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时效性变权的TOPSIS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研究*

2023-03-22俞立平胡林瑶

情报杂志 2023年3期
关键词:变权半衰期时效性

俞立平 胡林瑶

(1.常州大学 商学院 常州 213159;2.北京工商大学国际经管学院 北京 100048)

0 引 言

学术期刊的时效性对于学术期刊质量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时效性的本质是知识更新速度[1-2],时效性高的期刊意味着有更快的知识更新速度,期刊的创新性好,当然不同学科的时效性相差较大,一般而言数学、历史等学科的时效性比材料、工程类学科的时效性要弱一些,但同一学科的同类期刊时效性越强越好。另一方面,时效性又是期刊编辑出版速度、影响速度、发表周期、评价时间窗口等的重要体现,时间是学术期刊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对于学术期刊内在质量与外在表现的重要体现。

时效性也是学术期刊的重要发展特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 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通知》,鼓励学术期刊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差异化发展。学术期刊特色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时效性好,紧贴时代前沿;有的载文量大,论文质量较高;有的宣传推广到位,与作者读者互动较强;有的通过特色栏目吸引优秀稿源……。期刊时效性是学术期刊的基础性特色,对于学术期刊质量、期刊服务质量等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现有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缺乏对期刊时效性变权的评价。目前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期刊时效性的测度与评价上,尽管学术期刊时效性直接或间接体现在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但其仅仅是期刊评价的一部分。比如北京大学核心期刊评价,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等指标是直接作为评价指标的,而南京大学CSSCI期刊评价,主要采用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两个指标,其时效性是间接体现的,因为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是有严格的数据时间要求的。现在所有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基本都采用固定权重处理,并没有对那些时效性特色鲜明的少数期刊提高权重,以鼓励期刊发挥时效性特色。时效性特色鲜明的期刊数量毕竟较少,否则就难以称为特色,固定权重的评价体系是对所有评价对象的时效性评价指标等权重处理,不利于学术期刊特色发展。

开展基于时效性变权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鼓励学术期刊吸引优质稿源,提高知识更新速度和办刊质量;第二,有利于改进现有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引入变权因素,为特色期刊建设提供评估手段;第三,有利于推进情报学研究方法与科学学方法,丰富学科方法论。

1 文献综述

关于期刊时效性的研究,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等,以及其他文献计量指标与它们的关系,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体现期刊时效性的指标,只有少量学者在图书馆情报学科中开展变权方法的研究,主要文献综述如下:

期刊时效性指标主要包括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Gosnell[3]、Bernal[4]较早提出半衰期的思想,借用物理学中的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性质描述科技文献的老化问题。Burton等[5]将引用半衰期定义为,在统计当年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中较新的一半的时间跨度。Bharathi[6]指出学术论文被引如果能够保持较长时间,则说明该论文十分重要。党亚茹等[7]认为期刊的被引半衰期可以反映该学科的发展速度和研究成果的生命力。

关于半衰期指标的特点,Chang[8]提出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半衰期。Sangam[9]认为文献数量增长越快,文献老化速度越快、半衰期越短。李赞梅、冀玉静等[10]实证发现,半衰期与学科特点关联密切,传统学科半衰期大于新兴学科,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方红玲[11]研究发现,我国眼科学和环境科学期刊被引半衰期均短于国外相同学科期刊,我国大多数数学期刊被引半衰期长于国外数学类期刊,被引半衰期与引用半衰期总体正相关。和晋飞、房俊民[12]分析发现获图灵奖文献的被引生命周期一般较长,成长期较短,并且成长期与稳定期成正比。杨彭[13]研究发现艺术学各子学科核心期刊的被引半衰期与学科性质密切相关,理论性较强的子学科被引半衰期相对较长。

关于期刊时效性的评价指标和模型,Rousseau[14]受平均响应时间原理影响,提出了首次被引双指数模型。Burrell[15]借用非齐次泊松分布提出了首次引用分布随机模型,该模型可以拟合不同情况首次被引的分布。Schubert等[16]提出反应时间的概念,是指文献从出版到第一次被引用之间的时间间隔,用来衡量被引速度快慢。Bornmanna等[17]引入h指数原理定义一组文献的被引速度指数。俞立平等[18]对影响因子计算中,隐含着对越早的论文越重视,时效性差等问题,提出2年时间影响因子与5年时间影响因子的概念。王彩虹等[19]将百分位数和相对影响指标融合,同时引入时效性参数,构建了修正百分位数指标。

关于时效性指标与其他指标的关系,一类是关于半衰期的研究,刘伙玉[20]提出学科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该学科文献自身质量,近年来研究重点与热点,学科的性质特点、发展阶段、时代变迁等等。于光等[21]实证发现,当某期刊出版延时增加时将不同程度延长互引期刊群中的期刊被引半衰期,其中互引密切的期刊受影响最大。许新军[22]认为,期刊下载量半衰期明显小于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与被引半衰期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另一类是关于其他指标的研究,温芳芳[23]研究发现,期刊自引较之他引确实更具时效性,在捕捉新兴知识、加快知识扩散速度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金铁成[24]实证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期刊自引对SCI收录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越来越小。李娜等[25]认为英文科技期刊的论文发表速度是影响其时效性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张俊彦等[26]发现,优先数字出版的稿件所处阶段越早,发表时滞缩短越明显,但稿件的编辑质量较差,待正式出版时改动较大,必须兼顾质量与速度的平衡。

关于变权思想在图书馆情报学中的应用,温汉荣[27]建立图书采购评标体系,将变权原理引入其中。汪勉[28]采用变权理论对图书馆文献资源供应商进行评价,有效采购效率与评选精度。王东等[29]提出一种基于分层变权的综合情报评估方法。

从现有的研究看,关于期刊时效性评价指标的研究比较丰富,不仅包括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等指标,而且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文献计量指标,如时间影响因子、期刊被引速度等。关于期刊时效性指标与其他文献计量指标的关系,早期集中在半衰期指标,近年来拓展到自引、发表时滞、国际化等因素的影响,关于变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则非常薄弱。总体上在以下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

第一,期刊时效性问题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公认,但是在学术期刊评价中,却缺乏鼓励期刊发挥时效性特色的评价体系,主要问题是在传统期刊评价体系中,重视期刊时效性意味着提高时效性指标的权重,这固然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它是针对所有期刊的,而不是针对少部分时效性较强的特色期刊,这方面首先要寻求理论突破。

第二,变权思想是解决学术期刊时效性特色评价的有效手段,但变权在情报学中的研究非常薄弱,迫切需要进行应用探索。

第三,在期刊评价指标中,一些指标是隐藏时效性问题的,比如总被引频次,由于期刊办刊历史不同,如果不对之进行必要的处理,对于办刊历史较短的期刊评价是不公平的。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引文数据库,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SSCI期刊为例,在专家赋权的基础上,对半衰期指标、总被引频次和下载量指标进行变权,然后基于TOPSIS进行评价,并对变权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然后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2 研究方法

2.1 时效性的整体权重与部分权重问题

时效性权重由整体权重和部分权重组成(见图1)。整体权重是对时效性指标的固定权重,当然时效性指标可能不止一个。固定权重的优点是所有学术期刊时效性评价指标的权重大小完全一样,重视学术期刊的时效性意味着要提高时效性指标的权重,同时降低其他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而这是否符合学术期刊评价目的必须得到权重赋值专家的共识,因此其权重调整幅度有限。

图1 时效性权重体系

部分权重是对少数时效性优秀期刊采用变权的方式提高权重,当然也会适当降低这些期刊其他指标的权重。部分权重不是对所有期刊都进行激励,而只是其中表现优秀的那一小部分,其优点是权重调整幅度大,体现了鼓励少数先进的思想,相对而言只对少数时效性较高的期刊有利,具有一定的重视时效性导向作用。

为了鼓励学术期刊提高时效性,一般应采用整体权重与部分权重相结合的方式,当然,从鼓励期刊特色角度,也可以在维持现有固定权重不变的情况下,仅采用变权方式调整时效性较高期刊的时效性指标权重。

2.2 半衰期指标的变权调整

半衰期指标主要包括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两个,一般而言,它属于反向指标。所谓变权,就是对半衰期指标中时效性表现特别优秀的期刊赋予更大的权重,并且随着时效性的优秀程度给予不同的变权,所以必须设计一个递增的连续函数。至于时效性优秀指标的阈值,根据“二八”定律,可以将时效性指标最高的20%的期刊设定为优秀期刊。

以被引半衰期为例,假设已经采用反向指标标准化方法对其进行了正向标准化处理,该值越大,时效性越好,标准化公式为:

(1)

公式(1)中,CHL’为被引半衰期的原始值,CHL为标准化值,max()为极大值函数,min()为极小值函数,这样标准化后CHL值就位于[0,1]区间内。

设被引半衰期的原始权重为ωCHL,WCHL为变权后的被引半衰期的权重,其变权方法如下:

WCHL=

(2)

公式(2)中,max(CHL)为被引半衰期的极大值,e为自然对数,a为调节系数,即对变权水平调整的幅度,可根据需要结合专家意见确定,一般在0~0.3之间。由于max(CHL)=1,这样公式(2)可以进一步精简为:

(3)

当a分别为0.1、0.2、0.3时,对于不同被引半衰期表现优秀的期刊,变权调节倍数如表1所示:

表1 被引半衰期变权调节系数

在a=0.3时,当被引半衰期标准化得分为0.80时,变权调节系数为1.649,即原来被引半衰期的权重要扩大1.649倍;当被引半衰期为极大值1时,变权调节系数为2.014倍,即被引半衰期的权重要扩大2.014倍,以对时效性较好的期刊进行鼓励。期刊时效性越好,权重放大倍数越大。但是当期刊时效性标准化得分低于0.80时,权重不予调整,因为此时这些期刊已经不属于时效性优秀期刊。

调节系数a越小,同等情况下被引半衰期权重放大倍数越大,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a的大小,以对变权幅度进行调整。

在放大被引半衰期和影响半衰期等时效性指标的权重后,此时所有指标的权重汇总值会大于1,要重新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权重合计为1的原则重新对各指标权重进行重新分配。对于变权指标,新的权重是:

(4)

对于不变权指标,新的权重是:

(5)

公式(4)(5)中,ωi为某个不变权指标的原始固定权重,Wi为变权指标权重,W’i为变权指标的最终权重,ω’i为不变权指标的最终权重。

2.3 总被引频次与下载量的时间变权处理

总被引频次也隐含着期刊的时间效应,根据总被引频次的定义,它是期刊创刊以来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年度的被引次数,这样办刊历史比较短的期刊总被引频次就比较吃亏。所以应根据期刊办刊历史对总被引频次的权重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如果进行线性调整也不科学,这是因为文献老化有一定的规律,被引半衰期其实就是文献老化的重要特征。不同期刊被引半衰期不同,不宜用每个期刊的被引半衰期作为总被引频次的变权依据,因为对于办刊时间较短的期刊,被引半衰期也较短,所以根据学科被引半衰期的平均值进行调整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对于办刊历史较短的期刊,总被引频次在变权时是缩小权重的,调整方法如下:

(6)

公式(6)中,ωTC为总被引频次的原固定权重,WTC为总被引频次变权后的权重,m为学科期刊被引半衰期的平均值,T为期刊办刊年限。根据文献老化规律,一般被引半衰期平均年限乘以2基本囊括了绝大多数引用[30],所以用办刊年限作为分子,用2倍被引半衰期,再加上5年作为分母,计算得到的调节系数作为总被引频次变权的依据。

期刊论文下载量与期刊办刊时间也有密切关系,最终取决于期刊载文量,同样根据总被引频次变权原理基于公式(6)进行变权调整。

2.4TOPSIS评价方法

TOPSIS评价方法是Huang等[31]提出的一种非线性评价方法,也称为理想解法,它根据评价对象与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相对距离来进行评价,评价值为评价对象到负理想解的距离,除以评价对象到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之和。

(7)

公式(7)中,n为评价指标数量,j为评价指标序号,X为标准化后的评价指标,X+为理想解,即标准化后的极大值;X-为负理想解,即标准化后的极小值;ωj表示权重,C表示TOPSIS的评价结果,其值介于0~1之间。

TOPSIS评价方法是非线性评价方法的典型代表,目前已经有大量文献采用该方法进行学术期刊评价,它对数据偏倚情况比较严重的期刊评价指标有较好的适应性,评价结果更加接近正态分布,以此为例可以进一步研究时效性指标变权对非线性评价的影响。

传统TOPSIS评价中,所有学术期刊权重是固定不变的,而在时效性变权评价中,有些期刊是固定权重,还有一些期刊是变权重,具体计算时应根据各期刊的权重灵活处理。

3 研究数据与实证结果

3.1 研究数据

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0年版,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SSCI期刊为例开展研究,共20种期刊,期刊办刊年度数据根据中国知网CNKI引文数据库中最早数据作为依据。选取的评价指标包括:总被引频次、下载量、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7个指标。

作为一个算例,本文通过专家会议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初始权重,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评价指标的初始权重

影响因子类指标共3个,包括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影响因子是比较重要的评价指标,其权重最大,为0.25,其次是5年影响因子,其时间跨度较长,权重应略低一些,因此权重为0.20,即年指标因时间跨度太短权重不宜过大,其权重为0.05;总量类指标包括总被引频次和下载量,一是传统指标,一是网络指标,两者采用等权重处理,均为0.1;时效类指标包括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也采用等权重处理,均为0.15。

以上7个评价指标中,主要体现时效性的指标为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权重之和为0.3,其他均是影响力或下载量指标,权重之和为0.7,在影响力指标为主的情况下,这种固定权重配置比例本身说明了对时效性指标的重视。

3.2 权重调节系数与权重调节结果

各期刊各指标的变权系数如表3所示。首先对所有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根据被引半衰期大小降序排列,被引半衰期大于0.8的学术期刊包括《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学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现代情报》《情报科学》《信息资源管理学报》《图书馆建设》7种期刊,这些都是时效性较好的期刊,有必要进行鼓励,提高被引半衰期的权重进行变权评价,根据公式(3),a取值为0.3,变权系数最大为《图书馆论坛》的2.014,变权系数最小为《图书馆建设》的1.684。

再根据引用半衰期大小降序排列,引用半衰期大于0.8的期刊共3种,分别是《图书馆学研究》《图书与情报》《情报资料工作》,同样对其进行变权,以鼓励其时效性,调整系数计算方法同被引半衰期,《图书馆学研究》的调节系数最大,为2.014,《情报资料工作》的调节系数最小,为1.649。

下面再根据期刊办刊时间调整总被引频次与下载量的权重,只有《信息资源管理学报》办刊时间为10年,符合变权条件。被引半衰期的平均值为9.24年,所以根据公式(6)进行调整,最终《信息资源管理学报》总被引频次和下载量的调节系数均为0.755,这是要减小权重的。

表3 时效性指标的权重调节系数

确定好各期刊评价指标权重的调节系数后,再根据初始权重值,采用公式(4)、公式(5)进行权重的归一化处理,最终得到所有期刊的权重,如表4所示,共有9种期刊进行了变权(见粗体字部分),11种期刊没有变权,采用原始权重进行评价。

表4 调整后各期刊的最终权重

3.3 变权评价结果与原始评价结果比较

变权前后TOPSIS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变权后TOPSIS评价排在前面的期刊包括《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学研究》。变权的9种期刊中,《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学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现代情报》《信息资源管理学报》《情报资料工作》的排序有所提高,《情报科学》《图书馆建设》《图书与情报》维持排序不变,总体上,通过变权使得部分期刊的排名或得分有所改善,其根本原因是时效性高的期刊往往影响力不高,通过变权提高了时效性指标的权重,相对降低了影响力指标的权重。

表5 变权前后TOPSIS评价结果比较

变权前后TOPSIS评价结果散点图如图2所示,两者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980,其主要原因是,只有少数期刊变权,并且变权幅度是有所控制的,同时评价方法没有变化。

图2 变权先后评价结果散点图

4 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

a.必须重视学术期刊的时效性及其关联指标。学术期刊时效性体现了知识更新速度,也是学术期刊特色的重要体现,但是却缺乏重视期刊时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学术期刊的时效性表现不仅体现在少数时效性指标,如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还要注意到一些指标间接与时间因素相关,如总被引频次、下载量等,因为期刊办刊时间长短会影响累计发表论文数量,而累计发表论文数量会影响总被引频次、下载量等指标。期刊时效性评价是个系统工程,评价指标的选取是第一步,应从评价指标的定义和本质角度来把握期刊的时效性。

b.变权TOPSIS是一种有效的重视期刊时效性的评价方法。要鼓励期刊提高时效性,单靠提高时效性相关指标的权重是不够的,毕竟其提高幅度有限,但可以通过变权以鼓励少数时效性较好的期刊,这是一种可行并且有效的新的评价思路。本文提出两种变权函数,分别对半衰期指标和总被引频次/下载量的权重进行调整,通过对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SSCI期刊和中国知网引文数据研究发现,变权后期刊排序变化较大,时效性较好期刊排名多数有所改善,少数维持不变,并且变权前后评价结果相关系数较高,充分说明变权TOPSIS是一种有效的重视期刊时效性的评价方法。

c.变权TOPSIS也可以用于其他期刊特色评价。时效性仅仅是期刊的重要特色之一,期刊还有很多其他特色,诸如影响力、学科引领性、信息量等等,根据需要同样可以采用本文原理对期刊某一特色进行激励性评价。本文提供了一种期刊特色的评价方法框架,在此基础上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科技评价领域。

4.2 讨论

应注重期刊特色与期刊总体水平的平衡。学术期刊的发展也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些期刊全面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一些期刊特色鲜明,个性指标突出,当然更多的学术期刊专注于某个特定领域,可能特色不够明显,或者难以体现在具体的文献计量指标上。各期刊应根据自身的定位和资源,选择自己的发展之路,或者专注与整体,或者专注于特色,对于学科少数比较特殊的期刊,可根据其特点进行分类评价、个性化评价,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促进学术期刊的繁荣。

猜你喜欢

变权半衰期时效性
基于语言学中文学术图书的半衰期分析研究*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变权空间权重构造及空间效应分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水平的变权组合预测
基于引用半衰期的我国五官学期刊文献老化研究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基于变权的物流资源公平分配方法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
基于黄金分割法优选的中长期负荷变权组合预测
基于JCR®的国外临床医学学科半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