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提升法治教育实效性

2023-04-05朱彩虹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2156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

朱彩虹(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 215600)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思维的启蒙阶段,且受到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影响,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具有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的特点。利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性与人文性塑造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守法、遵法意识的形成。但就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组织情况来看,部分教师法治教育意识淡漠,限制了小学法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为切实改善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这一突出问题,教师须努力提升教学中的法治教育实效性。

一、 规范梳理教材内容, 突出法治教学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内容大致可分为显性法治教育内容、隐性法治教育内容与专册法治教育内容三大类。在梳理教材时,教师可以以此为方向对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元素展开深度挖掘与有效开发。

1.显性法治教育内容

显性的法治教育内容指的是教材中显而易见的法律条文,多出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相关链接”“活动园”“阅读角”等板块中,颜色与字体也会明显区分于其他内容。如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一课中,法律条文就出现在“活动园”与“相关链接”两个板块中,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十八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等法律条文内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合理利用这些显性、一目了然的法律条文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学生便会更为深刻地认识到毒品的危害与禁毒的必要性。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教材为依据将法律条文与相关案例结合起来,以通俗易懂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条文,提升学生的学习实效。

2.隐性法治教育内容

查阅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可以发现,法律条文并非在每一课中都有显性体现,而是多以内隐式的规则教育内容与道德教育紧密关联着,或以文字的形式表现,或以图片的形式体现,或以案例的方式渗透。

例如,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当冲突发生”一课中,教材多次提及“校园冲突”“欺负”“矛盾”等词汇,并以“处理矛盾的方式”“化解冲突的方法”“遇到欺负怎么办”多个议题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与探究。由此,教师可以聚焦教材,将“预防校园霸凌”为本课法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开展情境课堂,让学生就校园霸凌这一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向学生渗透相关的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内容,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感受到校园霸凌的危害,学会抵制校园霸凌,茁壮、健康地成长。

3.专册法治教育内容

除显性与隐性两种法律教育内容外,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六年级设立了专册法律教育内容,以宪法教育为主线,通过“我们的守护者”“我们是公民”“我们的国家机构”“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等单元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旨在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与家国意识。虽然这部分内容相对较为深奥,但就实质而言,这些内容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如在“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中,教师可为学生构建参观博物馆的教学情境,在乘坐大巴车去往博物馆的路上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条例,以此来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无处不在,和谐稳定的生活是建立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之上的,从而树立起良好的法治意识与观念。

二、 密切贴合学生发展, 细化教育目标

为保障小学法治教育得以高效进行与有效展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紧密贴合学生的发展规律,细致划分低、中、高三阶段的法治教育目标。

1.低学段做好启蒙法治教育

一二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并没有正式出现法律条文,低学段小学生的思维认知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依赖性。在对低学段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教师可以以法治教育启蒙为主,为学生正式的法治知识、法律条文学习夯实基础。

如在“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讨论话题,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与分享自己看过的美景,谈谈自己旅游时的感受,并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极地》《敦煌》等纪录片,为学生构建立体、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欣赏美丽景色与风光的同时,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学生建立起这样的情感之后,教师再为学生展示游客在乱丢垃圾、乱砍滥伐的景象,激发学生的愤慨情绪,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届时,教师再向学生普及我国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以此实现对学生法律意识、法治观念的启蒙。

2.中学段做好法律条文诠释

法律条例正式出现在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上”一课中,向学生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在中学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法治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法律条文的诠释上,让学生理解法律的意义、认识法律条文于生活、于自身的必要性。

如在“正确认识广告”一课中,为让学生对本课所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形成更为深刻与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向学生提问“你们都见过哪些广告?”让学生通过调查、交流、探讨的方式对自己所见过的广告进行梳理,并联系生活分析广告的用途与功能。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同时,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散与活跃。在此之后,教师再为学生展示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并向学生提问“广告都可信吗?”引发学生的探究思考,结合相关虚假广告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虚假广告的危害,形成不盲目轻信广告、正确辨别广告的意识。如此便为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打好了知识基础与情感基础,学生便会深刻认识与全面掌握这一法律条例的内容与要求。

3.高学段做好专册法治教育

高学段的专册法治教育内容相对较为严肃,理解难度也相对较大,不太利于学生的吸收、内化。为在保障法治教育有效进行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法治学习的实效,教师可以采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与道德教育融合的教育方式去增强小学法治教育的亲和力与趣味性。

一方面,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如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中,教师可以学生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装修噪声问题为学生构建生活教学情境。例如,小李住在3 单元的1606 室,楼上1706室搬来了一户新邻居。邻居家这几个月正热火朝天地装修房子,早上六点半就开工,一直到晚上十一点才结束,休息日更是加班加点地干活,装修噪声不仅吵得小李无法安心休息,其他邻居更是睡不好觉。邻居们频频找到1706 室的户主协商,要求他不要在休息时间内装修。可1706室的户主却说,装修是他作为中国公民的权利,邻居们无权干涉。如果你是小李,你会怎么处理这一问题? 以此引发学生的探究与思考,让学生认识到公民的权利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损害国家、社会、集体以及其他公民权利。由此,学生便会对《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形成更为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另一方面,与道德教育相融合。如在“我们受特殊保护”一课中,教师可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以及《儿童权利公约》等多项法律条文内容与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关联起来,让学生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学会关爱兄弟姐妹、尊敬父母师长,从而实现法治意识与道德观念的并举发展。

三、 优化法治教学方法, 塑造法治精神

在对小学法治教育内容进行全面挖掘、对小学法治教育目标进行有效明晰之后,教师要将教学着眼于提升与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思维习惯,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法治观念、法治精神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如在“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中,教师可以组织排队打饭的体验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切身体验遵守规则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获得更为深刻的法治知识学习体验;或者教师可以以案例剖析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为学生讲述多地小学所发生的踩踏安全事故,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真实发生的案例中认识到遵守规律的重要性;又或者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思辨探究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中针对插队问题展开争辩与讨论,让学生在抒发己见、集思广益的过程中,得到思维的发散与活跃,实现对规则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四、 结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认识到目前法治教育在小学阶段中所存在的突出薄弱问题,从科学梳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出发,基于低、中、高三个阶段小学生的发展情况与需求,进行法治教育目标的合理细化,优化法治教育教学方法。从激发学生法治学习兴趣入手,通过情境教学、组织活动等多种方式去深化学生法治学习的感性认识,从而在有效提升小学法治教育实效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实质判断如何结合法律条文——“德发案”再审判决中的利益衡量评析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活动掠影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西夏武器装备法律条文与唐宋法律条文比较研究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篆 刻
情景剧教学在高校法律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