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视频的混合式案例教学模式在《司法鉴定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3-03-31丁春丽

法制博览 2023年9期
关键词:法医司法鉴定实训

丁春丽

山东政法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证据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应引起法律工作者的重视,司法鉴定意见是证据种类之一。司法鉴定学是司法鉴定和诉讼法学相结合的为司法服务的一门学科。通过司法鉴定实训课要求学生掌握司法鉴定基础理论内容、司法鉴定程序规范、鉴定意见的审查与质证等。然而,该类课程的实验教学受实验场地、设备试剂耗材、实验学时及经费等因素的制约,主要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的教学模式,学生动手操作性不强,实验过程中大多学生处于观望状态,教学效果一般。司法鉴定实训课教学中,迫切需要转变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法学人才。

一、《司法鉴定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司法鉴定课程由于其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可培养学生对于证据的鉴识和审查判断能力,其在法学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目前我国医学院校法医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实验课程有《法医物证学》《法医病理学》《法医人类学》《法医临床学》等,涵盖了法医学的全部内容,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法医技术鉴定工作。[2]法学院校法学专业多数仅开设一门《司法鉴定实训》课程,通常仅设置32 学时/2 学分,但教学内容却涵盖法医学、文件检验、痕迹检验、声像资料鉴定、电子数据鉴定、环境损害鉴定等,[3]由于受学时限制,每一章节内容很难展开详细讲解。但是,也有部分高校设置的相关课程较为丰富,例如S 政法学院的司法鉴定实训教学,由于依托省级证据鉴识重点实验室和司法鉴定中心,课程门类较为丰富,目前开设的有《司法鉴定的奥秘》《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物鉴定》《笔迹鉴定》《指印鉴定》《痕迹鉴定》《文件检验鉴定》《物证提取技术》等,每门32 学时/2 学分,均为选修课。另外也开设一些小学分实训课,如《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人体损伤伤残等级鉴定》《亲子鉴定》《人体骨骼检验》《汗渍指纹显现提取》《书写字迹压痕显现》等,每门8 学时/0.5 学分。

当前国内司法鉴定实训课主要采用传统的边讲授边示范方式。课上教师讲授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结果观察与解读,然后实验环节,先教师示教,后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实验报告。针对法学专业特点和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条件,目前开设的《司法鉴定实训》课程门类多,学生普遍认为课程内容丰富实用。但由于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尽管教师会把课件、案例、实验手册等实验课程资源提前提供给学生,由于文字资料颇多,学生普遍感觉枯燥乏味,抓不住重点,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另外,即使小班教学(30 人/班次),坐在后面的同学,观看教师演示时由于看不清,实验操作时不知所措。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普遍对司法鉴定的实验部分更感兴趣,希望课上能够多动手操作。但由于受实验课时限制,课上学生实验操作时间并不多,学生匆忙依照实验流程操作,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活学活用,教学内容也比较肤浅。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尽管对于司法鉴定课程实训部分很感兴趣,但是学习效果一般。由此可见,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成为当前法学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把传统授课和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逐渐应用到教学中。[4]王丽婷等[1]把基于微视频的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到《司法鉴定实训》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效果良好。

二、基于微视频的混合式案例教学模式在《司法鉴定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一)微视频与混合式案例教学模式结合的优势

微视频资源,针对性强,短小精悍,便于传输,学生学习播放方便,不受上课时间地点的限制。[5]将微视频作为混合式案例教学的线上资源,内容丰富、生动,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易于理解、加深记忆,且交互性强,学生观看学习的同时,对于难点问题可随时在教学平台提问留言互动,或者在线下教学中求助教师。在混合式案例教学模式下,通过线上线下学习有机结合,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教师也能更好地引导、答疑解惑、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6]

微视频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案例、演示实验操作、重难点等内容制作成内容精炼、便于传输的精短视频。[1]具体录制内容可结合不同章节知识点需要,灵活选择。既能发挥微视频短小、生动、便于记忆的优势,也能充分利用混合式案例教学模式积极参与的优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教学质量效果,优化司法鉴定实验教学资源,同时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室内容纳学生人数限制的问题。将微视频教学资源与混合式案例教学模式相结合,可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改变以往课堂教学只局限于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走马观花的观看模式。

鉴定案例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的微视频教学资源,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加深记忆、拓展思维。微视频教学资源时长短(一般不超过十分钟)、针对性强,改变以往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大幅文字介绍,更容易调动学习主动性。将微视频教学资源上传至教学平台,学生可随时随地学习,可利用课外时间,自主预习、复习、研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基本理论知识和演示实验的时间大大减少,有充分的课堂时间师生互动,答疑解惑。

(二)该模式在《司法鉴定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司法鉴定实训教学的重要工作。结合法学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侧重性的教育,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司法鉴定知识,适应未来职业生涯的需要。[7]基于微视频的混合式案例教学,以司法鉴定程序的掌握和司法鉴定技术的了解为教学目标,注重线上线下互动,让学生掌握司法鉴定委托办理流程、程序、技术要点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司法鉴定实训》课程是一类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其实训内容包括法医、物证、声像资料及环境损害四个大类。建议教师以每一个章节知识点为一个基本单元,制作一个微视频,例如法医类中的法医物证学内容,分别制作亲子鉴定、同胞关系鉴定、祖孙关系鉴定、个体识别、DNA 数据库、血迹鉴定、精斑鉴定等微视频。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无论课程如何设置,学分如何分配,只要所学课程涵盖相应知识点单元内容,制作的微视频都可以供学生学习,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另外,由四大类中不同专业的教师分别录制各自专业视频,更加科学合理、得心应手。

该教学模式中的微视频,其录制内容主要为典型案例,辅以实验环节的示范操作。要求典型案例能涵盖学科前沿最新知识,与时俱进。实验演示过程注重细节,特别是重难点问题及操作注意事项。关于如何录制微视频教学资源,录制方式、方法、场景、场所的选择,可结合不同大类章节内容,灵活把握。并及时将高质量的微视频资源上传至校内教学平台,向选课学生开放,学期内可随时随地任意时间学习。

自2020 年9 月以来,基于微视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案例教学模式应用到S 政法学院《司法鉴定的奥秘》课程中,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积极性较高,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课程每个章节均有一个案例微视频,视频时长7 ~10 分钟,均由相关专业教师参与录制。除了专业教师主讲的微视频,也可以精选一些媒体报道的典型案例视频,选取3 ~5 分钟片段,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司法鉴定知识。例如亲子鉴定部分,给学生播放3 分钟“买卖婴儿背后亲子鉴定造假调查”,帮助学生了解亲子鉴定的受理和取样程序、要求、注意事项等。法医病理鉴定尸体解剖部分,通过观看虚拟解剖鉴定应用案例法制节目“浴室里的意外”,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虚拟解剖,虚拟解剖的优势。

随着司法鉴定专业技术、相关法律法规等的发展变化,应对司法鉴定学科内容包括微视频进行定期审查修订、及时更新。但是,微视频只是课程教学的一部分,不能完全替代线下学生实训操作教学,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才能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该模式在《司法鉴定实训》课程中应用的教学效果评价

近两年实训教学中,S 政法学院已将微视频与混合式案例教学模式结合运用到司法鉴定实践教学。通过对2022 年选修司法鉴定实训课的2020级法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能够了解学生对基于微视频的混合式案例教学的评价及改进建议等。问卷调查围绕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态度、相关资源的设计分配、收获与建议等方面进行,获得了该模式在《司法鉴定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00 份,回收300 份,有效问卷300 份。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新的教学模式能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良好。

表1 问卷调查内容及统计结果

三、结语

将微视频资源和混合式案例教学模式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基于微视频的混合式教学方式采用互动式、研讨式教学,倡导自主式、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法医司法鉴定实训
虫虫法医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环境法医“捉凶”记
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