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与色
——中国国画中的材料与技法

2023-03-24葛颖商洛学院艺术学院秦岭画派研究中心

艺术品鉴 2023年36期
关键词:泼墨墨色工笔画

葛颖(商洛学院艺术学院;秦岭画派研究中心)

中国国画起源于古代,其发展过程中,墨与色作为不可或缺的元素,不断演变与创新。墨,作为传统的书写与绘画材料,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分类体系。色,作为对比的要素,通过历代艺术家的探索,逐渐在国画中占据重要地位,使画面更具表现力和层次感。

一、墨与色的基本概念

(一)墨的起源与演变

最初墨是由石墨、松香、菜籽油等材料制成的天然墨块,这种墨块不只用于书写,且还被用于染布、制作染料等,然而,天然墨块颜色较暗,不易书写且易碎,人们开始寻找更好的替代品。到了宋代,人们开始用油烟和煤烟制作墨,这种墨不仅色泽深黑,不宜碎裂,而且书写起来更加流畅。到了明代,墨的制作工艺到达了顶峰,颜色和图案呈现多样化,此时的墨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书写工具,而是一种极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工艺品,然而,随着纸张和印刷术的普及,墨的实用价值逐渐降低。但进入21 世纪后,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升和传统文化的回归,墨又重新获得人们的关注,墨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

(二)中国墨的分类系统多维丰富

1.以材料分类

不同材质的墨料呈现出各具特色的绘画效果。松烟墨和油烟墨等,源于不同的植物成分,为画作赋予独特的氛围。松烟墨以其清新的香气和浓郁的颜色,常用于表达清新、宁静的画面,如山水、花鸟等。而油烟墨则因其深沉的墨色和独特的质感,更适用于工笔画,能够勾勒出精致的细节,为画面注入沉稳和厚重感。

2.以颜色分类

可以将墨色分类为“干、湿、浓、淡、焦”五种,称为五色,这五种墨色在中国画中各有特点和用途。①“干”墨特点:墨中水分少,用于山石的皴擦,能产生苍劲、虚灵的意趣。其常用于描绘山石等具有坚实质感的物体。②“湿”墨特点:墨中水分较多,可用于渲染,表现湿润感。也可用于雨景中的点叶、点苔,使画面具有湿润之感。其适用于渲染和表现湿润氛围的场景。③“淡”墨特点:墨色淡而不暗,用于描绘远处物体或物体的明亮面。其适用于描绘远景或强调明亮部分。④“浓”墨特点:为浓黑色,用于描绘近处或物体的阴暗面。其主要用于画面的主体,突出近景或表现物体的阴影。⑤“焦”墨:特点:比浓墨更黑,用于突出画面最浓黑处,勾点或皴,提神醒目。其应用在画面中,用于调整重点和加强对比。

这五种墨色在画家的巧妙运用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画面,展现出不同层次和氛围。此外,“白”指的是纸上的空白,与墨色形成对比,为画面增添明度和平衡。总体而言,这五种墨色的巧妙组合,使得中国画在表达深远、意蕴丰富的同时,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3.以质地分类

①浓墨:浓墨通常指墨的质地较浓稠、浓郁,颜色深沉。这种墨在绘画时可以用于描绘较为厚重、饱满的线条和形状,常用于强调物体的轮廓和质感。②淡墨:相对于浓墨,淡墨的质地较为稀薄,颜色相对较浅。淡墨常用于表现柔和、淡雅的氛围,适用于绘制一些细致的画面和轻盈的线条。③干墨:干墨指的是墨的质地较为干燥、坚硬,不太容易在纸上扩散。这种墨适合用于勾勒线条,描写细节和轮廓。④湿墨:与干墨相对,湿墨指的是墨的质地较为湿润、柔软,容易在纸上渗透和展开。湿墨适用于表现水墨画中的水、云雾等柔和、流动的元素。

(三)色在中国国画中的演变

中国国画中的色彩演变是一个历经变革的丰富历史过程。最初,中国国画以颜色取胜,展现了重彩的生动表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在元代,艺术家逐渐将重心转向水墨,注重线条和墨色的表达,引入了更丰富的元素以表达情感。清代形成了独特的“饱和画风”,勇于运用高饱和度的颜色。近现代,随着西方色彩理论的引入,中国国画不断创新,艺术家尝试新的调色法和混合技巧,呈现出更为丰富和多元的色彩面貌。这一演变过程,既是对传统的延续,也是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与融合,使中国国画在色彩表达上,展现出了多样性和创新性。

二、墨的制作与分类

(一)传统墨料的制作过程

①选料:传统墨料的原料主要包括松烟、油松等。这些原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墨的质地和颜色。松烟墨以松烟为主要原料,赋予墨以清新的香气,画家在选料时,需考虑不同原材料的特性,以达到所需的绘画效果。②研磨:传统墨料的研磨是制作过程的关键步骤,通常使用石磨等工具进行手工研磨,以确保墨的颗粒细腻均匀。这一过程既需要画家的耐心与技巧,也需要对墨料质地的精准把握。通过精心的研磨,墨料得以达到理想的黏稠度和颗粒度,保证了后续绘画过程的流畅与精准。③贮存:成品墨料需要在适宜的环境中存放,以保持其质量。墨料的贮存条件直接关系到墨的保存期限和画作效果。艺术家通常会选择通风干燥的环境,避免阳光直射,以防止墨料干燥或受潮,从而保障墨料的长期保存和绘画效果。

(二)传统色料的应用与演变

1.传统色料的分类

传统色料主要分为矿物颜料、植物颜料、动物颜料和人工合成颜料等几大类。以下是这些传统色料的一些常见分类。①矿物颜料:宋代绘画以山水画为主,艺术家主要使用自然界的矿石颜料,如朱砂红、铁黄、石青等等。这些颜料帮助创造出深远的山水景观。②植物颜料:一些植物提取物,如柿饼渣和木炭,也被用于制作颜料。这些颜料对于描绘细致的植物纹理和墨线有一定的作用。③动物颜料:动物颜料是从动物体内提取的颜色素,通常包括来自昆虫、贝壳、鸟类等的颜料。它们在绘画、装饰和染色等方面,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好处。④人工合成颜料:人工合成颜料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造的颜色物质。

这只是传统色料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颜料和染料,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都有所应用。传统色料的选择受到文化、地理和制作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为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提供了丰富的色彩选择。

2.色料在不同时期的演变

唐代(618-907 年)的画画风格:唐代绘画注重笔墨的运用,以墨色为主导,更偏向于工笔和写实的表现方式。山水画在唐代已经形成了初步的风格,强调景物的表现和形态。在色彩运用上,唐代的绘画风格以重彩为主,尤其在唐代仕女图中,更注重丰富的色彩运用。画家们在表现仕女图时,善用各种鲜艳而充满生动感的颜色,展现出唐代社会的繁荣与活力。

宋代(960-1279 年)的画画风格:宋代画家追求写实主义,特别在山水画中形成了“工笔山水”的风格,追求意境深远。在色彩运用上,宋代画家注重色彩的层次和变化,整体更为含蓄。以淡雅、柔和的色调为主,强调墨色的运用,创造出宁静深沉的画面。相对于唐代,宋代的颜色表现更为清秀,色彩更为细腻,营造出一种雅致的氛围。在宋代的山水画中,虽然仍保留了唐代的一些传统特征,但色彩更趋向于清新淡雅,体现了绘画风格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在人物描绘中,同样呈现出对细腻色彩的追求,使整体画面更为丰富多彩。

元代(1271-1368 年)的画画风格:元代画家更加开放,接受外来文化影响。虽然仍有工笔画,但写意画风逐渐兴起,画家注重表达个性和情感。在色彩运用上,元代的色彩更加大胆,引入了更多外来的颜色,如波斯紫。金属颜料的使用使得画面更为璀璨。

明代(1368-1644 年)的画画风格:明代画家继承元代的写意传统,更加强调表达个性,追求意境和氛围的营造。花鸟画、人物画等多样化。在色彩运用上,明代的色彩更加丰富,画家开始尝试一些新的颜料和技法,如使用朱膘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清代(1644-1912 年)的画画风格:清代画家在承袭明代写意传统的同时,更加注重工笔画,尤其是宫廷画院。画家追求画面的精致和细致。在色彩运用上,清代的色彩仍然注重传统,但在宫廷画院中,一些颜料技艺得到更为精湛的发展,宫廷画作更注重金碧辉煌的效果。

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画风和色彩特点,同时也受到时代背景和文化影响。绘画风格的变迁体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丰富发展历程。

三、国画技法的演进与特点

(一)工笔与写意的发展

1.工笔的发展

古代:在古代中国绘画中,强调工笔的精细和工笔技法是一项重要传统。画家们通过精湛的线条勾勒描绘,着重于形态的准确和细腻,将绘画视为一种精巧的技艺。

隋唐时期:工笔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开始发展,画家在这个时期便注重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细致描绘,通过工笔来表达细节和轮廓。这时期的绘画呈现出一种工笔的趋势,为后来工笔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五代十国至宋元时期:工笔的发展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逐渐成熟的过程。这段时期为后来工笔画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在工笔表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中国国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工笔的运用有了新的尝试。尽管仍然保留对工笔的关注,一些画家开始通过线条表达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元代时期:元代文人画的兴盛推动了绘画风格的多元化,画家们更注重笔墨的自由和表现力,使得工笔逐渐融入更加写意的表现方式中。这一时期,绘画在表现形式和审美理念上,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2.写意的发展

古代:写意的理念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早有体现,例如,《庄子·逍遥游》中的“逍遥游,尽欢而不污,因天地之委质,非容易为之容。”

唐宋时期:在唐宋时期,写意逐渐成为绘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文人画家开始强调表达个性和情感,追求笔墨的自由和意境的抒发。

元明清时期:元代画家倪瓒提出了"心画之理",主张画家应当以自己的心灵感悟去表达意境。明代文人画风兴盛,写意成为文人画的主要表现方式。

近现代:随着近现代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交流,写意绘画在中国得到新的发展。20 世纪初的现代艺术的兴起,为写意绘画注入了更多的实验性和创新性。

总体来说,工笔和写意是中国绘画传统中两个不同但互为补充的表现方式。工笔强调形态的准确和细腻,而写意则追求表达个性、情感和意境的自由。这两者在中国绘画史上,共同推动了绘画的发展和演变。

(二)泼墨、渲染等技法的运用

1.泼墨技法的演进

泼墨技法是中国水墨画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其演进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艺术流派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以下是泼墨技法演进的一些主要阶段。①古代泼墨:泼墨技法最早出现在古代,尤其在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代,艺术家们开始尝试使用泼墨来表现自然界中的山水景色。这一时期的泼墨主要通过挥毫、抖毫等手法,使墨汁飞溅到纸上,以模拟雨水、瀑布、水流等自然景象。②五代至北宋:在五代至北宋时期,泼墨技法逐渐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这时期的画家们通过不同的手法控制泼墨的速度和方向,以达到更精细、具体的艺术效果。此时的泼墨技法在山水画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③南宋至元代:南宋至元代时期,泼墨技法在中国绘画中取得了高峰。画家们开始更加注重墨的浓淡和飘逸感,通过控制墨的稠度和纸的湿度,创造出具有意境和情感的作品。这一时期的画家如李唐、夏圭等,以泼墨技法在山水画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④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泼墨技法仍然保持一定的传统,但也受到了一些新的影响。一些画家开始尝试将泼墨与其他技法相结合,创造出更为丰富多彩的画面。同时,泼墨技法在写意花鸟画和人物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总体而言,泼墨技法的演进体现了艺术家对于墨的运用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从简单的模拟自然景象,到更加抽象和表现主义的应用,使泼墨成为中国水墨画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

2.渲染技法的发展

渲染技法是中国水墨画中的一种重要技法,主要通过对墨色的层次和渐变的运用来表达画面的深远感和立体感。渲染技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①古代渲染:古代渲染技法在中国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的山水画中,艺术家们通过巧妙运用墨色的深浅和渐变,表现远近、高低和光影的变化。这一时期的画家们注重用淡墨表现远处的景物,用浓墨表现近处的景物,以形成层次感。②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渲染技法得到了更为系统和深入的探索。画家们通过反复渲染、叠加墨色,使画面的光影更加丰富变化。在这一时期,渲染技法与泼墨技法、点染技法等相互融合,创造出具有强烈笔墨和深邃意境的作品。③宋至元代:在宋至元时期,渲染技法进一步发展。画家们开始注重用墨色表达物体的质感和光影效果,使画面更具写实感。此时期的画家如文同、倪瓒等,通过巧妙运用渲染技法,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作品。④明清时期:在明清时期,渲染技法逐渐演变成为更为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画家们不仅在山水画中运用渲染,还在花鸟画、人物画等不同题材中加以应用,使渲染成为中国水墨画中一种通用而灵活的技法。

总体而言,渲染技法的发展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探索和创新,使其成为中国水墨画中表达深远感和立体感的重要技法之一。这一技法的运用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手段,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表达和创作的可能性。

四、材料与技法的相互关系

(一)不同材料对技法的影响

1.墨的影响

松烟墨:松烟墨的特点是淡黑无光泽,以松烟墨书写,字迹点画凝重,墨迹呈现细细的丝绒状质感。松烟淡,墨色性偏冷,倾向于墨青色调,以淡松烟墨书写绘画,能明显感受到笔锋的细微变化,墨色淡而不薄、苍茫古雅。

油烟墨:常用于工笔画,能够勾勒出细致的细节。油烟墨的墨色深沉,适用于需要精细描绘的工笔画,突显画面的层次感。油烟墨通过其深沉的颜色和质感,使工笔画在呈现事物的精确性的同时,不失艺术的表现力,使观者在细节中感受到作品的立体感和丰富层次。

2.色料的影响

明快色彩:适用于写意,增加画面的活力。明快的色彩能够使画面更为生动,为写意画作注入更多活力和情感。艺术家通过明快的色彩表达方式,创造出富有活力和轻快感的画面,使观者在欣赏作品时,感受到积极向上的艺术氛围。

深沉色彩:常用于工笔画,强调细节与层次感。深沉的色彩能够使工笔画更为细致,突显画面的层次和质感。通过深沉的色彩表达,画家能够在工笔画作品中,展现出丰富的层次和细节,使观者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二)技法对材料的要求

1.工笔技法的要求

对材料的要求:①宣纸选择:工笔画作通常需要光滑、坚韧的宣纸。选择宣纸时要确保表面平整,不易破损,以便于表达精细的线条和细节。②墨的品质:选用墨色深沉、均匀的松烟墨,以确保线条的清晰度和层次感。墨的质地应该适中,不过硬也不过软,以便于掌握绘画的精度和流畅度。③颜料使用:工笔画作中可能需要运用一些着色,此时颜料的选择应符合画作整体调性,同时要注意颜料的质地和稳定性,以免影响画面的耐久性和颜色的稳定性。

2.写意技法的要求

对材料的要求:

①宣纸的选择:宣纸的选择在写意技法中至关重要。通常选用质地较为吸墨的宣纸,以便于墨色的自由渗透和流动,从而展现出更加自由、激情的笔触。

②墨的品质:选用墨色深浓、有层次的松烟墨。墨的质地应该适中,不过硬也不过软,以确保在表达写意笔墨时,有足够的控制力和流畅度。

③颜料的运用:写意画作中可能会运用大面积的水墨渲染,因此颜料的流动性和混合性是关键。艺术家可以选择不同颜料和水的比例,以达到丰富的表现效果。

五、结束语

通过对中国国画中墨与色的综合研究,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两个元素在国画中的重要性。墨与色不仅是画面的构成要素,更是艺术家表达个性与情感的媒介。通过深入研究墨与色的历史渊源、材料与技法的分类以及它们在国画创作中的相互关系,我们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示。

猜你喜欢

泼墨墨色工笔画
泼墨迎新
工笔画作品
无色中的有色——李立扬诗歌中的中国画墨色之美
工笔画
小荷露笔尖 泼墨弄丹青
小学工笔画
如何使墨色有变化
粉红荷花工笔画法
渴望
万世之功郑国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