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河小青
——沅江游记

2023-03-24龚盛辉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3年11期
关键词:沅陵沅江红马甲

□龚盛辉

去沅陵、游沅江的愿望,是很早就有的。

十几年前的一次战友聚会上,一名沅陵籍战友问我:“老排长,你知道我们沅江水的成分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天下所有的水不都是由氢和氧构成的吗?”战友笑了笑,说:“可我们沅江水与众不同啊,是诗和画做成的文化水。”

战友的话,让我顿感自己浅薄。三闾大夫屈原曾在沅江之畔写下《天问》《九章》;朗州司马刘禹锡傍着沅水生活了10 年,创新诗歌体式竹枝词,创作出《踏歌词》《采菱行》等不朽诗篇,留下“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千古名句;文学大师沈从文认为自己认识美、学会思索是从认识水、思考水开始的,而他是喝着沅江重要支流沱江的水长大的,自然对沅江格外亲近,在作品中多次浓墨重彩地赞美沅江……历史上在沅江之畔居住过或到访过沅凌的文化名人繁若夜星,留下的诗词歌赋、书画墨宝更是数不胜数。这样一条沅江,难道不是诗和画做成的吗?

从那天起,我便在心里种下一个心愿:此生一定要游沅江。

2023 年8 月,我终于梦想成真——受邀参加“幸福河湖·中国文学艺术家巡沅水看沅陵”活动。

时值初秋,正是秋老虎肆虐的季节。在沅江码头,钻出凉爽的中巴车,站在白晃晃的阳光里,好似钻进一个大炉膛,感到皮肤被火焰燎过似般的刺痛,身上仿佛冒出千万个泉眼,往外哗哗冒着汗水。

猛然抬头,不远处的沅江跳入眼帘,她像是仙子从无垠的蓝天裁下的一条长长的蓝绸缎,一头系在左边的山谷里,一头落在我右手边的深渊中。好蓝的一江水啊,蓝得这般纯净、那么经典,蓝得我心里立刻涌起了丝丝凉爽。

我禁不住加快脚步向停泊在码头上的“怀化”号游艇走去,但行至江畔,又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我是被身旁的江水吸引了,她着实太清澈、太清纯了,能望见水中形态各异的小鱼儿欢游弄姿,能望见阳光在微波上跳跃舞蹈,甚至能望见河床的彩石折射的七彩之光。沅陵美得让人心痛,沅陵的水更是清澈得让人心痛。

游艇离开码头,向沅江下游驶去。山谷无风,江面静如镜面。为让我们更好地观赏沿江风光,驾驶员把游艇开得不紧不慢、非常平稳,坐在船头的我竟有一种坐在影院里观看一部3D 风光大片的感觉,一道道葱翠的山坡、一座座耸立的奇峰、一间间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吊脚楼、一个个白鹭点点的水湾,如影视作品中的慢镜头,由远及近,缓缓迎面而来,又缓缓擦身而过。忽然,一条大鱼跃出水面,带起一片碎银般的水珠子,在空中划出一条漂亮的弧线,重新落入江中,又溅起一朵白色水花。

这时,我从耳旁呼呼的风声里隐约听到一阵歌声。对,是那首耳熟能详的经典儿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循着歌声望去,只见右侧郁郁葱葱的山坡小路上,行走着一队小学生,他们身上的红马甲格外亮

眼,他们的队旗上赫然写着“河小青”三个字。“河小青?”我喃喃了一句。

一旁的导游从我的疑惑中猜到了什么:“您不是在想,这个姑娘一定很漂亮吧?”

我不置可否地笑笑,算是默认吧。

“河小青不是个姑娘,但她比姑娘更美丽。”导游笑着告诉我,“河小青是我们沅陵县‘净滩护河’志愿者团队的队名。”

河小青志愿者团队有6000 多名队员,他们经常或自发、或有组织地身穿红色志愿服,拿起扫帚、垃圾铲和钳子走在河道两岸,一边清理散落在河滩上的杂物、树枝,一边巡查“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情况,确保辖区河道干净整洁。

河小青,确实比姑娘甚至比那些影视明星更美丽。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三垴九洞十八滩’。”听了导游的介绍,我们四处张望,却既不见垴,也不见洞,更不见滩。“‘三垴九洞十八滩’在哪儿呢?”

“下游的五强溪大坝建成后,河床水位抬升了数十米,把‘三垴九洞十八滩’淹没了。”导游有些遗憾地说。

其实,这没有什么遗憾的。“三垴九洞十八滩”消失了,随之而来的必定是新的风景。这是历史的逻辑、大自然的规律。

随着游艇穿过一片狭长的水域,展现在眼前的便是沅江上崭新的景点——陈家滩千岛湖。从前,这里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地,水库蓄水后,层层叠叠的山峦只在水面上露出一个个翠绿的尖顶,远远望去,像是一片随风摇荡的荷叶,把宽阔的湖面装点得生机盎然。

不远处的一个小岛旁,两叶小舟在缓缓游动,舟尾的男人轻轻划着双桨,舟首的女人手拿抄网,一网一网地打捞着水面上的漂浮物。他们从前是渔民,水库蓄水前他们在沅江上打鱼,水库蓄水后他们在水库里用网箱养鱼,创造了知名品牌“五强溪河鱼”,过上了富裕的生活。10 年前,他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家上岸、网也上岸,由渔民变成了护江人。走近了,只见他们身上的红马甲上也印着那三个美丽的字“河小青”。

游艇停靠在一个小岛旁。游人登岸参观、休息。这时我看见不远处有一个老奶奶和一个小女孩,身穿红马甲,并排走在湖滩上,不时弯腰用铁钳夹起废弃物,放进手中的垃圾袋。

我不由得走过去问:“你们是一家人吗?”

小女孩抬头望着我,转动着大眼珠子说:“她是我奶奶。”

“真乖!”我说,“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河小青!”

小女孩的回答让我愣了一下,随即便向她竖起大拇指。然后,我问老奶奶:“你们在这里清理垃圾,有报酬吗?”

“是义务劳动呢。”老奶奶开心地笑着说,“沅江养育了我们祖祖辈辈,对我们有恩呢。虽然现在不在江里打鱼了,但我们要继续把它保护好,算是报答它的恩情吧。”

我的心怦然一动,多么平实而又深刻的道理啊——知恩图报,人与人是这样,人与自然也应该是这样啊!

在五强溪龙回首农家乐吃过午饭,一行人便驱车到官庄金洲溪茶产业园参观。正是午后3 点,阳光正烈时分,大地一片明晃晃、热烘烘。喜热的茶树开心地舒展开枝叶,贪婪地吸收着阳光,为夜间的光合作用积蓄能量,一丘丘茶田、一行行茶垄,竞相吐绿、生机勃发。

在辽阔花园间蜿蜒的金洲溪上,官庄镇团委正在组织“争当河小青、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数十名年轻人身穿红马甲,手拿铁钳、垃圾袋沿溪而上,捡拾饮料瓶、塑料袋、碎纸片、烟头……他们的身后,是洁净的河床、清澈的溪水、潺潺的流水声……

在沅陵境内,200 千米沅江和数百条溪河组成了“三千里水路”。在这“三千里水路”上,处处活跃着河小青的身影。

沅水哪得清如许,为有美丽河小青!

猜你喜欢

沅陵沅江红马甲
有温度的南通“红马甲”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红马甲”赵阿姨的夕阳人生
沅江:首本乡土教材出炉
一帆风顺
把“红马甲”穿起来
沅陵“学治”文化价值探析
活跃在“两会”的红马甲
沅陵传统龙舟竞渡的发展
沅江:俏芦笋撑起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