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2023-04-05崔春艳

山西农经 2023年2期
关键词:丰县数字农业

□崔春艳

(中共丰县县委党校,江苏 徐州 221700)

新时代数字化信息技术持续创新发展,数字技术越来越深入乡村,这既是对数字中国战略的有效实践,也使数字乡村建设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和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趋势、新选择,对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历史新机遇,如何实现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携手共进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丰县为例,全面研究数字乡村建设,探析数字乡村建设的新路径,力求对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所启示。

1 数字乡村的内涵及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依据

1.1 数字乡村的内涵

对于什么是数字乡村,2019 年我国发布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回答,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1]。也就是说,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基层治理提升等,都应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促使其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化进程。

1.2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依据

我国是农业大国,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我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从现状来看,数字乡村建设能够助推乡村振兴。

1.2.1 农村数字环境改善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速度加快,农村配备了基本网络硬件设施,生产的信息化发展有了较大推进,农民使用手机获取网络信息、进行网络销售和购物的比例大幅提升,表明农村数字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我国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迅速推进的时期,在大环境的推动下,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例如普及5G 网络、建设数字平台等。现阶段,我国发展数字经济方面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越来越好的农村数字环境为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1.2.2 国家部署和各部门政策引领

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并作出具体工作部署,充分证明国家对数字乡村建设的规划越来越完善。《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 年)》对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数字治理能力提升、智慧农业创新发展等方面作出具体工作部署。国家的部署规划及各部门的政策实施为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方向指引和坚实后盾。

1.2.3 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建设推进了农业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助力产业兴旺。数字乡村建设依托数字技术加强智慧绿色农村建设,完善乡村生态系统监测和人居环境综合监测平台,划定乡村生态系统脆弱区和敏感区监测范围,加强乡村生态保护能力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助力生态宜居。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传播乡村优秀题材的网络文化,有效加强普法宣传、网络监督,助力乡风文明。

数字乡村建设将数字技术应用与党建工作融合,利用基层党建新阵地密切党群关系,推进党员管理智慧化,提升乡村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完善乡村数字管理信息化,助力治理有效。数字乡村建设凭借互联网、物联网及大数据等技术支撑,在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等支持帮助下,使农户非农收入明显提高,更加有效地打通了销售渠道,实现了优质农产品快速销售,更加有效地助力农户生活富裕。

2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以丰县为例

丰县地处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紧邻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2020 年9 月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名单。借此契机,丰县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以国家试点为抓手,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统筹资金优先用于数字乡村建设,积极发展数字生产力,坚持在实践中摸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数字乡村建设路径,为全国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样板。

2.1 高站位谋划数字乡村建设

丰县处于苏北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实力远不如经济发达地区,但是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丰县坚持高点站位、高位谋划。

2017 年丰县成立公共数据中心,不断推进数据互通、资源共享,逐步将电商、教育、医疗等八大大数据平台归集统一,实现场景化应用。统筹各类涉农资金11 亿元,发放涉农贷款9 600 多万元,优先用于数字乡村建设项目。建设数字丰县产业园、淮海云商创业园、丰县快递物流园三大县级产业园区和4 个镇级发展载体,率先探索出一条具有丰县特色的“11358”数字乡村建设路径,即明确一个发展目标,完善一套工作机制,坚持精准化、智能化、数字化的“三化”发展方向,围绕果、菌、菜、牧、木的五大产业集群,着力构建八大平台。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大胆探索与厚积薄发,使得丰县在数字乡村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2020 年11 月丰县荣获“2020 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称号。

2.2 高水平打造数字乡村平台

一个公共数据平台——农业大数据归集共享平台。基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和“丰县经济大脑”,已归集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农村集体资产大数据、农村宅基地大数据3.4 亿条[2]。

七个应用支撑平台——数字农牧场管理平台、农产品安全溯源监测平台、农村人居环境智能监测平台、农村电商培育平台、数字农业农村服务平台、智慧休闲农业平台、乡村数字治理平台。其中,在数字农牧场管理平台建设中,已建成江苏大沙河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徐州乐源牧业有限公司等数字农牧场管理平台;农村人居环境智能监测平台对全县涉农村居、规模养殖场等实行在线远程实时监测;农村电商培育平台建设中已实现商家服务1 200 家,培育出超亿元的丰县特产旗舰店8 家;充分借助“外脑”为数字乡村建设把脉问诊,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信息界发展研究院、江苏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22 家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组建县域数字经济研究院、数字乡村发展产业研究院,成立校企联盟31 家。

2.3 高质量赋能乡村振兴领域

2.3.1 农业产业现代化

农业发展的数字化转型需广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建设数字乡村产业需使用各种数字设备,收集和管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及对象,对农业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和数字化设计[3]。近年来,丰县以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利用地面物联网等手段实现精准种植、精准饲喂等目标,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大数据支撑下的红富士苹果、白酥梨、山药、牛蒡等特色农产品的网络渠道销售量逐年递增,丰县在2021 年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榜单上位列第五,数字乡村建设有效赋能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3.2 乡村治理数字化

快速、强力、全面推广“丰县数字乡村”钉钉应用,推动各镇全面使用“丰县数字乡村”钉钉平台办公,高度整合各镇内部以及乡村和乡村之间人力资源、行政办公、基层治理等,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打通服务村民的“最后一公里”,让村民“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推动“互联网+综合治理”向镇村延伸,实现县镇村三级治理研判实时对接;聚焦乡村治理高频事项,整合110、120、12345 等50 多个应急平台,接入“乡村数字治理平台”,成立综合风险数据研判专班,梳理、关联、分析、研判各渠道信息,确保敏感问题得到及时预警处置。

2.3.3 管理服务智能化

依托农业农村资源体系,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等技术,建立相关知识库,为市场预警、监管执法等提供数据支撑。例如丰县师寨镇的“数字乡村”试点工程,整合民政、人社、市场监管、供水、供电等多项职能机构,融合为民服务中心、综合指挥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校外实践基地等各类区域功能单位,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作用,让广大农民享受更加智能的公共服务。

经过不懈努力,丰县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探索出数字乡村丰县模式,总结其经验做法能够为全国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借鉴。但是,目前丰县在数字乡村发展中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数字基础设施仍不完善;数字乡村建设缺乏既懂乡村治理、又懂数字技术的专业人才;数字乡村建设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足,社会资本力量参与较少;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融合不深,导致智慧农业难以形成规模;乡村治理方面多元主体参与不够,社会组织、农村居民等主体主动参与协同治理的积极性不高;丰县网格员整体水平较低,无法做到专网专职,发现问题与预判风险的能力较差,可见丰县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任重道远。

3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当前,数字乡村建设是提升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顺利实现高质量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实现城乡共同富裕,需做到以下几点。

3.1 聚焦数字乡村基础,完善基础设施与要素保障

3.1.1 夯实农村数字基础设施

坚持网络、信息、物流与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避免重复规划建设;实施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积极与通信运营商进行合作,共同推进普及乡村无线网络的建设工程;加速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推动乡村智慧水利、智能电网、智慧物流等全面数字化发展。

3.1.2 培养数字乡村专业人才

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具备能够准确获取农业气象、测土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等服务的能力,目前这方面人才短板明显。

一方面,可以采取“就地取才”的措施,从返乡创业的青年中和当代大学生群体中选拔热爱和善于乡村治理的基层人员,对其进行数字技术与产业结合的培训,力争打造出更多扎根基层的懂技术、懂农业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采取“招才引智”措施,建立健全与农业类高校院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制定数字乡村人才引进政策,提高人才待遇,增加发展机会。

3.1.3 保障数字乡村建设投入

制定出台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乡村小微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激励政策,在房租、税收等方面采取专项政策性优惠和减免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农信贷产品,进而引导数字普惠金融向农村延伸。

3.2 聚焦乡村数字产业,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3.2.1 收集和挖掘利用数字资源

积极引导高校及科研院所与农企展开技术合作,深度挖掘、归集、处理、分析数据信息,实现预测发展趋势、指导生产、辅助决策等功能,加快促进“果菌菜牧”四大集群转型升级。

3.2.2 以数字技术推进农业生产

进一步推广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提高农业科技装备应用水平,构建林果业智能化生产管理模式,发展智慧种业,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水平。

3.2.3 以农村电商升级为手段,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和价值链提升

引导农业科学研究院研发果业新品种,电商企业积极培育特色网货品牌,实现优质优价,带动农民增收;加快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大幅度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

3.3 聚焦乡村数字治理,推动平台延伸和服务改革

3.3.1 完善乡村数字治理平台

完善“两级平台、三级研判”社会治理体系;以行政村为单位,进一步归集村民人口、收入、就业、学历等各项统计数据,全面完成乡村基础数据的梳理上线工作;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提升对乡村治理重点领域、高频问题的预警能力。

3.3.2 优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机制

强化网格员力量,围绕网格化相关业务、“全要素网格通”手机客户端应用等方面,加强对网格员的业务培训,提升相关人员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对网格员在岗履职情况的督查,确保专网专职。

3.3.3 加快农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和“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各级文化站、阅览室、农家书屋等乡村文化机构和活动场所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发挥信息技术在乡村传统文明保护中的作用,将“数字+”融入民间文化、民俗文化传承中,促进乡风文明提升;提高对农村文化设施利用率,切实让文化设施在农村发挥作用。

3.3.4 推动数字技术在农民群体的普惠应用

以村民服务平台为抓手,打造数字工具的普惠应用集成窗口,兼顾农村、农民所需,着力开发一批符合农村农业特色,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信息服务终端产品,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多样化指导。统筹制订农村数字素养提升行动计划,加强对数字弱势群体的培训,帮扶老年群体等了解并掌握基础数字技术使用,动员子女在数字技术使用方面给予老年群体相应支持。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仍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只有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探索中逐步前进,才能使新时代下的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推进和完善,从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助力赋能。

猜你喜欢

丰县数字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乡村不应有“官僚”——关于“丰县事件”的三点思考
丰县为何层层“失守”?——“丰县事件”折射基层顽疾
丰县建立四项机制 强化烟花爆竹监管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习作点评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