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国上将韩先楚:百战沙场碎铁衣

2023-03-24徐文浩

党史博览 2023年2期
关键词:渡海海南岛

■许 峰 徐文浩

1955年9月, 韩先楚被授予上将军衔

清晨,深秋的北京尽管晴空万里,还是挡不住瑟瑟秋风给人们带来的阵阵凉意。

这是1986年10月3日的清晨,国庆节刚刚过去两天,在北京解放军301医院的一间病房里,为新中国的建立和人民军队的建设浴血奋战、呕心沥血了一辈子的著名战将韩先楚,被战争年代留下的长期病痛带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老将军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用他那微弱的目光打量着同他生活、战斗了一生的夫人刘芷,打量着围在病床前的子女和工作人员,嘴里喃喃地念叨着:

“台湾、台湾……”

我们无法臆测老将军在他生命的弥留之际不停念叨“台湾”两个字的含意。

也许,是他生命的最后几天,陈云、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得知他时日不多,密集去301医院看望他时,同他讨论台湾回归问题的延续……

也许,是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忘不了当年毛主席把他派到福建前线一干就是19年的初衷,为自己没能亲手解放台湾而遗憾……

毛泽东提醒:“别忘了他在海南的贡献”

时针,倒拨到1955年。

1955年,党和国家为了表彰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士们建立新中国的功勋,也为了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决定在军队实行军衔制。为此,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制定了严格的评衔条件和标准。毛泽东高度重视这次授衔工作,特别是对那些功勋卓著的战将,军衔怎么定他反复问,其中包括韩先楚,并专门提醒授衔工作领导小组的几位党和军队负责人:“别忘了他在海南的贡献。”于是,韩先楚在我军1955年第一次授衔时被授予上将军衔,大家都觉得他是实至名归。

应该说,让毛泽东和全党全军以及全国人民都忘不了的解放海南岛战役,是战将韩先楚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笔。

1949年底,时任人民解放军12兵团副司令员兼40军军长的韩先楚,率部随第四野战军,从东北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了广东海边,屯兵雷州半岛。

1949年12月18日,15兵团司令员,也是我军著名战将的邓华根据毛泽东电令,负责指挥由12兵团40军和15兵团43军组成的渡海作战兵团,准备实施解放海南岛战役。

当时的局势是:国民党军退守海南岛的兵力达10多万人,在国民党名将薛岳的指挥下,构筑了号称“伯陵防线”的坚固防御工事。国民党军派驻了50余艘舰艇和25架战机、20架运输机的海空军力量协助陆军防守。而我军部队都是陆军,官兵大多是从北方入伍的“旱鸭子”。而且,不要说军舰,连雷州半岛渔民的木船都被国民党军拖走集中看管了,解放海南岛横渡琼州海峡成了大问题。加之当时我军刚刚进行的金门战役失利,给一些指战员心头蒙上了阴影,解放海南岛战役该什么时候打、怎么打,从上到下都举棋不定。正是基于当时这种局势,时任中共华南分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的叶剑英,根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在广州专门召开了攻打海南岛的作战会议。经过激烈和深入的讨论,确定了“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作战方案。

在进行海南岛战役准备的过程中,邓华等渡海作战前敌指挥部首长,发现无论是搜集渡海船只,还是参战的陆军部队的海战训练都非常困难,短时间内无法准备就绪。经研究后于1950年1月5日向在武汉的四野首长林彪、罗荣桓和中央军委发了一封急电,讲明了攻打海南岛的困难,提出推迟海南岛战役的想法。接到林、罗首长的回电后,渡海作战前敌指挥部又随即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将渡海作战推迟到6月,改装机帆船为主要渡海工具,派人到香港购买登陆艇等工作也同时展开。

韩先楚认为,以当时的情况,改装机帆船、购买登陆艇不仅难度大,而且耗时长,很可能将海南岛的解放向后拖延几个月甚至一年。所以,他主张依靠风帆船,依靠谷雨前的季风渡海,早日解决海南岛问题。

韩先楚的想法没被采纳。于是,在广州参加完作战会议后,他匆匆赶回驻扎在雷州半岛的40军部队,并同副军长解方商定,违反规定在军党委会上不传达前指关于推迟渡海作战的决定,严厉要求部队一切渡海作战的准备工作必须在谷雨到来之前的3月份完成,响亮地提出“要把善打硬仗的陆军变成海军陆战队,把东北虎变成水蛟龙”。与此同时,韩先楚根据情报,指挥部队截获了涠洲岛上“广东反共自卫军”劫掠的400多条民船,让部队懂技术的指战员拆下汽车引擎等部件装到风帆船上,把风帆船改成了机帆船;又把战防炮固定到机帆船上,将其改成了威力大增的“土炮艇”。40军的指战员大多是北方土生土长的“旱鸭子”,为了让部队尽快适应渡海作战的需要,他又指挥部队在驻地请来了1400多名船工,既为渡海作战所需船工作准备,又帮助部队进行海训。

1967年, 毛泽东接见韩先楚(左)

韩先楚一边指挥部队厉兵秣马作渡海作战准备,一边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前敌指挥部、广东军区、四野、中央军委四级首长发电报,讲明40军已作好渡海作战攻击海南岛的准备,并请求在谷雨前5天,发动海南岛战役。由于金门战役失利的阴影,在我军一些指挥员心头一直挥之不去,韩先楚3月一个月三次请示电报没有回应。4月初,眼看季风季节逼近,心急火燎的韩先楚不听劝告,干脆绕过“前指”和广东军区,以他个人名义越级发电报给在武汉的四野首长林彪,请林彪说服毛泽东提前发动海南岛战役,并立下军令状:如果43军没有准备好,愿率40军独立打下海南岛。同时,为了证明40军确实准备好了,在征得“前指”同意后,他先后组织了一个800多人的加强营,一个2900多人的加强团,两次成功偷渡到海南岛,登岛部队与长期坚持在海南岛上的琼崖纵队会合,奠定了接应大部队登岛的有利条件。

40军部队两次偷渡的成功,不仅极大鼓舞了我军指战员的士气,同时让毛泽东和各级首长坚信:韩先楚的“再三建议”和“一意孤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终于下达了1950年4月16日发动海南岛战役的作战命令。

4月16日傍晚7时30分,似乎是天佑新中国,也是天佑韩先楚,本来平静的海面,突然刮起了东风。随着四颗白色信号弹腾空而起,韩先楚和兵团参谋长兼40军副军长解方、40军政治部主任李伯秋组成的渡海作战基本指挥所,亲率40军6个团和43军2个团,登上改装后的300多条大帆船,作为渡海作战的第一梯队,乘风破浪直指海南岛……

那一夜,时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一直守在总参谋部作战室,不断地询问:“韩先楚在什么位置?”当作战值班处处长报告:“韩先楚上岛了!”聂荣臻这才长吁一口气:“有这一句就够了。”

几年后,当罗荣桓和陈云谈起海南岛战役时,罗荣桓说:“海南战役不大好打,但我们打得好。……在战役指挥上韩先楚同志起了主导作用。”

时至今日,回顾韩先楚“再三建议”“一意孤行”提前发动海南岛战役这段历史,其重大意义远远不止一个大兵团用木船渡海作战的成功战例那么简单。

1950 年4 月,韩先楚“一意孤行”,指挥部队成功解放海南岛;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派遣第七舰队横断台湾海峡。

如果不是韩先楚的“一意孤行”,不仅海南岛上的国民党守军可以利用时间换空间,加强岛上的防御工事和力量;美国为了自身战略利益,同样可以派舰队横断琼州海峡。

正是韩先楚的“一意孤行”,保住了中国的南出海口,为我国后来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提供了南海的便利舞台。这,才是韩先楚当时恐怕也没想到的自己“一意孤行”早日解放海南岛的重大意义所在。

1950年5月10日, 海南岛解放后韩先楚(前排右二) 与战友们合影

韩先楚大声喊道:“我只服从正确的指挥!”

海南岛战役中,有一个在今天看起来十分有趣的小插曲。

同样是我军著名战将,时任15兵团司令员兼海南岛战役前敌总指挥的邓华,同时指挥12兵团40军和隶属15兵团的43军实施海南岛战役。在邓华的计划中,这次渡海作战的主攻是43军,而12兵团40军是加强攻击力量,也就是第二梯队。但由于上上下下都认为渡海条件不具备要推迟海南岛战役,43军没有作好准备。在这种情况下,韩先楚向邓华要求由作好了准备工作的40军先行渡海作战,让43军当第二梯队。邓华坚决不同意,并要韩先楚体谅他的难处。然而韩先楚毫不让步,声称要越级向四野林、罗首长上报。韩先楚的话彻底惹火了邓华:“你到底承不承认是我指挥你?”韩先楚也毫不示弱,冲着邓华大声喊道:“我只服从正确的指挥!”

这个小插曲,无关两位著名战将的人格和个人恩怨。但“我只服从正确的指挥”这句话,充分展示了韩先楚作为一名军人的高尚情操和品质。

古今中外,一名真正的军人,一名优秀的将领,无不把“打胜仗”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中国早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古训。韩先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养成了“为了打胜仗”决不无原则奉迎上级的秉性。只要是他经过深思熟虑认定有把握取胜的仗,谁也动摇不了他的决心,上至脾气暴躁的彭老总,下至兵团司令员、纵队司令员的作战命令他都违抗过。

1936年5月18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了扩大西北抗日根据地,决定以红一方面军第1、第15军团和第81师、骑兵团组成西方野战军,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进行西征战役。红15军团分两路西进,时已升任红78师师长的韩先楚率部行至定边县城关时,侦察员报告说城内有国民党军马鸿逵部的一个骑兵营和一个保安团武装。韩先楚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往先头团232团,带着团长、政委围着定边县城走了一圈侦察地形。而城内的敌军既不出击,也不打枪骚扰,又不逃走。韩先楚和232团团长、政委分析,认为敌人之所以困守一座孤城不敢行动,一是惧怕被我军围歼,二是怕弃城逃跑交不了账,所以只能按兵不动。韩先楚断定:“敌惧我歼,攻城可克。”他让参谋长发电报给彭德怀司令员和红15军团首长,报告攻打定边县城的决心。彭德怀的指示很快下来了:“置定边于不顾,继续绕道前进。”事后,彭德怀回忆说,因为此次西征的目的是扩大根据地,他担心如果定边县城久攻不下,会影响整个作战行动。但韩先楚经过仔细侦察和分析,坚信自己的判断:定边县城虽有城墙但并不高,准备好云梯可以攀登,完全有把握消灭守敌。如果在敌人惧战、城墙可破的情况下不抓住战机打下这座孤城,等到敌人增兵守城,我军要再打就困难了。

于是,韩先楚违抗了彭德怀的命令,指挥部队对定边县城发起了攻击。战斗过程正如韩先楚所料,非常顺利。红78师仅用两个多小时就攻克了定边县城,俘敌350多人,缴获枪支400多支,战马180多匹,银圆1万多块和一批物资。接到战报后彭德怀非常高兴,马上发来贺电:“你们机动灵活,攻克定边,庆祝胜利。防务移交,继续向盐池侦察前进。”

违令用兵作战,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一般指挥员都不敢冒这个风险。韩先楚这种只要有把握打胜仗而不唯上的品格,不仅没有因违抗上级命令而受责难,还赢得了上级的赞许和信任。

1947年3月,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集结10万兵力分三路向我临江地区发动第四次进攻。为了迎敌,东北民主联军成立了以3纵司令员曾克林为总指挥、4纵副司令员韩先楚为副总指挥的前敌指挥部。在作战会议上,对于是先消灭国民党军暂编20师,还是先消灭蒋嫡系89师的问题,曾克林与韩先楚发生了分歧。

曾克林主张先打20师,理由是该师属滇军部队,战斗力弱,容易消灭;而89师是蒋嫡系,装备精良,如果一天内解决不了,等到国民党军援军到达,我军有被反包围的危险。韩先楚则认为:89师刚从热河移防东北,对地形交通并不熟悉,而且狂妄自大,贪功冒进;正因为89师是蒋嫡系,装备好,战斗力强,把它消灭了才能一战改变整个战局,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二人意见相持不下,于是将各自的意见分别报送辽东军区首长萧劲光和陈云。萧劲光和陈云认为韩先楚的想法是正确的,不仅给予了肯定支持,而且为了确保胜利,还把3纵和4纵交给韩先楚统一指挥。本来,4纵司令员胡奇才因病住院,作为副司令员的韩先楚只带了一个师配合3纵作战,听从3纵司令员曾克林指挥就是了,完全没必要因为打法去与曾克林争长论短。这下好了,由于韩先楚的坚持和萧、陈两位首长的信任,他反客为主了。曾克林非常大度,接到命令后对韩先楚说:“老韩,从现在开始我们听你指挥。”

韩先楚(右一) 与萧华、 陈锡联、 陈伯钧、 刘亚楼、 吕正操、 萧向荣等在天安门城楼合影

韩先楚不负众望,经过精心布局,敌89师被一步步诱入我军包围圈中,仅10个小时就被全部歼灭,同时还打退了敌军两个师的救援。这一役,让国民党军对我临江地区的第四次进攻土崩瓦解,彻底扭转了我军在东北地区被动防守的局面,攻守易势。

一个前线指挥员,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如果不能审时度势地抓住战机克敌制胜,而对上级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指令唯唯诺诺,机械执行,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指挥员。正是基于这种认知,韩先楚只要是自己根据战场局势深思熟虑的谋略与上级的指令发生冲突时,他都会坚持自己的主张,只要能打胜仗,决不考虑不遵从上级的指令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官位和升迁。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年代同样是禀性难移。

韩先楚在福州军区任司令员期间,恰逢中央军委组织修改指导军队作战的法律性文件战斗条例。条例中有一节内容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韩先楚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打仗只有积极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有时还要主动牺牲自己去换取消灭敌人的胜利。韩先楚让秘书把自己的建议上报军委:“把‘消灭敌人’放到前面,‘保存自己’放到后面。”秘书悄悄地提醒他:“首长,‘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毛主席的原话。”韩先楚答道:“你写上,有问题我负责!”最后的结果是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接受了韩先楚的建议。

事实证明,韩先楚的“抗上”绝不是出于私心和个人情绪,而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真正的革命军人党性和血性的真情流露。对上级的指令和决定,他认为不切实际的就大胆提出意见,从不装聋作哑、无原则地奉迎。而对来自上级的错误言行,他更是坚决抵制和斗争,决不见风使舵、投机钻营。

1967年,造反派夺权的风暴席卷全国,地方各级党政干部被打倒,政府工作陷入一片混乱,不少地方甚至瘫痪。尽管毛泽东批发了中央军委关于“一律不许冲击军事机关”的“军委八条”,但造反派在“四人帮”的幕后操纵下,对命令置若罔闻。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韩先楚,成了福建造反派“揪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矛头所向,他们编织了韩先楚许多“罪状”,一心想把韩先楚打倒。

面对造反派无法无天地冲击军事机关,韩先楚心急如焚。他想的不是个人的去留和安危,而是福建处于对台斗争的前线,经常要防备国民党军和特务的偷袭和进犯,如果让形势继续恶化下去,“不用蒋介石反攻大陆,我们自己就乱了”。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他一面报请总部命令副司令员皮定均到闽中地区开设“前方指挥所”,保证对敌斗争的作战指挥,一面对妄图搞乱军队的阴谋进行坚决斗争。为了尽快制止造反派冲击军事机关,韩先楚主持起草发布了《福建前线部队公告》,并报中央军委。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很快将公告批转全军参照执行,有力地反击了造反派冲击军事机关、“揪军内一小撮”的歪风,不仅有效地保持了福州军区部队和边防的稳定,也为全军部队的稳定作出了贡献。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称赞道:“老韩有胆量!”

1967年,毛泽东接见韩先楚时,韩先楚对毛泽东讲过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爱讲话,意见也多。有人说我爱抗上,我承认,有意见,有想法为什么不提?党员要有党性,光考虑个人荣辱,就不对,要想到事业的利益,就是大事。”应该说,韩先楚发自内心对毛泽东讲的这段话,是对他处处以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为重,只唯实、不唯上高尚情操的最好注脚。

韩先楚(前左一) 与彭德怀(前中) 在朝鲜

“百战沙场碎铁衣”

在我国军事学术界,韩先楚是被众多专家学者公认的“几无败绩,一个百战不败的战将”。应该说,正是这个“百战不败”奠定了韩先楚敢于屡屡“一意孤行”的底气。

世界上没有天生不败的战神。

古今中外的名将,最重要的品质,除了勇敢还是勇敢,只有勇敢无惧,才能所向披靡。

1930年秋,17岁的韩先楚在家乡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便和战友们一起深入农村帮助主力红军筹粮筹物资。游击队的行动惹恼了当地民团和红枪会等地主武装。一天,游击队正在筹粮时,遭到了数百名脸上涂成五颜六色的红枪会亡命之徒的围攻。刚刚组建不久的游击队,队员都是贫苦家庭出身的中青年农民,有些队员相信了红枪会刀枪不入的宣传,面对红枪会进攻时转身就跑。此时的韩先楚似乎忘记了自己只是一名普通游击队员的身份,只知道这样溃散游击队肯定会被红枪会消灭。只见他一把抓住也在向后跑的游击队队长,用枪顶住队长大喊:“不能跑,不能跑,谁跑就打死谁。”并让队长组织大家反击。韩先楚首先射击,几声枪响,红枪会的人接连倒下几个。队长和队员们被韩先楚镇住了,又看到红枪会会众并非刀枪不入,便一齐刀枪并举,向红枪会会员反冲杀过去,几百名红枪会会员顿时败退下去。从此,韩先楚就有了个“勇敢分子”的名号。

数十年浴血奋战,无论是在国内战场还是在国外战场,无论是当士兵还是当团长、师长、司令员,韩先楚那敢打敢拼的身影无处不在。他在战争年代多次受伤,左手留下终身残疾,还两次差点牺牲。

1934年11月26日,红25军长征至河南方城县独树镇,遭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一个旅又一个团的疯狂堵截。时任连长的韩先楚深知这场战斗关系红25军的生死存亡,果断率领全连迅速抢占一个重要阵地,举着大刀高喊:“共产党员跟我冲啊!”与敌人反复肉搏冲杀,为红25军杀开了一条血路。这场恶战之后,时任军长的徐海东评价说:“是韩先楚拼命掩护了全军冲出包围。”

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的韩先楚(右二) 在西北视察

1938年4月初,日军出动了3万多人分九路对晋东南地区的八路军进行围攻。时任八路军115师689团团长的韩先楚,奉命率部配属八路军129师执行作战任务。在山西武乡县东部长乐村一战中,面对1000多日军的进攻,韩先楚身为团长亲自端着步枪率部冲杀,连续打退敌人7次进攻,5次与敌人展开白刃战,保证了长乐村战斗的胜利。时任129师师长的刘伯承,在师指挥所用望远镜目睹了韩先楚率部冲杀的过程,赞不绝口地对时任副师长的徐向前说:“这个部队真硬啊!”

将军不畏死,三军才会用命。韩先楚深谙这个道理。无论在哪一级指挥岗位上,作战方案开始实施之后,他绝对不会坐在指挥所等战报,每次都是亲临战场,身先士卒,目的就是要让正在冲杀的指战员们知道,韩先楚就在他们身边,就在他们中间。

辽沈战役攻击锦州一战,韩先楚受命指挥3纵、2纵、6纵17师和炮纵主力,从城南向城北方向主攻锦州。在锦州城北的配水池和亮马山两个制高点,国民党军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导致负责攻击的部队伤亡惨重还久攻不下。当时韩先楚胃病犯了,疼痛难忍,但他顾不了这些,让警卫员背着他来到前沿阵地。正在前线苦战的指战员们,看到司令员带病来到前沿,精神为之一振。韩先楚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两个制高点后面有一条通往锦州城内的交通壕,使敌人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城内派兵通过交通壕增援。韩先楚马上派出一个连切断了敌人的运兵通道,敌人后继无援,两个制高点迅速被我军攻克。

如果说骁勇、敢打是韩先楚的本色,那么“善打神仙仗”则是韩先楚在开国将领中被公认为“出彩最多的将军”之一的原因。

韩先楚出生在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因家境贫寒,从小没读过书,更没受过战争理论教育。但在长期的作战实践中,他善于把丰富的作战经验总结提高,使自己在战场上往往能精准地判断出敌我态势优劣,及时抓住最佳战机出击,描绘了一幅又一幅精彩的战争画卷,让敌我双方都惊叹不已。“奇袭威远堡”,就是韩先楚指挥的“神仙仗”之一。

1947年秋,刚刚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司令员的韩先楚,奉命和政委罗舜初一起,率部歼灭国民党军第116师。战前,3纵通过侦察掌握的敌情是:国民党军116师承担的是机动防御任务,其师部率347团一部驻在开原以东的威远堡,其他各团、营则分驻在离威远堡不远的四个点上,这样整个师便于收缩、左右呼应,既可坚守顽抗,又可伺机突围。3纵在研究作战方案时,政委罗舜初提出集中全纵兵力,先歼灭116师离3纵最近的一个团,而后向纵深扩大战果,逐步吃掉116师。韩先楚不认同罗舜初这个方案,认为3纵应采取“掏心”战术,即长途奔袭120多公里,奇袭驻扎威远堡的116师师部,引诱116师驻扎在其他各点上的团、营脱离工事救援师部,3纵则趁机多路设伏打援,一举全歼116师。

韩先楚的方案又奇又险,与罗舜初稳扎稳打的想法背道而驰。两个方案拿到党委会上讨论,因韩先楚刚从其他纵队调来人生地不熟,大多数同志支持罗舜初的意见。两人相持不下,只好把两个方案同时上报,由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首长裁决。东总司令员林彪迅速回复:“按韩先楚的方案实施。”

在这场战役中,韩先楚运筹帷幄,3纵上下团结一心,如旋风般席卷120多公里外的威远堡,一役全歼国民党军116师。从此,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上,韩先楚的“旋风司令”这个称号,通过国民党军卫立煌、陈诚、杜聿明、廖耀湘等与韩先楚交过手的高级将领口口相传,不胫而走;而韩先楚所率部队,也有了“旋风部队”这一美誉。

身经百战的韩先楚,指挥的“神仙仗”何止一个“奇袭威远堡”!

韩先楚和家人合影

在解放战争中,“临江保卫战”是他;歼灭国民党军“千里驹师”是他;克锦州、战辽西是他;围歼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活捉廖耀湘的还是他指挥的部队。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的韩先楚,指挥40军攻占温井,打响志愿军入朝第一仗的是他;带领38军打出“万岁军”称号的是他;亲率部队穷追美第8军,把美军著名将领、第8军军长沃克中将追到翻车摔死的是他;指挥3个军突破三八线解放汉城的还是他。韩先楚成了美国军史上收编战例最多的中国将军。朝鲜战场韩先楚的手下败将、毕业于西点军校的美军四星上将范弗里特访问中国时,点名要去参观韩先楚的家乡。当他了解到韩先楚竟是放牛娃出身时,不由得连声感叹:“真是不可思议!”

每当一些战友和军史研究学者谈起韩先楚指挥的那些“神仙仗”,他总是说一句轻描淡写而又非常实在的话:“那是因为对手不知道我们的厉害。”

“百战沙场碎铁衣”,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韩先楚的老首长陈云在81岁高龄时书赠韩先楚的一首诗中的首句,准确地概括和表达了韩先楚为了党的事业、国家安危、人民利益骁勇善战、无私无畏的一生。

战将韩先楚走了,是念叨着“台湾、台湾”走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心心念念的祖国统一的未竟事业一定会实现。

封面图片说明: 1949年5月27日,第三野战军解放上海

封底图片说明: 华东野战军部队经鲁西南地区, 徒涉冰冷的河水, 向徐州挺进

猜你喜欢

渡海海南岛
对一个小土丘的痴望
海南岛上石風流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忆琼崖纵队迎接配合渡海大军解放海南岛
海南岛战役渡海登陆作战的历史经验与思考
渡海登陆作战的模范战例——金塘岛之战综述
关于海南岛战役作战方针的考察
回忆海南岛渡海登陆战役
海南岛黎族人民的白沙起义
海南岛战役中的“土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