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心同德谋发展,奋斗奋进启新程

2023-03-27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

纺织服装周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纺织现代化绿色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 孙瑞哲

在2023 年全国两会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发表题为《同心同德谋发展 奋斗奋进启新程》的讲话,《纺织服装周刊》特将讲话摘编于此,以飨读者。

孙瑞哲

东风浩荡,春潮涌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我们行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已启动《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研究编制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点上,树立信心,尽快走出大流行影响,实现更好发展,是中国纺织人的责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找到定位勇开新局,是中国纺织人的使命。

一、纺织行业发展现状

刚刚过去的2022 年极不容易、极不平凡。外部环境风高浪急,新冠疫情跌宕反复,行业经历严峻考验,发展承受巨大压力。2022 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减少1.9%,实现利润超过2000 亿元,同比减少24.8%,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9%,低于上年同期1.3 个百分点。逆境之下,中国纺织工业坚持稳中有进,迎难而上,整体实现平稳健康发展。2022 年全行业3.6万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52000 亿元,纤维加工总量、出口规模稳居世界首位。行业制造基础稳固,规模优势与体系优势明显,是保障全球纺织产业链安全与稳定的关键力量。

(一)纺织行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行业在稳定经济发展、平衡国际收支、创造就业空间、促进民生改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行业是稳定外贸外汇的重要力量。202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再创新高,达3409.5亿美元,同比增长2.5%。其中,出口纺织品1568.4 亿美元,同比增长1.4%;出口服装1841.1 亿美元,同比增长3.4%。

2.行业是保障民生消费的重要力量。2022年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达13003 亿元;全国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5%。行业高品质、多元化的供给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适配性不断提升,国货消费、绿色消费兴起,新产品、新品牌涌现。

3.行业是增强发展韧性的重要力量。行业以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为方向,推进强基工程,夯实制造能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高性能纤维材料、生物基纤维等持续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的应用更加深入,元宇宙、虚拟人在行业开始探索。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发展,龙头企业集约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

4.行业是繁荣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东中西部的产业发展势差,多层次的产业生态,使得纺织行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工信部公布的2022 年39 个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名单中,包括17 个拥有纺织特色优势产业的城市。

(二)行业面临的几个问题。截至2 月8 日,2023 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超过100 亿件,比2019 年达到100 亿件提前了40 天,数据折射出当前信心升腾、开局加速的态势。从江浙到中原,从南粤到八皖,纺织行业都是热火朝天、敢闯敢拼景象。要保持好这种局面,实现更好发展,我们需要在坚定信心的同时,直面现实问题,寻找破解答案。

1.需求疲软和订单不足的问题。联合国预测,2023 年全球经济将降至1.9%,成为数十年来增速最低的年份之一,世界经济进入“浅衰退”区间。经济下行背景下,全球消费能力与消费信心都受到抑制,失业潮加深了消费市场的悲观情绪。

2.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问题。地缘政治变化和大国博弈正在通过原料、贸易、金融等渠道对全球产业产生深刻影响,成为未来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美国坚持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破坏了全球产业链的秩序与稳定,对我国纺织产业健康发展形成现实威胁。

3.企业成本压力的问题。疫情中,受需求不足、成本攀升、流通不畅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普遍承压,不少企业并未恢复,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艰难考验。

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行业的着力点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出人类现代化的新图景,是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纺织行业要在这一伟大实践和系统工程中明确定位,找到发展的结合点和着力点。

(一)激活人力优势,融入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特征影响着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和推进方式。中国14 亿多人口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这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保障如此人口规模的现代化进程,从纤维消费看,完全依靠外部供给是不现实的,纺织产业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体量规模和供给体系。不能走“去工业化”的道路,不能无序的产业转移。提升产业的根植性,适应中国人口的变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要将人口转化为市场优势。14 亿多人口,4 亿多人的中等收入群体,意味着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2022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 万亿元。

2.要将人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22 年,我国60 岁以上人口2.8 亿,总和生育率跌破1.1,出生人口不足千万,人口总量61 年来首次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同比减少666 万人,较10 年前减少6500 多万人。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对经济社会形成现实影响,如何应对人口结构性变化,将人力资源充分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是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促进区域协调,融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弥合城乡区域间的差距,让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方法路径。作为重要的创富产业,纺织行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具有易切入、潜力大的属性,是促进区域发展、解决地方就业、实现民生改善的重要力量。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行业要发挥带动力。县城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点。纺织产业集群也多集中于县域和乡域。在与中国纺联建立试点关系的202 个纺织产业集群中,104 个在县市区,98 个在乡镇街道。纺织行业贯穿一、二、三产业,有很强的经济带动效应,在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中具有特殊作用。日前公布的全国经济百强县中,超过60 个县市以纺织服装为支柱产业或特色产业。作为生活的构成、文化的载体,行业的发展能够充分激活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要素资源,实现民生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的统一。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示的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中,13 个为纺织服装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行业要融入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大势,以产业集群的培养、建设与升级带动县域经济和乡镇经济发展。

(三)创新驱动发展,融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当前物质创造与文化创造的过程趋于融合,知识经济已成为全球的主要经济形态。从生产到消费、从产品到服务,知识要素的比重和价值越来越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是知识经济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时代特征。制造业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场景最丰富、创新影响最广泛,知识经济特征显著。纺织行业集成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行业是科技创新创造的重要阵地。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纺织服装是满足生存、生活需求的重要物质载体。随着科技创新的深入,纺织产品不断发展丰富,在国计民生中作用更加突出。以智能制造、增材制造为代表的装备创新,以高性能纤维、生物材料为代表的材料创新,以智能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为代表的产品创新,持续推动产品品质提升与应用边界延展。“一丝千般化,一线万物生”,纺织服装行业持续创造着物质文明。

行业是繁荣精神文化的重要力量。纺织服装蕴含着文化传统、彰显着时代价值。从颜色、图案、材质到结构形态,纺织服装在应用与提炼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作为当代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纺织服装在丰富的文化创造与现代场景中涌现着设计创新与产品创新。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元素不断融入发展,体验经济、元宇宙等持续拓展着产业空间。继往开来,纺织服装行业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四)稳步绿色转型,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与历史上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面临着更大的资源环境约束。作为高度全球化的产业,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行业,中国纺织的绿色发展一直受到全球关注。绿色转型是行业的现实选择、必由之路。2021 年,我国列入《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清单及认证目录》的商品进出口额为7578.1亿美元,其中纺织产品位列第一。行业推动绿色发展体现两个维度。制造层面,行业要着力发展绿色纤维、清洁生产,深化绿色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产品层面,一方面开发更加绿色环保、更好回收循环的纺织产品,另一方面以产品服务绿色发展,如推动碳纤维在结构轻量化、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整体看,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范式转型还在探索期。

一是绿色规则的变化。从全球看,可持续发展议题既是各经济体密切合作重要领域,也是各方利益博弈所在。

二是资本要求的调整。资本市场对于绿色发展的关注度正在提升,绿色价值化的进程在加快。

三是绿色技术的演进。2016—2021 年,我国绿色低碳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6.5%,中国已成为拉动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绿色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我们要把握主动,务实推进,但不能亦步亦趋,“绿色天真”。一方面,提升绿色产品供给能力,完善可持续产品的界定,加快推动绿色纤维及制品等认证工作,探索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和碳标签认证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消费者教育,降低“绿色溢价”,使实际行动与消费意愿相统一。推动形成绿色产品有效供给与消费观念升级良性互动,培育绿色发展市场机制新生态。

(五)秉持开放包容,融入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作为高度全球化的产业,纺织行业在和平发展的全球环境中实现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了全球繁荣与稳定。行业对外贸易规模超过3000 亿美元;2003 年以来的全球投资存量超过130 亿美元,有效带动了东南亚、非洲等区域的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许多优质的中国制造已成为国际品牌的核心供应商。

百年变局下,国际形势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整个外部环境空前复杂。纺织行业需要以更加开放的格局、更加包容的姿态,融入全球、服务全球。

一是要注重发展的安全性。当前,大国博弈的影响更加深刻,一些偶发性意外事件都可能被过度解读、借题发挥。我们面临的是来自美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多领域的系统性、阵营式打压。这些都在对行业的稳定运行产生现实影响。

二是要适应布局的多元化。区域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从东盟到拉美,从非洲到中东、中亚,一体化的进程使得区域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正在凸显。中国纺织的国际市场向着多元化方向加快演进。

三是要把握走出去的新特征。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的尊重与认可,国际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接受意愿明显增强。

三、凝心聚力,建设现代化纺织产业体系

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我们要将行业的认识和行动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坚定信心、稳中求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纺织行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人民至上,创造民生价值,推进共同富裕。把兜住民生底线,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行业要在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中发挥更大作用。持续提升供给能力,强化产品创新,丰富品种、品类,提升品质、品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二)坚持自信自立,强化科技驱动,实现文化引领。聚焦原创性、引领性,提升主导权、主动权,行业需要在更加自信自立的知识体系上构建更加自主自强的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支撑和动力引擎作用。推动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聚焦“从0 到1”创新,加快行业重大理论、关键技术、综合平台发展,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三)坚持守正创新,巩固制造基础,布局未来产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打造高效能、高品质、高责任、低成本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布局未来产业。

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做精、做专、做实、做强制造,巩固规模和体系优势。扎实推进纤维材料制造、纺织染整加工、终端产品制造发展。拓宽产业用纺织品应用领域。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不断推动制造能力高端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增强高端产品、优质产品供给能力,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四)坚持问题导向,激发市场活力,保障产业安全。总需求不足是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要把恢复和扩大国内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顺应消费升级大势,优化产品结构,加大功能性、智能化、环保型、大健康产品的开发力度。推动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用纺织品的进口替代、传统材料替代。

(五)坚持系统观念,完善创新生态、做强市场主体。要系统推进产业发展,把着力点放到价值集成、协同高效上来,提升产业创新整体效能,形成更具韧性的产业生态。

要打造“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推动形成创新驱动、市场拉动、资本支撑的发展合力。强化产、学、研、用、资创新合作,以产业化为方向,系统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创新、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创新、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创新。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创新联合体、创新联盟、创新平台,提高创新能力、资源配置和成果转化效率。

(六)坚持胸怀天下,畅通内外循环,塑造开放格局。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要开展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巩固传统市场优势的同时,开拓新兴市场,推动形成多元、高效的生产力布局和贸易市场格局。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论坛、澜湄合作等机制框架,与具备较大合作潜力的国家和地区深化产业合作。支持企业合资经营、绿地投资、股权并购、资产收购,整合全球资源、实现全球发展。推动纺织服装项目在国家对外援助中发挥更大作用。增加纺织人才援外培训项目。增强海外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强化行业组织、企业间的国际合作,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一犁春雨,万顷秋风。趁春光正好,让我们只争朝夕,勤耕不辍,栉风沐雨,笃行实干,以行业科技、时尚、绿色的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锦绣华章。

猜你喜欢

纺织现代化绿色
绿色低碳
澳洋纺织
边疆治理现代化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再造绿色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向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