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04-05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北关小学刘瑞红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劳动语文教育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北关小学·刘瑞红

劳动教育可以分为很多种,其中能快速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的就是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懂得一物换一物这个道理,让学生明白美好生活不是随随便便得到的,是父母的辛勤劳动换来的。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一)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较低

劳动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对劳动教育的渗透更为重视,而教育水平较差的地区则更重视语文的文化成绩水平。学校对其劳动教育的宣传不到位,其中对于劳动教育的布置工作都压在小学班主任身上,由于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较为繁忙,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存在一定的偏差,进而削弱了劳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作用。此外,学校对于劳动教育的渗透只注重其文件主要内容实施,比较忽视劳动教育的实践,进而使劳动教育呈现不理想状态,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热情。

(二)语文渗透劳动教育评价单一

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在引入劳动教育时,教师应全面、多层次、多方位地进行语文渗透劳动教育的评价。其中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评价方法、评价手段以及评价内容,评价的多元化能够让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塑造良好的劳动形象,通过劳动教育的评价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而在现阶段语文渗透劳动教育中教师的语文评价较为片面且单一,继而出现学生对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课程的不重视现象。教师在评价时,要切实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进行评价,继而使学生在语文课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劳动的意义。

(三)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语文教师的渗透意识和劳动素养对渗透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劳动教育时,由于语文课时所限,学生的学习任务与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最终导致教师没有时间进行对劳动教育渗透课程的教学案例安排,进而导致学生的劳动意识较为薄弱。教师是学生学习旅途中的照明灯。通过对教师队伍的专业规范性强化,学生有较为明显的劳动意识雏形,教师在制定语文教学案例时,要有意识地进行劳动教育案例创新,这样才能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各科课程特点,进而提升学生对语文渗透劳动教育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增强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动手能力一般都比较差。很多家长因为学生的年纪较小,很少让学生来进行家务劳动,学生的劳动教育也只能在学校的学习中来体现,而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来操作的学习项目又很少。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渗透需要动手操作的劳动教育,就能实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亲自动手去进行劳动,让学生能在一次次的实践操作下理解劳动的真正含义,也能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

(二)让小学生获得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能看到很多传颂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辛勤劳动也是从我国古代就传承下来的良好美德,在文章中有很多体现。比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歌颂劳动人民的经典古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就能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对于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正需要教师来进行指导,不仅仅要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也要引导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在这一阶段接受能力强,也能很容易地接受教师的教导。

(三)让小学生明白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当今这个时代,温饱已经不成问题,大多数学生已经生活在小康家庭中,拥有更多的学习方式以及更丰富的生活方式,学生的身心能在这种环境中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过于安逸的生活让学生忘记了我们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需要经历多少困难与挫折才能得到现在的生活。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们了解他们的生活需要多少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才能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三、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教师与家长通过合作,共同完善学生的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的渗透不仅仅要在课堂之上,学生的课下时间也是劳动教育渗透的良好时机。要在学生的课上时间和课后时间都进行劳动教育,就需要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共同合作,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劳动教育的渗透在课后更容易进行。教师在课上给学生们渗透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只能通过语言来叙述一些和劳动相关的知识,这种劳动教育的效果大多不尽人意,但是如果在课后家长来给学生们渗透劳动教育,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可以通过让学生帮家长做家务或者学生自己做一顿饭菜等等。所以,通过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能更好地完善学生的劳动教育。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这篇文章时,教师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述端午粽的来源以及端午粽的意义,让学生们先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善良。接下来,教师告诉学生粽子的做法,教师可以自己准备材料在课上给学生们进行演示,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来给学生们播放,让学生们学会粽子的做法。接着教师通知家长准备一些包粽子的食材,等学生们回到家之后和父母一起包粽子,让学生自己进行劳动。在家长和学生包粽子的时候,学生不仅能学会一项新技能,还能明白食物的来之不易,也就能更加珍惜食物。

(二)在阅读文章时渗透劳动教育

在当今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教育者们越来越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学生从出生起就一直在家长的庇护之下,他们大多很少进行劳动,也没有吃过苦,更不要说懂得劳动的真正含义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不再是温室里的花朵,离开家长的庇护也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可以看到很多和劳动教育相关的知识,《悯农》就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第一首古诗,这首古诗主要就是教导学生们要学会珍惜粮食,珍惜人民的劳动成果。所以,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上通过让学生们阅读文章来渗透劳动教育。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完善,因此需要语文教师予以科学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寒号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阅读几遍文章,在学生读懂这篇小故事后,教师再给学生们进行讲解,告诉学生们寒号鸟被冻死的原因就是不爱劳动,总想偷懒,连自己的鸟窝的搭建都懈怠,尽管其他的小鸟对它百般劝阻,它还是不听取意见,每天都在懒散中度过,哪怕冬天即将来临,还是不搭建自己的鸟窝,最终寒号鸟自食恶果,冻死在了寒冬。教师给学生们讲完这篇文章的主要意义后,再让学生们自行阅读几遍,去深刻体会一下这篇文章,通过这种阅读的形式,能让学生们明白劳动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自己不能总是依靠别人,要学会依靠自己,让自己得到成长,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让自己拥有更好的生活。

(三)教师多开展一些和劳动教育相关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开展,因为实践活动的进行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劳动的意义,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取纸上教学的形式来进行授课,在教学方式下,教师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劳动的意义,学生也会在枯燥的课程中走神,不注意听讲。所以学生只有亲自动手去实践才能懂得劳动是什么以及劳动的真正含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开展一些和劳动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来认识劳动,学生们亲自动手去劳动的过程是极其重要的,这个过程能让学生们懂得劳动的辛苦,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时,教师在讲这篇文章时,要告诉学生们植树的方法以及植树的作用。讲完课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们来进行植树活动,教师将提前准备的小树苗拿出来,给学生们分好小组,每五个人一组,并选出小组组长,由小组组长来给其他学生分配任务,有的学生挖土坑,有的学生埋小树苗,还有的学生去浇水等等,通过组长的合理分配,能让学生们快速完成植树活动。在植树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给学生们讲解植树步骤。小树苗植好之后,每个小组的学生们可以对小树的高度进行测量,在同学们日积月累的浇水施肥过程中,记录下小树成长为大树的过程。同时,这项劳动也从短暂的植树变成了漫长的照顾小树长成大树的过程,让学生们在每天上课之余去进行劳动。这项植树活动的进行,能让学生们懂得劳动的真正意义。

(四)创设劳动情境,将劳动教育与课文内容相互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课堂讲解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具有特色的劳动情境,从而将劳动教育与语文知识的讲解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吸引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注意力。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创设劳动情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在对语文课文知识内容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将其中具有动作特点的词句进行细致的讲解,学生通过教师对词句的讲解能够深刻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勤,进而明白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的人生哲理。在多媒体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以插画的形式给学生展示语文课文内容中劳动者在工作时的具体情形,进而引发学生对劳动意义的思考。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课文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中国美食的图片。教师可以挑选一名学生选择一道自己喜欢的菜品,然后对其制作过程进行描述,在描述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做菜时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以及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制成美食。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美食通过语言进行描述,在描述中体会劳动的价值与意义,进而增加学生在语文课堂知识的学习中体会劳动教育意义的频率。通过学生对菜品制作的描述,教师需要对蔬菜的种植、运输以及售卖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一道美味佳肴需要多方面的劳动才能制成,进而体会到劳动的切实意义。

(五)开展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劳动意义

主题活动的开展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引,教师在开展主题活动时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年龄阶段相结合,使活动的教育意义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每一个专业的学习都具有其特殊性,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也是能够引发学生深思的。而在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到劳动教育环节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劳动为主题的活动,在主题选择时,教师要切实以学生的年龄为标准制定主题大纲,进而提升学生对主题活动的理解效率。教师在选择语文劳动主题时要阐述一些与劳动教育有关的话题,并从话题中调动学生对劳动教育方面的看法,学生在阐述自己对劳动教育看法的同时也能从主题活动中感受劳动教育的意义,进而做到语文与劳动教育的完美结合。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课文内容讲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该篇文章作为活动主题的典范来阐述劳动的主题。通过课文《守株待兔》中主人公不劳而获的恶习展现,侧面帮助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劳动观念。教师可以以该课文内容为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最光荣”的主题活动,如主题演讲,让学生在演讲中表达自己对劳动的理解和热爱。在主题演讲中,学生们通过对身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实际观察,对劳动者的行为进行赞颂,感受劳动人民内心最真挚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学习观念。学生在主题演讲活动中将劳动者与《守株待兔》主人公的恶习进行比较,从而更能深刻体会到劳动人民在工作时流露出的光荣心境。教师可以组织“清洁小能手”活动,带领学生打扫班级卫生,告诉学生良好的卫生环境对于学习有着莫大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养成自觉保持室内卫生的好习惯。

(六)在习作中增强劳动教育的指导

小学语文的学习包括识字、写字、背诵以及习作创作五个部分,其中小学生普遍认为习作是语文学习中最难的部分。将习作书写环节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习作书写技能,也能够通过习作的书写来提升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教师在布置习作书写内容环节时可以设置半命题形式的作文题目,该形式的作文书写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作文书写素养水平。生活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渗透劳动意识的半命题作文能够引发学生对生活中劳动人民的观察,并从中发现劳动美德,继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__让生活更美好》中,该形式的半命题作文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在写作内容中的创新思维,所谓素材来源于生活,通过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渗透劳动教育观念,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劳动人民的观察,能够多层次、多方面地发现劳动的美德,感受劳动的光荣与伟大。学生通过对生活中无私奉献的劳动人民工作流程的观察,能够深层次地体会劳动的光荣,学生将观察感想投入到作文书写部分中,进而体会劳动会使生活更美好的主旨内容。而对于习作内容素材的累积,教师可以推荐一些能够表达劳动价值的文本读物,让学生能够从课外读物中获得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

结语

总之,劳动作为我国传统的良好美德不仅仅需要教导,更需要下一代人去传承。因为自古以来,人类只有劳动才能得到发展,个人也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想要的生活。即使是在生活条件优渥的当下,劳动依然是生活的重中之重,需要人们去传承。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排除各种困难来给学生们渗透劳动教育,学生们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去劳动,才能体会到劳动的困难,也才能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将我国的良好美德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劳动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