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3-03-22武汉轻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李素芬仰彩霞

内江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电路教学方式同学

◇武汉轻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谢 妍 李素芬 周 劲 仰彩霞

电路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它对于本专业学生毕业能力的达成有着重要的贡献。为此,本文从教学内容的充实、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过程考核方式方法的完善等多方面,对电路课程的教学开展了相关的改革和探索。这是一个不断优化持续改进的过程,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改革与实践,最终实现专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1 绪论

随着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就在全国高校各个专业火热开展起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思想,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是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一种合格性评价。因此,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必须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的核心任务展开,并建立有持续反馈改进的机制,从而保证专业教育的质量[1-2]。

毕业要求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一个渐进达成的过程,电路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开展以学生中心,以能力培养和成果导向为目标的课程教学,就成为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命题了。它的教学效果,对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有着重要的贡献[3-5]。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本文将OBE理念应用于本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路课程教学,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过程考核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以达成课程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 课程内容的改革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的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关系,电路课程的课程目标不仅仅定位为学生掌握知识,而重点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电路专业问题能力。为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不仅要让同学们掌握相应的电路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同学们对知识的灵活应用的能力,从而才能具备有与“解决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相匹配的能力,才能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的课程目标。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而成果导向则是目标明确、内容明确、可测可量的,在以成果导向为目标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同学们能力的养成。

电路课程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既是物理数学等相关基础课程在电气专业方向上的应用课程,又是后续电气专业课程的重要的基础课程。因此,对该课程的知识内容的讲授,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知识学习了,还必须与知识的应用结合起来,与工程实际结合起来,最终才能实现能力培养的课程目标。为此,在课程内容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

2.1 课堂知识理论讲授

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精简课堂知识的讲授内容,布置一定量的课前学习材料,课堂内的讲授,重在画龙点睛,强调重点和难点。课前任务要有一定的量,但不能太重,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具备关联性,同时也要有一定的难度,能够让同学们通过课前的学习,回顾并巩固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出现有初步的认识并存有一定困惑。这样,在接下来的课程内进行学习时,同学们的学习内容和老师的教学就更有针对性,更能事半功倍,有效提高课堂内的学习效率。这种方式要求教师能很好的协调课前任务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关系,对教学知识点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较深的了解,才能有效的把控好两者之间的度。这个过程仍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

2.2 课外知识有效引导

让学生学习并掌握电路相关方法定理等知识,是我们这门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培养同学们对电路相关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则这门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目标。知识是否被学生掌握了,最终体现在学生能否利用所学电路知识识别、判断并解决电气工程的一些相关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课后引导,如学习电路元件时引导学生查阅忆阻器,学习一阶电路时引导同学们研究延时灯控的制作等等。通过课外知识的有效引导,强化同学们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同学们分析电气工程问题、识别关键电路参数和环节、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针对知识理解的难点开展讨论

思维的碰撞更有利于知识的升华。间歇性地针对一些理解的难点开展讨论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式学习、启发式学习、贯穿式学习的理念,让同学们能够在讨论中相互补充、相互学习、相互提高。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间接培养他们的沟通表达和合作能力。讨论课的有效开展,要求老师能够准确找到同学们的理解难点,适时提出问题有效组织同学们开展讨论。这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3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践

针对教学内容的改革,相应的调整了教学方式,从单纯的单向知识灌溉式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多方式混合教学。

3.1 课堂理论讲授和网络教学平台补充

理论讲授作为经典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它的不可替代性,特别是针对电路课程,电路分析的方法、定理、动态电路的分析等,一些重要的理论知识要点和难点,还是必须采用讲授的方式来开展。同时,也引入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如超星“三平一端”网络平台、微助教等,提供良好的线上沟通环境,从而对线下教学过程进行补充和完善。

3.2 知识阅读

信息化时代的海量资源在手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来充实我们的课程教学。采用适量的知识阅读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老师的教学不再单一枯燥,而且也将学生的能力培养由课程内的知识学习扩展到了课堂外的知识的识别与应用,延伸到了后续的专业课程。

3.3 课堂讨论

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新教学方法的提出与广泛应用,讨论作为一种教学新兴方式被大力推崇。作为理论教学过程的补充,适量的课堂讨论,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并通过讨论提升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他们对电气工程专业问题的分析、识别、判断与应用能力。我们在电路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讨论环节,

4 过程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由于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我们的考核方式也相应的更多样化了,不再是“一考定乾坤”,而更注重过程中的考核,更在意学生学习的过程成果和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培养。

针对理论教学,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引入了平时测验的考核环节,一章一小测,随堂测。题量不大,但重要知识点全覆盖。这种方式考核方式的引入,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平时学习过程进行考核,让学生和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习情况,有效找到学习过程中的遗漏点,及时查缺补漏。针对课堂讨论,我们要求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和小组讨论研究,课内开展口头或书面报告,从而考核同学们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同学们有效利用知识来分析问题、识别关键参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评价-反馈-改进”的循环机制的建立与运用

工程教育认证下的电路课程教学改革能有效实施的保障机制,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建立有效的“评价-反馈-改进”的课程教学循环机制,持续地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只有建立并有效的运用“评价-反馈-改进”教学循环机制,才能实现我们的课程培养目标与学生的能力达成相一致的目的。

对“评价”,认真记录每一次教学环节实施后的教学效果,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目前我们仍采用对考核成绩的定量分析法。针对分析结果,对弱项,分析原因找对策;对强项,总结经验继续强化。对“反馈和改进”,将评价结果反馈用于下一次的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加强学习过程和学习中间目标完成情况的监督和反馈,有针对性地实施改进措施,如对课程内容的不断充实补充、对教学方式的不断调整和改进、对过程考核的不断强化和完善等,最终以达到电路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继续对教学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开启又一轮的“评价-反馈-改进”教学循环。

6 结束语

以培养符合本专业毕业能力的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我们不断的进行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从开始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准备开始,在引入“评价-反馈-改进”的理念基础上,我们从教学内容的补充、教学方式和过程考核方式的改进等多方面开展了实践。利用现代的教育教学手段,优化电路课程教学内容,在单向的教学过程中注入反馈,从而将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闭环,将单纯的知识传递上升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用提升教学效果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电路教学方式同学
电路的保护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解读电路
巧用立创EDA软件和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电路
基于MATLAB模拟混沌电路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