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关于国家审计变革与发展的思考

2023-03-22广东肇庆

现代企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公权力服务型常态

□ 广东肇庆 潘 麒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新常态阶段,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我国恢复国家审计制度以来,国家审计部门一直都侧重于财政财务审计监督,用于排查政府部门财政工作的欠缺与不足。但在新世纪发展过程中,这种审计体系已经表现出了较强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不利于国家治理的有效推进和社会经济发展稳定增长。特别是在我国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国家审计体系也面临着变革与发展。目前,国家审计已经开始结合新常态环境探索了未来变革与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在实践环境中进行了创新拓展。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也结合新常态对于国家审计变革与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探索出国家审计变革与发展的方向和具体措施。

一、新常态下国家审计变革与发展的方向

1.审计观念从工具性审计转变为价值性审计。工具性审计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同时依托于效果最大化原则开展审计活动,淡化了个体情感和精神价值。而价值性审计则同时考量审计动机和审计手段,在重视审计结果的同时也关注审计过程。在国家审计制度建设发展初期,国家审计主要秉承了工具性审计,重点关注业绩考核结果,并立足于此进行激励导向,形成可以量化的考核体系。在这种背景下,使得部分审计人员过于强调结果论,导致审计工作成为了一种工具与手段,脱离了审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也很难满足和解决社会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利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不再过度单一追求经济发展增长速度,而要切实转变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较好发展。因此,国家审计也从原来工具性审计属性逐步转变为价值性审计属性。价值性审计可以实现技术理性与目的理性的协调统一,重点关注社会民生、生态环境、公民权利等多种问题。这种审计理念更加关注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我国完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是审计理念的重要转变方向。

2.审计功能从批判型审计转变为服务型审计。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国家审计功能也从以前的批判型审计转变为服务型审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过程中,逐步强调服务型政府建设,这种战略布局也对国家审计带来了影响,使得国家审计从管理型功能逐步转变为服务型功能。即对国家审计来说,最重要的功能与目的并不是基于审计结果的处罚,而是通过审计结果反映出国家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欠缺与不足,并提出积极有效的审计建议,为国家治理提供转变与改善的方向。这种审计功能的转变也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治理体系得到了较好的纵深发展,同时也成为国家审计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发展支撑,有利于国家审计发挥更好的监督作用与价值。

3.审计方式从机械式审计转变为数字化审计。当前,我国面临着国际国内复杂环境,在经济发展方式、资源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等多元化模块存在较大机遇和挑战。对于国家审计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行业信息数据总量急剧上升,审计工作仍延续原来的人工审计模式已不合时宜。近年来,我国各级国家审计机关虽然已经大力推动使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开展审计,但是基于计算机的审计方式依然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化审计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审计也开始关注数字化审计模式的深层次应用,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云计算、云审计系统等多个模块相结合,实现国家审计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国家审计体系才可以逐步迈入智慧审计体系,为今后长远发展奠定必要技术基础。

4.审计范围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转变为国家权力运用全覆盖审计。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社会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政府工作模式也出现了一定的转变,给国家审计工作带来了较多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审计工作不仅仅要进行财政收支的相关审计,同时还要关注政府部门的公权力使用情况。这正是因为国家审计理念从工具性审计转变为价值性审计,审计功能逐步转变为服务型审计等因素而导致的。这些变化直接拓展了国家审计的范围,使得国家审计不仅仅要关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数据,还应更加关注政府部门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涉及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经济质量等方面的公权力运行情况。国家审计针对这些领域必须跳出原来单一审计的视角,在审计过程深入了解政府部门公权力运用,才能够充分起到审计监督和服务大局的关键作用。

二、新常态下国家审计变革与发展的方略

1.全面贯彻价值性审计理念。在价值性审计理念全面推行的背景下,我国国家审计应该做好审计模式的转型创新,更好契合价值性审计的相关内涵。①治理型审计模式的推行。在原来工具性审计理念下,国家审计定位主要为管理型审计,在当前价值性审计理念下已经不相适用,需要积极转变为治理型审计模式。首先,构建以治理为导向的国家审计新体系。治理型审计模式需要考察政府治理过程与最终效果,并通过收集审计证据,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审计意见。这要求开展国家审计过程中必须深入到政府治理的各个领域中,考量政府治理过程的合法合规性和治理结果的有效性,重点关注政府治理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考察政府治理体制的障碍与缺陷,促进政府部门宏观治理绩效的综合提升。通过这种方式转换,可以较好提高国家审计的深度,能够提前感知政府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实现国家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目的,为政府部门高效运作提供较好的支撑与保障。其次,全面贯彻全过程审计理念。治理型审计模式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过程审计,可以同时实现过程正义和结果正义。比如在自然资源环境审计中,以前的管理型审计模式总是在环境问题苗头全面显现以后才介入。虽然可以通过审计处罚产生一定的威慑力,并将处罚资金投入到环境质量改善等活动中,但是已经无法规避重大环境污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治理型审计模式就可以立足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稽查等各个环节进行过程性审计,提前介入审计,较好避免环境审计中各类风险问题发生。综合来看,国家审计在后续时间里应该着力于建设治理型审计模式,充分关注全过程审计,促进国家审计在新常态背景下取得较好的监督成效。

②推行开放型审计模式。在价值性审计理念下,我国也应该尽快推行开放型审计模式,使得审计形式与方法实现多元化转变。事实上,国家审计本身具备一定专业性,可以为不同领域所需提供差异审计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推行开放型审计模式也有助于形成多元化审计功能,满足国家审计在新常态背景下贯彻价值性审计理念的相关需求。客观上要求我国国家审计部门可以更加积极推动审计资源整合模式的创新,引入社会第三方审计服务,切实提升审计服务效能。在国家审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外聘专家和政府购买社会审计资源等方式实现审计资源的创新拓展。其中前者相对比较灵活,同时审计部门对于外聘专家的监管能力也比较强,能够较好保证审计质量,适用于需要较强专业技术知识支持的大中型审计项目。而后者则能够满足多元化审计需求,但对于政府购买社会审计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在选择外包主体的时候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评价和筛选,才能够保证最终审计质量。在推行开放型审计模式过程中,国家审计项目也应该做好审计监督全过程的开放性以及审计报告结果的公开性,使得审计过程能够得到较好的规范,切实提高国家审计的最终效果。

2.进一步凸显服务型审计功能。①构建三位一体的国家审计体系。在新常态背景下,国家审计功能开始朝着服务型转变,可以建立依托于构建三维一体的审计体系。在以前国家审计批判性功能下,国家审计主要发挥了“经济监督、评价、鉴证”功能。但在贯彻服务型审计功能并不能直接摒弃以前的功能,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相应延伸。结合服务型功能特点与内涵来看,国家审计可以逐步转变为构建“预防、揭示、抵御”三位一体的审计体系。其中预防主要是指通过国家审计的监督职能对政府部门内部进行审计要素的综合探索,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并进行审计要素的甄别,提前感知审计风险并发出相应预警;而揭示则是对评价功能的延伸,可以针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揭示现有制度体系中存在权限和管理的漏洞;抵御是对鉴证功能的延伸,可以在已经揭露问题事实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层次分析与总结,提出完善治理体制与健全法律体系的有效建议。这套三位一体审计模式相较于以前的功能模式来说,凸显了服务型审计功能,可以推动国家治理制度和现行法律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在我国经济体制变革发展的背景下,现有制度和法律需要进行动态更新,才能够取得较好效果。而基于三位一体的国家审计体系可以较好实现这种功能,可以在后续时间里全面推行。

②完善服务型审计的细节内容。在新常态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服务型功能,需要做好各项细节工作。一是,明确“审帮促”的审计功能目标。国家审计变革发展过程中,应该凸显审计服务功能,适当弱化审计惩戒功能。国家审计工作依托于“审帮促”的功能目标,突破单纯查错纠弊的审计方式,使得审计工作深入到被审计单位各项管理活动中,帮助单位管理体系实现创新提升;二是,促进新常态的服务型审计模式。国家审计后续应该围绕及时精准答疑、开展普法宣传、财经法纪培训、加强审计整改督办、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内审指导等六个方面,实现服务型审计模式日常化转变,促进国家审计工作延伸到单位日常工作中,切实提高国家审计机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

3.加快信息化审计的整体布局。

①建立新时代国家审计信息化系统。当前,国家审计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快完成信息化审计系统的建设,更好适应当前审计环境。目前,国家审计已经开始覆盖财政、金融、经济、民生、自然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内容,存在多种信息数据交互相融的情况。国家审计工作部门在构建现代化审计信息系统时,应着重提高信息化系统的涵盖面,实现多元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现阶段国家审计部门必须做好自身跟其他部门的信息互通与共享,搭建横跨多个部门的现代化智能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在完成搭建线上系统平台后,审计部门开发出一些智能化审计功能,深入到各单位的日常业务活动中,使得信息化审计系统能够发挥日常监督功能。开展国家审计工作项目前,信息化审计系统已通过日常延伸到各个审计环节中,收集和保管各部门业务数据信息,扎实提高国家审计工作效率。

②积极开发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构建信息化审计系统布局的时候,国家审计体系也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大数据数据分析技术。因为当前国家审计所面临处理的数据信息规模总量明显扩张,使用传统数据处理方式已经很难取得较好效果。在引入了大数据云平台技术以后,就可以对海量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展开快速处理,提取关键的审计数据。除了大数据技术以外,云计算数据也可以在国家审计中发挥较好的作用。通过调用云计算模块,审计部门就可以在付出较低成本的情况下获得较强的计算能力,降低大数据技术的使用成本,同时也具备了海量数据的储存能力。不仅如此,基于云计算的收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和数据安全等环节,较好改变国家审计数据的处理格局。除此之外,国家审计还要积极使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模块,实现部分审计环节的智能化转变,可以结合审计数据分析结果提供建设性意见,发挥国家审计价值,并在新常态背景下实现本行业较好的创新发展。

4.加强政府公权力运用的审计监督。①实现宏观审计与微观审计相融合。现阶段,国家审计应该拓展政府部门公权力运行的审计监督范围,形成宏观审计与微观审计的融合体系。在宏观审计层面,主要考察政府部门有关国家宏观政策执行情况。国家审计是一个独立的监督部门,有能力从客观角度审查宏观政策的实施效果,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免疫系统”作用,立足于宏观角度看待各类政策的实施情况,区分开部门因政策本身存在缺陷和政策执行不力等问题。通过这些方式,发现宏观政策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推动宏观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微观层面上,主要立足于传统经济业务审计工作,收集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中的各项数据,并通过智慧信息系统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及时发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形成基于会计账簿的“微观审计”。通过这种宏观审计与微观审计的高效融合,较好拓宽国家审计的范围,实现对政府公权力运用的审计监督,在新常态背景下进一步发挥国家审计的功能。

②形成多元化公权力运用监督体系。随着国家审计范围不断拓展,已逐步形成全面审计监督公权力运用的创新格局。政府部门公权力运用是民生热切关注点,如果出现政府部门公权力滥用的情况,势必会对我国社会民生、国民经济、社会稳定等多个领域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国家审计也应该突破财政权监督的局限性,转移到关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公权力运用审计工作上,杜绝公权力行使不当而引发的各类风险,比如政府债务风险、生态环境污染风险等。与此同时,国家审计体系还应接受政府公权力的外部监督,引入多种监督力量对政府公权力的使用进行全过程动态监督,保证各类公权力可以得到正确使用。

三、结束语

综合来看,在当前新常态下,对我国国家审计未来变革与发展影响是非常显著的。一是,国家审计体系变革发展具有迫切性,需要国家审计部门认真做好各项改革工作,使得国家审计体系可以较好适应新常态环境,并在政府治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多个层面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国家审计部门需要积极转变以往审计理念、审计功能、审计方式、审计范围等要素,加快推动国家审计体系的内部变革与细节完善,建成具备价值理念审计理念、服务型审计功能、数字化审计方式、公权力运用全覆盖审计监督的新型审计体系,推动国家审计在新常态背景下取得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公权力服务型常态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畅通公权力干预家暴通道——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配套细则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行政诉讼法》让公权力更规范
国家公权力对我国相关用益物权的影响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