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的乡村党组织研究:热点挖掘与未来展望

2023-04-01蔡霖翰周江平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党组织领域文献

蔡霖翰 周江平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衡阳 邮编:421001)

乡村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乡村地区开展工作的重要机构,也是推进政策实施、加强民主管理、服务农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乡村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对乡村党组织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乡村政策。乡村党组织领域是学界研究的重要方向。近25 年来研究成果颇多,研究内容呈多元化,包括对国家政策的理论研究、对党组织引领农村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经验总结等方面。但是尚未出现运用文献计量技术对乡村党组织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的文献综述。因此,本文运用CiteSpace 软件和VOSviewer 软件,通过分析梳理近25 年乡村党组织研究的研究脉络,以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热点主题,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方法

为确保样本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本文选取中国知网(CNKI)中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含扩展版)作为数据来源。采取高级检索的方式,以“党组织+农村”“党组织+乡村”为主题进行检索,查询时间为2023 年4 月19 日,时间跨度设定为“1998—2022 年”,共获571 篇文献。与此同时,笔者通过人工排查的方式对选题指南、会议推送、专栏导语、消息通告、新书推荐等相关度不高的非学术研究型文章进行手动剔除,最终获得文献552 篇,并将筛选后的文献以Refworks 和NoteFirst 两种格式导出。

(二)研究工具

“Cite Space 6.2.R2”和“VOSviewer”是现有科学知识图谱绘制软件中较为热门的两款。它们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以可视化方式揭示学术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而且可以分析学术研究领域中各种知识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这两款软件在功能上各自有着独特的优势。CiteSpace 的Timeline 功能在揭示一定时间段的演进趋势和基本动向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能够较为详细地展现文献的更新研究成果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1]。而VOSviewer 则在聚类分析、图谱绘制等方面表现突出[2]。因此,本文在进行乡村党组织研究可视化分析时结合两款软件的特点,利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时区图分析和关键词突显分析,以梳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利用VOSviewer 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以揭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

二、乡村党组织的研究概况

(一)文献年度变化趋势

近年来乡村党组织研究发文量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并且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初步兴起阶段(1998—2005 年),该阶段发文数量较少,研究内容相对单一;第二,迅速发展阶段(2006—2011 年),该阶段相关研究的发文数出现了一定波动。具体而言,在2006—2007 年和2008—2009 年间发文量出现了轻微下降,但随后又持续上升,在2010—2011 年期间发文量几乎成倍增长(从20 篇到38 篇);第三,繁荣发展阶段(2012—2022 年),发文量经过2012—2015 年下降后迅速上升。本阶段发文量共计342 篇,占总发文量的61.95%。

(二)研究者与研究机构分析

图1 乡村党组织研究CSSCI 期刊年度发文量趋势图

制作研究者与发文机构的聚类可视化图谱依赖特定的软件和算法。这些工具将相似的数据元素按簇区分,并建立这些元素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绘制出这个领域内的合作网络图谱。这类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个领域内的学术合作模式、发现合作关系密切的研究者和机构、评估研究者的贡献和影响力等,为科学研究提供指导和建议。在科学图谱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研究主体,节点的大小和颜色可以反映研究主体在该领域内的影响力和贡献程度。

本文通过CiteSpace 软件对乡村党组织研究的552 篇样本文献进行分析统计,保持节点筛选方式默认参数 g-index(K=25)和Years per Slice 不变,将Node Type 选择Author,并生成作者合作可视化图谱(见图2),图中节点共计449 个(一个节点代表一位作者)连线共计118 条(连接线代表学者之间的联系),合作网络密度仅为0.0012。从团队人数分析,独立作者和两人合著的形式较多,仅有部分研究者之间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例如岳丽娟—段春勇—高正伟—杨晓兰—张成铁、王清荣—周明忠—庞果成—王占坤—“恭城县党组织推动新农村建设”联合课题组等。

图2 乡村党组织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本文通过普莱斯(Price)定律来判定。该定律通过计算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M)来确定该研究领域核心作者群体的最低阈值,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Nmax代表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文章数量,M 为最低发文量。计算出M 之后,可以将发文量大于等于M 的作者归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体。由样本数据可知农村党组织研究最多发文作者的发文数量为5,代入公式得到M≈1.67,取整数值为2,即当发文数量≥2 时被认定为核心作者。莱普斯定律认为当核心作者的总发文量占文献总发文量的50%以上时,核心作者群已经形成。然而,在乡村党组织研究领域,核心作者的发文量仅占总发文量的19.38%,未达到50%的标准。这表明虽然乡村党组织研究的总文献数量较多,但是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作者的文章质量也是判断核心作者的一个重要因素。结合文章质量和发文数量,笔者将吴梅芳、吴春梅、易新涛、季丽新、甘信奎等认定为强核心作者。

此外,通过对研究机构分析发现:乡村党组织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其相关研究成果也主要出自高等院校之中。从各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关系来看,除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和苏州大学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党建教研部、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共江苏无锡市委党校有一定程度的合作科研成果外,其他科研机构之间合作较少,各高校之间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研究机构合作网(见图3)。

图3 乡村党组织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三)高频被引量文献分析

共被引文献是指两篇或多篇文献被同一篇文献所引用的情况,通过对共被引文献集合的分析,可以发现研究领域内的经典文献和核心研究方向、评价创新性和重要性、揭示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等,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由高频被引量分析表(见表1)可见,农村党组织研究排名前十的高频被引用文献平均下载量达6814 次,平均被引量达214 次,其中最早发表时间为2001 年,最晚发表时间为2020 年。通过对研究内容进一步分析,发现排名前十的高频被引文献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党政下乡、村民自治、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党组织的问题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研究等方面。在这些高频被引文献中,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的研究文献占总文献数量的半壁江山,甚至前五篇中有三篇涉及这一研究内容。这说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党组织研究更加受到关注和重视。同时,发表在2012 年之后的高频被引文献占据了7 篇,这也意味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乡村党组织研究的高质量文献频出,为后期该领域学者探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和脱贫攻坚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表1 乡村党组织研究高频被引量文献统计表

三、乡村党组织研究领域热点主题透视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的核心与精髓,能够高度精练地概括文章的核心内容。通过分析文献中的关键词,能够了解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4]。为了对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本文首先对样本Refworks 文件进行了预处理。具体而言,首先将文献文件导入EndNote X9 软件,并通过该软件进行处理;接着,将经过软件处理后的文件导出为RefMan(RIS)格式,并修改其文件后缀名为RIS 并导入VOSviewer 软件。最后对VOSviewer 软件的thesaurus_terms.txt 分两部分进行编辑,将Label 列(被替换列)和Replace by(替换列)列输入关键词进行关键词合并,例如,将“农村基层党建”“农村党建”等合并成“农村党组织建设”;将“农村党组织”“基层党组织”等合并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将“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合并为“新农村建设”,并删除了包括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建设等内涵过于广泛的关键词。样本文件经预处理后生成关键词图谱(见图4),共提取出1040 个关键词,并在将关键词的出现频次阈值设定为4 之后,筛选出了62 个热点关键词。其中每个圆圈代表一个研究元素,圆圈的大小则表示该元素的活跃度,每条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连线的粗细表示联系的密切程度。

图4 乡村党组织研究高频关键词图谱

此外,本研究将样本数据导入VOSviewer 软件中进行运算,并提取排名前20 的高频关键词绘制成乡村党组织研究高频词汇列表(见表2)。根据分析结果显示,该领域高频词涉及“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新农村建设”“村民自治”“中国共产党”“组织力”等内容,并构成了该研究领域代表性术语。这些高频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相关时期国家政策法规密切相关。其中“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国共产党”“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党支部”限定了党组织研究的主体范围;“乡村治理”“村民自治”“组织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执政能力”揭示了研究的分析对象;“新农村建设”“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三级联创”则对该研究领域的政治背景进行了限定。

表2 乡村党组织研究高频词汇列表

(二)关键词聚类分析

基于科学的算法,CiteSpace 软件提供了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 S 值)与模块值(Modularity Q值)两个参考指标。研究数据表明,当Q 值> 0.3 时,表示文献分析聚类结构效果显著,当S 值> 0.7 时,就可以判断出该聚类结果较为科学。乡村党组织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见图5)的Q 值为0.6807、S 值为0.9155。由此可见,该聚类图谱的聚类结构较为显著,分析结果令人信服。该聚类图谱中排名前十的聚类模块分别是政治生态、自治、共产党、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战略、新农村、政治核心作用、新时代、三级联创。在该聚类图之中,最大的聚类是#0 政治生态,说明该领域聚焦“乡村党组织”这个关键主题。

图5 乡村党组织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聚类标签能够较为直接地反映出研究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如图5所示,可以将研究重点归为以下几类。

第一,“乡村振兴战略”“三级联创”等聚类标签反映研究的政策依托和政治背景,相关研究立足我国乡村治理现状,紧紧围绕着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针对我国当前农村存在的具体问题展开了深度探讨,并体现了政策逻辑层面的连贯性。第二,“共产党”“新农村”“乡村治理”等聚类标签展现了目前我国学界研究的重要对象,中国共产党是乡村发展的谋划者、主导者和推动者,始终致力于通过党建引领,推动农村工作切实有效的向前发展。因此乡村党组织研究始终与党的政策密切关联。

四、乡村党组织研究的演进脉络探析

(一)突现词分析

CiteSpace 的突现分析(Burst Detection)是一种通过计算某个主题在研究领域中的出现次数来确定其在某一时间段内是否具有显著性的方法。通过对文献数据进行突现分析,可以发现在某个时期内一些主题数量迅速变化的情况,这些点被称为“爆发点”,通常代表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或重要趋势的出现和发展。如图6 所示,从突现时长分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研究持续时间最长,从1998 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08 年,持续时间达十年之久。其次是“农村党建工作”“农村基层党建”等;从突现强度分析,关键词突现强度最强的是“乡村振兴”,突现强度为21.61,远高于其他关键词。其次是“新农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村”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乡村党组织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可见,乡村党组织领域研究从起初的参与机制、能力培养逐步扩展到新农村建设、党群关系、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以及乡村治理等方面。

图6 乡村党组织研究关键词突现图

(二)时间线图分析

研究热点是指从大量文献中提取出的一定时间段内学术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是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新兴领域或前沿话题。关键词作为文章内容的高度提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相应研究领域的热点。CiteSpace 软件可以通过突现词分析、词频分析等功能总结出相应时间段内的研究热点,并且依据时间变化绘制出Timeline 时间线图谱(见图7),从而分析该研究领域时间序列下主题的演进脉络。在时间线图谱中,通常采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聚类名称以及聚类编号。时间线上的节点代表了某个事件或主题,节点的大小和颜色则反映事件或主题的重要程度以及影响力。同时,时间线图谱还可以通过线条、箭头等形式展示事件之间的联系和演变趋势。结合图中内容可以发现,政治生态主题贯穿始终,并且一直保持着较高热度。

图7 乡村党组织研究时间线图谱

1. 乡村党组织研究初步兴起阶段(1998—2005 年)

这一阶段研究热点聚焦于“村民自治”“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建工作”“执政能力”。通过对样本数据分析发现,在初步兴起阶段,研究内容受国家政策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较大。多数论文集中在农村改革和村民自治背景下,探讨农村党组织现存问题以及提升农村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等方面。

自199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后,“村民自治”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多数学者从宏观角度对村民自治本身展开探讨,如杨东广于1999 年,首次着手研究党对村民自治领导的问题,并针对乡村党组织面临的挑战,提出通过明确党组织与村委会之间的责任、鼓励支部书记竞选村委会主任、培养年轻干部群体等措施来加强党对村民自治的领导[5]。也有学者从微观层面对政策进行研究。胡序杭分析了农村一元权力结构转变为二元权力结构带来的新问题,并主张通过制定有效政策保障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6]。此外,该阶段村民自治相关研究内容还涉及对政治关系的解读以及影响结果的分析。如陈秀梅分析了党组织与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提出解决党组织与自治组织之间矛盾的具体措施[7]。刘娅从政治关系角度出发,对村民与村干部、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乡镇政权与自治组织、村委会与村民会议之间的关系及矛盾进行分析,旨在认清关系重构过程中利益与权力的变化,从而推进基层民主政治深入发展[8]。张晓燕从村民自治对基层党建的影响入手进行分析,提出村民自治对于促进基层党建、提高干部素质、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保障村民民主权益都有积极意义。随着农村社会向前发展,党的执政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为应对这一问题,2004 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此后,学界衍生出许多关于乡村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研究,其研究内容涉及载体研究、途径探析、本质分析等方面。张兰君认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基层干部工作方式,推动基层政府职能转变,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执行能力的重要载体[9]。张少农提出通过创新干部选任、村两委工作、村务决策、村干部教育、财务管理政策等途径,从而达到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目的[10]。徐勇等人着重分析在村民自治情境下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其本质要求在于提高引导、创造、规范和整合能力[11]。

2. 乡村党组织研究迅速发展阶段(2006—2011 年)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政策的相继出台,农村党组织的研究进入迅速发展阶段。该阶段研究主题涵盖“新农村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农村改革”等热点词,研究内容侧重于推进新农村建设进度、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解决农村社会问题等方面。

2006 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该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等重要指导意见,诱发了农村党组织研究中“新农村”研究前沿的探索。学界对该主题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同主体作用的发挥展开研究。学者们提出千方百计整合资源[12],充分调动党员[13]、基层党组织[14]、地方军队等一切积极因素[15],为建设新农村作出新贡献。第二种类型是对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研究。吴爱军认为需要认清当前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情况,探索加强党组织领导能力的新途径,使之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16]。李建军指出基层党组织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关键,未来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17]。第三种类型是针对不同区域党组织引领新农村建设过程进行研究。侯远长等人就贫困村新农村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要着重解决广大农民的民生问题,而提高贫困村党组织领导能力则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18]。李勇华等人对浙江省三类村庄(欠发达村、中等收入村、发达村)进行实证调研,进而分析新农村建设对基层党组织权威产生的影响[19]。2008 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农村发展改革任务,并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战略部署。学者研究视线随之从新农村建设逐渐转移到农村改革之上。研究内容包括推进农村改革的现实途径[20]、农村党组织能力建设面临的新要求以及提升能力的实现路径[21]、改革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影响等[22]。在农村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双重背景下,农村的社会问题逐渐频繁复杂,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实际本领,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随后,关于“学习型党组织”的相关研究逐渐展开。张诺夫等分析总结福建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经验以及现存问题,并提出对策思路[23]。

3. 乡村党组织研究繁荣发展阶段(2012—2022 年)

在繁荣发展阶段研究内容日益多元化。由乡村党组织研究时间线图谱(见图7)可知,在这一阶段中研究节点呈现出“小聚集,大分散”的特点,出现了“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主要研究节点,同时“组织力”“文化建设”“群众路线”等小影响力节点也逐渐增多。

在该阶段初期,研究主题多是对上一时期主题的延续,其研究内容主要以两个方面为主:一方面对村民自治[24]和城镇化[25]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进行探索,另一方面对处于转型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本身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基层党组织民众心理认同度[26]、社会整合能力[27]、作用发挥状况[28]、社会治理能力[29]等方面。在该阶段中期,2018 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这一文件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并首次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作出了重要部署。自此以后,研究内容出现新的历史转向,“乡村振兴”成为学界研究重点主题。现有研究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党组织的诸多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探讨乡村党组织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使命和作用,深入研究党建工作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手段。杨根乔对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发挥作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和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30]。张妍以甘肃省临夏市乡村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经济状况、现存问题以及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创新党建工作机制的对策建议[31]。二是从实践层面进行分析,以农村现状为依据,研究探索乡村党组织如何积极适应和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唐建明以十八洞村调查数据为依据探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践之路[32]。三是从政策层面进行分析,探索政策落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从党的建设、法制建设、人才引进、社会管理等多个角度,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或指导意见。鲁杰等人认为农村党组织的建设面临着缺乏人才[33]、资源[34]和文化等方面的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构建体系、发展集体经济、传承优秀文化等一系列措施。在该阶段末期,出现了“实践经验”“百年历程”“基本经验”等新的研究热点,注重经验总结是该时间段的一大特点。王立峰等人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建的演变历程,并对基层党建的经验[35]、党组织乡村治理模式[36]进行总结。

五、现有研究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一)现有研究不足之处

国内学者对乡村党组织研究经过长时间的探寻过程,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整体呈现出研究对象全面化、研究内容多元化、研究方法多样化的特点,但是仍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主体独立,缺乏协作性

从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分析来看,目前乡村党组织研究领域存在众多研究主体,但绝大多数主体采取独立研究的方式,合作不够紧密,无法保障研究结果的全面性以及研究视角的多元性。虽然该领域存在个别作者之间或研究机构之间的小型合作网络,但是整体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与此同时,该研究领域参与的学科多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管理学为主。随着农村社会问题的发展,农村党组织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多样,独立研究已经难以取得重要突破,研究领域需要更多、更为紧密的合作,以此推动整个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2. 研究内容泛化,缺乏针对性

根据对现有文献的统计分析,本文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呈现出“整体研究为主,个体分析较少”的特点。具体来说,整体研究占总文献量的84.42%,而个体分析仅占总文献量的15.58%。在个体分析中,针对特殊地域(如贫困地区[37]、欠发达地区[38]、发达地区[39]、边疆地区[40]等)的分析文献共有53 篇,而对具有代表性的村寨[41]、农村[42]、乡镇[43]的个案分析文献则为33 篇。现有研究成果缺乏针对性: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相同地区不同村庄之间存在因国家政策、民族文化等因素导致的异质性;另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农业大国,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经济优势,而部分内陆地区以及偏远山区则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若重视整体研究,忽视个体研究,将会使研究价值大打折扣。

3. 研究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

笔者经过样本文献分析发现:在该领域研究中,以传统研究方式为研究方法的文章共505 篇,占总发文量的91.48%,而以量化研究和混合多元研究为研究方式的文章数量相对较低,仅占总发文量的8.52%。传统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缺乏相应的定量研究和实证分析,难以弄清农村的真实情况,导致研究结果创新点的不足,研究成果多是对党的政策、方针的解读,或者是对已有文章的延续。二是不利于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我国农村情况极其复杂,涉及的研究学科包括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采用理论分析为主的传统研究方式,将导致研究结果缺乏多样性。

4. 研究视野局限,缺少比较性

缺少对比研究是该研究领域的一大痛点。对样本文献整理统计发现:现有数据中涉及比较研究的文献仅有5 篇,占总研究文献的0.9%,其研究视野仅着眼于我国本身,涵盖基层党组织治理经验对比[44]、党建经验对比[45]、党建模式对比[46]、党建思想对比[47]以及治理机制个案对比[48]多个方面。总的来说,该研究领域存在对比研究,但数量较少,相关研究主要着眼于国内农村现状,以国内相关政策为导向,缺少对国外基层组织以及国内城镇社区和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领域的的审视,因而不利于该研究领域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未来展望

1. 从理论研究向经验研究扩展

从研究成果来看,以往乡村党组织领域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方法理论层面,往往忽略了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追求乡村振兴的百年历程,农村发展日新月异,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经验。所以,总结党的百年治理经验,对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2021 年后经验总结型文章逐渐增多,一些学者开始尝试通过经验总结,探索符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发展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因此,随着乡村党组织建设不断深化,经验总结研究将成为乡村党组织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这种考察能够更好地探索符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深化理论研究,并为实践工作提供具体指导。

2. 从宏观研究向微观研究推进

从研究内容来看,目前该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呈现“重整体,轻个体”与“偏理论,弱实践”的倾向,多数研究文献停留在对国家整体政策的思辨以及应对策略的探索层面。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研究内容泛化导致研究结果实效性较低的问题逐渐得到学界的重视。从当前乡村党组织研究态势上看,关于乡村党组织微观研究日益增长。在样本数据中2021 年探讨区域性治理的文章有6 篇,2022 年上升至9 篇,整体呈现出从宏观研究领域向微观研究领域发展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看,乡村党组织研究领域将逐渐突破受限于单一的研究对象的困境,扩大到包括贫困乡村党组织和海外基层组织的范围。同时,注重时代主题变化,关注数字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文化实践中心、文化振兴等前沿领域。未来从微观层面入手,将区域个例与最新国家政策相结合,探索强化乡村建设中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的现实途径、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党组织的组织形式、服务功能和监督机制将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势。

3. 从传统研究方式向现代研究方式转变

从研究方法来看,目前该领域研究中仍以传统研究方式为主,而量化研究和混合多元研究则相对较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该领域研究学者大多数是文科出身,对现代研究方式中涉及的量化统计方法了解和认知不足。但是,随着研究学者之间交流机会增多以及其他领域学者不断涌入,量化研究方法和混合多元研究方法将不断被推广,研究方式将不断朝着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从而提升研究质量,增强研究的鲜活性和及时性,更好地为乡村党组织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例如,运用大数据统计分析技术精准获取农村扶贫数据,并结合动态调研和实地考察进行全面分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高效识别、自动分类和信息管理系统,以便更加便捷、准确地从海量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完善数字化监督网络,建立在线巡查机制,以便更有效地发现和处理涉及乡村党组织方面的问题等等。

4. 从国内研究视野向全球研究视野拓展

从研究视野来看,当前乡村党组织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在现有文献中,国内现状研究占据主导地位,缺少不同地方治理经验的比较研究。无论什么地区,在治理模式研究上都存在一定的参考价值。我国乡村党组织研究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城镇社区和事业单位基层组织研究而言起步较晚,今后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通过从国内研究视野向全球研究视野拓展,学者们将从国内与国外的乡村治理和基层党建先进实践中寻找经验,同时抓住差异化优势,采众之所长为乡村党组织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在国内比较中,应注重分析不同地区之间基层治理和党建工作的异同,寻找乡村治理与城镇社区治理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探索两者之间互补性良好的优势,并加以推广。在国际比较中,应注重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基层治理的经验分析,深入研究和总结发达国家乡村治理过程中探索出的新方式,借以完善乡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和采纳。

结 语

乡村党组织研究热点挖掘与前沿分析对于未来该领域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发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农村社会治理”“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研究主题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因此乡村党组织研究领域前景广阔。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论文撰写过程中涉及数据筛选、数据处理等主观性较强的操作过程,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盼望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加以改进。

猜你喜欢

党组织领域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清华党组织公开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领域·对峙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