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势在小学低段歌唱课节奏感教学的应用

2023-03-22陈薪宇

戏剧之家 2023年8期
关键词:声势节奏感歌唱

陈薪宇,韩 东

(1.凯里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2.贵州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一、什么是声势教学

声势教学来源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用简单而原始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声音的活动,通过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打击身体发出声响,做出一定音乐表现,俗称身体打击乐器。[1]它是人类交流、表达、宣泄情绪最直接、最原始的一种形式。[2]

二、节奏感在歌唱教学中的重要性

节奏感是指乐曲的节奏性或对乐曲节奏的感觉能力。这种能力是对节拍、旋律长短和强弱进行把握、有序整合的一种能力,旨在提高训练者的感知、创作、表现能力。节奏感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歌唱课是学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节好的歌唱课,学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将歌曲的音准、节奏、演唱情绪表达准确,其中,节奏被称为音乐的骨架,因此,我们要重视歌唱中的节奏感培养。通过节奏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创造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歌曲的节奏韵律,感知歌曲的音乐元素,表达歌曲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歌唱的热爱和兴趣。

三、声势教学适用于小学低段歌唱课节奏感培养的合理性

(一)符合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伴随音乐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声势、律动或舞蹈进行表现[3]”强调音乐课不是一门理论课,必须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感性经验,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奥尔夫声势教学法让学生亲身实践来感受音乐元素,符合我国艺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低段的学生身心特征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感知觉能力发展迅速,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在音乐能力方面,这个时期是对节奏的感受力迅速增长的时期,也是听觉最敏感的时期,凭感觉把握音乐,用耳朵去记忆,对音乐节奏和旋律,可以通过身体做出反应[4],通过奥尔夫声势教学,在音乐课堂上充分挖掘学生对节奏的感知能力,在愉快轻松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三)声势教学用于小学低段歌唱课节奏感培养的意义

奥地利美学家和音乐评论家汉斯立克说,自然界中没有旋律,也没有和声,唯有负载着这两种要素的第三种要素:节奏[5]。同样的,节奏在歌唱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在歌唱课上忽视对节奏的把握,忽视节奏感的培养,将不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节奏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亲自去“做”,奥尔夫先生就强调在音乐学习中实践的重要性。声势教学不需要借助任何外物,也不需要掌握各种复杂的演奏技巧,只需借助自己身体器官就可以参与音乐活动,表达内心对音乐的感受,每个学生都能自然地使用,学生可以以一种最简单的方式积累音乐经验,再将抽象的节奏用身体动作表达出来,更有助于学生歌唱节奏感的培养。

四、声势在小学低年级歌唱课节奏感教学的具体实践

(一)声势的初步感受,培养歌唱节奏感

在音乐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各种身体动作初步感受音乐元素,将抽象的音乐元素形象化,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歌唱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声势来感受歌曲的节奏,有助于学生把握歌曲节奏,从而建立歌唱的自信心,在演唱时更好地表现歌曲。

1.在节奏模仿中解决歌唱节奏重难点

节奏模仿在奥尔夫声势教学中常常被用到,根据小学低段善于模仿的身心特点,将节奏模仿与歌曲巧妙结合,既帮助学生提前将歌曲中难点节奏型进行模仿练习,降低了歌唱学习的难度,也使整节音乐课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增加了歌唱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歌唱。

在人教版音乐小学一年级上册《小青蛙找家》这一课中,需要重点解决歌曲中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在完整聆听歌曲之前,教师先拍手做出“X X |X X”的节奏型让学生模仿,因为在声势教学中四分音符的节奏是儿童最容易接受的,同时也是本节课歌曲中出现的节奏,在学生可以独立打准确节奏后,老师慢慢加进来另一个歌曲中难点节奏“ XX X|XX X”让学生模仿,接着可以师生合作,教师做一个小节,学生模仿一个小节,最后聆听歌曲时引导学生在歌曲中听到“跳 跳 ”和“跳跳 跳”的时候按照节奏跺脚,在听到“呱 呱”和“呱呱 呱”的时候按照节奏拍手,通过前面节奏模仿的经验的积累,学生可以很自然地用拍手和跺脚做出“跳”“呱”的节奏型。

在声势节奏模仿中,可以根据歌曲中重难点节奏的长短编配不同的声势。但在节奏模仿中要注意,节奏模仿可以一直重复练习,直到所有学生可以整齐准确的做出动作,但是发现学生兴趣减弱或者不能集中精力,就要适可而止。

2.借助声势感受歌曲节拍强弱

奥尔夫说过,“儿童在早期所体验的一切,在他身上被唤起和培养的一切,对其毕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5]”他强调音乐教学必须诉诸感性,不能只是理性地去教授知识,传授技能,要着眼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感受和体会,在歌唱课强弱拍规律的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节拍的概念,教学要从学生的感受出发,才能让学生对歌曲的节拍强弱规律有更深的体验和把握。

通过声势动作去感受歌曲节拍强弱力度的不同,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去做而体验到的,学生对于4/2拍的印象就不会停留在概念上,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歌曲强弱,同时增强把控歌曲演唱力度的能力。

(二)声势的深入体验,培养歌唱节奏感

1.声势游戏,增强节奏学习的趣味性

奥尔夫教学法提倡把“游戏”作为教学载体[6],不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都更乐于通过“游戏”的形式去学习,在游戏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更容易激发对所学习的知识的兴趣。在歌唱课上,根据歌曲的节拍或者节奏编创不同的声势游戏,学生在“玩”中强化了节奏感的培养,使得音乐课堂达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在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歌唱课《打花巴掌》一课中,学生通过边唱童谣部分边根据节拍做声势的拍手游戏,逐渐增强对歌曲节奏感的把握。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循序渐进,让学生可以“踮起脚来够苹果”,声势游戏由一个人到两个人再发展到集体,由原地不动发展到位移,自信与挑战是幼儿能在音乐活动中达到高峰体验的两个前提[7],学生在声势游戏中不断挑战,在游戏中无意识地增强了歌唱节奏感的体验。

2.多声声势参与歌曲合唱,丰富节奏听觉体验

奥尔夫的多声部训练,是“从片面的和声转移到节奏上来”的训练方法,通过语言、声势、律动、节奏等,以此发出的多声音乐是一种儿童可以亲自参与演奏与自己设计的音乐,这种教学对挖掘儿童的乐感和培养创造能力有很高的教育价值[8]。二声部歌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而在演唱中,两个声部的节奏是否能准确配合,也会影响作品表现的完整度,进而影响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与审美体验。

教师根据歌曲不同声部节奏型设置不同的声势,学生可以通过倾听其他声部发现两个声部节奏型的不同,并相互配合以肢体动作直观表现,做动作的时候其整个身体肌肉也在“歌唱”,肌肉的记忆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下歌曲的节奏,从听觉上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多声部声势参与歌唱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节奏内心听觉,提高歌唱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

(三)声势的自由表达,强化歌唱节奏感

1.声势伴奏,培养音乐整体素养

固定音型指的是在作品中持续重复的短小音型[9]。在音乐中可以作为一种节奏基石的存在,由于其材料来源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更容易上手并产生兴趣。在歌曲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节奏或者节拍编创固定音型,也就是一些固定重复的节奏型,让学生用声势表现,为歌曲伴奏,因为其简单、重复的特性,学生更容易腾出精力开展即兴创作,同时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在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歌唱课《我的家在日喀则》一课中,歌曲旋律活泼、跳跃,节奏感强,有很强的舞蹈性,学生用声势为歌曲伴奏,可以更好地体验歌曲节奏的韵律。在学生聆听几遍歌曲对其已经熟悉的情况下,先引导学生边拍手边唱歌,接着在歌曲A部分中,教师提炼出固定音型“ X X| XX X”作为歌曲伴奏的节奏基石,声势上呈现为“ 手 手|腿腿 腿”,还可以分小组,给学生限定节奏的范围,让学生表演自己的固定音型,并通过自己编创的声势为歌曲伴奏。

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固定音型的长度一般是四拍比较合适,声势的变化也要适应学生特点,不要过于频繁。同时,为歌曲编配固定音型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注意节奏之间的互补性,在这首歌曲中,歌曲的节奏是“ XX XX| X X”如果伴奏的节奏还是这个就不太合适,但如果用“ X X| XX X”,音响听起来就不会显得单调,起到了节奏互补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一脑多用。其次要注意固定音型的选择不要复杂、多变,可以根据歌曲的结构提取不同的固定音型,但最多不要超过三个,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

2.声势编创,激发节奏编创能力

声势编创的优势在于,无须任何教具,无须高难度的音乐技巧,就可以通过身体动作进行编创,发出有节奏的声响[10]。在歌唱课上引导学生边歌唱,边自行设计声势,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又可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与创作能力。

在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歌唱课《山谷回音》一课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分为编创组与回声组,编创组经过讨论,在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XX XX|X —”这个节奏型做自己的声势编创,另一组作为回声组来模仿,接着可以交换小组。

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教育最核心的观点之一,就是即兴创作[11]。根据歌曲的节奏进行声势的编创可以很好地挖掘学生音乐创造的潜力,但是创作与表达作为音乐活动的生成阶段,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累音乐经验,只有在良好输入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生成自己对音乐的表达。

五、结语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小学低段学生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应该放在理性上,而应该为他们铺设直觉体验的道路,使学生说“我体验到”,而非说“我知道”[12]。将声势教学融入小学歌唱课节奏感培养中,学生通过自身对歌曲节奏与韵律的感受、体验,进而表达,不仅培养了学生音乐素养与歌唱能力,同时有趣的教学方法也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有趣,让学生爱上歌唱课。

猜你喜欢

声势节奏感歌唱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雷声与闪电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