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校长职级制为教育家办学搭建平台

2023-03-22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徐玉斌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职级教育家校长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徐玉斌

在教育家陶行知眼里,校长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他认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要把校长当作“一种专门事业看待,要以专门的目光研究它,要以专门的学术办理它”。

中小学校长在义务教育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所好学校的产生,是好的制度、好的文化、好的教师、好的领导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离不开校长的倾心付出、用心管理。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一所学校办得好与坏,校长是关键。实施校长职级制就是把校长当作 “一种专门事业”的尝试,是校长专业化道路上的里程碑。校长职级制为实现教育家办学搭建了平台,为充分发挥校长作用助力。

一、校长职级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我国的校长职级制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4年,上海市在部分区域开展校长职级制试点并进行配套课题研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试行校长职级制”,校长职级制由此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规定“推行校长职级制”。从“试行”到“推行”,一字之变,却见证了这十年间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育制度改革的坚定决心。

在此背景下,各地也陆续开始校长职级制改革探索。2016年,山东省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2019年,北京市开展首批中小学校长职级评审和认定工作。去年年底,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八条措施,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开展校长职级评定工作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

二、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意义

校长职级制从办学思想、个人素养、专业能力、任职资历、办学成效等五个方面制定评价指标对校长进行评价,按照评价结果将校长分为不同的级别。与校长职级制配套实施的还有轮岗交流机制,鼓励优秀校长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

为什么要实行校长职级制?校长职级制不是单纯的改革校长评价制度,其目的在于破除校长职位的行政异化,破除教育家办学的体制机制束缚,为实现教育家办学提供了可能。

实行校长职级制,有助于解决学校行政管理异化问题。以前,河南省中小学普遍具有行政规格,校长享受相应的行政级别。校长是“官”,是教育行政部门或组织人事部门选拔任命的。这种选拔制度引发的诸如管理体制不顺畅、校长治校顾虑多、校内管理行政化、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让很多校长无法展翅飞翔。任命制还容易造成用人与管人不一致、管人与管事“两张皮”的现象。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之间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平行甚至倒挂的状况,使得教育行政部门在行使管理职能时也颇为尴尬。但校长不是行政意义上的“官”,因为校长只负责学校或学校之间的有关事务,没有其他行政权力或行为。校长在“官位”上谋求学校的发展,如同戴着脚镣跳舞,“大事小事事事请示,左令右令令令服从”。种种顾虑使校长不能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行政级别的种种束缚使很多校长难以将这份职业看作安身立命的根本。实行校长职级制后,校长就是校长,不再是“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行政管理异化问题。

实行校长职级制,有助于实现教育家办学。任命制会让没有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三无”(无教师资格、无教师职称、无教育管理经验)人员进入学校,成为教育管理者,导致“外行人”管“内行事”,使学校发展变得扑朔迷离。校长还是教师,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不仅要兼任教学任务,还要为晋升职称做各种准备。实行校长职级制,既可以杜绝不具备校长资格的人进入教育管理领域,又可以使校长避免学校管理、职称评聘“两线”作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办学上来。

校长职级制何以能破解目前的僵局?彻底摘除“官帽”,不再套用行政官员的级别;凸显校长的重要地位,调动校长的工作积极性,不再照搬一般的教师职称系列。探索建立适合校长工作特点的职务系列,使校长摆脱束缚和顾虑,积极由“职务”向“职业”转变,由“职业”向“专业”发展,教育家办学也就成为可能。一些试点地区已经探索多年的校长职级制改革,让诸多校长看到了希望。

三、校长职级制改革中的理性思考

校长职级制改革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助推器,是校长走向专业化的奠基石。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校长职级制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有许多配套措施要出台实施。唯有保证校长职级评定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才能使校长职业成为“活水”,源远流长。唯有保证校长的薪资收入合理、合规、合意,才能让校长没有后顾之忧,大胆走专业化的道路。

取消了行政级别的学校与校长仍归于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构建具有科学性、公平性和公正性的考评机制,成为校长职级制顺利实施的关键。其中有许多问题要解决。例如,仅关注管理成效的终结性评价,是否会让一些校长走上急功近利的道路?过分强调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是否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结果不重要”的引导?如何处理学校评价与校长评价的关系?在评价主体上,采用多元开放的立体评价,还是教育系统内部的封闭性评价?当校长跨县区流动后,尤其是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轮岗时,他的职级评价与薪资待遇该如何统筹考虑?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给予足够重视、认真思考、科学研判。

就薪资待遇来说,校长职级制改革后的学校干部是不同于普通教师队伍的群体,自然不能按照普通教师的职称标准核定薪酬。1992年,《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详细规定了对校长的培训、考核、奖惩,还对校长待遇有所规划,如“参加教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应注意提高他们的待遇,今后逐步实行校长职务津贴制度”。教育部2008年出台的《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对班主任的绩效核算做了原则性规定,对校长的岗位绩效却未提。长期以来,学校管理干部薪酬的核定问题,都是依据学校惯例、经验而定,没有统一制度。本次校长职级制改革,要解决这一问题,才能更好地调动校长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考评机制和评价体系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成效,其他环节出现问题也会影响校长职级制改革的顺利推进。例如,校长流动对学校文化传承与变革的影响问题,校长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流动问题,校长的专业化建设问题,等等。

当然,校长职级制改革是引导校长专业化发展的方向,是推进教育家办学进程的措施,但也并不是包治百病、一用即灵的灵丹妙药。虽然这一改革已在多地试行,也总结出了不少好的改革经验,但这些经验是否适用于河南本土改革,还有待观察。但可以明确的是,校长职级制的实施,迎来了校长专业化、教育家办学的春天。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落实好相关制度,有序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搭稳、打牢教育家办学这个平台。

相关链接

政策>>>

2022年11月3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意见》提出: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在全省各级各类基础教育学校开展校长职级评定工作,推进教育家办学。校长职级从高到低设置为一至五级,由市级教育部门评审认定本地一级、二级校长职级,县级教育部门评审认定本地三级、四级、五级校长职级,其中一级校长职级报省教育厅复核。省属、市属学校参与所在地的市、县级评审认定。评定指标包括办学思想、个人素养、专业能力、任职资历、办学成效五个方面。校长原则上从已评定校长职级的人员中选聘。探索建立校长职级奖励制度。完善轮岗交流机制,鼓励优秀校长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逐步建立符合基础教育特点和校长成长规律的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机制。

本质>>>

校长职级制的本质是校长专业化。校长专业素质包括:第一,具有现代教育意识和现代教育理念,具有强烈的服务观点,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理念支撑。第二,构建以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管理科学知识为核心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第三,具有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专业能力。第四,具有教育与管理的智慧与艺术。第五,授受专业养成教育和专业训练。

特点>>>

校长职级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校长职级制的实施一方面有效加强了教育部门对学校的直接领导与宏观管理,另一方面,校长脱离行政任命也有利于校长负责制的充分实现。第二,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有利于改变学校政府化和校长官员化局面。校长职级制的推行能够减少行政干预,利于校长充分行使自主权,使校长“戴着脚镣跳舞”的被动局面得到明显改善。第三,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打破了校长终身制,这给校长带来了压力和动力,有利于校长增强忧患意识和服务意识,有利于校长加强责任感和务实作风,有利于激发校长的开拓创新精神。第四,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形成“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流动能进能出”的良好氛围,加速了校长在学校间的流动。流动是体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价值增值的一种内在需求。校长的流动也有利于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发展,使农村中小学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猜你喜欢

职级教育家校长
教育家与儿童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中办印发《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
津派教育家成长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县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具体是如何规定的
北京街乡公务员职级晋升通道打通了
教育家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