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蛙纹在现代审美中的应用

2023-03-22邓燕

佛山陶瓷 2023年1期
关键词:马家窑彩陶先民

邓燕

(青海师范大学,青海 西宁,810000)

1 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年代距今约为五千七百多年。马家窑文化可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共经历了1000 多年的发展历程。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丰富多彩,图案大多来源于自然界,几何纹主要以漩涡纹、网线纹、水波纹、圆圈纹、菱格纹、锯齿纹、同心圆纹为主,动物纹以蛙纹、鱼纹、蝌蚪纹较为多见,其花纹繁缛且绚丽,既有规律又蕴含各种变化。马家窑文化彩陶上的旋涡纹、网格纹、锯齿纹等纹饰艺术再现了当时原始人类的生活场景,反映了远古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状况;水波纹、蛙纹则反映了先民对水的崇拜意识和敬畏之心,在写实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将原始文明浓缩在方寸之间,进行审美艺术的升华。

2 蛙纹

(一)彩陶蛙纹的艺术特征

中国的传统纹样发展历史悠久,蛙纹作为最古老的纹样之一,多应用于彩陶制作。蛙纹装饰在新石器时代彩陶的动物纹饰装饰中是比较常见的种类,简化后的蛙纹更占有较大的比例。

根据蛙纹演变的规律,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写实期,即半坡类型和马家窑类型,这个时期的蛙纹较为写实,半坡类型的蛙纹脑袋呈半圆状,其躯干近乎椭圆,圆圆的肚子上点了许多黑点,四肢弯曲,并画有脚趾。马家窑类型这一时期的蛙纹头部呈扁圆形,有两个眼睛,身体为圆形,内填网格,四肢末端画有脚蹼,整个画面协调匀称、比例和谐。

二是意象期,即半山类型,这一时期图案不断简化,写意性、象征性比较突出。已脱离了前期写实的风格从而过渡为一种简单图案化的蛙纹。头部是圆圈形状,身躯则是粗壮的实线,四肢用相同的实线表达,曲折的四肢和脚蹼被保留,造型像人又像蛙。

三是抽象期,马厂类型彩陶的蛙纹,略去躯干,四肢作波折状展开,在四肢保留了脚蹼,呈几何化趋势。图案大多数围绕彩陶器一周,各种变体蛙纹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数量繁多,在马厂类型文化中被普遍使用。

(二)彩陶蛙纹蕴含的意义

距今大约六七千年的彩陶文化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人类依水而居,所以水波纹成为马家窑文化彩陶上最发达的一种几何型纹饰,是先民对水的崇拜赞美之情的反映。水源又是古人生活和农业生产最离不开的自然条件,风调雨顺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在长期的农业劳作过程中,人类发现蛙对降雨有预知能力,所以“蛙鸣雨至”的自然现象很容易被人们注意并掌握。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无法正确认识这种现象,只能从一些自然现象中,抽象出神秘的因素,以便承载人们的祈盼。那么,为了祈求获得风调雨顺的年景,蛙作为与水有关的生灵,便被原始先民给神化,赋予蛙以掌管人们农事的功能。人类离不开水,却又惧怕水,为了战胜水患,先民们把蛙进一步神化成为能驾驭洪水的神灵,如彩陶上大量出现的“蛙神纹”,在蛙的身体内填充网格,或在两侧画着表示田地的方格圆圈纹,象征田园受到“蛙神”的保护。这时的蛙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图腾,而是能够保障雨水充沛、保护田园不受灾害的神灵,表达了原始先民渴望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除此以外,蛙还被当做生殖崇拜的对象。蛙的繁殖能力惊人,产卵的数量非常多,是生命繁衍的象征。有学者认为,在原始人类看来,女性的子宫孕育新生命是一种神奇的现象,蛙象征着女性的子宫,所以自然把蛙奉为神灵,当作崇拜的对象。从外形看,蛙的腹部浑圆和孕妇的肚子极为相似;从内涵来说,蛙的繁殖能力很强,产卵数量繁多,原始先民在蛙纹上描绘密密麻麻的黑点,以此来体现蛙的超强繁殖能力,在蛙的身上寄托对生殖繁衍的渴望。

3 蛙纹在现代审美中的应用

蛙纹从早期的艺术创作就已经渗透到了原始先民的生活中,以它独特的形状及其图腾崇拜隐喻,满足着原始先民的审美需求,寄托先民的美好愿望。蛙纹的创作既尊重自然,又对形象进行大胆的夸张取舍,图案充满大自然的气息,具有朴素的美感,同时又具备独特的装饰意味。蛙纹在现代审美中主要是从它的“形”的提取与衍生、“意”的传承与延伸两个方面来应用。

(一)“形”的应用

形就是物体的轮廓与外形。蛙纹作为彩陶中的一种重要纹样,它具有其独特的结构,以蛙纹作为核心元素,在现代审美中进行提取与衍生,从中提取造型元素,将蛙纹经过变异、解构、分割等方法,重新组合提炼,将其完美的应用到现代生活中。可以照搬传统图案、纹样,结合其本身的组织结构特点,从中提取单个的图案或部分纹样作为最基本的设计元素,减弱一些堆砌的环节,减少些细节上的描绘,推崇现代“少即是多”的原则,运用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方式进行设计,结合时下流行的元素,可呈现于披肩、首饰、地毯、抱枕等物体,既保留古朴自然的韵味,又完整地展示了传统图案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二)“意”的应用

蛙纹流传了几千年,蕴含了各种美好的寓意。原始社会中,蛙纹是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的图腾,是原始先民渴求部落繁盛、多子多孙的寄托。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蛙纹延伸出了更多的意义。自古有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典故,可见蛙是自古以来的吉祥之物,可以招财致富、财运亨通。它不仅可以招财,还可以招揽功名,唐代以来便用“蟾宫折桂”来比喻考取进士。可以将其与学习用品相结合,如书签、笔筒等用具,既显得质朴简洁,又保留了金榜题名的美好寓意。

《玄中记》曰:“蟾蜍头生角,得而食之,寿千岁,又能食山精。”《抱朴子》:“蟾蜍寿三千岁”。从这些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在古人的眼中,蛙是很长寿很神奇的东西,可以活几千几万岁,认为吃了长寿的蛙,人也可以长寿,蛙又成为健康长寿的象征。同样可以取其寓意,用于茶台、家居装饰或婚庆类用品。既寓意健康长寿、又蕴含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美满祝愿。

4 结语

中国的传统纹样追求“纹必有意,意必吉祥。”现代审美中对蛙纹的借鉴,既不是单纯照抄,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抽象,而是将人们的现代审美思想和外在形态的抽象与升华巧妙融合在一起。只有深刻理解中国古老纹样的内在理念,才能更好地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使古老纹样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古老纹样更进一步的与人们的生活相结合,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生活中重生。

猜你喜欢

马家窑彩陶先民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银河春韵
夜读春秋
马家窑彩陶器型的发展与演变
神秘的马家窖彩陶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文明厚土 再添华彩
甘肃彩陶真伪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