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本质思维 突破文本类情境选择题

2023-03-22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3年6期
关键词:题意时代情境

周 琴

(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一、考向分析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结合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新课程标准,为新课改和新高考指明了方向。《评价体系》中“四层”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个方面指明了“考什么”。而这其中的必备知识是指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培育核心价值、提升学科素养的基础。关键能力则是在必备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注重学生主动寻找知识逻辑和内在规律的能力,突出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既包括同一层面横向的交互融合,也包括不同层面纵向的融会贯通,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核心价值的培育。

近年来的全国各省市思想政治高考试题,都坚持了“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突出考查考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考查四个方面的能力: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它是指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及命题意图的能力。这一能力要求考生全面、准确地解读试题透露的信息,主要从背景材料、设问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来获得。考生不仅要掌握试题的显性信息,还要注意挖掘隐性信息,通过一些关键字眼或注释来把握题意,概括主旨。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它是指考生在获取相关的信息后,根据试题创设的新情境,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迅速与相关知识内容建立起准确而有效的联系,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它是指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加以叙述的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对问题理解、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要求考生不仅能够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政治问题,而且能够综合运用政治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探讨政治问题,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陈友芳、巫阳朔文章《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指出:根据高考评价体系,思想政治学科素养是高中生面对社会生活实践和文本类情境时,在正确思想观念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能力、思维方法高质量完成思想政治学科任务的综合品质。根据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真实情境可分为社会生活实践情境和文本类情境,前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生产生活领域的情境,后者则包括领袖人物的讲话与论著、报告与法规等政策性文本,相关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家领域专家的学术文献等。新高考呈现出了“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入题”的特点,其中文本类情境选择题对于学生的关键能力的考查占比越来越大,特别是领袖人物的讲话与论著、报告与法规等政策性文本类型,越来越多的省份高考题中都出现了。下面以近三年高考真题为例,研究文本类情境选择题的解法。

二、解法指导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就是理解了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唯一要点。比如,在电影《沉默的羔羊》中,著名的精神科医生,同时也是猎奇杀人狂的汉尼拔·莱克特博士对主人公说了一句忠告:“看本质。”正是这句话,让主人公挖掘到事实的真相,找到了杀人案的真正凶手。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抓住事物的本质,至关重要。通过理解事物的本质,可以准确地概括,可以明确地解释,可以激发各种想象,并最终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本质思维则是指经过抽丝剥茧、直达事物本质核心的一种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能提高对信息理解的准确度,因而在教学过程和考试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高考中,四种关键能力中,首先我们需要运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于试卷信息量大,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读懂信息、提炼信息、整合信息,并作出准确的判断、推理和阐释,是摆在所有师生面前的大课题。笔者认为运用本质思维方法,既能提升判断、分析、推理等关键能力,又能节约时间,提高准确率,因此必须做到运用排除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一、去粗取精。高度概括,提炼关键词,快速明确题意及主旨,抓住最能反映本质的关键信息,紧扣本质后再逐一剖析其他信息。二、去伪存真。鉴别选肢的真假,排除错误、与题意不相符合的选项,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排除法中的排异、排错。

1.领袖人物的讲话与论著

例1:(2021·江苏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当古代世界走向灭亡的时候,古代的各种宗教就被基督教战胜了。当基督教思想在18 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的时候,封建社会正在同当时革命的资产阶级进行特殊的斗争”。这段话蕴含的道理是 ( )

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新世界的诞生总是伴随着旧思想的瓦解

C.哲学不仅能解释世界而且能够改造世界

D.哲学是对时代的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提示】通过高度概括,提炼关键词句。“当古代世界走向灭亡的时候,古代的各种宗教就被基督教战胜了。当基督教思想在18 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的时候,封建社会正在同当时革命的资产阶级进行特殊的斗争”,这说明新世界的诞生总是伴随着旧思想的瓦解,B 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一种上层建筑对另一种上层建筑的胜利,而不是强调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A 与题意不符合,排除;世界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真正的哲学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C,D 排除。故本题选B。

例2:(2022·江苏卷)恩格斯指出:“我们所研究的领域越是远离经济,越是接近于纯粹抽象的意识形态,我们就越是发现它在自己的发展中表现为偶然现象,它的曲线就越是曲折。如果您画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 ( )

①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②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社会发展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④意识形态表现为历史的偶然现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提示】通过高度概括,提炼关键词句。材料讲述的是恩格斯提出的著名的历史发展中轴线原理,这条中轴线就是生产力。画出的中轴线与经济发展的轴线平行而进,说明生产力的进步与社会发展平行,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②正确;远离经济时意识形态表现为偶然现象,但拉长时间、扩大范围时中轴线却与经济发展的轴线平行,这说明经济活动左右着人类的其他活动,社会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③正确;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材料未体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①排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不是历史的偶然现象,④错误。故本题选C。

例3:(2023·江苏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国家内部的一切斗争——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君主政体相互之间的斗争,争取选举权的斗争等等,不过是一些虚幻的形式……在这些形式下进行着各个不同阶级间的真正的斗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B.政权组织形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C.各种形式政体都服务于统治阶级根本利益

D.利益集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阶级间的矛盾

【提示】通过高度概括,提炼关键词句。“虚幻的形式”指各种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各个不同阶级间的真正的斗争”反映国家性质即国体。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体,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务于国体、服务于统治阶级根本利益,C 符合题意;A 反映的是国家的产生,B 反映的是政权组织形式的影响因素,D 反映的是利益集团的局限性,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选C。

三道以论著内容创设情境的试题得分率均很低,反映了学生在较为复杂的、新颖的、抽象的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报告与法规等政策性文本

例4:(2023·江苏卷)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理论成就的一段论述:

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坚持不懈用这一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根据这段论述,我们可以概括出该理论成就的时代价值是 ( )

A.凝练了党和人民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

B.提供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C.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时代特点

D.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提示】通过高度概括,提炼关键词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坚持不懈用这一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B 入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来源于党领导人民的实践,但是材料强调该思想的重要意义,A 不符合题意,不选;材料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没有体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C 不符合题意,不选;材料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没有涉及其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 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选B。

例5:(2023·新课标卷)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 ( )

①是新时代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③是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系统回答

④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握的基本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提示】通过高度概括,提炼关键词句。“六个必须坚持”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新时代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握的基本点,①④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②③错误。故本题选B。

例6:(2023·广东卷)1956 年,党的八大提出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87 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7 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2 年,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一探索历程可见 ( )

①实现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②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最高理想

③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有其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④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提示】通过高度概括,提炼关键词句。从1956 — 2022 年,从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可见,实现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不同阶段所提出的现代化,既有共性的特点,也有不同的表现,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有其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①③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②错误;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而不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④错误。故本题选A。

三、教学反思

新高考呈现出了“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入题”的特点。但实际教学实践中仍呈现出“重社会生活实践情境、轻文本类情境”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重视文本类情境的训练。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内容,适当选用原著语段。如在讲必修一第一课第二框时,可引用《共产党宣言》原著中的相关语段,让学生总结出《共产党宣言》的三点主要内容;如在讲必修四第五课第二框时,可选择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语段,帮助学生总结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其次,教师自己平时要多读书、多积累。如多阅读马克思等领袖人物的经典著作,如《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同时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党的领袖的著作,如《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及习近平同志的有关著作、讲话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等。最后,在作业布置及试题命制中可增加关于文本类选择题的训练,高三复习中可以开设专题复习。

猜你喜欢

题意时代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理解题意
弄清题意 推理解题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不同情境中的水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