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党史教育

2023-03-30冯兵钟以瑞

党课参考 2023年6期
关键词:苏维埃苏区共产主义

〉〉〉〉〉冯兵 钟以瑞

中央苏区时期,为适应革命战争和苏维埃建设的需要,中共中央创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即中央党校的前身),大力培养训练党员干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党史教育。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党史教育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锻造了一批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苏维埃革命斗争提供了骨干力量。

进行党史教育是发挥党校“熔炉”作用的重要途径

中央苏区时期,共产党多次作出在苏区创办党校的指示,注重发挥党校的“熔炉”作用,对苏区党员干部进行党史教育。1931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苏区宣传鼓动工作决议》,要求“在各苏区中央分局所在地,必须设立一个以上的党校”。根据中共中央的决议,同年11 月,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正式建立苏区中央局党校,校长由任弼时兼任。1933年3月13日,为纪念马克思逝世50周年,党校定名为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于瑞金洋溪正式开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第一所中央高级党校成立。

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成立时分设三类训练班:一是专门培养新苏区(含白区)工作人员的训练班,学制2 个月;二是学制4 个月的训练班,分党、团、苏维埃、工会4 个班;三是面向各省委、省苏维埃和省工会派送的高级干部训练班,学制6个月。各班学习科目不尽相同,据党校学员回忆,主要以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苏维埃运动史为主。党史课程多由党的领导人主讲,毛泽东讲苏维埃运动史,任弼时和邓颖超讲党的历史,陈云讲中国职工运动史,顾作霖讲少共史,由此可见党史教育在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一角。图: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

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鲜明特色

1933年3月,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副校长董必武在开学典礼上宣布:学校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开展的党史教育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鲜明特色。

党史教育始终围绕中国革命实际开展。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时常邀请有丰富理论素养和实际斗争经验的革命领导人讲授党史。毛泽东讲授中国苏维埃运动史时,首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自1927 年以来的革命斗争历程,引导学员领会“由于我们的国情和别国不同,革命道理也就不完全相同”,中国革命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农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学员们听了党史课后受益匪浅,普遍反映“毛主席讲的都是我们切身关心的革命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既有马列主义理论,又有中国革命实际”。

党史教育符合学员实际情况。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干部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党史教育往往采取生动具体、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用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典型事例说明党史的学理和价值,使学员能够轻松理解。党校学员称赞毛泽东讲授的党史课“通俗易懂,摆事实讲道理,越听心里越亮堂”。董必武讲授的党史课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在讲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时,通过在黑板上画一个火车头,启发学员深刻认识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先锋队好比火车头,党的先锋队作用就像火车头带动列车前进。在学员看来,这种贴合自身实际的党史教学,“有群众语言、有实际例子、有生动的比喻,不但容易听懂,而且记得牢”,于是大家对党史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极大地提高了党史教育的实效性。

党史教育注重实践培养。除了向学员传授党史理论知识之外,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还拓宽党史教育的实践渠道,多次组织学员深入附近乡村做调查宣传和义务劳动,帮助群众挑水砍柴、送肥浇菜、插秧割稻。学员肖锋清楚地记得,每当课间休息时,同学们都卷起袖子,挽起裤腿,打起赤脚,下田同当地村民一道犁地、担粪、插秧,个个都是劳动能手。通过深入的社会实践,学员与群众建立起深厚感情,加深了党史记忆,真正做到将党史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这种极具特色的党史教育模式,对之后开展党史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锻造了一批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办学条件十分艰苦。从1933 年3 月学校创办至1934 年10 月红军长征,学校被迫三次迁校,270 多名学员曾聚集在一间稻草盖顶、泥巴粉墙的木质结构教室里学习。即便如此,学校仍然培养出一大批信仰坚定的党员干部。

通过党史教育,学员建构起对党史的集体记忆,树立了正确的党史观。任弼时在党史课上详细介绍了党的一大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阐述了党诞生的国内外历史条件以及李大钊、毛泽东等同志为建党作出的突出贡献,为学员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有学员听后表示“很有味道”,感叹“当了六年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还不知道共产党是怎样成立的,现在可找到根源了”。邓颖超在给高级班学员讲党的历史时,讲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的“调和”路线,使学员对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复杂性有了清晰的认识,能够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

通过党史教育,筑牢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学习结束后,学员刘俊秀说:“我的理论水平得到提高,思想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初步确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人生观;觉悟到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由此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产生了高度的信仰。”学员谭启龙在其回忆录中称,通过学习,思想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明白了革命的目的,自己真正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在中国取得最后胜利。

接受党史教育后,学员更加自觉拥护党的政治主张。例如,学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购买公债、节约粮食、扩红动员、拥军支前等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红色中华》报道称:1933年8月,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青年团班的学员为了开展经济动员支持革命战争,主动开会报名预先购买公债,会议不到30 分钟,就报名购买公债22元,另有15元捐作革命战争经费。学员热烈拥护党的政治主张,充分说明苏区党员干部经过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党史教育,多数锻造成了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们用行动筑牢崇高信仰、用鲜血写就不朽史诗。

猜你喜欢

苏维埃苏区共产主义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苏区创业致富人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考
茂名: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