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全学程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23-04-05谢佳燕闫达中曾万勇

科教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毕业论文导师制毕业设计

谢佳燕*,吴 菁,闫达中,曾万勇

(武汉轻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23)

教育部2019 年颁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目的是要有效提高本科生的教育质量。大学的本质职能是培养人才,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有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内相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进行科研创新[1-2]。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展示四年来的学习成果、提升科研素养、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应用能力的核心环节[3-4]。因而,毕业设计(论文)在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5],其质量水平是综合性评价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6],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

然而,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仍存在不足。例如,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论文撰写不规范、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应用所学知识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体现现实行业特征和行业需求的题目不足、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范围有限等因素均对毕业论文教学质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已成为国内高校教育工作中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要求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促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整体提高。一些研究者已对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影响其质量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索[7]。因此,基于当前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专业深度融合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构建毕业设计(论文)“科研导师制”一体化、校企“双导师制”、毕业设计(论文)过程化管理的全学程人才培养体系,开展促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全学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 毕业设计(论文)与“科研导师制”一体化,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体现了本科生的学术积累与学术素养,然而,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科研导师制是以提高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一种培养制度,由导师在学业规划、学习过程、科研探索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设计出实现自我目标的学习方案,同时推进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既能自主学习,又能遵循学习规律,鼓励有条件的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促进教学和科研相互渗透,达到本科生培养的既定目标。将毕业设计一体化融入“科研导师制”中,自学生入学就开始实施有重点、早布局、学期分层次推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学程培养的本科毕业论文模式,将毕业设计(论文)贯穿于本科四年当中。其中,大一为学习兴趣建设阶段,邀请校内外专家和业内优质企业高级工程人员进课堂,介绍企业发展、行业动态,生物专业行业前沿等,促进学生对专业研究方向的认识,建立对专业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专业思想,了解行业最新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科研导师可通过教授学生利用数据库查阅文献等方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专业文献,对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提高学生的学科意识及专业认同感。大二及大三为专业基础夯实阶段。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以“学”为核心,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科研素养、研究实践与创新能力。导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夯实基础,强化实践”的原则,切实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保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专业质量。同时,依托科研导师制,以导师的研究课题、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企业项目为载体,指导学生申请和参与校级、省级等科研项目,参加相关的学科竞赛。在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中,可锻炼学生文献查阅、试验设计、数据分析等能力,通过了解专业发展趋势和科研学术动态,切实提升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提升专业能力。大四阶段,在兴趣建立、知识储备充分时,导师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执行过程中,严格毕业设计(论文)过程化管理,强化质量意识,确保高质量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

将“科研导师制”作为毕业设计的前驱阶段,以研究课题、项目、学科竞赛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形式上延长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强化日常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着重解决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无法有效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科研创新能力不足,论文撰写不规范等问题,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升其创新能力及科研素养,从而保障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对2018 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实施科研导师制,经过8 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除第一和第八学期学生平均学分绩点较为相似外,其余学期参与科研导师制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均高于未参与的学生,总平均学分绩点高于未参与学生0.116 绩点,毕业论文平均成绩高于未参与学生0.687 分。2021 年导师指导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项目合计5 项。在进行毕业座谈时,参与科研导师制的学生也表示自身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和提高,大一入学后学院就给新生都分配了对应的导师, 均为博士教师, 平时有关专业学习、学课选课等问题均可直接咨询导师。导师同时积极鼓励同学们尽早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或相关的学科竞赛。在完成整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导师及时的引导和反馈, 团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夯实了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有效提高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同时促进了学生自身科研素养的提高,丰富了学生的科研经历。

2 深入推动校内外协同育人,构建校企“双导师制”联合指导

以学生为中心,推动产教融合,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促进专业教育及时反映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相关行业、产业发展的前沿成果,加快人才与社会需求一体化。深度融合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积极主动与行业内企业沟通对接,与优质企业共建长期、稳定的校企毕业生联合培养基地,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共同指导完成毕业论文。由联培企业结合自身生产实际,提出具有行业特征和需求的课题,学校选派优秀学生进入企业,实行校企“双导师制”,企业高级工程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导师共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实现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毕业论文校企“双导师制”联合培养是在新形势下,探讨以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紧贴行业,服务地方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可有效降低学生就业市场化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和完成度的冲击。企业可及时了解学生,学生也可获取更多潜在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发现和留住优秀人才,因而,校企联合培养也为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一种有效途径。2021年,生物学专业有11 名学生及光谷生物城3 家优质企业共同参与校企“双导师制”试点,学生毕业论文均体现现实行业特征和行业需求,论文内容质量较好,最终4 人签约该试点企业,其余7 名学生也均找到理想的就业单位,校企双导师制完成毕业论文的经历对于他们有效就业辅助良多。在后续的座谈调研中,企业和学生双方均对“双导师制”给予较高的评价。

3 强化质量,严格过程化管理

在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是学生毕业与获得学位资格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中,强化过程管理,有效监控,完善各环节的质量保障,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总体质量。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对校企双方前期准备工作、指导教师资格、论文双选、开题、中期工作进展、答辩等进行严格的过程化监督与指导,提醒师生双方及时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流程中的相关内容。尤其是答辩环节,可有效检测和评估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学生定稿前开展知网论文查重检测,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查重率符合要求后,经指导教师同意上报学院答辩委员会,核定后公布获答辩资格的学生名单,查重率不合格者取消答辩资格,论文经整改后,重新申请二次答辩,仍未通过者成绩不合格。系部组建答辩小组,答辩成员由4-5 人组成,答辩组长由具有教学经验的博士教师担任。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终稿上传学校毕业论文系统,经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评审合格后进入答辩环节,学生需依据论文准备答辩材料,进行多媒体讲述及回答答辩小组教师提问,同时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制。各环节均制订了相应的评分标准,学生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及答辩成绩按照4∶2∶4 的比例进行百分制总评计分。通过严格答辩程序,过程化管理和持续监控毕业论文各环节,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并确保其质量。

4 结语

通过有重点、早布局、学期分层次推进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本科毕业论文模式的构建和实践,促进毕业设计(论文)与“科研导师制”一体化,夯实专业基础,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积极推动校内外协同育人,校企“双导师制”,切实推动人才与社会需求一体化,促进学校知识型教育与企业技能型教育深度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严格毕业设计(论文)过程化管理,提升毕业设计(论文)总体质量,从而有效促进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导师制毕业设计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高等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写作的问题透视与思考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