人员掌握预算实施指标和任务后,应禁止对其做调整,预算指标实际有效期为本年度,应科学使用定额管控方法控制不同支出。为促使预算实施更具可控化,企业不同成本支出应以相关制度为基准,高效化下达至相关项目,按照初期实际金额进行控制,针对月度款项计划高效做好精细化编制,日常财务管控过程中要求持续强化预算实际监管工作,始终以年度为核心导向,系统性审核各类资金流向和用途,以保证预算管理与支出双重控制目标达成。

除此之外,要结合企业实际状况,一方面,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测体系,通过财务分析工具和反馈报告体系,实时反馈预算执行具体进度和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存在的偏差,构建滚动预算调整机制,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经营运营风险;另一方面,建立多维度的预算考核体系,科学、合理确定考核指标,有效落实考核责任,通过使用多元化的方式,强化预算刚性,实现预算目标。

(四)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力度

新经济发展常态下,企业应按照自身发展现状,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确保审计机构实施工作的独立性及客观性,避免产生各项财务风险。凸显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和能效,全方位实施各细节检查,控制各类风险,对各类不良行为保持零容忍态度,以增强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及质量,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做好管理人员的“眼睛”。应积极明晰自身工作目标,展示内部审计特征,将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成效作为抓手,确保审计工作关口前移,做好全方位预警工作。另一方面,发挥审计“利剑”作用,强化综合性监督工作。显著凸显和发挥审计自身职能,做好系统性监督工作,合理化控制企业内部各项业务实施经营风险,始终以风险为导向,明晰审计工作开展的关键节点,持续性强化审计工作深度和广度,以保证监督全方位覆盖,对不同工作实现动态化追踪和监督,显著提高审计能效和作用[5]。

(五)构建人员综合素养控制机制

人员自身素养与工作开展效果密切相关,为符合相关控制基本规范和要求,需持续性增强和提高人员综合素养,为获取较佳的工作效果做支撑。为促使企业内部财务人员专业素养水平提高,需将以下几方面为切入点:其一,控制用人关口,严格筛选和引入相关领导人员和办事人员,促使其自身专业素养满足岗位需求,且对其思想和道德素养做好审核和评估;其二,定期做好人员培训,结合人员自身薄弱点,选取合理的方法和手段,积极创新培训方式,丰富人员自身知识体系,持续增强实践水平,助力财务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

四、结语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强化内控的重要举措,可确保各项内容优化和调整,促使企业内部发展环境更具稳定性及可靠性。

随着企业业务逐步增多、规模持续性扩大,原有预算管理无法符合新时期发展要求,应持续性强化预算管理,助力财务内部控制获取较好的效果,增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企业应积极明晰自身发展现状,梳理全面预算管理与内控间的关联性,选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全方位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有效提高内控水平,增强企业获利能力。

猜你喜欢

高效化企业财务财务
论减税降费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双减”背景下基于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业布置高效化的探索
高校低值易耗品管理高效化探讨与研究
增效肥料——推动肥料高效化利用
关于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几点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