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档案信息作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3-03-23杨鹏星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8期
关键词:治理体系档案信息治理能力

杨鹏星

摘要: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档案信息资源以特殊的社会、文化、科学和政治价值,尤其是新《档案法》的修订和实施,让它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作用更为重要。文章从互联网时代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阐述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转观念,把好檔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方向、协同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开发“红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各种平台,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宣传推广、培养档案服务主体终身学习观,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等对策建议。以期对档案信息资源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价值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档案信息;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服务价值;作用

档案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信息集合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利用性质上具有本源性和追溯性、特殊性和保密性、可靠性和真实性特点,在利用时间和空间上又具有局限性,即便如此,档案信息对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正因此,档案工作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并明确提出了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目标。“要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抗战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我们是为了不忘初心、坚持真理而来,我们的初心、真理就蕴含在这些档案之中”。而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更是体现出档案信息对我国的各项建设发展意义重大。目前,随着我国新《档案法》的颁布实施和互联网技术、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信息服务国家政务的业务更为普及,档案信息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优势也日益显现。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8.43亿,比2020年初增长1.50亿,达到全球电子政务发展“非常高”的水平,其中在线服务指数更是迈入全球领先行列。“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区通办”等线上服务被各类政府机构积极推进并逐渐成为发展趋势。“掌上办”“指尖办”逐步成为政务服务标配,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创新政府管理和优化政务服务的新渠道,展现出了档案信息服务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生机和活力。新冠肺炎疫情三年来,我国之所以能迅速有效严格地控制疫情的无序蔓延,除了得益于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外,更是得益于建立在档案信息基础上的“防疫健康码”等的推出,这不仅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宽度的呈现,更是对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档案法范围内,呈现档案信息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深度。而这,也只是档案信息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力体现的冰山一角,如何充分发挥档案信息作用,扩大它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范围更好地体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依然是广大档案服务主体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意义

1.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可以有效展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档案信息是人类一切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客观事物和各种自然社会现象的真实反映 它是一切信息的源泉,具有其他信息的共性外,又有着不同于其他信息的原始性特点,作为一种原始的信息记录,是了解历史,服务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重要史料来源。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原理,人类的一切劳动都可以创造价值。信息作为一种人类劳动的知识性产品,同样具有价值。诸多实践证明档案信息给人们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巨大的。可是要实现其价值,必须通过人们的综合劳动如档案信息的收集、开发、利用等,而这完全取决于人们对档案信息的开发深度和广度。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信息需求的增加,为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实现可谓是提供了广阔平台。

2.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能更好地满足互联网时代受众对数字信息的需求。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用户的逐年增加及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时长的增长,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尤其是在发生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时,及时便利的数字化信息更易被受众喜爱和接受,以便能及时应对突如其来的遭遇,挽救不必要的精神和经济损失。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网民人数已达9.89亿,较2020年3月提升5.9个百分点。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达到了79.4%,人们对数字化阅读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加快步伐。而5G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的飞速发展,又可以让档案信息服务主体及时了解受众信息需求,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供参考和方向,便于档案信息服务主体“对症下药”,开发出能及时满足互联网时代服务受众对数字信息的需求。山东省档案信息“一网查”“掌上查”就是基于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满足人们数字信息需求的重要成功实践,值得其他档案管理部门学习推广。

3.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可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实现了各行各业信息资源的密切联系和整合共享,让信息利用和传递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人们不仅可以借助互联网中的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将分散于各处各地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外,还可以使其在不同的区域和行业间进行自由的结合及交流,大大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融合性和社会服务性,提升其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里档案信息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最明显的实践案例就是始于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防控实践。三年来,疫情之所以能够有效控制,正是由于5G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支撑背景下,依据基于档案信息基础上的“防疫健康码”“行程码”对不同时段、不同地域人们具体活动轨迹的详细了解和流调,使我们国家将新冠疫情的发展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保证人民生命安全,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优越性。

二、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困境分析

1. 管理和服务观念有待创新、提升。当前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资源的利用更加普及和便利,为用户提供可用有效信息成为档案主体生存建设和体现社会价值的重要表现。而许多档案管理主体的建设理念依然出于对馆藏资源的“守、藏”状态,工作重心也只局限于资源接收进馆及简单的数字化录入工作,没有体现出档案信息资源的“有用”价值观念和让资源“活”起来的意识,使拥有丰富价值信息的档案管理主体在数字化时代不断被边缘化,让档案信息的价值长时间处于被忽略-为挖掘-难呈现-再被忽略的恶性循环中,使有用档案信息不能及时服务人们所需,更是跟不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步伐。

2. 对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认知需要提高。档案资源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历史、文化、科学、经济方面,更体现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当前,正是由于人们对档案信息资源价值局限在简单的信息利用方面,而忽视了对其价值的深度挖掘。如今,随着数字信息资源需求的增加,档案管理部门虽然对档案资源信息化数字化投入和建设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大,但对档案资源管理及开发利用的整体工作进度难以跟上人们对档案信息数字化资源的发展需要,致使前期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收效甚微,造成资源的很大浪费。因此,如何提升人们尤其是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者对档案资源价值的认知也就更加迫切。

3.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体相对较单一。近些年来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开发主体依然仅限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如目录的编制、档案信息的数字录入等工作主要还是依靠档案工作人员。海量的档案馆藏信息资源量和有限的人力资源及知识储备,使档案管理者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工作时阻力重重,尤其是在“大档案观”理念的冲击下,面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让单靠“一己”之力想要完成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档案馆难以应对,联合开发主体,推动档案信息资源共同开发和共享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必要之需。

4. 社会力量对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参与度不足。互联网时代数字信息资源的需求和发展,使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方式更加多样化,档案服务主体不仅可以组织专业骨干,依据《档案法》规范要求,对馆藏资源通过工作人员录入、编制、挖掘等传统的方式进行合理深度的开发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鼓励档案服务受众积极参与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中来,使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更接地气,更能贴近普通信息服务受众的需要,这方面欧美国家做的相对较好,国内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5. 宣传推广形式需多样化。根据第 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71.6%,比2020年12月增长1.2个百分点,移动互联网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目前,在“互联网 +”的大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然多借助传统媒体:电视、广播等完成,难以达到档案信息的传播效果和关注利用预期。虽然也有很多档案主体的信息资源共享在自身官方网站网页,但由于宣传力度、内容形式、页面可视性吸引力等方面的局限性,很难引起大众的关注和阅读兴趣。有些档案主体即使设立了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但推广微信微博的方式方法太过保守,使得很多服务受众了解甚少。

6. 提高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学习观。档案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不仅仅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文字、历史、计算机、档案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更需要能适应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发展的技术型人才。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和应用步伐的加快,服务方式信息化网络化的改变,都要求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网络信息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而目前档案服务部门因各种主客观原因,现有人员专业知识背景和技能更新较慢,又安于对现有管理知识的满足现状,对随时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现有的知识背景和专业能力难以满足网络化时代人们的信息需求,也难以从静止的、繁复的、碎片化的资料中,深入细致地去分析、整理和挖掘出档案信息中所潜藏的信息宝藏,开发出更多的有价值的、可利用的有效资源。这些无疑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三、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开发利用路径选择

1. 转变观念,把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传统的以“守、藏”为主的观念,远跟不上互联网时代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为此,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体要树立“大档案观”的观念,以《档案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完善传统的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档案收集、整理、编目、统计、利用等操作规程,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数字化,以信息共享、开放的方式开发档案信息源,彰显馆藏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具体做法就是档案信息主体可以根据馆藏信息资源的历史和现实利用价值,分门别类地以递进式的方法依次依序进行开发,保证有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为广大服务受众所知所用。同时在开发理念、管理方式、开发内容、目标和价值、使用效果等方面给以明确的设想和规划,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另外,从传统意义上讲,因为档案资源的保密性特点,档案的服务对象更倾向于为领导决策服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许多档案信息的逐渐解密,更多的档案信息除满足政府需要外,也更广泛地服务于普通受众,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被充分拓展和延伸。因此,为更好地满足受众档案信息需求,体现档案信息的价值,档案工作人员也应转变服务观念,在思想和服务上要勇于自我革命,彻底摈弃重保管、轻利用的陈旧观念,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 替未来着想”的责任使命, 积极跟进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变化,增强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真正用足、用活、用好档案资源, 让档案信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 协同合作,共享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成果“红利”。互联网时代使信息的开放、互通、互享成为发展的重要基石。档案的机密性特点和历史原因等因素,使部分档案信息的共享受到限制,但档案主体拥有的开放信息资源依然可以与同类或相关部门如图书馆、博物馆、情报研究机构相互合作,将各馆相关档案资源相互整合,以统一格式建立数字化信息资源,取长补短,解决各单馆在信息资源、技术和人员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让各自优势互补,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信息受众之需求。这方面比较成功的案例当属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欧洲虚拟博物馆横跨欧洲 27 个成员国,纵跨欧洲 2000 多年的人文历史,是集数字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为一身的综合性平台,他们将图书馆、情报机构、档案馆和博物馆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了资源开发共享,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馆在资源开发方面的短板问题。另外,档案部门还可以与电视媒体联合、与科研院所合作、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等组织主动合作,共享档案资源,合理挖掘开发档案信息价值。如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馆就通过开展记忆工程项目和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交流等实践,与全社会共享档案成果,扩大档案信息与档案文化影响力。

3. 鼓励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逐渐成熟,使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平台日益多样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体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也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平台邀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大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来,这样做的最大优点就是使这项工作的开展和效果更接地气,让开发的信息资源更能以普通大众熟悉和便利的方式查找和利用,避免因专业性太强给服务受众寻求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造成的困惑及其价值的更大发挥。我国国家档案局在2005年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规定的“鼓励企业个人和其他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参与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的要求,出台的《中央档案馆关于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和市场手段,对已公布的档案信息内容进行研究和开发,努力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也让社会参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国外在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做得成功的有英国的“档案志愿者”服务和美国的“公民档案工作者”。英国的“档案志愿者”服务,主要是鼓励“档案志愿者”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档案信息的著录、翻译、关键词添加、术语及对难懂的老式语言标注现代化解释或描述性元数据信息等标注标签,同时鼓励他们撰写与馆藏档案有关的文章等,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公民档案工作者”项目,利用Flick r 、Twitter、Facebook 等社交媒体平台,鼓励有信息资源专业背景的网民参与档案信息资源的翻译、加标签、添加描述信息等的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值得我们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服务主体学习借鉴和分享。

4. 利用各种平台,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宣传推广。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许多社交平台的产生、成长和逐渐成熟。据统计,2020年中国移动社交用户达到9亿多,移动社交成为常态。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体除了传统的如馆内网页、电视广播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外,利用时下各种热门移动平台开展宣传推广也不失为一种选择。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较2020年3月增长7633万,占网民整体的93.7%。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较2020年3月增长1.00亿,占网民整体的88.3%。2020年微信月活跃量达到11.5亿多、QQ月均活跃量也达到了6.5亿,而微博月活跃量5.23亿,每天活跃用户2.29亿,如此大规模使用率的移动网络平台给档案信息资源的推广提供了更大更好更节约的“广阔天地”。档案服务主体可根据不同年龄群体大众喜好,开发有丰富内容和可视性比较强的档案信息资源,借助这些热门平台如快手、抖音、小红书等予以推广,让档案信息彰显出它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出档案信息的价值力量。疫情以来,利用各种移动App、微信小程序、网页等积极推广宣传档案信息资源,推进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而2021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各图书馆、档案馆、党史研究中心在微信公众号等移动平台推广的红色文化知识可谓是对档案信息资源推广方式的有力推进,从点击学习阅读量看,收效比传统的推广方式更好。而基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成果如“游在浙江”“北方人才网”等都体现出了档案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和效果,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展了思路。

5. 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终身学习观,提高他们的专业服务技能。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决定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主体部门首先加强培养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增强他们服务意识的学习,为提升服务质量创造基础条件。另外就是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观,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径加强学习,在学习中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提升服务技能。这方面可以鼓励自学或邀请专家学者以面授或网络直播的形式开展线上线下学习和交流,亦可以与高校相关专业院系合作、或参加各种档案信息学会或相关专业学会中介机构等组织的业内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以及时更新业内最新发展动态,学习新知识,提升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新技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互联网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档案信息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优势日益呈现,也使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得到巨大展现。档案服务主体应积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不断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让档案信息资源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出它更大的作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及报告》[R].2021-8-27.

[2]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R].2021-4-23.

[3]2020年中国数字图书馆行业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分析.https://www.qianzhan. com/analyst/detail/220/200313-5c6ba074.html[EB/OL].[2020-03-15].

[4]朱学芳.图博档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及服务融合探討[J].情报资料工作,2011(05).

[5]闫静.英国“档案志愿者”和美国“公民档案工作者”的思考[J].中国档案,2013(09):54-55.

[6]艾媒报告.2019~2020年中国移动社交行业年度研究报告.http://www.iimedia.cn/c1020/74841.html[EB/OL].[2020-10-21].

[7]孙明春.浅谈如何做好新时代档案管理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8,8(10):162-163.

[8]吉才妮.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J].城建档案,2019(02):46-47.

【作者单位: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

猜你喜欢

治理体系档案信息治理能力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医院病历档案信息管理及应用探析
关于电力企业档案信息现代化管理及对策的探析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浅谈档案信息利用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探析
政府网站建设及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