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常态化下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以广东理工学院鼎湖校区为例

2023-03-30刘春杨唐怡誉

农业与技术 2023年6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常态景观

刘春杨 唐怡誉

(广东理工学院建设学院,广东 肇庆 526070)

1 研究背景

大学校园是高校师生学习、生活、娱乐、运动等交往活动的主要场所,也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但是,自从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高校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单位,改变了大学生习以为常的学习和生活[1]。当前疫情防控仍然面临着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反复性的形势。在“人类可能长期与疫情共存”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校园景观空间调节疫情常态化下校园的氛围,唤起师生们的安全感与认同感,营造健康可持续的校园景观环境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

目前,关于疫情常态化下的景观设计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架空层空间可以进一步促进人居景观的优化升级[2]、社区作为居民活动的基本单元,其应具备的职能也需要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调整[3]、对后疫情时代社区居民的新需求在社区服务设施的使用场域中发生的变化与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4]、治愈性景观设计将会以新的面貌出现并发挥其重要作用[5]等方面。关于校园景观设计的研究并不多,一部分集中在大学校园在疫情背景下对大学生的心理恢复作用以及影响环境复愈性的因素梳理[6],另一部分集中在从疫情防控的角度出发,研究校园外部空间中人群的社会接触行为与校园空间模式的影响机制[7]、依据防疫需求来构建景观设施分布区域与密度,制定详细的应对策略[8]等方面。因从,有必要对疫情常态化下校园景观设计策略的研究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并以项目设计实践验证,针对后疫情时代下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浅见,以期能抛砖引玉,引起学者对疫情常态化下的景观设计研究课题的重视。

本文以广东理工学院鼎湖校区为研究载体,探索疫情常态化下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策略,旨在为疫情常态化下的校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2 广东理工学院校园活动空间调研及分析

校园活动空间是指师生在校园景观环境中的行为活动的主要场所,克莱尔·马库斯(Clare C.Marcus)等认为这一类活动空间虽形态不一,但其功能却具备相近性[9],所以应从环境行为学角度出发,对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进行设计研究。对于疫情常态化下的活动空间调研及分析,国内学者赵子婧认为应该通过指出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公共空间营造方法,旨在为后疫情时代的社区公共空间设计提出策略[10];张子轩等认为,要结合疫情后人们心理和行为特征,对校园景观设施所承载的活动、功能、形象等诸多元素,进行项目设计实践验证[8]。因此本研究选择对校园活动空间进行梳理,同时对师生在校园的行为习惯、活动内容、活动轨迹、停留时间及分布情况等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将这些特性与规律进行总结和概括,以期探索出师生们在疫情常态化下的校园景观需求。

2.1 场地现状问题梳理

研究场地为广东理工学院鼎湖校区校园,见图1。广东理工学院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有高要、鼎湖、玑东3个校区。鼎湖校区北临鼎湖山景区,东南边为羚羊峡古栈道森林公园,所处位置自然景观丰富,生态环境优越,于2017年9月投入使用,现有建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以及部分会计学院3个二级学院。鼎湖校区占地约33.33hm2,场地空间平坦开阔,整体呈L型分布,功能分区明确,西部为教学区,东部为生活区和运动区,中间为观景休闲区。在进行研究之前,笔者对鼎湖校区空间进行了调研分析,梳理了以下问题。

图1 广东理工学院鼎湖校区校园平面图

2.1.1 植物配置较为单一

校园中的植物未能结合不同类型的场地特点进行空间营造,现有的植物空间形式不足以满足师生多样的活动需求以及心理需求。

2.1.2 校园景观形态简单

鼎湖校区3~7栋教学楼中庭现状以大面积草坪为主,内部种植有少量植物,铺设了简单的汀步石、石块,整体缺乏丰富的植物造景和景观设施,景观效果不佳,教学楼的户外空间是校内师生使用率较高的活动场所,但场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1.3 活动空间功能单一

校园中的活动场地大多未能结合师生的活动需求进行设计且功能较为单一,尺度也并不合宜。

2.1.4 基础设施缺失

校园户外空间具有人流量较大、活动时间多样、活动类型丰富等特征,但是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供师生使用,使其无法在此停留开展活动,从而减少了师生使用校园户外空间的时间和频率。

2.1.5 景观营造脱离校园文化

场地景观的布局未能结合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进行打造,未能将文脉融入景观设计。

2.2 疫情常态化下的师生校园行为活动变化研究

为了解疫情常态化模式下大学生在校园环境中的行为特征情况,本次调研采用观察法与问卷法结合。笔者在2022年10月17—21日期间,对鼎湖校区的在校师生发放1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6份。调查内容分为无疫情时期与疫情时期2种不同背景下师生们在校园不同的空间环境中的行为特征、心理特征、活动需求等变化情况。

通过整理问卷调查可发现,疫情发生之前,师生的交往空间大部分选择在建筑内部空间,如教室(8%)、图书馆(21%)、宿舍(30%),占总人数的59%,而户外活动空间人数较少,如校园道路(5%)、运动场(14%)、砚湖花园(16%)、教学楼花园(6%),占总人数的41%。疫情常态化之后,师生的社会交往空间偏好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室空间减少了2%,图书馆减少了8%,宿舍减少了19%,而开阔的户外景观空间的使用整体增长了29%,其中,校园道路空间增长了2%,运动场空间增长了9%,砚湖花园空间增长了8%,教学楼花园空间增长了10%。

在疫情常态化管理下,校园景观的健康效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在交往空间尺度偏好方面,疫情发生之前,开放空间(31%),半开放空间(40%),私密空间(29%)。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响,师生在户外活动时偏向与周围人保持一定距离的位置,因此问卷调查显示,疫情常态化之后师生对开放空间尺度的偏好增长了11%、对半开放空间尺度的偏好下降了2%、对私密空间尺度的偏好下降了9%。

在校园环境中的景观要素观赏方面,疫情前后师生对景观要素的偏好也发生了改变,疫情之前,植物要素(25%),水体要素(29%),地形要素(12%),动态景象要素(10%),设施小品要素(24%)。疫情常态化之后,由于因疫情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压力影响,而校园环境中的自然要素对于缓解压力十分重要,因此通过调查结果可以得知,师生对植物要素的偏好增长了3%,对水体要素的偏好增长了4%,对地形要素的偏好下降了5%,对动态景象要素的偏好下降了3%,对设施小品要素的增长了1%。师生普遍渴望获得自然交往空间并且偏好于享受阳光、植物和水景的户外空间。

2.3 小结

疫情常态化下,师生以校园环境为基本活动空间,其应具备的功能也需要与时俱进做出及时的优化调整。针对本次调研分析可知,疫情常态化后师生对学校园景观环境需求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体现为由室内活动空间偏好转变为户外活动空间;由半开放及私秘空间偏好转变为开放性交往空间;对植物、水体等自然要素的偏好有所提升。由于广东理工学院鼎湖校区建成方式较为传统,无法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活动需求,因此,针对当下校园公共健康环境状态有进一步改造和提升的空间。

3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校园景观设计策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分为了5层[11],按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方式排列,依次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结合疫情常态化下的校园景观环境实际情况,重新审视在校师生的活动需求与校园环境景观之间的联系,对疫情常态化下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初步思路将从植物空间、安全社交距离、多功能活动场所、开放互动设施、场所文化等5个方面深入探究。

3.1 以健康、多元的植物空间满足生理需求

校园中对植物空间的营造需结合水体、地形、设施小品等要素合理进行配置。在疫情防控下,植物具有的自然属性对打造健康生态的环境至关重要,选择乡土植物打造防风植物系统减少疾风对校园活动场地的直接冲击,减缓师生在秋冬季节于户外空间活动时的感冒症状出现;同时能形成与校园中道路、运动场等嘈杂环境之间的天然隔音屏障,给师生营造舒适健康的校园户外空间。

另外,不同色彩的植物给师生带来的身心体验是完全不同的,校园中的植物空间营造需讲究色彩明暗变化和不同季节色系间的合理搭配,应考虑植物的地域性特征、季相变化以及与户外空间场地的协调性等。在校园的户外空间中,以绿色植物为主背景,在运动空间、休闲空间等氛围活跃的场地空间中配置互补色系且色彩鲜艳的植物;在氛围较为安静的湖泊空间、花园空间中配置色彩相近且饱和度较低的植物,给师生营造丰富多元的校园户外空间。对植物的合理配置营造出健康、多元的植物空间,使得疫情之下能让师生在校园中活动时放松身心,缓解压抑的情绪,在疫情常态化管理的情况下满足生理需求,有益于师生健康心态的形成。

3.2 以多层次社交距离空间满足安全需求

在疫情常态化下,校园外部空间的景观设计可以将不同功能场地的尺寸适度缩小,在营造私秘性的同时兼具疫情防控的作用。应该满足使用者快速适应环境的需求,为师生群体提供便捷、多层次、安全的活动空间。

对于户外动态空间来说,要合理设计人车分流,营造安全的校园慢行空间环境。对于户外静态空间来说,要注重灰空间的设计和利用,活动空间充分应用台阶坡道、植物、景观小品设施等多样化的景观元素进行空间围合或隔离改善场地的尺度感,营造多层次社交距离空间,实现师生对校园户外场地的安全感的心理健康需求。

3.3 以多功能活动空间激发社交需求

根据疫情常态化下的师生在校园中的行为活动偏好变化,对校园户外空间的营造应考虑形成多功能活动空间以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校园户外空间有以下几种功能类型:能满足步行、车行以及人群集散等行为活动的交通功能;具有良好景观效果呈现的观赏功能;可以进行短暂停留,开展聊天、休憩、娱乐等行为的休闲功能;以标志性景观小品为主,具有纪念或瞻仰性质的纪念性功能;以开展各种运动或活动为主的运动功能。

不同尺度的空间因要满足师生不同的行为需求,涉及到的功能类型也是多样化的,关键在于多功能活动空间的营造。开放空间中如广场需以交通集散功能为主,通过铺装设计、景观设施布局,合理地将纪念性功能、休闲功能等结合起来;校园景观湖这种开放性极强的空间往往是以休憩和娱乐等行为的休闲功能结合风景序列展开的观赏功能为主;私密空间通常借助景观要素进行围合或遮挡满足少数人聊天、休息、观景、举行小型活动等功能比较轻松舒适的休闲功能。以行为习惯和活动内容营造多功能活动空间进而激发师生们的社交需求。

3.4 以开放互动的设施满足尊重需求

校园空间中的景观设施是影响校园景观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疫情常态化下,开放互动的设施布局能够提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打破心理上的烦闷和压抑,满足尊重需求。休憩类设施应结合使用者的行为轨迹合理布局,能满足使用者观景、休息等功能需求;健身类设施应满足不同身体部位的锻炼需求;在校园空间中无障碍设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不同的特殊人群设计特定的开放性路线,为行动不便的师生提供一定帮助;园艺类设施可以结合植物景观要素一开放互动的设计增加场地空间的趣味性。在校园环境中根据场地性质、使用人群、活动需求等合理布置开放性、互动式的景观设施,促进师生身心健康。

3.5 以注入广理文化实现自我价值需求

疫情常态化下的校园景观设计应因地制宜,除了场地自然资源,对人文资源也要充分利用,从景观设施材料的选取、植物材料的应用、校园景点的布局命名等方面结合地域文化和校园特色。广东理工学院将端砚文化植入校园景观设计,体现文化文脉气息;每个院系结合业内名人先贤雕塑烘托场地文化氛围;校园景观湖取名为砚湖等。将校园文化融入场地设计,满足师生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彰显学校的文化精神内涵,实现师生自我价值的提升。

4 结语

校园的景观建设是一个随着社会形势的改变在不断更新、变化、完善的过程。在如今的疫情常态化管理下,师生们因心理状态的改变,行为活动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校园空间景观的营造最关键的就是要取决于校园的景观设计与师生们的心理行为需求之间是否契合,校园空间的景观设计要跟上使用人群的需求变化。本文以广东理工学院鼎湖校区为例,根据人的需求层次的划分,分析师生的行为活动在不同类型的校园空间中的需求,提出校园空间的景观设计策略,为师生提供一个健康生态的生活学习工作成长的校园环境。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常态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